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wǎng)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xué)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首頁 > 高中語文閱讀訓(xùn)練 > 現(xiàn)代文閱讀 > 高三語文閱讀試題

張清華《文明得“不好意思”》高三議論文閱讀題及答案

[移動版] 作者:飄零書生604
張清華《文明得“不好意思”》高三議論文閱讀題及答案

林語堂說過,他在中國是一個十足的傳統(tǒng)文化的批判者,所持的是西方的人文主義;而到了西方,又成了一個堅定的民族主義者,大講那東方文化的好來。過去對這樣的話只能體會,缺少切實的感受,而現(xiàn)在竟也真的是頗有同感——給海德堡大學(xué)的學(xué)生們講中國文學(xué),禁不住就生出許多“民族自豪感”來。雖只是隨便提些常識,卻也要給他們講解半天;要講中國的許多哲學(xué)觀念、生命意識、經(jīng)驗思想、藝術(shù)感受、認識方法等,更是動輒追溯兩千多年,讓他們感嘆不已。尤其費解的是,在對人生和生命的體驗認識上,他們幾乎無法理解那種中國特有的感傷和玄奧。一首小詩就讓他們迷惑不解:怎見得“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又何為“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他們只會覺得中國人的感情如此麻煩,喝酒便喝酒,高興便高興,怎么會又問天又問地,生出如許煩憂愁悶?

有歷史和沒有歷史,歷史長和歷史短就是不一樣。給他們講中國當代的歷史小說,首先要追溯到我們古代的歷史小說,講一點小說中的歷史傳統(tǒng)和傳統(tǒng)小說中的歷史觀。原本只想略略提及,不想?yún)s又生出許多枝節(jié)。就說《水滸傳》開篇的那首詞,過去讀書時都是偷懶略過去的,這次一讀卻讓自己大吃一驚。這小說家雖屬“非專業(yè)”詞人,卻也作得這般好詞。給金發(fā)碧眼的孩子們解釋一番“裁冰及剪雪,談笑看吳鉤”,讓他們體味“書林隱處”的“幾多俊逸儒流”,感驗詩人面對歷史發(fā)出的追念感慨,那感覺真是得意洋洋。

和西方的詩人相比,中國的詩人便是詩哲,任何一個都稱得上是“詩人中的詩人”。他們在消逝的滾滾長河與想像的虛白中追憶往昔的英雄豪杰,體味世事滄桑,感慨自己曾驚訝先人“求魚緣木”,而自己竟又若“窮猿擇木,又恐是傷弓曲木”。這種心境,不免讓人感嘆盈淚!我對學(xué)生們說,中國人的非凡之處,正在于他們永遠是深邃的生命本體論者,他們從歷史的追問起,以人生的認識終,出儒入道,乃真歷史主義者也,否則那追尋的扣問,那上下的求索有何意義?而西方的詩人中,能夠有這樣的人生感受方式的,真是鳳毛麟角。過去讀歐洲詩人如拜倫、雪萊、普希金時的那種景仰之情現(xiàn)在幾乎蕩然無存了。便是那位曾隱居海德堡的詩哲荷爾德林,雖能夠與中國的詩哲比肩而立,但在時間上也晚了不少輩份。想到這些,便不免有些得意。

但這得意不過是面對書卷時才有的感受。面對另一種情境時,則又免不了尷尬與羞愧。雖說人家的“歷史短”,可看人家明凈如洗的天空、綿延不絕的森林,如畫的鄉(xiāng)村、高度現(xiàn)代化又不失傳統(tǒng)神韻的城市,再看人家的教育程度、道德素質(zhì),又不免常常使我這自豪的民族主義者無言以對。某日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句頗為幽默、堪稱“經(jīng)典”的解嘲之語,便與德國友人開起玩笑來。那句話是王朔小說中的“文痞”與外國人逗樂時說的:“有什么呀,不就才過了兩百年好日子嗎。我們都文明四千年了,都不好意思再文明下去了!”捧腹大笑一番,直到眼里噙了淚才作罷。

不久,打開電腦在網(wǎng)上搜尋國內(nèi)新聞,看到一條“歷史研究的重大突破;我國夏商斷代工程研究取得重大進展,中國確切歷史紀年又前推1200年”的新聞,遂告知德國友人,說我們中國的文明史已經(jīng)不止四千年了,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五千二百年了。誰知他們竟也來得快,幽了我一默,說:“那你們就更不好意思再文明下去啦!”讓我翻了白眼,不知如何回對。

13.下列對原文的理解或分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    )(4分)

A.林語堂處身不同文明環(huán)境,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關(guān)注方式也不同;作者在經(jīng)歷國外教學(xué)生活之后,對此表示理解和認同。

B.《水滸傳》開篇詞作表達了《水滸傳》作者對歷史的追念感懷,顯示出中國詩歌常有的厚重歷史感,作者對此感到吃驚。

C.作者認為,在感受人生的方式上,對比西方其他詩人,荷爾德林和中國詩哲相通之處更多,只是他生活的時代相對要晚得多。

D.最后一段文字中,作者補充說明國內(nèi)歷史研究的最新成果,意在鼓勵國人不要自暴自棄,而是要發(fā)揚文明傳統(tǒng),創(chuàng)造新的文明高度。

E.作者以中西文學(xué)比較發(fā)端,于中西文明比較處落腳;又借解嘲之語勾勒了中國現(xiàn)代文明的實際狀態(tài),含蓄地提出了自己的反省與思考。

14.簡要回答。(5分)

①第二段中,“中國特有的感傷和玄奧”是指_________________(2分)

②第三段中,“詩人中的詩人”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5.作者說,“但這得意不過是面對書卷時才有的感受。面對另一種情境時,則又免不了尷尬與羞愧”,如何理解作者的“免不了尷尬與羞愧”?(3分)

16.從全文看,文章標題“文明得‘不好意思’”有哪幾層含義?請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

13.B.D

14.(1)(2分)“中國特有的感傷與玄奧”,是指:中國人把對人生和生命的體驗與對日常生活的把握以及對天地一類永恒事物的思考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體味到個體生命的傷感(1分),情感細膩而又有一些不可捉摸(1分)。(意思對即可)或者:中國人把有限的人生與無限深遠的生命歷史聯(lián)系,由此而產(chǎn)生一種感傷的情緒(1分),情感細膩而又有一些不可捉摸(1分)。(意思對即可)(2)(3分)“詩人中的詩人”是指詩人中對歷史有深刻追問(1分)、對人生有深入體驗和認識(1分)的大智慧者(或哲學(xué)家)(1分)。

15.這是面對西方發(fā)達的現(xiàn)代文明時作者內(nèi)心的一種感受(1分)。和中國相比較,西方歷史短,但是西方現(xiàn)代文明的整體水平卻比中國高(1分);對照中國自己的文明發(fā)展進程,中國實際上是喪失了過去的優(yōu)勢,變得落后了(1分)。因此在這種情境中作者會“免不了尷尬與羞愧”。(意思對即可)

16.“文明得‘不好意思’”,在文章中包含有三層意思:(1)自得(1分),表達的是作者對中國歷史文明的崇敬與贊嘆(1分);(2)自責(自嘲)(1分),表達的是作者對中國現(xiàn)實文明狀態(tài)的尷尬與羞愧(1分);(3)自。ㄗ詣睿1分),在現(xiàn)實與歷史的融合中的反省與思考,期望中國文明在將來的振奮與發(fā)展(1分)。(意思對即可)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