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wǎng)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首頁 > 文言專題 > 詩詞欣賞

辛棄疾《鷓鴣天·壯歲旌旗擁萬夫》閱讀與賞析

[移動版] 作者:鐘麗整理

辛棄疾《鷓鴣天·壯歲旌旗擁萬夫》

有客慨然談功名,因追念少年時事,戲作。

  壯歲旌旗擁萬夫,錦檐突騎渡江初。燕兵夜娖銀胡?,漢箭朝飛金仆姑。 追往事,嘆今吾,春風不染白髭須。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

辛棄疾《鷓鴣天·壯歲旌旗擁萬夫》

有客慨然談功名,因追念少年時事,戲作。

壯歲旌旗擁萬夫,錦檐突騎渡江初。燕兵夜娖銀胡?,漢箭朝飛金仆姑。 追往事,嘆今吾,春風不染白髭須。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

此詞上片憶舊,下片感今。上片追摹青年時代一段得意的經(jīng)歷,激昂發(fā)越,聲情并茂。下片轉把如今廢置閑居、髀肉復生的情狀委曲傳出。前后對照,感慨淋漓,而作者關注民族命運,不因衰老之年而有所減損,這種精神也滲透在字里行間。

這是辛棄疾晚年的作品,那時他正在家中閑居。

一個老英雄,由于朝廷對外堅持投降政策,只落得投閑置散,避世隱居,心情的矛盾苦悶當然可以想見。忽然有人在他跟前慷慨激昂地大談功名事業(yè),這位老英雄禁不住又慨嘆又有點好笑了。想起自己當年何嘗不是如此滿腔熱血,以為天下事情容易得很,哪里知道并非如此呢!

辛棄疾二十二歲時,投入山東忠義軍耿京幕下任掌書記。那是宋高宗紹興三十一年(1161)。這一年金主完顏亮大舉南侵,宋金兩軍戰(zhàn)于江淮之間。明年春,辛棄疾奉表歸宋,目的是使忠義軍與南宋政府取得正式聯(lián)系。不料他完成任務北還時,在海州就聽說叛徒張安國已暗殺了耿京,投降金人。辛棄疾立即帶了五十余騎,連夜奔襲金營,突入敵人營中,擒了張安國,日夜兼程南奔,將張安國押送到行在所,明正國法。這一英勇果敢的行動,震驚了敵人,大大鼓舞了南方士氣。

上片追述的就是這一件事!皦褮q”句說他在耿京幕下任職(他自己開頭也組織了一支游擊隊伍,手下有兩千人)。

“錦檐突騎”,也就是錦衣快馬,屬于俠士的打扮!岸山酢,指擒了張安國渡江南下。

然后用色彩濃烈的筆墨描寫擒拿叛徒的經(jīng)過:

“漢箭朝飛金仆估”,自然是指遠途奔襲敵人。大抵在這次奔襲之中,弓箭(“金仆姑”是古代有名的箭,見《左傳》)曾發(fā)揮過有力的作用,所以才拿它進行藝術概括。

至于“夜娖銀胡?”,卻要費一些考證。

胡?是裝箭的箭筒。古代箭筒多用革制,它除了裝箭之外,還另有一種用途,夜間可以探測遠處的音響。

唐人杜佑《通典》卷一五二《守拒法》說:“令人枕空胡祿臥,有人馬行三十里外,東西南北皆響見于胡祿中。名曰地聽,則先防備!

宋人《武經(jīng)備要前集》卷六說法相同:“猶慮探聽之不遠,故又選耳聰少睡者,令臥地枕空胡鹿——必以野豬皮為之——凡人馬行在三十里外,東西南北皆響聞其中!焙、胡鹿、胡?,寫法不同,音義則一!皧啤薄都崱罚骸爸斠病。是小心翼翼的意思。這里作動詞用,可以釋為戒備著!把啾弊匀恢附鸨。燕本是戰(zhàn)國七雄之一,據(jù)有今河北北部、遼寧西部一帶地方。五代時屬契丹,北宋時屬遼,淪入異族已久。所以決不是指宋兵。由于辛棄疾遠道奔襲,擒了叛徒,給金人以重大打擊,金兵不得不加強探聽,小心戒備。(這兩句若釋為:“盡管敵人戒備森嚴,棄疾等仍能突襲成功!币参磭L不可。)“夜娖銀胡?”便是這個意思。

這是一段得意的回憶。作者只用四句話,就把一個少年英雄的形象生動地描繪出來。

下片卻是眼前情況,對比強烈。“春風不染白髭須”,人已經(jīng)老了。但問題不在于老,而在于“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本來,自己有一套抗戰(zhàn)計劃,不止一次向朝廷提出過(現(xiàn)在他的文集中還存有《美芹十論》《九議》等,都是這一類建議,也就是所謂“平戎策”。)卻沒有得到重視。如今連自己都受到朝廷中某些人物的排擠,平戎策換來了種樹的書(暗指自己廢置家居)。少年時候那種抱負,只落得一場可笑可嘆的結果了。

由于它是緊緊揉和著對民族命運的關懷而寫的,因此就與只是個人的嘆老嗟卑不同。正如陸游所說的:“報國欲死無戰(zhàn)場”,是愛國者共同的悲慨。

白居易 夜雪 賞析

查看更多詩詞賞析資料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