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wǎng) > 文言專題 > 文言文經(jīng)典名著 > 正文

儀禮注疏卷十三 鄉(xiāng)射禮第五在線閱讀

作者:佚名 文章來源:不詳 請你點此糾錯或發(fā)表評論

卷十三 鄉(xiāng)射禮第五

  司正降復(fù)位,

[疏]“司正降復(fù)位”。
  ○釋曰:自此盡“唯賓”,論舉觶於賓與大夫,為無筭爵之事。云“司正降復(fù)位”者,司正當(dāng)監(jiān)旅酬訖,故降,使二人舉觶于賓與大夫,為無筭始也。

使二人舉觶于賓與大夫。二人,主人之贊者。

舉觶者皆洗觶,升,實之,西階上北面,皆坐奠觶,拜,執(zhí)觶興。賓與大夫皆席末答拜。舉觶者皆坐祭,遂飲,卒觶,興,坐奠觶,拜,執(zhí)觶興。賓與大夫皆答拜。舉觶者逆降,洗,升實觶,皆立于西階上,北面,東上。賓與大夫拜。舉觶者皆進(jìn),坐奠于薦右。坐奠之,不敢授。

[疏]“舉觶”至“薦右”。
  ○注“坐奠之不敢授”。
  ○釋曰:賓與大夫皆席末答拜者,皆席西南面答拜。云“皆進(jìn),坐奠于薦右”者,以其將飲者於右,故也。云“坐奠之,不敢授”者,對獻(xiàn)酬時親授主人之贊者,卑不敢親授觶也。

賓與大夫辭,坐受觶以興。辭,辭其坐奠觶。

[疏]“賓與”至“以興”。
  ○注“辭辭其坐奠觶”。
  ○釋曰:必辭者,贊者不敢親授,賓與大夫不可自尊,故辭之。不言“取”而言“受”者,亦是若親受之然。

舉觶者退反位,皆拜送,乃降。賓與大夫坐,反奠于其所,興。不舉者,盛禮已崇。古文曰反坐。

[疏]“舉觶”至“所興”。
  ○注“不舉”至“反坐”。
  ○釋曰:崇,重也。凡飲酒,禮成於酬。前已旅酬,所盛禮已重,今主人復(fù)舉觶,為無筭爵,盡歡情,客不盡主人歡,故且奠之。未舉之,故不奠薦左。

若無大夫,則唯賓。長一人舉觶,如《燕禮》媵爵之為。

[疏]若“無大夫則唯賓”。
  ○注“長一”至“之為”。
  ○釋曰:曏二人舉觶為賓與大夫,今若無大夫,當(dāng)闕一人,故云“則唯賓”也。云“長一人舉觶,如《燕禮》媵爵之為”者,燕禮初,二大夫媵觶,至旅酬,復(fù)使二人,君命長媵一爵於君,與此同,故云如《燕禮》之為彼旅酬。此為無筭爵,不同,但一人是同,故引為證也。

司正升自西階,阼階上受命于主人,適西階上,北面請坐于賓。請坐,欲與賓燕,盡殷勤也。至此盛禮以成,酒清肴乾,強有力者猶倦焉。

[疏]“司正”至“于賓”。
  ○注“請坐”至“倦焉”。
  ○釋曰:自此盡“少退北上”,論請坐徹俎之事。云“酒清肴乾,強有力者猶倦焉”者,此《禮記·聘義》文。案彼云:“故強有力者將以行禮也,酒清人渴而不敢飲也,肉乾人饑而不敢食也,日莫人倦!币撸C此賓須坐之義。

賓辭以俎。俎者,肴之貴者也。辭之者,不敢以燕坐褻貴肴。

[疏]“賓辭以俎”。
  ○注“俎者”至“貴肴”。
  ○釋曰:俎所盛骨體,骨體是肴之貴者,故辭之也。

反命于主人,主人曰:“請徹俎。”賓許。司正降自西階,階前命弟子俟徹俎。弟子,賓黨也。俎者,主人贊者設(shè)之。今賓辭之,使其黨俟徹,順賓意也。上言“請坐于賓”,此言“主人曰”,互相備耳。

[疏]“反命”至“徹俎”。
  ○注“弟子”至“備耳”。
  ○釋曰:知弟子是賓黨者,以其司正降自西階,階前命之,明賓黨弟子在西階東面也。必使賓黨弟子者,徹俎是賓請之,故鄭云“俎者,主人贊者設(shè)之,今賓辭之,使其黨俟徹,順賓意也”。云“上言請坐于賓,此言主人曰,互相備耳”者,凡辭,皆司正請于主人,主人有命,司正乃傳告賓。今上文云司正“請坐于賓”,直見司正傳主人辭,不見“主人曰請坐于賓”之辭,此經(jīng)直見“主人曰請徹俎”,不見司正傳主人以告賓,是互相備也。不言“互文”而云“互相備”者,凡言互文者,各舉一事,一事自周,是互文。此據(jù)一邊禮,一邊禮不備,文相續(xù)乃備,故云互相備。若云“糗餌粉餈”,鄭注云“餌言糗,餈言粉,互相足”之類也。

司正升,立于序端。賓降席,北面。主人降席自南方,阼階上北面。大夫降席,席東南面。俟弟子升受俎。

[疏]“司正”至“南面”。
  ○注“俟弟子升受俎”。
  ○釋曰:云“俟弟子升受俎”者,下云“司正以俎出授從者”,注云:“授賓家從來者也,所以厚禮之!眲t此弟子升受俎者。案下文據(jù)大夫與主人而言,若賓俎授司正,非弟子也。

賓取俎,還授司正。司正以降自西階,賓從之降,遂立于階西,東面。司正以俎出,授從者。授賓家從來者也。古者與人飲食,必歸其盛者,所以厚禮之。

[疏]注“授賓”至“禮之”。
  ○釋曰:云“古者與人飲食,必歸其盛者,所以厚禮之”者,《鄉(xiāng)飲酒》、《燕禮》、《大射》賓客皆有俎,徹歸客之左右,俎是肴之貴,是歸其盛者!豆炒蠓颉芳仁常坝兴揪砣,歸于賓館”。故總云古者與人飲食必歸其盛者,所以厚禮之也。

主人取俎,還授弟子。弟子受俎,降自西階以東。主人降自阼階,西面立。以東,授主人侍者。

[疏]“主人”至“面立”。
  ○注“以東”至“侍者”。
  ○釋曰:云“以東,授主人侍”者,弟子是賓黨,非主人之贊者,故知徹主人俎,還授主人侍者,歸入於內(nèi)也。

大夫取俎,還授弟子。弟子以降自西階,遂出授從者。大夫從之降,立于賓南。凡言還者,明取俎各自鄉(xiāng)其席。

眾賓皆降,立于大夫之南,少退,北上。從降,亦為將燕。

[疏]注“從降亦為將燕”。
  ○釋曰:賓、主人、大夫有俎,從俎而降。此三賓無俎,亦從大夫而降,亦如賓、主人、大夫?qū)⒀,故同降同升也?/p>

主人以賓揖讓,說屨,乃升。大夫及眾賓皆說屨,升,坐。說屨者,將空坐,屨褻賤,不宜在堂也。說屨則摳衣,為其被地。

[疏]“主人”至“升坐”。
  ○注“說屨”至“被地”。
  ○釋曰:自此盡“門外再拜”,論升坐行無筭爵,賓醉送出之事。云“說屨則摳衣,為其被地”者,《曲禮》云“摳衣趨隅”,彼謂升席時,引之證說屨,低身亦然,若不摳衣,恐衣被地履之。但對文上曰衣,下曰裳,散文衣裳通,此衣即裳也。案《少儀》云:“排闔說屨於戶內(nèi),一人而已矣!编嵶⒃疲骸半m眾敵,猶有所尊也。”彼尊卑在室,則尊者說屨在戶內(nèi),自馀說屨於戶外。若尊卑在堂,則亦尊者一人說屨在堂,自馀說屨於堂下,是以《燕禮》、《大射》臣皆說屨於階下。公不見說屨之文,明公舄在堂矣。此乃《鄉(xiāng)飲酒》臣禮,賓主人行敵禮,故皆說屨於堂下也。

乃羞。羞,進(jìn)也。所進(jìn)者,狗胾醢也。燕設(shè)啗具,所以案酒。

[疏]“乃羞”。
  ○注“羞進(jìn)”至“案酒”。
  ○釋曰:云“所進(jìn)者,狗胾醢也”者,以其牲用狗,故知狗胾醢。醢未必狗,以其醢豫造乃成,非臨時之物,故知非狗,連言之也。

無筭爵。使二人舉觶。賓與大夫不興,取奠觶飲,卒觶,不拜。二人,謂曏者二人也。使之升,立于西階上。賓與大夫?qū)⒙茫?dāng)執(zhí)觶也。卒觶者固不拜矣,著之者,嫌坐卒爵者拜既爵。此坐于席,禮既殺,不復(fù)崇。

[疏]“無筭”至“不拜”。
  ○注“二人”至“復(fù)崇”。
  ○釋曰:經(jīng)“賓”上有“于”字者,誤。以此二觶仍是前二人所舉者,今以二人升者,舉發(fā)使行無筭爵,非新觶,以鄭注可知,故誤有也。若然,舉觶上屬,實下屬為句也。云“卒觶者固不拜矣,著之者,嫌坐卒爵者拜既爵”者,上正旅酬時,賓酬主人,賓不祭,卒觶,不拜,不洗,今此二人舉觶,禮彌殺,故云卒觶者固不拜矣。嫌坐卒爵者拜既爵者,以正獻(xiàn)酬時皆坐,卒爵拜既爵,嫌此無筭爵飲,卒觶,亦有拜義,故明之。云“坐于席,禮既殺,不復(fù)崇”者,此決正行獻(xiàn)酬時,在於階下,有拜既爵,此說屨就席,禮既殺,不復(fù)崇重,故無拜爵也。

執(zhí)觶者受觶,遂實之。賓觶以之主人,大夫之觶長受,長,眾賓長。而錯,皆不拜。錯者,實主人之觶,以之次賓也。實賓長之觶,以之次大夫,其或多者,迭飲於坐而已,皆不拜受,禮又殺也。

[疏]注“錯者”至“殺也”。
  ○釋曰:云“其或多者,迭飲於坐而已”者,眾賓之長在賓西者三人,大夫則席於賓東。若大夫亦三人,則與眾賓等,得交錯相酬。言其或多者,若有一大夫,則眾賓二人無所酬,直二人迭飲而已。若大夫四人已上,多於三賓,自三人之外,亦無所酬,則亦自相酬,迭飲而已。云“皆不拜受,禮殺也”者,上二人舉觶於賓與大夫,皆拜受,及飲卒不拜,是其殺。今眾賓與大夫不拜受觶,故言禮又殺也。

辯,卒受者興,以旅在下者于西階上。眾賓之末,飲而酬主人之贊者;大夫之末,飲而酬賓黨,亦錯焉。不使執(zhí)觶者酌,以其將旅酬,不以己尊孤人也。其末若皆眾賓,則先酬主人之贊者,若皆大夫,則先酬賓黨而已。執(zhí)觶者酌,在上辯,降復(fù)位。

[疏]“辯卒”至“階上”。
  ○注“眾賓”至“復(fù)位”。
  ○釋曰:經(jīng)云“辯”,謂堂上眾賓已上皆飲訖。云“卒受”者,謂最末后飲者。云“眾賓之末,飲而酬主人之贊者;大夫之末,飲而酬賓黨,亦錯焉”者,此亦若堂上交錯也。云“不使執(zhí)觶者酌”,謂不使二人執(zhí)觶者酌。云“以其將旅酬,不以己尊孤人也”者,其堂上皆坐行酒,至此立階上,旅在下,解經(jīng)“興,以旅在下者”。云“其末若皆眾賓,則先酬主人之贊”者,謂大夫或少或無,則眾賓為末飲也。云“若皆大夫”者,謂大夫多,眾賓遍后,二觶并酬大夫,則大夫為末飲也。云“執(zhí)觶者酌在上辯,降復(fù)位”者,謂二人舉觶酌堂上眾賓已上辯,其堂下自酌相旅,二人無事,故降復(fù)于東階前,西面北上位也。故《鄉(xiāng)飲酒》記云:“主人之贊者西面北上,不與,無筭爵然后與!北刂獜(fù)位者,下經(jīng)云“執(zhí)觶者皆與旅”是也。

長受酬,酬者不拜,乃飲,卒觶,以實之。言酬者不拜者,嫌酬堂下異位當(dāng)拜也。古文曰受酬者不拜。

[疏]“長受”至“實之”。
  ○注“言酬”至“不拜”。
  ○釋曰:謂堂下或賓黨之長,或主人贊者之長,受堂上酬,酬者不拜。鄭云“酬者不拜者,嫌酬堂下異位,當(dāng)拜也”者,嫌堂下異位,堂上酬堂下當(dāng)拜,故明之也。

受酬者不拜受。禮殺,進(jìn)受尊者之酬,猶不拜。

[疏]“受酬者不拜受”。
  ○注“禮殺”至“不拜”。
  ○釋曰:堂下卑者受堂上尊者酒當(dāng)拜,由禮殺,雖尊者之酬,猶不拜也。

辯旅,皆不拜。主人之贊者於此始旅,嫌有拜。

[疏]“辯旅皆不拜”。
  ○注“主人”至“有拜”。
  ○釋曰:以《鄉(xiāng)飲酒》記云:“主人之贊者不與,無筭爵然后與!惫枢嵠灾魅酥澱哽洞耸悸茫佑邪,故明之也。

執(zhí)觶者皆與旅。嫌已飲不復(fù)飲也。上使之勸人耳,非逮下之惠也。亦自以齒與於旅也。

[疏]“執(zhí)觶者皆與旅”。
  ○注“嫌已”至“旅也”。
  ○釋曰:此即上文二人舉觶者於西階上,已卒觶,故鄭云“嫌已飲不復(fù)飲也”。

卒受者以虛觶降,奠于篚。執(zhí)觶者洗,升實觶,反奠于賓與大夫。復(fù)奠之者,燕以飲酒為歡,醉乃止,主人之意也。今文無執(zhí)觶及賓觶、大夫之觶,皆為爵。實觶,觶為之。

[疏]“卒受”至“大夫”。
  ○注“復(fù)奠”至“為之”。
  ○釋曰:今文此經(jīng)云執(zhí)觶者,無此執(zhí)觶,又今文無執(zhí)觶及賓觶、大夫之觶皆為爵,不從者,以其皆在無筭爵之科,明不為爵。云“實觶,觶為之”者,亦不從也。

無筭樂。合鄉(xiāng)樂無次數(shù)。

[疏]“無筭樂”。
  ○注“合鄉(xiāng)樂無次數(shù)”。
  ○釋曰:知合鄉(xiāng)樂《二南》者,約上正歌時不略,其正已歌鄉(xiāng)樂。但上有次第,先歌《關(guān)雎》,次歌《葛覃》、《卷耳》,次歌《鵲巢》、《采蘋》、《采蘩》,皆三終,有次數(shù)。今無次數(shù),在賓主所好也。

賓興,樂正命奏《陔》!囤搿罚囤胂摹,其詩亡!吨芏Y》賓醉而出,奏《陔夏》!囤胂摹氛撸熳又T侯以鍾鼓,大夫、士鼓而已。

[疏]“賓興”至“奏陔”。
  ○注“陔陔”至“而已”。
  ○釋曰:此賓興,即命奏,下文賓降,乃作樂也。云“《陔》,《陔夏》其詩亡”者,《九夏》皆《詩》篇,鄭注《鍾師》云:“歌之大者,載在樂章,樂崩亦從而亡。”云“《周禮》”者,《鍾師》云:《陔夏》,杜子春云:“客醉而出,奏《陔夏》!彪m非正文,亦據(jù)《周禮》而言。云“《陔夏》者,天子諸侯以鍾鼓”,知者,《鍾師》云:“以鍾鼓奏《九夏》。”是天子法。襄公四年:“穆叔如晉,晉侯饗之,金奏《肆夏》之三,不拜!眲t《陔夏》奏用鍾矣。大夫、士尚有鼓,明諸侯亦有鼓,故總云“天子、諸侯以鍾鼓”。知“大夫、士用鼓”者,此《鄉(xiāng)射》、《鄉(xiāng)飲酒》皆有鼓,故知以鼓奏《陔》而已也。

賓降及階,《陔》作。賓出,眾賓皆出,主人送于門外,再拜。拜送賓于門東,西面。賓不答拜,禮有終。

[疏]“賓降”至“再拜”。
  ○注“拜送”至“有終”。
  ○釋曰:知“拜送賓于門東,西面”者,此約迎賓時於此拜也。云“不答拜,禮有終”者,以行禮有終,故不答也。

明日,賓朝服以拜賜于門外。拜賜,謝恩惠也。

[疏]“明日”至“門外”。
  ○釋曰:自此盡“經(jīng)末”,論息勞司正之事。

主人不見,如賓服,遂從之,拜辱于門外,乃退。不見,不褻禮也。拜辱,謝其自屈辱。

[疏]“主人”至“乃退”。
  ○注“不見”至“屈辱”。
  ○釋曰:不見不褻禮者,禮不欲數(shù),數(shù)則瀆。今主人不見,恐相褻,故不見也。

主人釋服,乃息司正。釋服,說朝服,服玄端也。息猶勞也。勞司正,謂賓之與之飲酒,以其昨日尢勞倦也!对铝睢吩唬骸皠谵r(nóng)以休息之。”

[疏]“主人”至“司正”。
  ○注“釋服”至“息之”。
  ○釋曰:上文主人如賓服,則主人亦朝服矣。今言“釋服”,謂釋去朝服。朝服之下,衣則次玄端,故知“釋服說朝服服玄端也”。玄端即朝服之下易其裳為異也。《月令》者,彼是十月農(nóng)功畢,勞農(nóng)以休息之,為息田夫之臘祭,引之者,證息勞來休息之義也。

無介。勞禮略,貶於飲酒也。此已下皆記禮之異者。

[疏]“無介”。
  ○注“勞禮”至“異者”。
  ○釋曰:云“勞禮略,貶於飲酒也”者,謂貶於《鄉(xiāng)飲酒》,《鄉(xiāng)飲酒》禮有介,此上司正飲酒及此勞禮皆無介,是貶於《鄉(xiāng)飲酒》也。云“此以下皆記禮之異”者,謂息司正之禮與上飲酒禮異之事也。

不殺。無俎故也。

[疏]“不殺”。
  ○注“無俎故也”。
  ○釋曰:下文云“無俎”,無俎故不殺,殺即有俎也。

使人速。速,召賓。

[疏]“使人速”。
  ○注“速召賓”。
  ○釋曰:若《公食》使人召之還,司正為擯也。

迎于門外,不拜,入,升。不拜至,不拜洗。薦脯醢,無俎。賓酢主人,主人不崇酒,不拜眾賓。既獻(xiàn)眾賓,一人舉觶,遂無筭爵。言遂者,明其間闕也。賓坐奠觶于其所,擯者遂受命于主人,請坐于賓,賓降說屨升坐矣。不言遂請坐者,請坐主於無筭爵。

[疏]“迎于”至“筭爵”。
  ○注“言遂”至“筭爵”。
  ○釋曰:云“言遂者,明其閒闕也”者,閒闕謂閒一人舉觶,下有工升歌,立司正旅酬,及二人舉觶及徹俎之事,以其闕此數(shù)事,故云“遂無筭爵”也。云“賓坐奠觶于其所,擯者遂受命于主人,請坐于賓,賓降說屨升坐矣”,此并依正飲酒禮。不言遂請坐者,請坐主於無筭爵者,以其請坐主於無筭爵,今言無筭爵,自然請坐可知,故不須言請坐于賓也。

無司正。使擯者而已,不立之。

[疏]“無司正”。
  ○注“使擯”至“立之”。
  ○釋曰:不立司正,亦是與飲酒禮異。

賓不與。昨日至尊,不可褻也。古文與作豫。

[疏]“賓不與”。
  ○注“昨日”至“作豫”。
  ○釋曰:賓者,主人所尊敬,不可復(fù)召之,復(fù)召之亦是褻瀆也。

征唯所欲,征,召也。謂所欲請呼。

[疏]“征唯所欲”。
  ○注“征召”至“請呼”。
  ○釋曰:須止則止,須召則召,在主人之意,故云“所欲請呼”也。

以告於鄉(xiāng)先生、君子可也。告,請也。鄉(xiāng)先生,鄉(xiāng)大夫致仕者也。君子,有大德行不仕者。

[疏]“以告”至“可也”。
  ○注“告請”至“仕者”。
  ○釋曰:云“鄉(xiāng)大夫致仕者也”者,此即《鄉(xiāng)飲酒》注云“先生,謂老人教學(xué)者”。云“君子,有大德行不仕”者,大德行,謂六德、六行,可貢而不仕者。此即居士縞帶,亦曰處士。

羞唯所有。用時見物。

[疏]“羞唯所有”。
  ○注“用時見物”。
  ○釋曰:謂昨日所有之馀見物。

鄉(xiāng)樂唯欲。不歌《雅》、《頌》,取《周》、《召》之《詩》,在所好。

[疏]“鄉(xiāng)樂唯欲”。
  ○注“不歌”至“所好”。
  ○釋曰:此即與上無筭樂同,而云不歌《雅》、《頌》者,以其上飲酒主於射,略於樂,不用《小雅》。此非鄉(xiāng)射,而亦不歌《雅》、《頌》者,亦不可過于正飲酒禮,故云“《周》、《召》之詩在所好”也。

記。大夫與,則公士為賓。不敢使鄉(xiāng)人加尊於大夫也。公士,在官之士。鄉(xiāng)賓主用處士。

[疏]“記大”至“為賓”。
  ○注“不敢”至“處士”。
  ○釋曰:據(jù)此鄉(xiāng)射使處士無爵命者為賓,故有大夫來,不以鄉(xiāng)人加尊於大夫,故易去之,使公士為賓。若然,《鄉(xiāng)飲酒》貢士法:賢者為賓,其次為介,又其次為眾賓。有大夫來,不易去之,以其賓擬貢故也。云“鄉(xiāng)賓主用處士”,即君子者也。

使能,不宿戒。能者敏於事,不待宿戒而習(xí)之。

[疏]“使能不宿戒”。
  ○注“能者”至“習(xí)之”。
  ○釋曰:解上賓用處士。云“能者敏於事”者,《孝經(jīng)》云:“參不敏!编嵲疲骸懊舄q達(dá)也!眲t此通達(dá)於事。

其牲,狗也。狗取擇人。

[疏]“其牲狗也”。
  ○注“狗取擇人”。
  ○釋曰:《鄉(xiāng)飲酒》、《鄉(xiāng)射》義取擇賢士為賓,天子已下,燕亦用狗,亦取擇人可與燕者。

亨于堂東北!多l(xiāng)飲酒義》曰:“俎陽氣之所發(fā)也!

[疏]“亨于堂東北”。
  ○注“鄉(xiāng)飲”至“發(fā)也”。
  ○釋曰:陽氣起於東北而盛於南方,亨狗于東北,飲酒是陽,故法之。

尊,绤冪。賓至,徹之。以绤為冪,取其堅絜。

[疏]“尊绤冪賓至徹之”。
  ○注“以绤”至“堅絜”。
  ○釋曰:凡冪者皆為塵埃加,故設(shè)之。但用冪不用冪不同者,凡用醴,皆不見用冪,質(zhì)故也。即《士冠》禮子,《昏禮》禮賓贊禮婦,《聘禮》禮賓,此等用醴皆無冪是也。醮無酒,亦用冪者,從禮子,質(zhì)也;蛞宰饏挶,亦無冪。《燕禮》君尊,有冪,方圜壺則無冪!痘瓒Y》尊於室內(nèi)有冪,尊於房戶外為媵御賤,故無冪!多l(xiāng)飲酒》、《鄉(xiāng)射》有冪者,無所厭故也。若祭祀之冪,《冪人》云:“以疏布冪八尊。”鄭云:“天地之神尚質(zhì)!薄耙援嫴純缌。”鄭云:“宗廟可以文!薄胺餐踅斫皂搿!弊⒃疲骸爸苌形洌溆梦牡聞t黻可。”諸侯無文,或與王同。其喪中之冪皆用疏布!妒繂识Y》小斂用功布,大斂亦同!妒坑荨酚媒們,與吉同,大夫亦當(dāng)然也。云“賓至,徹之”者,巾冪必布,執(zhí)冪,賓未至,恐塵加,賓至,徹去不復(fù)用,以其《鄉(xiāng)射》、《飲酒》不見更用之文故也。《燕禮》君命徹冪,則未命之前重用之者。君尊,久設(shè)恐塵,故重覆之。

蒲筵,緇布純。筵,席也。純,緣。

[疏]“蒲筵緇布純”。
  ○注“筵席也純緣”。
  ○釋曰:鄉(xiāng)大夫、州長與鄉(xiāng)人習(xí)禮,雖有公卿之尊,無加席,唯一種,故記人記之云筵席者,鄭注《周禮·序官》云:“鋪陳曰筵,藉之曰席。”然其言之筵席,通但在地者為筵,取鋪陳之義,在上曰席,取相承藉之義耳。

西序之席,北上。眾賓統(tǒng)於賓。

[疏]“西序之席北上”。
  ○注“眾賓統(tǒng)於賓”。
  ○釋曰:眾賓之席繼賓,己西南面東上,今云“西序之席北上”者,謂眾賓有東面者則北上,此東面非常,故記之也。若然,此鄉(xiāng)射上設(shè)席,雖不言眾賓之?dāng)?shù),上文云“三拜眾賓”,鄭云:“三拜,示遍也!眲t眾賓亦三人矣。而復(fù)有東面者,若公卿大夫多,尊東不受則於尊西,賓近於西,則三賓東面北上,統(tǒng)於賓也。

獻(xiàn)用爵,其他用觶。爵尊,不可褻也。以爵拜者,不徒作。以爵拜,謂拜既爵。徒猶空也。作,起也。不空起,言起必酢主人。

薦,脯用籩,五胑,祭半胑,橫于上。醢以豆,出自東房。胑長尺二寸。脯用籩,籩宜乾物也。醢以豆,豆宜濡物也。胑猶脡也,為記者異耳。祭橫于上,殊之也。於人為縮。胑廣狹未聞也。古文胑為胾,今文或作植。

[疏]“薦脯”至“二寸”。
  ○注“脯用”至“作植”。
  ○釋曰:云“豆,宜濡物也”者,案《王制》云:“一為乾豆!编嵲疲骸爸^臘之以為祭祀,豆實!迸c此違者,以其豆實則醢也。鄭注《周禮·醢人》云:“作醢及贊者,必先膊乾其肉,乃后細(xì)莝之,雜以梁麹及鹽漬,以美酒涂置甀中,百日則成矣!笔乔詾槎箤崳笆且。云“胑猶脡也,為記者異耳”者,《鄉(xiāng)飲酒》記云:“脯五脡。”此云五胑,胑與脡不同,非訓(xùn)之,是記者異,名不同,非別有義,故鄭云胑猶脡也。云“於人為縮”者,脯法於人為縮者,《鄉(xiāng)飲酒》記引《曲禮》云:“以脯脩置者,左朐右末!编嵶ⅰ肚Y》云:“屈中曰朐!比∽笫职钢沂蛛⒅,便故。於人為縮。橫,祭半胑橫上,於脯為橫,於人則為縱也。

俎由東壁,自西階升。狗既亨,載于東方。

[疏]“俎由”至“階升”。
  ○注“狗既”至“東方”。
  ○釋曰:云“狗既亨,載于東方”者,上云“亨于堂東北”,今云“俎由東壁”者,亨在東北,實俎曰載,載則於東方,東方則東壁,故云俎由東壁也。云“自西階升”者,既由東壁,恐如祭饌由東階升,故記人明之。若祭饌則東階升,《特牲》、《少牢》是也。尊神,故由阼階升。

賓俎,脊、脅、肩、肺。主人俎,脊、脅、臂、肺。肺皆離。皆右體也。進(jìn)腠。以骨名肉,貴骨也。賓俎用肩,主人用臂,尊賓也。離猶扌奎也。腠,膚理也。進(jìn)理,謂前其本。右體,周所貴也。若有尊者,則俎其馀體也。

[疏]“賓俎”至“進(jìn)腠”。
  ○注“以骨”至“體也”。
  ○釋曰:云“以骨名肉”者,骨為本,有名,肉為末,無名。所食即肉,故以骨名肉,必知骨有肉者,《特牲》“乃食舉”,注云:“舉言食者,明凡解體皆連肉!笔怯腥庖。云“賓俎用肩,主人用臂,尊賓也”者,此據(jù)前三體而言,以其體有肩、臂、臑。《禮記·祭統(tǒng)》云:“周人貴肩!睘槠滹@,故賓用肩,尊賓也。云“離猶扌奎也”者,案《禮記·少儀》云:“牛羊之肺,離而不提心。”鄭云:“提猶絕也。扌奎離之不絕中央少者。”中央少者,即是心也。此將食,舉肺也。云“進(jìn)理,謂前其本”者,此與《公食》同,生人食法!渡倮巍愤M(jìn)下者,是鬼神食法。云“右體,周所貴也”者,對左,殷所貴。云“若有尊”者,則俎其馀體也者,前有三,肩、臂、臑,以次用之。賓、主、已用肩臂,有一大夫則用臑,二大夫則取后體用䏝,若有三大夫巳上則用胳,其脊、脅與賓、主同,故下文云“獲者之俎折脊脅肺臑”,注云“臑,若䏝胳觳折之,以為大夫之馀體”是也。

凡舉爵,三作而不徒爵。謂獻(xiàn)賓、獻(xiàn)大夫、獻(xiàn)工,皆有薦。

[疏]注“謂獻(xiàn)”至“有薦”。
  ○釋曰:知此三人者,以其言三作,故知唯此三人而已。

凡奠者於左,不飲,不欲其妨。

[疏]“凡奠者於左”。
  ○釋曰:謂若酬賓奠於右,賓奠之於左。

將舉者於右。便其舉也。

[疏]“將舉者於右”。
  ○釋曰:謂若酬一人二人,舉奠之,於薦右后舉之者也。

眾賓之長,一人辭洗,如賓禮。尊之於其黨。

[疏]“眾賓”至“賓禮”。
  ○注“尊之於其黨”。
  ○釋曰:此獻(xiàn)三賓之時,主人唯為長者一人洗爵,如經(jīng)文恐已后更洗,故記人明之也。

若有諸公,則如賓禮,大夫如介禮。無諸公,則大夫如賓禮。尊卑之差。諸公,大國之孤也。樂作,大夫不入。后樂賢也。樂正與立者齒。謂其飲之次也。尊樂正同於賓黨!多l(xiāng)飲酒》記曰:“與立者皆薦以齒!

三笙一和而成聲。三人吹笙,一人吹和,凡四人也!稜栄拧吩唬骸绑闲≌咧^之和。”

[疏]“三笙”至“成聲”。
  ○注“三人”至“之和”。
  ○釋曰:云“《爾雅》曰:笙小者謂之和”者,案《爾雅·釋樂》云:“大笙謂之巢!睂O氏注云:“巢高大!庇衷疲骸靶≌咧^之和!弊⒃疲骸昂,小笙是也。”

獻(xiàn)工與笙,取爵于上篚。既獻(xiàn),奠于下篚。其笙,則獻(xiàn)諸西階上。奠爵于下篚,不復(fù)用也。今文無與笙。

[疏]“獻(xiàn)工”至“階上”。
  ○注“奠爵”至“與笙”。
  ○釋曰:云“奠爵于下篚,不復(fù)用也”者,謂堂上不復(fù)用,無妨堂下更入用之。知者,獻(xiàn)獲及釋獲者皆取而獻(xiàn)之是也。《大射》獻(xiàn)服不氏用散不用爵者,彼君禮,與此異也。

立者,東面北上。賓黨。

[疏]“立者東面北上”。
  ○注“賓黨”。
  ○釋曰:此謂一命及不命來觀禮者,與堂下眾賓齒,東面北上而立。

司正既舉觶而薦諸其位。薦於觶南。

[疏]“司正”至“其位”。
  ○注“薦於觶南”。
  ○釋曰:知薦於觶南不薦於觶北者,以司正觶南北面立,若薦觶北,與觶相隔,非位前,故知觶南位北也。

三耦者,使弟子,司射前戒之。弟子,賓黨之少者也。前戒,謂先射請戒之。

[疏]“三耦”至“戒之”。
  ○注“弟子”至“戒之”。
  ○釋曰:云“使弟子,司射前戒之”者,謂請射之前戒之,以其經(jīng)云“三耦俟於堂西”,故鄭云“前戒謂先射請戒之”也。

司射之弓矢與撲,倚于西階之西。便其事也。

[疏]“司射”至“之西”。
  ○注“便其事也”。
  ○釋曰:此矢謂挾一個者,初,司射適堂西袒、決、遂,取弓矢于階西,兼挾一矢,則誘射之,弓矢亦在階西矣。若然,誘射訖,適堂西改取一個挾之,遂適階西取撲,此一個實在堂西,至視筭之時,於西階西釋弓矢,去撲,獻(xiàn)釋獲者,此亦在西階西,故鄭云“便其事也”。

司射既袒、決、遂而升,司馬階前命張侯,遂命倚旌。著并行也。古文曰:遂命獲者倚旌。

[疏]“司射”至“倚旌”。
  ○注“著并”至“倚旌”。
  ○釋曰:云“著并行”者,謂司射與司馬有不并行事時,案上文將射,適堂西,袒決遂,取弓矢於西階上,北面告賓曰:“弓矢既具,有司請射!逼鋾r司馬即階前令倚旌,此皆同時,故鄭云著并行事。如上經(jīng)納射器及比三耦以前,司射獨行事后及司正為司馬,與司射并行事,故記人記之也。

凡侯,天子熊侯,白質(zhì);諸侯麋侯,赤質(zhì);大夫布侯,畫以虎豹;士布侯,畫以鹿豕。此所謂獸侯也,燕射則張之。鄉(xiāng)射及賓射,當(dāng)張采侯二正。而記此者,天子諸侯之燕射,各以其鄉(xiāng)射之禮而張此侯,由是云焉白質(zhì)、赤質(zhì),皆謂采其地。其地不采者,白布也。熊、麋、虎、豹、鹿、豕,皆正面畫其頭象於正鵠之處耳。君畫一,臣畫二,陽奇陰偶之?dāng)?shù)也。燕射射熊、虎、豹,不忘上下相犯。射麋、鹿、豕,志在君臣相養(yǎng)也。其畫之皆毛物之。

[疏]“凡侯”至“鹿豕”。
  ○注“此所”至“物之”。
  ○釋曰:云“此所謂獸侯也”者,《周禮·梓人》云“張獸侯以息燕”,注云“息者,休農(nóng)息老物也。燕謂勞使臣,若與群臣飲酒而射”是也。云“燕射則張之”者,《燕禮》大射正為司射,如鄉(xiāng)射之禮,是諸侯燕用鄉(xiāng)射之禮,故云燕射則張之也。天子雖無文,據(jù)記天子燕射記,明天子燕射亦用鄉(xiāng)射之法也。云“鄉(xiāng)射及賓射,當(dāng)張采侯二正”者,案《周禮》射人掌賓射,大夫、士同二正,是賓射二正。鄉(xiāng)射無文,知亦采侯二正者,《周禮》賓射與賓客為射,此鄉(xiāng)射雖與鄉(xiāng)人習(xí)禮,亦如賓主行射禮,又非私相燕勞,故約與賓射同也。言采侯者,《梓人》云:“張五采之侯,則遠(yuǎn)國屬!笔琴e射之侯,故云采侯也。云“而記此者,天子諸侯之燕射,各以其鄉(xiāng)射之禮”者,以天子自用鄉(xiāng)射之禮,諸侯自用鄉(xiāng)射之禮,大夫士亦各隨其君用鄉(xiāng)射之禮也。用鄉(xiāng)射之禮,謂張侯道五十步及三耦,一與鄉(xiāng)射同。云“張此侯”,則經(jīng)獸侯是也。云“由是云焉”者,謂由是用鄉(xiāng)射法,故云獸侯,於此鄉(xiāng)記也。云“白質(zhì)、赤質(zhì),皆謂采其地”者,案《周禮·掌蜃》云:“共白盛之蜃。”則此以蜃灰涂之,使白為地。赤質(zhì)者亦以赤涂之,使赤為地。云“不采者,白布也”者,謂大夫士直云布侯者也。云“熊、麋、虎、豹、鹿、豕,皆正面畫其頭”者,知皆畫首者,以其言貍首者,射不來者之首,明此獸侯等亦正面畫其頭也。云“象於正鵠之處耳”者,案《梓人》云“參分其廣,而鵠居一焉”,據(jù)《大射》之侯。若賓射之侯,則三分其侯正居一焉。若燕射之侯,則獸居一焉,故云象其正鵠之處耳。云“君畫一,臣畫二,陽奇陰偶之?dāng)?shù)也”者,《禮記·郊特牲》云:“君之南鄉(xiāng),答陽之義也。臣之北面,答君也!笔蔷柍缄,又天一生水,地二生火,是一二陰陽之?dāng)?shù),故云君一臣二,陽奇陰偶之?dāng)?shù)也。云“燕射射熊虎豹,不忘上下相犯”者,三者皆猛獸,不茍相下,若君臣之道,亦獻(xiàn)可者替,否者不茍相從,輒當(dāng)犯顏而諫,似獸等,故用之。云“射麋、鹿、豕,志在君臣相養(yǎng)也”者,案《內(nèi)則》云麋鹿豕皆有軒,并是可食之物,故云相養(yǎng)也。云“其畫之皆毛物之”者,此無正文,但畫五三三正之侯,各以其色,明畫獸侯亦以毛物畫之可知也。

凡畫者,丹質(zhì)。賓射之侯,燕射之侯,皆畫云氣於側(cè)以為飾。必先以丹采其地,丹淺於赤。

[疏]“凡畫者質(zhì)丹”。
  ○注“賓射”至“於赤”。
  ○釋曰:云“賓射之侯,燕射之侯”者,此鄉(xiāng)射以采侯二正,是賓射之侯也,此獸侯也,又是燕射之侯,故鄭并言之云“皆畫云氣於側(cè)以為飾”者,鄭解經(jīng)凡言“畫”者,皆畫云氣,故以云氣解之也。蓋象云色,若賓射之侯,天子九十步侯,朱、白、蒼、黃、玄五正者,還畫此五色云氣於其側(cè);七十步侯,朱、白、蒼三正者,還畫此三色云氣於其側(cè);五十步侯,朱、綠二正者,還畫此二色云氣於其側(cè),以為飾也。云“必先以丹采其地”者,欲畫此五色、三色云氣時,必先用丹采此地,乃於其上畫云氣也。天子侯九十步之內(nèi),更有七十、五十步侯。畿內(nèi)諸侯七十步侯內(nèi),更有五十步侯。畿外諸侯者之九十步侯之內(nèi),更有七十、五十步侯。其畫之采皆如其數(shù)也。以侯數(shù)非一,尊卑又不同,故云“凡”以廣之,言凡畫云氣,以丹為質(zhì)地者也。云“丹淺於赤”者,案《月令》云:“乘朱路,駕赤緌,載赤旂,衣朱衣。”朱與赤互言之,即為一物。又案《冬官·鍾氏》云:“以朱湛丹秫。”四入為朱,色深而湛丹秫,故知丹淺於赤。鄭言此者,欲見以丹為地,丹上得見赤色云之義,故言此也。

射自楹閒,物長如笴,其閒容弓,距隨長武。自楹閒者,謂射於庠也。楹閒,中央東西之節(jié)也。物,謂射時所立處也。謂之物者,物猶事也,君子所有事也。長如笴者,謂從畫之長短也。笴,矢幹也,長三尺,與跬相應(yīng),射者進(jìn)退之節(jié)也。閒容弓者,上下射相去六尺也。距隨者,物橫畫也,始前足至東頭為距,后足來合而南面為隨。武,跡也,尺二寸。

[疏]“射自”至“長武”。
  ○注“自楹”至“二寸”。
  ○釋曰:云“自楹閒者,謂射於庠”也,知者,以其言楹閒則是庠,則物當(dāng)楣,故知非射於序者也。云“楹閒,中央東西節(jié)也”者,以其楹閒北面無限,東楹西楹相當(dāng),故知東西之節(jié)也。云“長如笴者,謂從畫之長短也”者,其下有距隨為橫,此言物長,又是從跡之稱,故知南北之長短也。云“笴,矢幹也,長三尺”者,以《矢人職》得知也。云“與跬相應(yīng)”者,《禮記·祭義》云:“故君子跬步而弗忘孝也。”一舉足謂之跬,再舉足謂之步。步射者,履物不過一跬,故知以三尺為限也。云“距隨者,物橫畫也,始前足至東頭為距,后足來合而南面為隨”者,謂上射下射并足處皆然。言長武,武,跡也,中人之跡尺二寸,謂橫尺二寸也。

序則物當(dāng)棟,堂則物當(dāng)楣。是制五架之屋也。正中曰棟,次曰楣,前曰庪。

[疏]“序則”至“當(dāng)楣”。
  ○注“是制”至“曰庪”。
  ○釋曰:云“是制五架之屋也”者,庠序皆然,但有室、無室為異。

命負(fù)侯者,由其位。於賤者,禮略。

[疏]“命負(fù)”至“其位”。
  ○釋曰:“其位”者,正據(jù)司馬自在己位,遙命之。遙命者,由負(fù)侯者賤,略之故也。對司射比耦,則就其位,經(jīng)無司馬命負(fù)侯之位,故記之也。

凡適堂西,皆出入于司馬之南。唯賓與大夫降階,遂西取弓矢。尊者宜逸,由便也。

旌,各以其物。旌,總名也。雜帛為物,大夫士之所建也。言各者,鄉(xiāng)射或於庠,或於謝。

[疏]“旌各以其物”。
  ○注“旌總”至“於謝”。
  ○釋曰:云“旌,總名也”者,以《周禮·司!吩凭牌欤瑢ξ摹巴ú癁殪,雜帛為物,全羽為旞,析羽為旌”各別。今名物為旌者,散文通,故云旌總名也。云“雜帛為物,大夫士之所建也”者,《司!肺摹Mú,通體并是絳帛,周所尚赤也。雜帛者,中絳,緣邊白也,白,殷之正色,故鄭彼注云言“先王正道佐職”也。云“各者,鄉(xiāng)射或於庠,或於謝”者,諸侯鄉(xiāng)大夫是大夫,詢眾庶,射於庠;射於謝、於序,是諸侯、州長。是士春秋習(xí)射于謝。大夫、士同建物而云各者,雖同建物,仞則大夫五仞、士三仞,不同,故云各也。

無物,則以白羽與朱羽糅,杠長三仞,以鴻脰韜上,二尋。無物者,謂小國之州長也。其鄉(xiāng)大夫一命,其州長士不命,不命者無物。此翿旌也,翿亦所以進(jìn)退眾者。糅,雜也。杠,橦也。七尺曰仞。鴻,鳥之長脰者也。八尺曰尋。今文糅為縮,韜為翿。

[疏]“無物”至“二尋”。
  ○注“無物”至“為翿”。
  ○釋曰:云“無物者,謂小國之州長也”者,案《典命》:“子男之卿再命,大夫一命,士不命!贝蠓蛞幻媒ㄎ。士不命,則無物,是以不得與上“各以其物”同,別為此旌。云“此翿旌也”者,據(jù)下文“士鹿中翿旌”也。下云:“君國中射,則皮樹中,以翿旌獲!贝瞬幻颗c國君同者,士卑不嫌,命士以上,尊卑自異也。云“翿亦所以進(jìn)退眾”者,此非直用之於獲,案《喪大記》君葬時,執(zhí)翿居前詔傾虧,亦所以進(jìn)退眾人也。云“七尺曰仞”者,無正文,鄭案《書傳》云:雉長三丈高一丈,則墻高一丈!抖Y記·祭義》云:“筑宮仞有三尺!眽Ω咭徽,云仞有三尺,除三尺之外只有七尺,故知七尺曰仞也。王肅則依《小爾雅》四尺曰仞,孔君則八尺曰仞,所見不同也。云“鴻,鳥之長脰者”也者,脰則項也。云“八尺曰尋”者,亦無正文,《冬官》云“車有六等之?dāng)?shù)”,云“殳長尋有四尺”,長丈二而云尋有四尺,除四尺則尋長八尺矣。

凡挾矢,於二指之閒橫之。二指,謂左右手之第二指,此以食指、將指挾之。

[疏]“凡挾”至“橫之”。
  ○注“二指”至“挾之”。
  ○釋曰:云“二指,謂左右手之第二指”,知左右手皆挾之者,以云“二指之閒橫之”,則知左右手也。云“此以食指、將指挾之”者,以左擘指拓弓,右擘指鉤弦,故知挾矢以第二、第三指閒。第二指為食指,《左傳》云“子公之食指動”是也。第三指為將指,《左傳》云“吳王闔閭傷於將指”是也。故云食指將指之閒挾之。知不在無名指閒者,以無名指短,與將指不相應(yīng),故知不是也。

司射在司馬之北。

[疏]“司射在司馬之北”。
  ○釋曰:經(jīng)不明言司射與司馬南北相當(dāng),故明之也。

司馬無事不執(zhí)弓。以不主射,故也。

始射,獲而未釋獲;復(fù),釋獲;復(fù),用樂行之。君子取人以漸。

[疏]“始射”至“行之”。
  ○釋曰:始射,獲而未釋獲,據(jù)三耦射時。云“復(fù)釋獲”者,據(jù)第二番射時。復(fù)用樂行之,據(jù)第三番射時。

上射於右。於右物射。

楅,長如笴,博三寸,厚寸有半,龍首,其中蛇交,韋當(dāng)。博,廣也。兩端為龍首,中央為蛇身相交也。蛇龍,君子之類也。交者,象君子取矢於楅上也。直心背之衣曰當(dāng),以丹韋為之。司馬左右撫矢而乘之,分委於當(dāng)。

[疏]“楅長”至“韋當(dāng)”。
  ○注“博廣”至“於當(dāng)”。
  ○釋曰:云“蛇龍,君子之類也”者,《易》云:“龍戰(zhàn)于野,其血玄黃!编嵶⒃疲骸笆ト擞鼾,君子喻蛇!笔巧啐埧倿榫又愐病T啤爸毙谋持略划(dāng)”者,直通身之言,其楅兩頭為龍首,於背上通身著當(dāng)。言當(dāng)心中央也。知“丹韋為之”者,周尚赤,上云“凡畫者丹質(zhì)”,又《周禮》九旗之帛皆用絳,故知此當(dāng)亦以丹韋為之。云“司馬左右撫矢而乘之,分委於當(dāng)”者,若未分時,總在於當(dāng),今則四四在一邊,不謂分訖,乃至於兩當(dāng)也。

楅,魨,橫而拳之,南面坐而奠之,南北當(dāng)洗。魨,赤黑漆也。

[疏]“楅魨”至“當(dāng)洗”。
  ○注“魨赤黑漆也”。
  ○釋曰:云“南面坐而奠之”者,取向弟子持矢北面,故南面奠之。云“南北當(dāng)洗”者,恐南北不知遠(yuǎn)近,故記言南北當(dāng)洗,南北節(jié)也。

射者有過,則撻之。過,謂矢揚中人。凡射時矢中人,當(dāng)刑之。今鄉(xiāng)會眾賢以禮樂勸民,而射者中人,本意在侯,去傷害之心遠(yuǎn),是以輕之,以撲撻於中庭而已!稌吩唬骸皳渥鹘绦獭!

[疏]“射者”至“撻之”。
  ○注“過謂”至“教刑”。
  ○釋曰:云“是以輕之,以撲撻於中庭而已”,引《書》者,謂《尚書·堯典》之文,彼據(jù)教學(xué),故彼注云:“不勤道業(yè)則撻之!币,於射時司射搢撲,亦是教射法,故引證撻犯禮之過者,是以《尚書》亦云“侯以明之,撻以記之”是也。

眾賓不與射者不降。不以無事亂有事。古文與為豫。

[疏]“眾賓”至“不降”。
  ○注“不以”至“為豫”。
  ○釋曰:鄉(xiāng)射不得與射者,雖誓,僅有存焉。三賓已上,容其有文無武者,許其不射,故記者言之也。

取誘射之矢者,既拾取矢,而后兼誘射之乘矢而取之。謂反位巳禮成,乃更進(jìn)取之,不相因也。

[疏]“取誘”至“取之”。
  ○注“謂反”至“因也”。
  ○釋曰:云“不相因”者,既自拾取已之乘矢,反位,東西望訖,上射乃更向前,兼取誘射之矢。禮以變?yōu)榫,故不相因?/p>

賓、主人射,則司射擯升降,卒射即席,而反位卒事。擯賓主人升降者,皆尊之也。不使司馬擯其升降,主於射。

[疏]“賓主”至“卒事”。
  ○注“擯賓”至“於射”。
  ○釋曰:云“不使司馬擯其升降,主於射”者,必以司射決之者,以司馬本是司正,不主射事,司射主射事,故使司射也。

鹿中,髤,前足跪,鑿背,容八筭。釋獲者奉之,先首。前足跪者,象教擾之獸受負(fù)也。

[疏]注“前足”至“負(fù)也”。
  ○釋曰:服不氏教擾猛獸,猛獸不堪受負(fù)。其有合負(fù)物者,教擾則屈前足以受負(fù),若今扆受負(fù)則四足俱屈之類也。

大夫降,立于堂西以俟射。尊大夫,不使久列於射位。

[疏]“大夫”至“俟射”。
  ○注“尊大”至“射位”。
  ○釋曰:謂主人、大夫降時,賓、主先射,大夫則立于堂西,其耦在司馬之西射位,大夫且立於堂西,射至,乃取其耦共升射。

大夫與士射,袒薰襦。不肉袒,殊於耦。耦少退于物。下大夫也,既發(fā)則然。

司射,釋弓矢視筭。與獻(xiàn)釋獲者釋弓矢。唯此二事,休武主文,釋弓矢耳。然則擯升降不釋。

[疏]“司射”至“弓矢”。
  ○注“唯此”至“不釋”。
  ○釋曰:此二者經(jīng)文自具記之者,以唯此二事釋,欲顯出賓、主升降時不釋,故言之。是以鄭云“然則擯升降不釋”也。

禮射不主皮。主皮之射者,勝者又射,不勝者降。禮射,謂以禮樂射也。大射、賓射、燕射是矣。不主皮者,貴其容體比於禮,其節(jié)比於樂,不待中為備也。言不勝者降,則不復(fù)升射也。主皮者無侯,張獸皮而射之,主於獲也!渡袝鴤鳌吩唬簯(zhàn)斗不可不習(xí),故於蒐狩以閑之也。閑之者,貫之也。貫之者,習(xí)之也。凡祭,取馀獲陳於澤,然后卿大夫相與射也。中者,雖不中也取;不中者,雖中也不取。何以然?所以貴揖讓之取也,而賤勇力之取。向之取也於囿中,勇力之取也。今之取也於澤宮,揖讓之取也。澤,習(xí)禮之處,非所於行禮,其射又主中,此主皮之射與?天子大射,張皮侯;賓射,張五采之侯;燕射,張獸侯。

[疏]“禮射”至“者降”。
  ○注“禮射”至“獸侯”。
  ○釋曰:云“禮射,謂以禮樂射也”者,射時有禮,兼作樂,故連樂言之。不言鄉(xiāng)射者,鄉(xiāng)射用采侯,賓射中兼之,故不言也。云“不主皮者,貴其容體比於禮,其節(jié)比於樂”者,此即九節(jié)、七節(jié)、五節(jié),應(yīng)於樂節(jié)是也。云“言不勝者降,不復(fù)升射也”者,據(jù)主皮射者也。禮射二番不勝,仍待三番,復(fù)升射也!渡袝鴤鳌氛,濟(jì)南伏生為《尚書》作傳。云“已祭,取馀獲陳於澤,然后卿大夫相與射也”者,此則《周禮》山虞田訖,虞人植旗於中,屬禽焉。每禽擇取三十馀,將向國以祭,謂若《大司馬》云:仲春祭社,仲夏享礿,仲秋祀方,仲冬享烝。已祭,乃以馀獲陳於澤。宮中卿大夫、士,共以主皮之禮射取之。云“雖不中雖中”者,據(jù)內(nèi)田時也。云“非所於禮”者,云揖讓取即是行禮,而云非所於行禮者,揖讓雖是禮,對大射之等,其體比於禮,其節(jié)比於樂,為非所行禮也。云“此主皮之射與”者,《書傳》不言主皮,以義約同,故云“與”以疑之也。云“天子大射”已下者,案《梓人》云“張皮侯而棲以鵠,則春以功”,即此鄭云“天子大射張皮侯”,一也!惰魅恕酚衷疲骸皬埼宀芍钸h(yuǎn)國屬”,即此鄭云“賓射張五采之侯”也!惰魅恕酚衷啤皬埆F侯以息燕”,即此鄭云“燕射張獸侯”也。鄭言此者,證此是禮射,與主皮異也。若然,天子有澤宮,又有射宮,二處皆行射禮者,澤宮之內(nèi)有班馀獲射,又有試弓習(xí)武之射,若西郊學(xué)中射者,行大射之禮,張皮侯者是也。澤宮中射,將欲向射宮,先向澤宮中試弓,習(xí)武之射,此習(xí)武之射無侯,直射甲革椹質(zhì),故《司弓矢職》云:“王弓弧弓,以授射甲革椹質(zhì)。”而注引《圉人職》曰“射則充椹質(zhì)”是也。

主人亦飲于西階上。就射爵而飲也,己無俊才,不可以辭罰者。

[疏]“主人”至“階上”。
  ○注“就射”至“辭罰”。
  ○釋曰:此謂主人在不勝之黨受罰爵之時也。云“就射爵而飲也”者,謂西楹西豐上射爵也。云“己無俊才,不可以辭罰”者,以主人尊,恐不受罰爵,故言此也。

獲者之俎,折脊、脅、肺、臑。臑,若䏝胳觳之折,以大夫之馀體。

[疏]“獲者”至“肺臑”。
  ○注“臑若”至“馀體”。
  ○釋曰:上賓主人已用肩、臂,唯有臑及䏝、胳、觳,若脊脅骨多,尊卑皆有,自臑已下,各得其一。今鄭具言之,欲見科取其一不定,以其若無大夫,獲者得臑,即經(jīng)所云者,故臑在肺下,欲見無大夫已合得。若大夫一人,大夫得臑,獲者得䏝。若大夫二人,獲者即得胳。若大夫三人,獲者即得觳。若大夫公卿更多,則折之不得整體,或更取馀體也。故鄭又云“折以大夫之馀體”也。

東方謂之右個。侯,以鄉(xiāng)堂為面也。

[疏]“東方謂之右不”。
  ○注“侯以鄉(xiāng)堂為面也”。
  ○釋曰:以其經(jīng)直云左右個,不辨東西,故記人明之也。

釋獲者之俎,折脊、脅、肺。皆有祭。皆,皆獲者也。祭,祭肺也。以言肺,謂刌肺不離,嫌無祭肺。

[疏]“釋獲”至“有祭”。
  ○注“皆皆”至“祭肺”。
  ○釋曰:云“以言肺,謂刌肺不離”者,即經(jīng)中脊、脅、肺,是切肺與祭肺同也。云“嫌無祭肺”者,此明記人之意,見上已有刌肺不離者,即經(jīng)中脊、脅、肺,是刌肺與祭肺同,嫌更不別有祭肺,故言皆有祭肺。言“皆,皆獲者”,欲見釋獲者與主獲者二者皆別有祭肺,故云“皆”也。若然,上肺即舉肺,案《公食大夫》有切肺與祭肺者,優(yōu)賓,使賓祭。此二者亦以舉肺為祭肺者,略賤者之義,是以《有司徹》侑俎,羊切肺一,侑豕,俎亦切肺一。鄭云:“豕又祭肺,不嚌肺,不備禮!眲t是略賤之類也。

大夫說矢束,坐說之。明不自尊別也。

歌《騶虞》若《采蘋》,皆五終。射無筭。謂眾賓繼射者,眾賓無數(shù)也。每一耦射,歌五終也。

[疏]“歌騶”至“無筭”。
  ○注“謂眾”至“終也”。
  ○釋曰:上用《騶虞》以化民,下用《采蘋》,大夫之樂節(jié),亦可皆五終者,大夫、士皆五節(jié),一節(jié)一終,故云“五終”也。鄭言“眾賓無數(shù)”者,謂堂下眾賓繼射者,故無數(shù)。若堂上眾賓,則三人也。

古者於旅也語。禮成樂備,乃可以言語,先王禮樂之道也。疾今人慢於禮樂之盛,言語無節(jié),故追道古也。凡旅,不洗。敬殺。不洗者不祭。不盛。

既旅,士不入。后正禮也。既旅,則將燕矣。士入,齒於鄉(xiāng)人。

[疏]注“士入齒於鄉(xiāng)人”。
  ○釋曰:以其士立于下,故齒於鄉(xiāng)人也。

大夫后出。下鄉(xiāng)人,不干其賓主之禮。

[疏]“大夫后出”。
  ○注“不干其賓主之禮”。
  ○釋曰:賓主及眾賓出后乃出,故云“不干其賓主之禮”。

主人送于門外,再拜。拜送大夫,尊之也。主人送賓還,入門揖,大夫乃出,送拜之。

[疏]“主人”至“再拜”。
  ○注“拜送”至“拜之”。
  ○釋曰:上文大夫后出,是大夫意不干賓主之禮。此經(jīng)主人意,故鄭云“拜送大夫尊之也”。知“主人送賓還,入門揖,大夫乃出送拜之”者,以其上經(jīng)云賓出,“主人送于門外,再拜”。此記又云:“大夫后出,主人送于門外,再拜!惫手魅怂唾e還,入門揖,大夫乃出,送再拜之也。

鄉(xiāng)侯,上個五尋。上個,謂最上幅也。八尺曰尋,上幅用布四丈。

[疏]“鄉(xiāng)侯上個五尋”。
  ○注“上個”至“四丈”。
  ○釋曰:以五尋,尋八尺,五八四十,故四丈也。

中十尺。方者也,用布五丈。今官市幅廣二尺二寸,旁削一寸。《考工記》曰:“梓人為侯,廣與崇方!敝^中也。

[疏]“中十尺”。
  ○注“方者”至“中也”。
  ○釋曰:云“方者也”者,謂侯中正方十尺。云“用布五丈。今官布幅廣二尺二寸,旁削一寸”者,鄭意此言十尺,用布五幅,幅廣二尺二寸,兩畔各削一寸為縫,幅各二尺在,故五幅為一丈也。漢法,幅二尺二寸,亦古制存焉,故舉以為況。若然,《周禮》、《鄭志》純?nèi)唬话舜,二尺四寸者,?jù)繒幅也!妒繂识Y》云:“亡則以緇長半幅!弊⒃疲骸鞍敕怀撸K幅二尺!币嘀^繒而幅二尺者。幅有二種,喪禮略,用其狹者,故《周禮》鄭云“凡為神之衣物,必沽而小”是也。引《梓人》者,彼總據(jù)三侯,侯中皆廣與崇方,引之證經(jīng)十尺是方也。

侯道五十弓,弓二寸以為侯中。言侯中所取數(shù)也。量侯道以貍步,而云弓者,侯之所取數(shù),宜於躬器也。正二寸,骹中之博也。今文改弓為肱也。

[疏]“侯道”至“侯中”。
  ○注“言侯”至“肱也”。
  ○釋曰:云“言侯中所取數(shù)也”者,謂侯中大小取數(shù)于侯道。云“量侯道以貍步”者,《大射》文,故彼云以貍步張三侯,是用步耳。而云弓者六尺為步,弓之下制六尺,與步相應(yīng)。而云弓者,侯之所取數(shù),宜於射器也,故此經(jīng)云弓也。云“正二寸者,骹中之博也”者,案《周禮·弓人》云:“骹解中有變焉。”謂弓弣把中側(cè)骨之處博二寸,故於此處取數(shù)焉。

倍中以為躬,躬,身也。謂中之上下幅也,用布各二丈。

[疏]“倍中以為躬”。
  ○注“躬身”至“二丈”。
  ○釋曰:身謂中,上、中、下各橫接一幅布者,故鄭云“中之上下幅,用布各二丈”也。

倍躬以為左右舌。謂上個也。居兩旁謂之個,左右出謂之舌。

[疏]“倍躬以為左右舌”。
  ○注“謂上”至“之舌”。
  ○釋曰:言“謂上個”者,對下個不得倍躬,故謂上個也。云“兩旁謂之個”,在躬之兩傍則謂之個。云“左右出謂之舌”,謂躬外兩相各出一丈,若人舒舌,故下云“下舌半上舌”,據(jù)出者而言也。

下舌半上舌。半者,半其出於射者也,用布三丈。所以半上舌者,侯,人之形類也,上個象臂,下個象足。中人張臂八尺,張足六尺,五八四十,五六三十,以此為衰也。凡鄉(xiāng)侯用布十六丈,數(shù)起侯道五十弓以計。道七十弓之侯,用布二十五丈二尺;道九十弓之侯,用布三十六丈。

[疏]注“半者”至“六丈”。
  ○釋曰:“半者,半其出於躬者也”者,以其言“舌”,故知半其出者也。云“用布三丈”者,上舌兩相各一丈,今下舌兩相各五尺,通躬二丈,故云用布三丈也。云“侯,人之形類也”者,人形上廣下狹故也。云“五八四十”,據(jù)上個四丈;五六三十,據(jù)下個三丈;以此上下為衰差也。云“凡鄉(xiāng)侯用布十六丈,數(shù)起侯道五十弓以計”者,用布十六丈者,中五幅,幅一丈,用布五丈;上下躬各二丈,總四丈;上個四丈,下個三丈,是總十六丈也。云“道七十弓之侯,用布二十五丈二尺”者,道七十弓,弓取二寸,二七十四,侯中丈四尺。七幅,幅有丈四尺,中用布九丈八尺;上下躬各用布二丈八尺,上下總用布五丈六尺;上個倍躬,為五丈六尺;下舌半上舌,上舌出者,兩相各出丈四尺;下舌半之,兩相各出七尺,下舌用布一丈四尺,通躬二丈八尺,總計用布四丈二尺也,通計用布二十五丈二尺。云“道九十弓之侯,用布三十六丈”者,弓取二寸,九十弓,侯中丈八尺。侯中用布九幅,幅別丈八尺;中用布十六丈二尺;倍中以為躬,上下躬各用布三丈六尺,上下總七丈二尺;倍躬以為左右舌,上舌用布亦七丈二尺,下舌亦半上舌,上舌出者丈八尺,下舌半之,則下舌總用布五丈四尺,以此計之,總用布三十六丈也。

箭籌八十。箭,筱也;I,筭也。筭八十者,略以十耦為正,貴全數(shù)。其時眾寡從賓。

[疏]“箭籌八十”。
  ○注“箭筱”至“從賓”。
  ○釋曰:云“箭,筱也”者,謂以箭為籌射之耦,隨賓多少。今言八十,舉成數(shù),以十耦為文。但一者數(shù)之始,十者數(shù)之終,以十耦為成數(shù)也。

長尺有握,握素。握,本所持處也。素,謂刊之也。刊本一膚。

[疏]“長尺有握握素”。
  ○注“握本”至“一膚”。
  ○釋曰:云“長尺”,復(fù)云有握,則握在一尺之外,則此籌尺四寸矣。云“刊本一膚”者,《公羊傳》僖三十一年云:“觸石而出,膚寸而合,不崇朝而遍雨乎天下者,唯泰山爾!焙涡菰疲骸皞(cè)手為膚。”又《投壺》云:“室中五扶!弊⒃疲骸颁佀闹冈环。一指案寸。”皆謂布四指,一指一寸,四指則四寸。引之者,證握膚為一,謂刊四寸也。

楚撲長如笴?境?淇沙痔。君射,則為下射。上射退于物一笴,既發(fā),則答君而俟。答,對也。此以下雜記也。今文君射則為下。君樂作而后就物。君,袒朱襦以射。君尊。小臣以巾執(zhí)矢以授。君尊,不搢矢,不挾矢,授之稍屬。若飲君,如燕則夾爵。謂君在不勝之黨也。賓飲君如燕,賓媵觚于公之禮則夾爵。夾爵者,君既卒爵,復(fù)自酌。

君國中射,則皮樹中,以翿旌獲,白羽與朱羽糅;國中,城中也。謂燕射也。皮樹,獸名。以翿旌獲,尚文德也。今文皮樹繁豎,糅為縚。古文無以。

[疏]“以翿旌獲”。
  ○注“國中”至“無以”。
  ○釋曰:知城中是燕射者,以其下有賓射、大射,不在國,故國中是燕射,以其燕在寢故也。云“以翿旌獲,尚文德也”者,以其燕主歡心,故旌從不命之士,亦取尚文德之義。必知取尚文德者,以其以文德者舞文舞,羽舞也,以武德者舞武舞,干舞也。此既用羽,知取尚文德也。

於郊,則閭中,以旌獲;於郊,謂大射也,大射於大學(xué)!锻踔啤吩唬骸靶W(xué)在公宮之左,大學(xué)在郊!遍偅F名,如驢一角;或曰如驢歧蹄!吨軙吩唬罕碧埔蚤偂N鲇馂殪。

[疏]“於郊”至“旌獲”。
  ○注“於郊”至“為旌”。
  ○釋曰:知“於郊,謂大射也”者,案《大射》云:“公入《驁》!睆耐鈦砣,此既言於郊,故知大射在郊也。云“大射於大學(xué)”者,據(jù)諸侯而言也。天子大射在虞庠小學(xué),以其天子大學(xué)在國中,小學(xué)在郊。諸侯不得立大學(xué)在國,立大學(xué)在郊,故鄭引《王制》“小學(xué)在公宮之左,大學(xué)在郊”,是殷法,諸侯用焉,故引為證。必知諸侯立大學(xué)在郊者,見《詩·魯頌》有泮宮。《禮記》云:“故魯人將有事於上帝,必先有事於泮宮!编嵲疲骸般鷮m,郊之學(xué)也。”則《詩》泮宮,此郊學(xué)是也。云“閭,獸名,如驢一角,或曰如驢歧蹄。《周書》曰:北唐以閭”者,歧蹄已上,《山海經(jīng)》文,《周書》見於《國語》也。

於竟,則虎中龍旃。於竟,謂與鄰國君射也。畫龍於旃,尚文章也。通帛為旃。

[疏]“於竟則虎中龍旃”。
  ○注“於竟”至“為旃”。
  ○釋曰:與鄰國君射,則賓射也。以其君有送賓之事,因送則射。云“尚文章也”者,亦若翿旌也。云“通帛為旃”,《司!肺,鄭注云:“凡九旗之帛皆用絳!眲t通帛者,正幅為絳,長尋曰旐,系旐曰旆,通體皆用絳帛為之名旃。

大夫,兕中,各以其物獲。兕,獸名,似牛一角。

[疏]“大夫”至“物獲”。
  ○注“兕,獸名,似牛一角”。
  ○釋曰:下有士,則此專據(jù)大夫為文。而云“各以其物”者,公、侯、伯大夫再命,子男之大夫一命,為卿大夫,刃數(shù)雖同,旒依命數(shù)不同,故云各。又下云士“翿旌以獲”,唯小國之州長不命者,則公侯之州長一命,有旌,亦入物中,則各內(nèi)兼之矣,故云各。兕似牛一角,案《爾雅》及《山海經(jīng)》知之。

士,鹿中,翿旌以獲。謂小國之州長也。用翿為旌以獲,無物也。古文無以獲。

唯君有射于國中,其馀否。臣不習(xí)武事於君側(cè)也。古文“有”作“又”,今文無“其馀否”。

[疏]“唯君”至“馀否”。
  ○注“臣不”至“馀否”。
  ○釋曰:天子、諸侯皆燕射在國。又天子賓射在朝,亦在國。大夫、士燕射、賓射不在國。大夫又得行大射,雖無郊學(xué),亦不得在國。是以孔子為鄉(xiāng)射,射於矍相之圃,是其一隅。若然,此鄉(xiāng)射亦不在國,射亦宜在國外,故記人於此見之也。

君在,大夫射則肉袒。不袒薰襦,厭於君也。今文無射。

[疏]“君在”至“肉袒”。
  ○注“不袒”至“於君”。
  ○釋曰:上云大夫與士射袒纁襦,今與君射為厭,與士同,故肉袒也。

十三經(jīng)注疏目錄】  【上一頁】  【儀禮注疏目錄】  【下一頁

請你點此糾錯或發(fā)表評論 文章錄入:09ping    責(zé)任編輯:Gaoge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