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首頁 > 文言專題 > 文言文經典名著

史記·西南夷列傳原文、注釋與翻譯

[移動版] 作者:佚名

史記·西南夷列傳原文、注釋與翻譯

簡析:

本文是一篇民族史傳,記述了我國西南(包括今云南以及貴州、四川西部)地區(qū)在秦漢時代的許多部落國家的地理位置和風俗民情,以及同漢王朝的關系,記述了漢朝的唐蒙、司馬相如、公孫弘和王然于等撫定西南夷的史實,描述了夜郎、滇等先后歸附漢王朝,變國為郡,設官置吏的過程,揭示了中國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最終將形成一個和睦的多民族國家的必然趨勢,反映了司馬遷民族一統(tǒng)的歷史觀念,表現了他的維護中央集權和國家統(tǒng)一的思想,有其進步意義。

文章頭緒甚多,但結構安排卻井然有條,前后映照,重點突出(主要寫夜郎和滇),“文章之精密”(吳見思《史記論文》),達到“無隙可蹈,無懈可擊”(李景星《史記評議》)的程度,有較高的藝術性。

原文、注釋與翻譯:

西南夷君長以什數①,夜郎最大②。其西,靡莫之屬以什數③,滇最大④;自滇以北君長以什數,邛都最大⑤,此皆魋結⑥,耕田,有邑聚⑦。其外,西自同師以東,北至楪榆,名為嶲、昆明⑧,皆編發(fā)⑨,隨畜遷徙,毋常處⑩,毋君長,地方可數千里。自嶲以東北,君長以什數,徙、筰都最大。自筰以東北,君長以什數,冉、駹最大。其俗或土箸(13),或移徙,在蜀之西。自冉駹以東北,君長以什數,白馬最大(14),皆氐類也(15)。此皆巴蜀西南外蠻夷也。

①西南夷:泛指我國西南邊疆的少數民族。君長:即部落首領。什:通“十”。數:統(tǒng)計、計算。②夜郎:古代部族名,也是國名。③其:代指夜郎。靡莫:古代部落名,屬于羌氐族系統(tǒng)。④滇:古代部族、國名。⑤邛(qióng,窮)都:古代部族名、國名。⑥魋結:一種發(fā)式,將頭發(fā)梳成椎形,故稱“椎髻”。⑦邑:城鎮(zhèn)。聚:村落。⑧嶲:古代部族名。昆明:古代部族名,也是古國名。⑨編:通“辮”“編發(fā)”,就是把頭發(fā)梳成辮。⑩毋常處:無永久居住的地方。(11)徙:古代部族名,古國名。筰(zuó,昨)都:古部族名、國名。(12)冉、駹:皆古代部族名。(13)土箸:定居某地,常期不移動。箸,通“著”。(14)白馬:古代部族名。(15)氐類:氐族的同類,都屬于氐族。

西南夷的君長多得要用十來計算,其中夜郎的勢力最強大。夜郎以西的靡莫之夷也多得要用十來計算,其中滇的勢力最大。從滇往北,那里的君長也多得用十來計算,其中邛都勢力最大。這些夷國的人都頭梳椎髻,耕種田地,有聚居在一起的城鎮(zhèn)和村落。他們以外的地方,西邊從同師往東,直到北邊的楪(yè,葉)榆,稱為嶲(x?,西)和昆明,這些夷人都把頭發(fā)結成辮子,隨著放牧的牲畜到處遷徙,沒有固定的居住之地,也沒有長帥,他們活動的地方有幾千里。從嶲往東北去,君長多得要用十來計算,其中徙(s?,思)和筰(zuó,昨)都勢力最大。從筰往東北去,君長多得要用十來計算,其中冉駹(máng,忙)的勢力最大。他們的風俗是,有的是土著之民,有的是移徙之民,都在蜀郡的西邊。從冉駹往東北去,君長多得要用十來計算,其中白馬的勢力最大,都是氐族的同類。這些都是巴郡、蜀郡西南以外的蠻夷。

始楚威王時(16),使將軍莊將兵循江上(17),略巴、蜀、黔中以西(18)。莊者,故楚莊王苗裔也(19)。至滇池,地方三百里,旁平地(20),肥饒數千里,以兵威定屬楚(21)。欲歸報,會秦擊奪楚巴、黔中郡(22),道塞不通,因還,以其眾王滇(23),變服(24),從其俗,以長之(25)。秦時常頞略通五尺道(26),諸此國頗置吏焉。十余歲,秦滅。及漢興,皆棄此國而開蜀故徼(27)。巴、蜀民或竊出商賈(28),取其筰馬、僰僮、髦牛(29),以此巴、蜀殷富(30)。

(16)楚威王:楚國國君,公元前三三九年至前三二九年在位。按莊入滇在頃襄王(前298至前263在位)時,此楚威王當是楚頃襄王之誤。《后漢書》及《華陽國志》皆作頃襄王,是。(17)莊于頃襄王二十年(前279),曾率兵沿長江從黔中進入云南,后因秦兵南侵,堵塞他回楚之路,便在滇中稱王。將:率。循:沿著。江:長江。(18)略:攻取。(19)苗裔:后代子孫。(20)旁:四邊,周圍。(21)兵威:軍事威力。定:平定。(22)會:恰巧。擊奪:攻擊奪取。按秦昭襄王時,于楚頃襄王十九年(前280),奪取楚國黔中之地(見卷五《秦本紀》)。又于頃襄王二十二年(前277),再次奪楚黔中郡和巫地(見卷四十《楚世家》與(卷五《秦本紀》)。(23)其眾:指莊的大軍。王滇:在滇中稱王。(24)變服:改變楚的服飾,穿起當地人的服裝。(25)長之:給當地人當長帥。(26)略:大略。五尺道:道路名。按秦統(tǒng)一中國后,為控制西南地區(qū),在四川宜賓和云南曲靖間修了一條大道,路面寬五尺,故稱五尺道。(27)開:《漢書》作“關”,王念孫《讀書雜志·史記》以為當作“關”,關塞,即把蜀地原來的邊界當作關。故:原。徼:邊界。(28)或:有的人。商賈:作買賣。(29)筰馬:筰都的馬。僰僮:僰人奴婢。按僰是古代部族名。髦牛:即牦牛。(30)殷富:特別富有。

當初在楚威王時,派將軍莊率領軍隊沿著長江而上,攻取了巴郡、蜀郡和黔中郡以西的地方。莊是從前的楚莊王的后代子孫。莊到達滇池,這里方圓三百里,旁邊都是平地,肥沃富饒的地方有幾千里。莊依*他的軍隊的威勢平定了這個地方,讓它歸屬楚國。他想回楚國報告這情況,正趕上秦國攻打并奪取了楚國巴郡、黔中郡,道路被阻隔而不能通過,因而又回到滇池,借助他的軍隊做了滇王,改換服式,順從當地習俗,因此當了滇人的統(tǒng)治者。秦朝時,常頞曾大略地開通了五尺道,并在這些國家設置了一些官吏。過了十幾年,秦朝滅亡了。等到漢朝建立了,把這些國家都丟棄了,而將蜀郡的原來的邊界當作關塞。巴郡和蜀郡百姓中的有些人偷著出塞作買賣,換取筰國的馬,僰(bō,波)國的僮仆與牦牛,因此巴、蜀兩郡特別富有。

 

查看更多列傳 史記資料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