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wǎng)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首頁 > 高中語文閱讀訓練 > 現(xiàn)代文閱讀 > 高三語文閱讀試題

馬伯庸《外行人的古董鑒定法(節(jié)選)》高三議論文閱讀題及答案

[移動版] 作者:

馬伯庸《外行人的古董鑒定法(節(jié)選)》高三議論文閱讀題及答案

自從有鑒寶節(jié)目以來,古董市場開始熱鬧起來。一些鑒定古董的門道和術(shù)語,諸如“掌眼”、“打眼”、“蚯蚓走泥紋”都變得婦孺皆知。但實際上,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現(xiàn)象。廣大群眾對古 董的熱情與日俱增,但對真贗古玩的鑒識能力,卻一直處于很低的水平。

古董這個行當,水很深,需要長年累月的實踐經(jīng)驗加理論知識,任何一門類想搞明白,沒幾十年功夫下不來。好在上天有好生之德,給咱們這些外行人留了一條活路,叫做知識盲點。

所謂知識盲點,是指一些文史上的小常識、小細節(jié)。這些東西大家耳熟能詳,實際上卻和想象中不一樣,形成了一個知識結(jié)構(gòu)的盲區(qū),不留神就會犯錯誤。如今市面上假貨很多,大部分都是低仿品,造假者水平不高,做工粗糙,經(jīng)常會露出一些常識性破綻。只要我們掌握一些知識盲點,就能夠覺察到這些相對醒目的破綻,不致上當受騙。

比如說吧,李白有一首詩,叫《靜夜思》。這詩大家小時候都背過,而實際上,這首詩的原文不是我們熟知的那個版本。在宋代洪邁的《萬首唐人絕句》里,原詩是“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山月,低頭思故鄉(xiāng)”。到了明代,《萬首唐人絕句》被修訂了一下,第三句“舉頭望山月”改成了“舉頭望明月”。到了清代沈德潛的《唐詩別裁》,第一句“床前看月光”改成了“床前明月光”。到了蘅塘退士編撰《唐詩三百首》,把這兩句修改綜合到了一起。如果有人要賣給你件屏風,說是明代的,上面刻著《靜夜思》全詩。你過去一看,發(fā)現(xiàn)它起頭第一句是“床前明月光”,那就可以直接把這假貨扔出門去了。

再比如說,陸游有一首《示兒》,也是眾人皆知。它開頭一句“死去原知萬事空”,其實最初的版本寫的是“死去元知萬事空”,因為在明代之前,“原來”、“原知”都是寫成“元來”、“元知”,元字做本來、起初意。后來朱元璋嫌惡元朝,連元字也看不得,遂下令將“元來”改為“原來”,才成為現(xiàn)在通行的用法。了解了這個知識盲點以后,若有人給你看一樣南宋的古董,里面出現(xiàn)“原來”字樣,不用再做別的鑒定,一定是假的。

還有一個成語,叫“紙上談兵”,說的是趙括夸夸其談,在長平被坑殺了四十萬趙軍。可仔細想想,趙括是戰(zhàn)國時候的人,紙是什么時候發(fā)明的?西漢年間剛有紙的雛形,到了東漢蔡倫,真正意義上的紙才出現(xiàn)。實際上,“紙上談兵”這個成語最早出現(xiàn),要到晚清那會兒,和趙括聯(lián)系到一起,差不多是民國時期。如果你看到一件古玩古書里提及趙括紙上談兵的故事,直接扔開就是,假的無疑。

此前古董屆出現(xiàn)過一對明代青花暖水瓶,很精致,所有者宣稱是鄭和用過的,著實唬住不少人?僧斶@對暖水瓶的題款一亮出來,連我這樣的外行人都樂了。那提款寫的是“明成祖朱氏棣 皇帝皇宮御用大明永樂六年戊子秋”。稍微有點文史常識的人都知道,明成祖是廟號,皇帝死了才有,怎么可能在永樂六年就出現(xiàn)呢?

有人兀自強辯,說廟號說不定是皇帝生前就準備好的?這又是一個標準的知識盲點。實際上, 朱棣死后的廟號是明太宗,一直要到一百多年以后,嘉靖皇帝在位時,才把朱棣的廟號改為明成祖。后世的人習慣叫成祖朱棣,但當時的人可絕對不會這么稱呼。

所以說,如果造假者膽敢在永樂六年的御用瓶底寫下“明成祖朱氏棣”的話……恐怕下場比 方孝孺還慘!人家方孝孺只誅了十族,這個造假的恐怕連微博關(guān)注的人都得被株連吧?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