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管仲有病,桓公往問之,曰:“仲父病,不幸卒于大命,將奚以告寡人?”管仲曰:“微君言,臣故將謁之。愿君去豎刁,除易牙,遠衛(wèi)公子開方。易牙為君主,惟人肉未嘗,易牙烝其子首而進之。夫人唯情莫不愛其子,今弗愛其子,安能愛君?君妒而好內,豎刁自宮以治內。人情莫不愛其身,身且不愛,安能愛君?聞開方事君十五年,齊、衛(wèi)之間不容數(shù)日行,棄其母,久宦不歸。其母不愛,安能愛君?臣聞之:‘矜?zhèn)尾婚L,蓋虛不久。'愿君久去此三子者也!惫苤僮渌溃腹バ。及桓公死,蟲出尸不葬。
三
管仲有病,齊桓公前去探望,詢問說:“您病了,萬一不幸壽終死去,有什么話準備告訴我?”管仲說:“您就是不問我,我本來也要告訴您的。希望您趕走豎刁,除去易牙,遠離衛(wèi)公子開方。易牙為您主管伙食,您只有人肉沒吃過,易牙就把自己兒子的頭蒸了獻給您。人之常情沒有不喜愛自己兒子的,現(xiàn)在易牙不愛自己兒子,又怎么能愛您呢?您本性好妒而喜歡女色,豎刁就自己施行宮刑,以便管理宮女。人之常情沒有不喜愛自己身體的,豎刁連自己身體都不愛,又怎么能愛您呢?衛(wèi)公子開方侍奉您十五年,齊國和衛(wèi)國之間要不了幾天的行程,開方丟下自己母親,做官很久也不回家,他連自己母親都不愛,又怎么能愛您呢?我聽說:‘弄虛作假的不會長久,掩蓋虛假的不能持久。’希望您能遠離這三個人!惫苤僖阉,桓公不按他的話去做。等到桓公死后,蛆蟲爬出門外也得不到埋葬。
或曰:管仲所以見告桓公者,非有度者之言也。所以去豎刁、易牙者,以不愛其身,適君之欲也。曰:“不愛其身,安能愛君?”然則臣有盡死力以為其主者,管仲將弗用也。曰“不愛其死力,安能愛君?”是君去忠臣也。且以不愛其身度其不愛其君,是將以管仲之不能死公子糾度其不死桓公也,是管仲亦在所去之域矣。明主之道不然,設民所欲以求其功,故為爵祿以勸之;設民所惡以禁其奸,故為刑罰以威之。慶賞信而刑罰必,故君舉功于臣而奸不用于上,雖有豎刁,其奈君何?且臣盡死力以與君市,君垂爵祿以與臣市。君臣之際,非父子之親也,計數(shù)之所出也。君有道,則臣盡力而奸不生;無道,則臣上塞主明而下成私。管仲非明此度數(shù)于桓公也,使去豎刁,一豎刁又至,非絕奸之道也。且桓公所以身死蟲流出尸不葬者,是臣重也。臣重之實,擅主也。有擅主之臣,則君令不下究,臣情不上通。一人之力能隔君臣之間,使善敗不聞,禍福不通,故有不葬之患也。明主之道:一人不兼官,一官不兼事;卑賤不待尊貴而進論,大臣不因左右而見;百官修通,群臣輻湊;有賞者君見其功,有罰者君知其罪。見知不悖于前,賞罰不弊于后,安有不葬之患?管仲非明此言于桓公也,使去三子,故曰:管仲無度矣。
有人說:管仲用來面告桓公的話,不是懂法度的人所說的話。要除去豎刁、易牙的理由,是因為他們不看重自身,而去迎合君主的欲望。管仲說“不愛自身,又怎么能愛君主”,那么臣下有拼死出力來為君主的人,管仲就不會任用了。他會說“不愛惜自身而拼死出力的人,怎么能愛君主”。這是要君主去掉忠臣啊。況且用不愛自身來推斷他不愛君主,這就可以用管仲不能為公子糾而死來推斷管仲不能為桓公而死,這樣管仲也在應當除去的范圍之內了。明君的原則不是這樣,他會設置臣民所希望的東西來求得他們立功,所以制定爵祿而鼓勵他們;設置臣民所厭惡的東西來禁止奸邪行為,所以建立刑罰來威懾他們。獎賞守信而刑罰堅決,所以君主在臣子中選拔有功的人而奸人不會被任用,即使有豎刁一類的人,又能把君主怎么樣呢?況且臣下盡死力來換取君主的爵祿,君主設置爵祿來換取臣下的死力。君臣之間,不是父子那樣的親屬關系,而是從計算利害出發(fā)的。君主有正確的治國原則,臣下就會盡力,奸邪也不會產(chǎn)生;君主沒有正確的治國原則,臣下就會對上蒙蔽君主而在下謀取私利。管仲對桓公沒有闡明這種法術。他讓桓公趕走豎刁,另一個豎刁又會出現(xiàn),這不是杜絕奸邪的方法。再說桓公死后蛆蟲爬出門外還不得埋葬的原因,是臣下的權力過大。臣下權力過大的結果,就是挾持君主。有了挾持君主的奸臣,君主的命令就無法下達,群臣的情況也不能上通。一個人的力量能隔斷君臣之間的聯(lián)系,使君主聽不到好壞,不了解禍福,所以有死后不葬的禍患。明君的治國原則:一人不兼任他職,一職不兼管他事;地位低的人不必等待地位高的人來推薦,大臣不必通過君主近侍來引見;百官都能逐級上通,群臣好象車幅聚集到中心一樣歸附君主;受賞的人君主能了解他的功勞,受罰的人君主能知道他的罪過。君主事先對群臣的功過了解得清楚,然后進行賞罰,就不會受蒙蔽,怎么會有死后不葬的禍患呢?管仲不對桓公講明這個道理,只是讓他趕走三個人,所以說管仲不懂法度。
四
襄子圍于晉陽中,出圍,賞有功者五人,高赫為賞首。張孟談曰:“晉陽之事,赫無大功,今為賞首,何也?”襄子曰:“晉陽之事,寡人國家危,社稷殆矣。吾群臣無有不驕侮之意者,惟赫子不失君臣之禮,是以先之。仲尼聞之曰:“善賞哉!襄子賞一人而天下為人臣者莫敢失禮矣!
四
趙襄子被圍在晉陽城中,晉陽解圍后,他獎賞有功的五個人,高赫是受賞的首位。張孟談說:“晉陽的戰(zhàn)事,高赫并沒有大功,現(xiàn)在成了第一個受賞的,為什么?”趙襄子說:“晉陽的戰(zhàn)事,我的國家危急,宗廟快完了。我的群臣沒有一個不對我表現(xiàn)出驕傲輕慢樣子的,只有高赫不失君臣之禮,因此先獎賞他!笨鬃勇牭胶笳f:“善于獎賞。∠遄营勝p一個人,能使天下做臣子的沒有一個敢失禮了!
或曰:仲尼不知善賞矣。夫善賞罰者,百官不敢侵職,群臣不敢失禮。上設其法,而下無奸詐之心。如此,則可謂善賞罰矣。使襄子于晉陽也,令不行,禁不止,是襄子無國,晉陽無君也,尚誰與守哉?今襄子于晉陽也,知氏灌之,曰灶生龜,而民無反心,是君臣親也。襄子有君臣親之澤,操令行禁止之法,而猶有驕侮之臣,是襄子失罰也。為人臣者,乘事而有功則賞。今赫僅不驕侮,而襄子賞之,是失賞也。明主賞不加于無功,罰不加于無罪。今襄子不誅驕侮之臣,而賞無功之赫,安在襄子之善賞也?故曰:“仲尼不知善賞。
有人說:孔子不懂得何為善于獎賞。善于賞罰的人,百官不敢越權,群臣不敢失禮。君主設置法令,臣下沒有奸詐之心。這樣的話,就可以算是善于賞罰了。假使襄子被圍晉陽時,不能做到令行禁止,這就等于襄子失掉了國家,晉陽沒有了主子,還有誰替他守城呢?現(xiàn)在襄子在晉陽被圍,智伯引水灌城,石臼、鍋灶進水,成了烏龜出沒場所,而百姓沒有背叛,證明君臣關系密切。襄子有君臣關系密切的恩澤,掌握著令行禁止的法令,這樣也還有驕傲輕慢的臣子,證明襄子失于懲罰。做臣子的,謀事有功就賞,F(xiàn)在高赫僅僅是不驕傲輕慢,襄子卻賞他,這是失于獎賞。明君賞賜不授給無功的人,懲罰不施于無罪的人,F(xiàn)在襄子不責罰驕傲輕慢的臣子,而獎賞沒有功勞的高赫,哪里看得出襄子是善于獎賞的呢?所以說,孔子不懂得何為善于獎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