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wǎng)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首頁 > 初中語文 > 八年級下冊語文

《醉翁亭記》知識延伸

[移動版] 作者:佚名
籌所在而飲之。”

4、關于酒:

或許酒是近詩的,所以知酒之人必為詩人。歐陽修酒量雖不佳,卻寫了傳世“醉翁亭記”。詩是杯酒的心,詩是杯酒的情,醒、醺之間,點滴銘刻,飄飄欲仙。飲酒解憂之法,有快慢之分。李白“會須一飲三百杯”,可見他吃酒快又猛,杜甫“壇深木瓢是真率”,大瓢大口喝酒最痛快。而蘇東坡喜品酒,“一杯相持且從容”,應是快酒必醉之人。

另有獨飲、群飲之別。陶淵明喜歡獨飲,一人吃喝痛快過癮,但詩人常常是寂寞的,像陶淵明一定很寂寞。人太多也會令人受不了,非得群飲的話,三五知己也夠啦!

醉翁亭記,文中醉翁即歐陽修自己。醉翁并非貪戀杯中物,他祇不過藉醉酒、陶醉山水之雅興,運用想象空間與大自然結合,把個人思想升華到“與民同樂”的境界。歐陽修謫官滁州,處逆境中之豁達胸襟,任意超脫宦海浮沉,以忘懷得失的人生觀。他越是挫折,越能淬礪其文章,寫出千古名篇,文情并茂,沒有謾罵,沒有悲嘆。醉翁從山水間探索超然物外、安時處順的人生哲學。且看以下引文:“自來文人學士,謫官棲遲,未有不放懷山水,以寄其幽思。而或抑郁過甚,而辱之以愚;抑或美惡橫生,而蓋之于物;又或以物悲喜,而古人憂樂絕不關心;甚或聞聲感傷,而一己心思,托于音曲。凡此有山水之情,無山水之樂,而皆不得為謫官之極品也。六一公之守滁也,嘗與民樂歲物之豐,而興幸生無事之感。故其篇中寫滁人之游,則以‘前呼后應’,‘傴僂提攜’為言,以視憂樂之不關心者何如也?至其絲竹不入,而歡及眾賓;禽鳥聞聲,而神游物外。絕無淪落自傷之狀。而有曠觀自得之情。是以乘興而來,盡興而返,得山水之樂于一心,不同愚者之喜笑眷慕而不能去焉。然此記也,直謂有文正之規(guī)勉,無白傅之牢愁;有東坡之超然,無柳子之抑郁。”

人的一生當中,悲哀也是一種非常重要又突出的情感。當你面對不幸,認為這簡直是人生悲劇時,它卻具有領悟人生的深奧哲理,兼具感性與理性。在中國文學、藝術史上,魏晉時代有老莊思想,也有屈原情感的想象空間,最普遍的仍是儒家思想。歷代文人名士,像陶淵明、嵇康、阮籍等人的醉酒型態(tài),完全不同于西方的“酒神”精神,絕不是情欲狂歡和本能沖動。他們明哲保身,從逃避現(xiàn)實中尋求理解,于消極頹廢中求醒悟,它依然有著理性存在。從晉朝竹林七賢之一劉伶,性好酒,著“酒德頌”,到宋代歐陽修寫“醉翁亭

查看更多醉翁亭記 知識延伸資料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