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wǎng)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首頁 > 文言專題 > 文言文經(jīng)典名著

史記·韓長孺列傳原文、注釋與翻譯

[移動版] 作者:佚名

其明年①,則元光元年②,雁門馬邑豪聶翁壹因大行王恢言上曰③:“匈奴初和親,親信邊④,可誘以利!标幨孤櫸桃紴殚g⑤,亡入匈奴,謂單于曰⑥:“吾能斬馬邑令丞吏,以城降,財物可盡得!眴斡趷坌胖,以為然,許聶翁壹。聶翁壹乃還,詐斬死罪囚,縣其頭馬邑城⑦,示單于使者為信。曰:“馬邑長吏已死,可急來!庇谑菃斡诖┤麑⑹嗳f騎,入武州塞。

①其明年:指和親的第二年。②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元光:漢武帝的第二個年號(前134-129)。③豪:豪紳。因:通過。④親信邊:親信邊地之民。⑤間:間諜。⑥單于:匈奴君主的稱號。⑦縣:同“懸”。

和親的第二年,就是元光元年(前134),雁門郡馬邑城的豪紳聶翁壹通過大行王恢告訴皇上說:“匈奴剛與漢和親,親近信任邊地之民,可以用財利去引誘他們!庇谑前抵信汕猜櫸桃甲鲩g諜,逃到匈奴,對單于說:“我能殺死馬邑城的縣令縣丞等官吏,將馬邑城獻給您投降,財物可以全部得到!眴斡诤苄湃嗡,認為他說的有道理,便答應了聶翁壹。聶翁壹就回來了,斬了死囚的頭,把他的腦袋懸掛在馬邑城上,假充是馬邑城官吏的頭,以取信于單于派來的使者。說道:“馬邑城的長官已經(jīng)死了,你們可以趕快來。”于是單于率領(lǐng)十余萬騎兵穿過邊塞,進入武州塞。

當是時,漢伏兵車騎材官三十余萬①,匿馬邑旁谷中。衛(wèi)尉李廣為驍騎將軍,太仆公孫賀為輕車將軍,大行王恢為將屯將軍,太中大夫李息為材官將軍。御史大夫韓安國為護軍將軍,諸將皆屬護軍。約單于入馬邑而漢兵縱發(fā)②。王恢、李息、李廣別從代主擊其輜重③。于是單于入漢長城武州塞。未至馬邑百余里,行掠鹵④,徒見畜牧于野,不見一人。單于怪之,攻烽燧⑤,得武州尉史⑥。欲刺問尉史⑦。尉史曰:“漢兵數(shù)十萬伏馬邑下!眴斡陬欀^左右曰⑧:“幾為漢所賣⑨!”乃引兵還。出塞,曰:“吾得尉史,乃天也。”命尉史為“天王”。塞下傳言單于已引去。漢兵追至塞,度弗及,即罷⑩。王恢等兵三萬,聞單于不與漢合,度往擊輜重,必與單于精兵戰(zhàn),漢兵勢必敗,則以便宜罷兵,皆無功(11)。

①車騎:成隊的車馬。這里指騎兵。材官:步兵。②縱發(fā):奔馳出去。③輜重:軍用物資。這里指后勤部隊。④鹵:通“擄”。⑤烽燧:即烽火臺。⑥得:擒獲。⑦刺:探。⑧顧:回頭看。⑨幾:差一點兒。⑩合:交鋒。(11)便宜:看怎樣方便適宜,就酌情處理。

正在這個時候,漢王朝埋伏了戰(zhàn)車、騎兵、材官三十多萬,隱藏在馬邑城旁邊的山谷中。衛(wèi)尉李廣擔任驍騎將軍,太仆公孫賀擔任輕車將軍,大行王恢擔任將屯將軍,太中大夫李息擔任材官將軍。御史大夫韓安國擔任護軍將軍,諸位將軍都隸屬護軍將軍;ハ嗉s定,單于進入馬邑城時漢軍的伏兵就奔馳出擊。王恢、李息、李廣另外從代郡主攻匈奴的軍用物資。當時單于進入漢長城武州塞。距離馬邑城還有一百多里,將要搶奪劫掠,可是只看見牲畜放養(yǎng)在荒野之中,卻見不到一個人。單于覺得很奇怪,就攻打烽火臺,俘虜了武州的尉史。想向尉史探問情況。尉史說:“漢軍有幾十萬人埋伏在馬邑城下。”單于回過頭來對左右人員說:“差點兒被漢所欺騙!”就帶領(lǐng)部隊回去了。出了邊塞,說:“我們捉到武州尉史,真是天意。 狈Q尉史為“天王”。塞下傳說單于已經(jīng)退兵回去。漢軍追到邊塞,估計追不上了,就撤退回來了。王恢等人的部隊三萬人,聽說單于沒有跟漢軍交戰(zhàn),估計攻打匈奴的軍用物資,一定會與單于的精兵交戰(zhàn),漢兵的形勢一定失敗,于是權(quán)衡利害而決定撤兵,所以漢軍都無功而返。

天子怒王恢不出擊單于輜重,擅引兵罷也;衷唬骸笆技s虜入馬邑城,兵與單于接,而臣擊其輜重,可得利。今單于聞,不至而還,臣以三萬人眾不敵,禔取辱耳①。臣固知還而斬,然得完陛下士三萬人②!庇谑窍禄滞⑽劲。廷尉當恢逗橈④,當斬;炙叫星Ы鹭┫嗤`⑤。蚡不敢言上,而言于太后曰:“王恢首造馬邑事⑥,今不成而誅恢,是為匈奴報仇也!鄙铣,太后以丞相言告上。上曰:“首為馬邑事者,恢也,故發(fā)天下兵數(shù)十萬,從其言,為此且縱單于不可得⑦,恢所部擊其輜重,猶頗可得,以慰士大夫心。今不誅恢,無以謝天下!庇谑腔致勚,乃自殺。

①禔:通“只”。②完:保全。③下:交給。④逗橈:《集解》引《漢書音義》曰:“逗,曲行避敵也;橈,顧望,軍法語也。”⑤行:給予。⑥造:作。這里是“倡議”的意思。⑦縱:即使。

天子惱怒王恢不攻擊匈奴的后勤部隊,擅自領(lǐng)兵退卻。王恢說:“當初約定匈奴一進入馬邑城,漢軍就與單于交戰(zhàn),而后我的部隊攻取匈奴的軍用物資,這樣才有利可圖,F(xiàn)在單于聽到了消息,沒有到達馬邑城就回去了,我那三萬人的部隊抵不過他,只會招致恥辱。我本來就知道回來就會被殺頭,但是這樣可以保全陛下的軍士三萬人!被噬嫌谑前淹趸纸唤o廷尉治罪。廷尉判他曲行避敵觀望不前,應當殺頭。王恢暗中送給了田蚡一千金。田蚡不敢向皇帝求情,而對王太后說道:“王恢首先倡議馬邑誘敵之計,今天沒有成功而殺了王恢,這是替匈奴報仇。”皇上朝見王太后時,王太后就把丞相的話告訴了皇上;噬险f:“最先倡議馬邑之計的人是王恢,所以調(diào)動天下士兵幾十萬人,聽從他的話出擊匈奴。再說這次即使抓不到單于,如果王恢的部隊攻擊匈奴的軍用物資,也還很可能有些收獲,以此來安慰將士們的心,F(xiàn)在不殺王恢就無法向天下人謝罪!碑敃r王恢聽到了這話就自殺了。

安國為人多大略①,智足以當世取合②,而出于忠厚焉③。貪嗜于財。所推舉皆廉士,賢于己者也。于梁舉壺遂、臧固、郅他,皆天下名士,士亦以此稱慕之,唯天子以為國器④。安國為御史大夫四歲余,丞相田蚡死,安國行丞相事⑤,奉引墮車蹇⑥。天子議置相,欲用安國,使使視之,蹇甚⑦,乃更以平棘侯薛澤為丞相。安國病免數(shù)月,蹇愈⑧,上復以安國為中尉。歲余,徙為衛(wèi)尉。

①多大略:指有韜略。②取合:投合,迎合。③出:通“去”,丟掉,舍棄。一說是產(chǎn)生之意。④國器:指主持國政的人才。行:代理。⑥奉引:給皇帝導引車駕。蹇(jiǎn,儉):跛足。⑦甚:厲害。⑧愈:痊愈。

韓安國為人有大韜略,他的才智足夠迎合世俗,但都處于忠厚之心。他貪嗜錢財。他所推薦的都是廉潔的士人,比他自己高明。在梁國推薦了壺遂、臧固、郅他,都是天下的名士,士人因此也對他很稱道和仰慕,就是天子也認為他是治國之才。韓安國擔任御史大夫四年多,丞相田蚡死了,韓安國代理丞相的職務(wù),給皇帝導引車駕時墮下車,跌跛了腳。天子商量任命丞相,打算任用韓安國,派人去看望他,腳跛得很厲害,于是改用平棘侯薛澤擔任丞相。韓安國因病免職幾個月,跛腳好了,皇上又任命韓安國擔任中尉。一年多后,調(diào)任衛(wèi)尉。

車騎將軍衛(wèi)青擊匈奴,出上谷,破胡蘢城①。將軍李廣為匈奴所得②,復失之③;公孫敖大亡卒;皆當斬,贖為庶人。明年,匈奴大入邊④,殺遼西太守,乃入雁門,所殺略數(shù)千人⑤。車騎將軍衛(wèi)青擊之,出雁門。衛(wèi)尉安國為材官將軍,屯于漁陽⑥。安國捕生虜,言匈奴遠去。即上書言方田作時⑦,請且罷軍屯。罷軍屯月余,匈奴大入上谷、漁陽。安國壁乃有七百余人⑧,出與戰(zhàn),不勝,復入壁。匈奴虜略千余人及畜產(chǎn)而去。天子聞之,怒,使使責讓安國⑨。徙安國益東⑩,屯右北平。是時匈奴虜言當入東方。

①蘢城:即龍城。②得:俘獲。③失之:指李廣被匈奴俘獲后又逃走。事見卷一百九《李將軍列傳》。④大入邊:大舉入侵邊境。⑤略:劫掠。⑥屯:駐守。⑦方:正當。田作時:農(nóng)耕時節(jié)。⑧壁:營壘。乃:才。⑨讓:責備。⑩益東:更加東移。

車騎將軍衛(wèi)青攻打匈奴,從上谷郡出塞,在龍城打敗了匈奴。將軍李廣被匈奴所俘虜,又逃脫了;公孫敖傷亡了大量士兵;他們都該殺頭,后來出錢贖罪成為庶人。第二年,匈奴大舉入侵邊境,殺了遼西太守,等到侵入雁門,殺死和擄去幾千人,車騎將軍衛(wèi)青出兵追擊,從雁門郡出塞。衛(wèi)尉韓安國擔任材官將軍,駐守在漁陽。韓安國抓到俘虜,俘虜供說匈奴已經(jīng)遠遠離去。韓安國立即上書皇帝說現(xiàn)在正是農(nóng)耕時節(jié),請求暫時停止屯軍。停止屯軍一個多月,匈奴又大舉入侵上谷、漁陽。韓安國的軍營中僅有七百多人,出迎與匈奴交戰(zhàn),無法取得勝利,又退回軍營中。匈奴俘虜掠奪了一千多人和牲畜財物而離去。天子聽到這個消息后,很惱火,派使者責備韓安國。調(diào)韓安國更加往東移動,駐守在右北平。因為當時匈奴的俘虜供說要侵入東方。

安國始為御史大夫及護軍①,后稍斥疏②,下遷③;而新幸壯將軍衛(wèi)青等有功④,益貴。安國既疏遠,默默也⑤;將屯又為匈奴所欺,失亡多,甚自愧。幸得罷歸,乃益東徙屯,意忽忽不樂⑥,數(shù)月,病歐血死⑦。安國以元朔二年中卒⑧。

①護軍:指護軍將軍。②稍斥疏:漸漸被排斥疏遠。③下遷:降職。④幸:得寵。壯:指年輕。⑤默默:郁郁不得志的樣子。⑥忽忽:失意的樣子。⑦歐:通“嘔”。吐。⑧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元朔:漢武帝第三個年號(前128-前123)。

韓安國當初擔任御史大夫和護軍將軍,后來漸漸被排斥疏遠,貶官降職;而新得寵的年青將軍衛(wèi)青等又有軍功,更加受到皇上的重用。韓安國既被疏遠,很不得意;領(lǐng)兵駐防又被匈奴所欺侮,損失傷亡很多,內(nèi)心覺得非嘗諮愧。希望能夠回到朝廷,卻更被調(diào)往東邊駐守,心里非常失意而悶悶不樂。過了幾個月,生病吐血而死。韓安國在元朔二年(前127)中去世。

 

查看更多列傳 史記資料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