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寇準傳》原文與翻譯(逐段翻譯)
寇準,字平仲,華州下邽人也。父相,晉開運中,應辟為魏王府記室參軍。準少英邁,通《春秋》三傳。年十有九,舉進士。太宗取人,多臨軒顧問,年少者往往罷去。或教準增年,答曰:“準方進取,可欺君邪?”后中第,授大理評事,知歸州巴東、大名府成安縣。每期會賦役,未嘗輒出符移,唯具鄉(xiāng)里姓名揭縣門,百姓莫敢后期。累遷殿中丞、通判鄆州。召試學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館,為三司度支推官,轉(zhuǎn)鹽鐵判官。會詔百官言事,而準極陳利害,帝益器重之。擢尚書虞部郎中、樞密院直學士,判吏部東銓。嘗奏事殿中,語不合,帝怒起,準輒引帝衣,令帝復坐,事決乃退。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準,猶文皇之得魏徵也。”
寇準,字平仲,華州下圭阝人。他的父親叫寇相,在后晉開運年間(944~947)應朝廷征召擔任魏王府記室參軍?軠誓晟贂r杰出超群,通曉《春秋》三傳,十九歲時,考取進士。宋太宗取士,大多親臨面試,年紀小的考生往往被太宗刪除。有人教寇準多報年齡,寇準回答說:“我正在努力進取,可以欺騙君主嗎?”后來寇準被錄取,授職大理評事,任歸州巴東、大名府成安縣令。每到征發(fā)賦役的時候,他未曾擅自下達文件命令。他只把鄉(xiāng)里姓名及其要交納賦役的情況寫下貼在縣衙門口,百姓沒有敢過期交納。他接連升至殿中丞、鄆州通判。朝廷又召他到學士院考試,授職右正言、直史館,任三司度支推官,轉(zhuǎn)鹽鐵判官。適逢宋太宗詔百官議政事,寇準盡力陳述利弊,太宗更加器重他,提拔他任尚書虞部郎中、樞密院直學士,兼任吏部東銓。他曾在殿中上奏言事,跟太宗的意圖不合,太宗發(fā)怒起身準備回宮,寇準就拉住太宗的衣服,請?zhí)谠僮,決定好政事再退朝。太宗由此嘉獎他,并說:“我得寇準,好像文皇得魏征一樣。”
淳化二年春,大旱,太宗延近臣問時政得失,眾以天數(shù)對。準對曰:“《洪范》天人之際,應若影響,大旱之證,蓋刑有所不平也。”太宗怒,起入禁中。頃之,召準問所以不平狀,準曰:“愿召二府至,臣即言之。”有詔召二府入,準乃言曰:“頃者祖吉、王淮皆侮法受賕,吉贓少乃伏誅;淮以參政沔之弟,盜主守財至千萬,止杖,仍復其官,非不平而何?”太宗以問沔,沔頓首謝,于是切責沔,而知淮為可用矣。即拜準左諫議大夫、樞密副使,改同知院事。
淳化二年(991)春,發(fā)生大旱災,宋太宗召請親信大臣詢問時政得失,大家都說旱災是天命無法改變。寇準回答說“:《洪范》講天道、人道的關系,二者互相感應;發(fā)生大旱災的征驗,大概是刑法不公正。”太宗十分憤怒,起身回到后宮。隔了一會兒,太宗召寇準,問刑法不公是指什么,寇準說:“希望陛下把中書省和樞密院的大臣召來,我就說。”皇帝下詔把兩府的大臣召來,寇準于是奏說:“不久前祖吉、王淮都侮弄法令接受賄賂,祖吉貪污不多就被判處死刑,王淮因為是參知政事王沔的弟弟,偷盜國家財產(chǎn)上千萬,卻只是處以杖脊之刑,仍然恢復他的官職,這不是不公平又是什么呢?”太宗就問王沔這是怎么回事,王沔叩頭認罪,太宗為這事嚴厲責罰了王沔,從而也了解到寇準是可重用的人。就任命寇準為左諫議大夫、樞密副使,改同知樞密院事。
準與知院張遜數(shù)爭事上前。他日,與溫仲舒偕行,道逢狂人迎馬呼萬歲,判左金吾王賓與遜雅相善,遜嗾上其事。準引仲舒為證,遜令賓獨奏,其辭頗厲,且互斥其短。帝怒,謫遜,準亦罷知青州。
寇準與知樞密院張遜多次在皇帝前爭論政事。一天,他同溫仲舒一道走,在路上遇上瘋子迎著馬前喊萬歲。判左金吾王賓與張遜平素交往好,張遜慫恿王賓向皇帝上奏這件事。寇準引溫仲舒做證人,張遜要王賓單獨上奏,其措辭很嚴厲,而且互相指責對方的短處。皇帝發(fā)怒,貶謫張遜,寇準也被罷京官任青州知州。
帝顧準厚,既行,念之,常不樂。語左右曰:“寇準在青州樂乎?”對曰:“準得善藩,當不苦也”數(shù)日,輒復問。左右揣帝意且復召用準,因?qū)υ唬?ldquo;陛下思準不少忘,聞準日縱酒,未知亦念陛下乎?”帝默然。明年,召拜參知政事。
宋太宗很關心寇準,寇準走后,太宗思念他,經(jīng)常悶悶不樂。太宗問身邊的人“:寇準在青州快樂嗎?”答曰“:寇準得一美差,應當不苦惱。”過幾天,太宗又問起寇準。他身邊的人揣度皇帝的心意是想召用寇準,于是回答說:“陛下思念寇準一點也沒忘記他,聽說寇準每天放縱喝酒,不知道他是否也想念陛下?”太宗默默無語。第二年,太宗召寇準任參知政事。
自唐末,蕃戶有居渭南者。溫仲舒知秦州,驅(qū)之渭北,立堡柵以限其往來。太宗覽奏不懌,曰:“古羌戎尚雜處伊、洛,彼蕃夷易動難安,一有調(diào)發(fā),將重困吾關中矣。”準言:“唐宋璟不賞邊功,卒致開元太平。疆埸之臣邀功以稔禍,深可戒也。”帝因命準使渭北,安撫族帳,而徙仲舒鳳翔。
自唐朝末年起,少數(shù)民族民戶有些住在渭水南邊,溫仲舒任秦州知州,把他們趕到渭水以北,設立堡柵用以限制他們的往來。宋太宗看到溫仲舒的奏折后不高興,說:“古時羌人尚且與漢人雜居于伊、洛,這些少數(shù)民族人易沖動難以安撫,一旦爆發(fā),將會嚴重地困擾我關中。”寇準說“:唐朝宋王景不獎賞邊地戰(zhàn)功,終于取得開元時的太平。邊疆地區(qū)的官員希望求取戰(zhàn)功以致釀成禍害,很值得警戒啊。”太宗于是命寇準出使渭北,安撫這些少數(shù)民族,而調(diào)溫仲舒到鳳翔。
至道元年,加給事中。時太宗在位久,馮拯等上疏乞立儲貳,帝怒,斥之嶺南,中外無敢言者。準初自青州召還,入見,帝足創(chuàng)甚,自褰衣以示準,且曰:“卿來何緩耶?”準對曰:“臣非召不得至京師。”帝曰:“朕諸子孰可以付神器者?”準曰:“陛下為天下?lián)窬,謀及婦人、中官,不可也;謀及近臣,不可也;唯陛下?lián)袼愿碧煜峦摺?rdquo;帝俯首久之,屏左右曰:“襄王可乎?”準曰:“知子莫若父,圣慮既以為可,愿即決定。”帝遂以襄王為開封尹,改封壽王,于是立為皇太子。廟見還,京師之人擁道喜躍,曰:“少年天子也。”帝聞之不懌,召準謂曰:“人心遽屬太子,欲置我何地?”準再拜賀曰:“此社稷之福也。”帝入語后嬪,宮中皆前賀。復出,延準飲,極醉而罷。
至道元年(995),寇準任給事中。當時宋太宗在位很久,馮拯等人上奏請求立太子,太宗發(fā)怒,貶馮拯到嶺南,朝廷內(nèi)外無人敢作聲?軠蕜倧那嘀荼徽倩兀胍娞,太宗的腳傷得很厲害,親自撩起衣服給寇準看,并且說:“你為何遲來呢?”寇準回答說“:我沒得到陛下的召見不敢回到京城。”皇帝說“:我那些兒子哪一個可以繼承帝位?”寇準說“:陛下替國家選擇儲君,與婦人、宦官商量,是不可以的;與親信大臣商量,也不適宜,希望陛下選擇所能符合天下意愿的。”皇帝低頭思考了一會兒,屏退身邊隨從,說“:襄王可以嗎?”寇準說“:知子莫若父,皇上考慮后認為他可以,希望馬上決定下來。”太宗就讓襄王任開封尹,改封為壽王,于是立他為皇太子。太子朝見太宗后回去,京城的人擁道歡呼雀躍說:“真是年輕的天子呵。”太宗聽說這事不高興,召見寇準說:“人心很快歸屬太子,想把我放在什么位置呢?”寇準再次拜賀太宗說“:這是國家的福氣呵。”太宗入宮告訴后宮嬪妃,宮中的人都前來祝賀。太宗再出宮,延請寇準喝酒,喝得很醉才散。
二年,祠南郊,中外官皆進秩。準素所喜者多得臺省清要官,所惡不及知者退序進之。彭惟節(jié)位素居馮拯下,拯轉(zhuǎn)虞部員外郎,惟節(jié)轉(zhuǎn)屯田員外郎,章奏列銜,惟節(jié)猶處其下。準怒,堂帖戒拯毋亂朝制。拯憤極,陳準擅權,又條上嶺南官吏除拜不平數(shù)事。廣東轉(zhuǎn)運使康戩亦言:呂端、張洎、李昌齡皆準所引,端德之,洎能曲奉準,而昌齡畏忄耎,不敢與準抗,故得以任胸臆,亂經(jīng)制。太宗怒,準適祀太廟攝事,召責端等。端曰:“準性剛自任,臣等不欲數(shù)爭,慮傷國體。”因再拜請罪。及準入對,帝語及馮拯事,自辯。帝曰:“若廷辯,失執(zhí)政體。”準猶力爭不已,又持中書簿論曲直于帝前,帝益不悅,因嘆曰:“鼠雀尚知人意,況人乎?”遂罷準知鄧州。
至道二年(996),在京城南郊舉行春祭,朝廷內(nèi)外官員都進升官職。寇準平素所喜歡的人大多得任御史臺三省清閑要職,他所討厭的不相知的人降低一檔升職。彭惟節(jié)職位向來居于馮拯之下,馮拯轉(zhuǎn)任虞部員外郎,彭惟節(jié)轉(zhuǎn)任屯田員外郎,但在奏章排列官銜中,彭惟節(jié)仍處在馮拯之下?軠拾l(fā)怒,在公堂貼出告示告誡馮拯不要擾亂朝廷制度。馮拯憤慨極了,說寇準擅權行事,又逐條列上嶺南官吏授職不公幾件事。廣東轉(zhuǎn)運使康戩也上奏說:呂端、張洎、張昌齡都是寇準所引薦的,呂端對寇準有恩,張洎能曲意奉承他,而張昌齡敬畏他又軟弱,不敢與他抗爭,所以寇準能任憑自己的意志,擾亂法紀。宋太宗發(fā)怒,寇準正好主持太廟祭祀事宜去了,便召見呂端等人責問。呂端說:“寇準性剛自任,我們這些人不想多爭,擔心有傷國體。”于是再拜請罪。到寇準入見回答皇帝,皇帝說起馮拯的事,寇準為自己申辯;实壅f:“如果在殿廷辯論,有失執(zhí)政大臣的體面。”寇準還是爭辯不止,又拿中書省的官員名冊在皇帝面前論是非對錯,皇帝更不高興,因而嘆息說:“鼠雀尚且懂人意,何況人呢?”于是罷其宰相職,任命寇準為鄧州知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