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首頁 > 文言專題 > 文言文翻譯

樂毅《報燕王書》原文與翻譯(對照翻譯)

[移動版] 作者:佚名

樂毅《報燕王書》原文與翻譯(對照翻譯)

說明:以下黑色字為原文,紅色字為翻譯。逐句對照翻譯,段間以空行隔開。前三段不是《報燕王書》內容,只是寫作背景。

相關文檔史記·樂毅列傳原文、注釋與翻譯 蘇軾《樂毅論》“大用則王、小用則亡”閱讀訓練附答案、翻譯

昌國君樂毅,為燕昭王合五國之兵而攻齊,下七十馀城,盡郡縣之以屬燕。三城未下,而燕昭王死;萃跫次唬谬R人反間,疑樂毅,而使騎劫代之將。樂毅奔趙,趙封以為望諸君。齊田單詐騎劫,卒敗燕軍,復收七十余城以復齊。

昌國君樂毅,替燕昭王聯合五國的軍隊,攻入齊國,連下七十多座城池,都劃歸燕國。還有三座城邑未攻下,燕昭王就去世了。燕惠王繼位,中了齊人的反間計,懷疑樂毅,派騎劫代替他。樂毅逃到趙國,趙王封他為望諸君。齊國大將田單用計騙了騎劫,打敗燕軍,收復七十多座城邑,恢復了齊國的領土。

燕王悔,懼趙用樂毅乘燕之弊以伐燕。燕王乃使人讓樂毅,且謝之曰:“先王舉國而委將軍,將軍為燕破齊,報先王之仇,天下莫不振動。寡人豈敢一日而忘將軍之功哉!會先王棄群臣,寡人新即位,左右誤寡人。寡人之使騎劫代將軍,為將軍久暴露于外,故召將軍,且休計事。將軍過聽,以與寡人有隙,遂捐燕而歸趙。將軍自為計則可矣,而亦何以報先王之所以遇將軍之意乎?”

燕王后悔了,又怕趙國任用樂毅,乘燕國戰(zhàn)敗之機來攻燕,便派人去責備樂毅,又向樂毅表歉意,說:“先王把整個燕國托付將軍,將軍為燕攻破了齊國,為先王報了仇,天下人莫不震動。寡人怎敢一刻忘記將軍的功勛啊!不幸先王拋棄群臣而去,寡人剛剛繼位,左右蒙騙了寡人。不過,寡人派騎劫代替將軍,只是因為將軍長久在野外作戰(zhàn),所以調將軍回國,休養(yǎng)休養(yǎng),共商國是。將軍卻誤信流言,和寡人有了隔閡,拋棄燕國而投奔趙國。為將軍自己打算,固然可以;但是又怎樣報答先王對將軍的恩情呢?”

望諸君乃使人獻書報燕王曰:

望諸君樂毅便派人進獻書信,回答惠王說:

********************以下為報燕王書內容*************************************************

“臣不佞,不能奉承先王之教,以順左右之心,恐抵斧質之罪,以傷先王之明,而又害于足下之義,故遁逃奔趙。

“臣不才,不能奉承先王的遺命,順從大王左右的心意,恐怕回來受到刀斧之刑,以致損害先王知人之明,又使您虧于君臣之義,只得投奔趙國。

自負以不肖之罪,故不敢為辭說。

承擔了不賢的罪名,也不愿表白。

今王使使者數之罪,臣恐侍御者之不察先王之所以畜幸臣之理,而又不白于臣之所以事先王之心,故敢以書對。

現在大王派人來數說臣的罪過,恐怕大王左右不能體會先王重用臣的理由,也不明白臣所以事奉先王的心意,才敢寫信答復大王。

 

臣聞賢圣之君不以祿私其親,功多者授之;不以官隨其愛,能當者處之。臣聽說,賢圣的君主,不把爵祿私賞給自己的親人,只有立功多的才授予;不把官職隨便授予自己寵幸的人,只有才能相當的才任命。

故察能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論行而結交者,立名之士也。

所以考察才能而授官,是成就功業(yè)的君主;根據德行而結交,是樹立名聲的賢士。

臣以所學者觀之,先王之舉錯,有高世之心,故假節(jié)于魏王,而以身得察于燕。

臣以所學的知識來觀察,覺得先王處理國事,高于世俗的理想,因此借用魏王的使節(jié),得以到燕國親身考察。

先王過舉,擢之乎賓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不謀于父兄,而使臣為亞卿。

先王對臣過看重,從賓客中選拔出來,安置在群臣之上,不與王室的長輩商量,便任命臣為亞卿。

臣自以為奉令承教,可以幸無罪矣,故受命而不辭。

臣自以為能夠奉行命令、秉承教導,可以僥幸免于罪過,也就毫不辭讓,接受了任命。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