⑻過去的一切在我的心目中是很帶有樸素化韻味的。時代的進展,使我們所見到的都變得比以前漂亮和精細。殘垣斷壁的古宅換成了高樓大廈,長衫對襟也剪裁成了時髦短裝,再如家居用具,葫蘆瓢、蓑衣、木桶,無不換成了鋁合金或塑料制品。變化最多的當屬人的形相、人的神情。前不久我特地坐下來,再看一遍黑白影片《雞毛信》。我并不注重海娃送信的艱辛過程,而是沉浸在那土得掉渣的陜北背景里——那滿是溝壑的黃土高坡、愣頭愣腦的群羊,還有黑不溜秋的老棉襖。那時節(jié),人的舉止、表情,都是那么的樸素實在,拙得有味,土得深厚。這些情景,總是讓人想起真實無華的泥土,沒有一丁點兒文飾。后來,我又看了幾部重拍片,黑白換成了彩色,演員隊伍也換了另一撥,主要角色漂亮多了,動作也表演似的,眉宇間巧多于拙,那種能表現苦難、風霜的背景如風飄散。在我看來,拍出一些沒有時代特征的片子來,讓人眼睛看著,情感卻無從附著。
⑼向前的生活,必定以向前的狀態(tài)展開,使人面向電腦,面向新奇繁雜的信息?墒,閑散下來,還是會感到傳統(tǒng)的人格心理在變與不變、新與舊之間,有回味不變和陳舊的成分。那歷史的神髓、底蘊亦如天地蒼冥中來去的飛鴻,究竟難以付之提挈和把捉了,只是常常泛起,成為一種最親近和深沉的感懷。即便是很尋常的鄉(xiāng)間古渡,也概莫能外!
16.文章第⑺段中,作者說:“古渡對于寬敞平坦的長橋來說,除了新舊之別和材料迥異以外,承載了不同的生存觀念、生活理想。”請聯系上下文簡要分析“古渡”與“長橋”各承載了人們怎樣的生存觀念和生活理想。(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作者在第⑵段中有聲有色地描述了記憶中在古渡見到的一些生活場景,請你用三個短句對這些生活場景進行概述,并說明這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作者對古渡的人和事念念不忘,有關濃濃的懷舊情緒,同時又說“生活在日日向前”“向前的生活,必定以向前的狀態(tài)展開”。請具體談一下你對“懷舊”和“向前”的看法。(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6.古渡:傳統(tǒng)的純樸生活。(或者“勞累苦澀,溫飽自足,快樂交流的純真生活”)。長橋:現代的快捷生活(或者“滄桑變遷,欣賞生活,表明社會生活的進步”)。(每個2分)
17.辛勤的農家人在古渡候船的場景,擺渡女人們渡河趕墟的場景,洪峰中古渡和渡船驚險、慌亂的情景。(3分)鋪墊、襯托作用。(2分)
18.答案示例。(一)懷舊是繼承,向前是發(fā)展。過去的許多東西是我們應該好好繼承的,如吃苦耐勞,勤儉節(jié)約,真誠坦率,團結互助等傳統(tǒng)美德,我們都要繼承。同時我們還應該立足當前,著眼未來,勇于接受新事物,敏銳觀察,大膽發(fā)現,開拓創(chuàng)新,不斷進取。(二)懷舊是老年人的專利,向前是年輕人的資本。我們不能老是抱著舊的東西不放,過去的東西再好,也已成為過去。時過境遷,條件發(fā)生了變化,過去的東西不一定能夠適合現在的條件。時代的發(fā)展要靠向前的勇氣和智慧,而不是靠懷舊的幽幽情思。(6分)
八、(《語文月刊》2008年高考語文模擬試題)
懷想樸素 馮 磊
當大地在夜幕中沉靜下來,月光閃爍著光輝,天邊有星兒閃爍;當夏天的蛐蛐兒發(fā)出第一百聲鳴叫,當布谷鳥的歌聲響徹大地和原野——此時此刻,一個詞語倏然被人想起,它的名字叫做:樸素!
當一百匹馬兒踏踏地走過草原,當大奶子的婦女擠下第一百桶牛奶;當牧馬人渾身酒氣從遠方歸來,當第一碗酒從牛糞的火焰中溫熱——此時此刻,一個詞語被人倏然想起,它的名字叫做:樸素!
靜靜的夜晚,遠處突然傳來敲著梆子唱歌的聲音。那是一對父女,他們要在夜晚收獲更多的詩意。那清脆的女兒的歌喉,突然間驚跑了我門樓上的鴿子。那不間斷的梆子的響聲,直讓人回憶起二十年前的夏天:小草青青,割草的孩子坐在壟溝邊上,他把雙腳浸泡在水溝里,那清澈見底的井水冰涼徹骨,讓這個小家伙渾身的汗毛眼子發(fā)緊!
此時此刻,我突然想起了自己的童年生活,想起了走在鄉(xiāng)村菜園子里的祖母,想起了在村子南邊地里放羊的爺爺。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某一天,日頭是潔凈的,井水是冰涼的,羊羔子大搖大擺地跑到地里吃草,地里、溝邊上還有放鵝的孩子。那些嘎嘎亂叫喚的家鵝,邁著紳士般的步子,使著勁、低著頭用扁扁的嘴巴尋找野地里的蟲子和青草。
就是這樣的生活,就是這樣的記憶。當都市的喧囂一再地逼近,當田園牧歌逐漸消失殆盡,那些生活在往事回憶里的孩子們有福了:他們的腦海里,總能夠很輕松地尋找到往日的歌謠,拔草用的筐子,一起割草的玩伴以及村頭上母親焦急的呼喊聲……
那些容易在往事里尋找歌聲的孩子們有福了:當浮躁迫近,當人們不得不靠復制來溫習往日的生活,當草鞋被有心人從大山里運出來高價叫賣,當野菜的價格一次次高過大棚菜的價格,當一個村姑的愛情故事被無數人在夢里反復溫習,當一些人的腳步從此不再踏進鄉(xiāng)村,當鄉(xiāng)村終于慢慢消失在往日的記憶里,他們的生活,因此而充滿了五顏六色,而“樸素”這個內涵豐富的詞語正在變成一種稀有的商品并突然時尚起來!
就是在這天夜里,我突然感覺到,那種樸素的日子距離我們是多么近而又多么遙遠啊!我因此更加懷念那消逝于不遠處的、距離我們已經非常遙遠的生活。我突然懷念起自己家里麥秸垛邊上跳著尋找蟲子的那幾只母雞,突然想起了闊別多年的小伙伴們。我端起酒杯,突然想到應該到遙遠的鄉(xiāng)下去看一看了:那些人和那些事,那些泥墻、那些蟈蟈,那些炊煙、那些玉米棒子,當然,還有那彎著腰走路的老父親和豁著嘴巴說話透氣漏風的老媽媽!
(選自2007年7月《散文》月刊)
16.文章前兩段都以“此時此刻,一個詞語倏然被人想起,它的名字叫做:樸素”作結,作者這樣寫其匠心何在?文章第三段以抒情的筆調描繪了靜夜梆聲和歌聲,這樣的描寫在全文中有何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為什么作者在文末會有“突然想到應該到遙遠的鄉(xiāng)下去看一看了”的想法?請聯系全文回答。(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文中說:“那種樸素的日子距離我們是多么近而又多么遙遠啊”。這樣說是否前后矛盾?為什么?(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6.(1)運用復沓的手法,突出“懷想樸素”的題旨,奠定純樸優(yōu)美的基調,亦使文章充滿詩意。(2分)(2)營造純樸溫馨的氛圍,引起下文對往昔樸素生活場景的回憶。(2分)
17.作者感受到浮躁奢華已充斥世俗,樸素已經離我們越來越遠,越來越顯得珍貴,甚至變成一種稀有的商品并突然時尚起來。在作者看來,只有到遙遠的鄉(xiāng)下才能夠找到純正的“樸素”,抒發(fā)懷念樸素的鄉(xiāng)間生活的思想感情,所以才會有了這樣的想法。(5分)
18.這樣的說法并不矛盾。(1分,只要有明確的表態(tài)都給1分)“遠”與“近”是從不同角度來說的。“多么近”是說樸素的日子并沒有過去多久;(1分,分析清楚“多么近”的含意給1分)“多么遙遠”是說樸素早已被世人淡忘或摒棄。(分析清楚“多么遙遠”的含意給1分)作者這樣一種看似矛盾的說法,把我們現代人容易健忘,把樸素的生活拋得遠遠的,而去追求那種浮躁的生活的形象表現得淋漓盡致,表達了作者對樸素生活的懷想之情。(3分,把這句話的內在含意分析清楚給3分,分析得不理想,酌情扣1—2分)
九、廣東省2009屆高三六校聯考
普通人的文明和野蠻 龍應臺
沒有想到我會親眼目睹這一幕。
臺灣南部鄉(xiāng)下小鎮(zhèn),半夜十二點,十字路口,一家二十四小時豆?jié){店。這大概是臺灣對中華文化最美好的貢獻,三更半夜,你可以隨時從幽黑寒冷的巷道走進這溫暖明亮的地方,看著平底大鍋上鍋貼在滋滋煎燒,新鮮的豆?jié){氣息在空氣里彌漫,脆脆的油條、松松的燒餅、香得讓人受不了的蔥油餅,全在眼前。忙碌工作的幾個年輕婦人用輕快的語音問客人要吃什么。整個小鎮(zhèn)都沉在黑暗中,這簡陋的小廳就像個光亮的櫥窗,正在展出生活的溫煦和甜美。
一個穿著拖鞋的客人大踏步進來,顯然認出了正在低頭喝豆?jié){的朋友,用力拍了他肩膀,說:“怎樣?我們來賭吧。賭你們贏我們六十萬票?”
喝豆?jié){的那人抬起頭,半認真半玩笑地說:“唉呀,八年都給你們玩光了,還要怎么賭?”
穿拖鞋的愣了一秒鐘,然后陡然變臉,沖口而出:“你娘!外省的,你們滾回去!”
喝豆?jié){的跳了起來,看見那穿拖鞋的已經抓起凳子,高高舉在頭上,馬上要砸下來的千鈞態(tài)勢。他也紅了臉粗了脖子,怒聲回說:“誰滾回去?跟你一樣繳稅,你叫誰滾回去?”
穿拖鞋的高舉凳子就要沖過來,旁觀者死命拉住,他揮舞著凳子大吼:“不是臺灣人,給我回去!”
那“外省的”——這回我看見了,他也穿著拖鞋,邊往外走邊用當地的閩南語回頭喊:“好啊,臺灣人萬歲!臺灣人萬歲!”
我一直緊握母親的手,附在她耳邊說:“他們是好朋友,他們只是在鬧著玩的。”母親已經無法明白那兩人在說什么:相信了我的解說,只是皺著眉頭說,“玩得這么大聲,小孩子一樣,不像話。”我把油條分成小塊,放到熱豆?jié){里浸泡,泡軟了,再讓她慢慢嚼。
回到家,反正睡不著,打開計算機看網上新聞。德國的《明鏡》首頁報導是這一則:從醫(yī)生到歌劇演員, 從 老師到逃學的學生,都曾經是二戰(zhàn)時屠殺歐洲猶太人的幫手。約有二十萬的普通人參與其中。一個進行多年的研究快要出爐,明確指出,現代社會的國民可以在一個邪惡的政權領導下做出可怕的事。
馬特納,一個維也納來的小警察,1941年在白俄羅斯執(zhí)行勤務,就參與了槍斃2273名猶太人的任務。他當時給他的妻子寫信:“執(zhí)行第一車的人時,我的手還發(fā)抖。到第十車,我就瞄得很準了,很鎮(zhèn)定,把槍對準很多很多的女人和小孩,還有很多嬰兒。我自己有兩個小寶寶在家,可是我想,我的小寶寶要是掉到眼前這批人手里,可能會更慘。”
二戰(zhàn)后,主流意見認為,這些喪盡天良的事,都是一些特別病態(tài)的人,在少數大戰(zhàn)犯的領導之下做出的。這樣來理解,讓人比較寬心,因為,一般善良普通人是不在其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