華語網(wǎng)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首頁 > 高中語文閱讀訓練 > 現(xiàn)代文閱讀 > 高三語文閱讀試題

陳樂民《歷史是否有邏輯》高三議論文閱讀題及答案

[移動版] 作者:

陳樂民《歷史是否有邏輯》高三議論文閱讀題及答案

①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走經(jīng)世致用的路線,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無論多么博大精深,最終離不開當時的為世所用。中國人寫史,離不了記言記事,到今天還是這樣,脫不出以史為鑒。稍微有些哲學意味的史論幾乎沒有。

② 歷史哲學是歐洲的特產(chǎn),主要是因為歐洲的哲學比較發(fā)達。先也是從敘事開始,到近代便有了對歷史的理性批判,把人文因素融進歷史。伏爾泰、赫爾德、康德、費希特、黑格爾、馬克思,這是幾大家。他們的歷史觀,無論是唯心唯物,都是理性歷史。

③ 然而,大歷史是理性的,人們經(jīng)驗的歷史卻不是理性的。理性批判的歷史,是“宿命的”,似乎歷史是按照人的理想意圖安排的,所以是理想主義的。現(xiàn)實的歷史卻相反,它經(jīng)常是不合邏輯的。例如人類社會的發(fā)展是從低級階段向高級階段發(fā)展,這是理性的;要以新代舊便難免發(fā)生革命,則革命是理性的。但歷史是人表演的,革命是人干的;人是理性的動物,是說他有按理性行事的能力,但并不能由此說人天然就是理性的。否則古今中外就沒有壞人、敗類,沒有瘋子了。

④ 歷史是任人“裝扮”的;不同的人用不同的視角。道德學家從中看出道德律;崇尚格致之學者從中看出器物奇技的代代翻新;尚武者從中看到的是連綿不斷的兵燹征戰(zhàn);博學深思者從中看出精神的升華和沉淪;唯理主義者說歷史是理性的、有序的;經(jīng)驗論者說歷史充斥了非理性,是無序的;樂觀派說歷史總是隨著文明的腳步向好處發(fā)展的;悲觀派說否!文明的每一次“進步”,都伴隨負面的、無法克服的后果。19世紀的歐洲歷史學家大多認為歷史是沿著自由主義和理性主義的路前進的;20世紀的史學家們則認為歷史根本沒有定向——施賓格勒在世紀初就曾問道:歷史是否有邏輯?

⑤ 20世紀的歐洲史學家們自有他們自己的特殊的時代經(jīng)驗——人們還是相信經(jīng)驗勝過理智——他們向19世紀的理性批判史學發(fā)難:你們太過相信人類的理智,你們的頭腦清醒得把一切不符合理想的渾濁的穢物都濾掉了,歷史絕沒有那么透體通明。理智、理性,這些崇高無比的概念,可以作為一種人世間的理念,或者叫作目標;也可以適用于某人某時某事,如說某人在某時某事上是很理智的,但不可能說某人在任何時候、在任何事上都是理智的。更何況,理智會異化,異化到它的反面,變成非理智、反理智;當把理智神圣化的時候,“理智”尤其會轉為非理智,直到變?yōu)榀偘d。

⑥ 或許仍是東坡居士有理:“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看不清20世紀的真面目,是因為身在其中;等到下個世紀或再下個世紀可能就比較客觀了。然而也不盡然;因為人既是理性的動物,又是有愿望、有情感、有利害關系纏身的動物,所以純客觀是沒有的。于是在看歷史問題時不免戴上今天利害關系的眼鏡,歷史終于還是客觀不了。

⑦ 有一種說法,說歷史從來不是如黑格爾說的“精神的歷史”,而是不折不扣的“行動的歷史”“實踐的歷史”。誠然,實踐是離不開精神的,但對歷史進行判斷的根據(jù)又總是人的行為。

(選自《敬畏思想家》,三聯(lián)書店出版社)

10.閱讀第⑤段,簡要說說20世紀的史學家為什么要向19世紀理性批判史學發(fā)難。

11.請簡要分析文章第⑥段的論述思路。

12.作者認為,歷史常常是沒有邏輯的,試結合全文概括其理由。

參考答案:

10.20世紀的史學家認為:① 不要太相信人類的理智,理想的標準篩除了不理性的歷史。② 理智理性適用于某人某時某事,但個人并非任何時候、任何事上都理智。③ 理智有時會異化,會轉化為不理智。(每點2分)

11.引用蘇軾的詩句,說明人因為身在其中,所以看不清20世紀的真面目;進而論證無論何時,因沒有純客觀的人(或人時有理性時無理性),所以歷史也客觀不了,進一步突出歷史常常并沒有邏輯性的觀點,引出結論。(每點3分,酌情給分)

12.① 人們經(jīng)驗的歷史不是理性的。② 不同的人看歷史有不同的視角。③ 20世紀史學家有相信經(jīng)驗勝過理智的特殊的時代經(jīng)驗。④ 人不免依據(jù)今天的利害關系看歷史問題。(每點2分,答對三點即可)

【解析】

試題分析:

10.20世紀的史學家之所以會發(fā)難,是因為他們有這樣的看法:“你們太過相信人類的理智,你們的頭腦清醒得把一切不符合理想的渾濁的穢物都濾掉了”“說某人在某時某事上是很理智的,但不可能說某人在任何時候、在任何事上都是理智的”“理智會異化,異化到它的反面,變成非理智、反理智”。

考點: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11.⑥ 段了論述思路是由東坡居士的“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說明“看不清20世紀的真面目,是因為身在其中”的觀點;之后論述“人既是理性的動物,又是有愿望、有情感、有利害關系纏身的動物”從而引出觀點“歷史終于還是客觀不了”。

考點:分析文章結構,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12.作者認為,歷史常常是沒有邏輯的,他從這樣幾個角度論述自己的觀點。“人們經(jīng)驗的歷史卻不是理性的”“歷史是任人‘裝扮’的;不同的人用不同的視角”“20世紀的歐洲史學家們自有他們自己的特殊的時代經(jīng)驗——人們還是相信經(jīng)驗勝過理智”“對歷史進行判斷的根據(jù)又總是人的行為”。

考點: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