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wǎng)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首頁 > 初中語文 > 中考試卷

2020年廣西北部灣經(jīng)濟區(qū)初中學業(yè)水平統(tǒng)一考試語文試卷及答案

[移動版] 佚名

二、閱讀理解(共38分)

(一)漁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8.下面對詞作賞析有誤的一項是(2分)(    )

A.開頭兩句精用“接”“連”“轉”“舞”四個動詞,開篇即宏闊大氣,畫面感強,意象鮮明,意蘊朦朧,想象奇特,境界浪漫。

B. “殷勤問我歸何處”,天語問“歸”,殷勤殷切,隨后詞人嗟嘆,卻道詩文何用,語藏艱辛苦悶,看似答非所問,實則意脈承接連貫。

C. “九萬里風鵬正舉”用了《莊子》寓言中大鵬扶搖而上九萬里的典故,詞人想象自己乘著大鵬飛到三山,以大鵬翱翔表露雄闊胸襟。

D.這首詞以豪邁清空的意境,雄健矯拔的筆力,刻畫了李清照的精神世界;梁啟超曾評論說“此絕似蘇辛派”,指出了此詞豪放的特色。

(二)

【甲】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選自《韓昌黎文集校注》卷一)

【乙】上①令封德彝②舉賢,久無所舉,上詰之,對曰:“非不盡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長。古之致治者③,豈借才于異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誣一世之人?”德彝慚而退。

(選自《資治通鑒·唐紀八》)

[注釋]①上:皇上,指唐太宗。②封德彝:名倫,字德彝,唐代官員,官至尚書右仆射。③致治者:使國家達到大治的人。

9.下面句子中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2分)(    )

A.故雖有名馬     名之者誰

B.正患已不能知      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

C.而伯樂不常有     德彝慚而退

D.雖有千里之能     上詰之

10.下面句子節(jié)奏劃分有誤的一項是(2分)(    )

A.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C.但于/今未有奇/才耳

D.安可/誣一世之人

11.下面對選文理解分析有誤的一項是(2分)(    )

A.甲文多次提到“千里馬”,方式多樣,直稱正面提及,表述嚴正;暗稱如“名馬”,表述委婉,意在其中,代稱如“其”“之”,表意簡潔含蓄。

B.乙文通過細節(jié)描寫刻面人物,“上令封德彝舉貸”“上詰之”“豈借才于異代乎”體現(xiàn)唐太宗的焦急與不滿,塑造出唐太宗求賢若渴的人物形象。

C.甲乙兩文在寫法上有所不同,在表達方式上,甲文偏重議論,乙文偏重記敘;甲文采用托物寓意手法,行文中洋溢不平與悲憤,乙文直述其事。

D.甲乙兩文都講有關人才的問題,但著眼點不同,甲文主要闡述了“天下無馬”的觀點,乙文則把關注點放在如何選拔任用人才上。

12.把選文中的畫線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

(1)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

(2)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長。

13.甲文哪一句話可以用來形容乙文的封德彝?結合對唐太宗的話的理解,你認為封錦彝存在哪些問題?(4分)

14.假如可以“借才于異代”,你會向唐太家舉薦誰?請從初中階段所學的課文中選擇一個古代人物,并從“德”“才”兩方面具體說出他的長處。(3分)

(三)中國陶瓷史上最重要的一頁:釉陶的開始

……

④釉彩的呈色得自所含的鐵被氧化的結果,在氧化焰中燒制的為黃綠色,比較容易脫落;在還原焰中燒制的呈青灰色,釉層較薄但是比較均勻,釉層不但可以使陶器表面美麗光滑,也更不容易滲水,相當實用,以草灰制造而成的釉層,經(jīng)常會聚而不散,導致陶器的釉層厚薄不均,表而斑點零落,看起來像麻子一般,并不是很理想。可能因為這個原因,以草灰燒制成釉層的成品并不多。人們漸漸改進技術,嘗試使用石灰石碾成粉末,加以適度的黏土配制釉料,這種方式燒成的釉彩叫石灰釉。石灰釉也有它的毛病,因為這種釉的流動性太好,如果在陶器的整個表面都涂上這種釉料,玻璃質的釉彩會沿著器表流下而粘在地上,強制剝取就會損害器物的完整性,所以器物的底部一定要留下相當?shù)目臻g,免得釉彩與地面膠結,釉陶的生產(chǎn)到了戰(zhàn)國時期逐漸增加,施釉的技術也得到改進。到了東漢時期,浙江地區(qū)的陶匠把大部分的缺點都克服了,生產(chǎn)出釉色穩(wěn)定、流釉慢的成品,因為釉色泛青,所以名之為青瓷。這時雖然開始大量制作日用器,但仍是屬于價格昂貴的制品。

⑤中國人和西方人對于瓷的定義有些不同。中國文物界大致上把有施釉的陶器都稱之為瓷,所以稱商代的釉陶為原始瓷器。但是西方對瓷的定義比較嚴格,胎體堅硬的浙江青瓷,他們認為只屬于硬陶。還要等把器胎的含鐵量降到更少,燒結的溫度也提高到1300攝氏度,呈色潔白,滲水率低,胎質堅實,叩之聲音悅耳,這樣才算是真正的瓷器。中國在公元9世紀后期終于最先燒制出符合于嚴格標準的真正瓷器,并博得China的美名。

(選自《返來長安過一天:漢字與文物的故事》)

15.下面關于“釉陶”的說法有誤的一項是(2分)(    )

A.商中期的黃綠釉壓印席紋陶尊在中國陶瓷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是最早的有釉陶器

B.釉是附在陶器表面的薄層玻璃質,所含礦物質與量的不同會有透明及各種顏色差異。

C.陶器的釉層厚薄不均,表面斑點零落,是以草灰制成的釉層,經(jīng)常聚而不散導致的。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