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wǎng)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首頁 > 高中語文閱讀訓練 > 現(xiàn)代文閱讀 > 高三語文閱讀試題

邱宇《遠古地球極熱事件研究(節(jié)選)》高三議論文閱讀題及答案

[移動版] 作者:

邱宇《遠古地球極熱事件研究(節(jié)選)》高三議論文閱讀題及答案

據(jù)國外媒體報道,大約在5500萬年前,全球氣溫曾一度極速攀升,從而導致海平面升高、海洋酸度增大,以及一些物種的永久消亡。這一歷史性全球變暖就是著名的“古新世-始新世極熱事件”(以下簡稱“古新事件”)。

研究人員推算,在遠古時代,每年大約有十億噸碳排放到大氣中。在“古新事件”之前的數(shù)千年間,大量富含碳的溫室氣體進入大氣中,之后每年以10億噸左右的速度遞增。當海洋溫度逐漸升高,“凍”在海床中的大量甲烷沉積開始解凍融化。甲烷是一種強大的溫室氣體,隨著它的解凍冒泡進入大氣,全球氣溫開始上升。隨著全球氣溫的上升,海洋溫度進一步升高,觸發(fā)海床中更多的甲烷釋放,進而又促進了大氣的升溫,形成惡性循環(huán)。如此反復導致了整個地球變暖,引發(fā)了“古新事件”。如今,類似的升溫變暖情況很可能再次出現(xiàn)。隨著現(xiàn)代海洋的變暖,有證據(jù)顯示海床中的甲烷可能再一次解凍冒泡。有了“古新事件”的前車之鑒,我們對全球氣候變暖的問題有了一定的預見性。

在科學家看來,“古新事件”也是自然界的一個毀滅者。一些保存在南極洲沉積物中的微生物物種,在氣候變暖伊始就消失了。生活在海洋深處的生物,成為此次事件中最易受沖擊影響的對象。它們在數(shù)千萬年間,經(jīng)歷了最為嚴酷的物種滅絕。令人驚奇的是,許多生活在海洋中稍淺水域的微觀生物物種卻顯得特別繁盛,這是氣候變化過程中“適者生存,劣者淘汰”的一個早期跡象。深海生物物種的死亡因素可能非常復雜,逐漸變暖的水溫以及水中越來越少的氧氣,都是罪魁禍首。然而,另一些微生物卻剛好可以利用自身優(yōu)勢,適應(yīng)缺氧環(huán)境逆勢生存。

那時候,一些海洋沉積物含有大量富鐵磁性礦物,這種礦物被稱為磁鐵礦。有些物種可以利用磁鐵礦,將其貯存在體內(nèi),這可能是因為磁鐵礦有兩大好處:一是有硬度,可以造就一副鋼牙鐵齒;二是有磁性,可以幫助生物根據(jù)地球磁場確定方向。缺氧水域有利于鐵的累積,因此在“古新事件”時期,海洋中利用磁鐵礦生存的微生物就可能呈現(xiàn)欣欣向榮的景象。海水的其它變化往往都是有害的。當海洋吸收了溫室氣體,如二氧化碳,海水會變?yōu)槿跛嵝,PH值降低,導致海洋酸化。我們知道,今天的全球海洋都可見這種酸化,事實上5500萬年前也有過海洋酸化現(xiàn)象。隨著海水PH值的下降,酸性物質(zhì)會溶解掉建造骨骼的碳酸鈣,導致深海生物的物種滅絕。同時,海洋酸化也會影響海洋中的淺水生物生存,特別是珊瑚礁遭遇了自5.5億年前進化至今來,最為嚴重的一次生存危機。除了海洋生物,陸地上的野生動物也面臨著生存環(huán)境的重大變化。

在“古新事件”時期,北極的雨量也比平常要多得多,海平面上升可能會造成更嚴重的災害。例如,這一時期,曾出現(xiàn)北大西洋的巖漿活動。海洋地殼溫度升高,推動巖漿向上運動,使海洋變得更窄,進而又加重海平面上升趨勢,如此一來海平面可能升高達30米。對于陸地上的生物而言,“古新事件”所帶來的影響也是深遠巨大的。

“古新事件”時期,在懷俄明州,植物范圍隨著氣溫的升高,向北推移了數(shù)百公里。很明顯,那時針葉樹林已經(jīng)基本上從懷俄明州消失殆盡了。也正是在“古新事件”時期,統(tǒng)治地球的許多哺乳動物種群,包括馬、牛和其它有蹄類動物出現(xiàn)并廣泛分布于北半球。但是這些動物種群的成員變化又將令人大吃一驚。內(nèi)布拉斯加州立大學科學家羅斯·塞科德指出:“有充分證據(jù)顯示,40%的哺乳動物群在‘古新事件’時期,體形變得越來越小,并且沒有一種動物群體形變大。”事實上,一些哺乳動物體形已經(jīng)變得很小了。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