⑥原來,她被打磨出來的與眾不同的美,過去叫教養(yǎng),現在叫氣質。
⑦初一時的語文老師,是個有著慢條斯理智慧的老頭兒,他懲戒我們的慣用伎倆是寫檢討。檢討的標準直接照搬作文要求;文筆要好,感情要真,題材不限,風格卻要自成一家,字數不能少于800,字跡要工整。
⑧有一回上課,他故意遲到了幾分鐘。不待他道歉并解釋原因,臺下一片亢奮叫喊:“寫檢討!寫檢討!寫檢討!”他也不惱,樂呵呵地看著我們,眼里的寵溺能淹沒掉每個人。
⑨從此,他再也沒有讓我們寫過檢討,卻要求大家把寫檢討的標準落實到平時的日記中,日記不許胡亂應付“差事”,如果我們能保證質量,可以變“日記”為“周記”。算算,雖要求高了,但作業(yè)少了,我們欣然同意了。
⑩畢業(yè)后和同學們去看望他,說起這段往事,他笑:“小小少年是一塊塊璞玉,但雕琢要講究方式和技巧。寫檢討是假,練字練筆才是真。”然后他轉過頭,對我說:“你的字,有蠅頭小楷的功底;你的周記,也最好看。”
⑪原來,我們最終學會的,是不要錯過更好的自己。
⑫高二時的語文老師,是個憂郁的詩人。他為人低調又不羈,平時見他背影的機會比正面還要多。有一次上課講詩歌的結構與特點,他找來了幾本自己以前寫的詩集。講臺上的他,眼神干凈明亮,有一種未經世事的潔白,像正在做夢的少年。他一字字念,一句句寫,一段段講其間飽滿的感情、豐富的想象、和諧的音韻,以及寫詩的心境和曾經沉睡的夢想。每到動情處,他的里中閃出一種是樣的光彩,眼神比遠方還遠。
⑬課后很久,我心里仍蓬勃得靜不下來。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了詩歌的美,它干凈清潔,美好親切,散發(fā)著夢想的味道。最難得的是,它離我這樣近,一聲輕喚足以叫醒我,而不只是遠遠地隔空感動我。
⑭后來,我開始偷偷寫詩,不在乎寫得好不好,不去想有沒有用,也不在意是否有人懂,愿意寫下去并能很好地寫出來,對自己而言已經足夠。
⑮原來,夢想是一種讓你覺得堅持就是幸福的東西。
⑯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說過:教育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謝謝你,盛裝蒞臨我的成長……
(選自《時文選粹》,有刪改)
【注釋】①蒞臨:來到;來臨(多用于貴賓)。
13.閱讀選文①~⑥段,完成下面表格。(4分) 段落 ①~⑥ ⑦~⑪ ⑫~⑮ 主要內容 小學班主任用不同的管理方法,幫助學生打磨氣質。 A B
14.請從修辭的角度賞析選文第④段畫線的句子。(3分)
鄉(xiāng)村的孩子平時散養(yǎng)慣了,一個個野得像潑灑一地的陽光,哪里收得住?
15.選文第⑤段作者為什么細致描寫小學班主任的女兒?(4分)
16.選文第⑫段畫線句子運用了什么人物描寫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每到動情處,他的眼中閃出一種異樣的光彩,眼神比遠方還遠。
17.請分析選文第⑬段中加點詞的表達效果。(2分)
課后很久,我心里仍蓬勃得靜不下來。
18.選文的標題有什么含義?(4分)
(五)閱讀選文,完成19~22題。(13分)
語言的力量
何冠軍
①生活中,有人喜歡高談闊論,有人習慣低聲細語,有人說話綿里藏針……無論是日常攀談還是正式發(fā)言,語言都可謂交流的工具、思維的載體。重視語言、善用語言,讓語言釋放智慧與力量,往往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②語言的力量,首在言之成理。“言貴于有物,無物,非言也。”就拿開會發(fā)言來說,一個人的講話之所以能振奮人心、引起共鳴,關鍵在于相關語言都找到了恰當的支點,在事實和邏輯層面無懈可擊,有說服力。
③語言的力量,貴在言之有德。同樣一句話,不同的人講往往會產生不一樣的效果?v觀歷史長河,誓言“舍身為國”、發(fā)出驚人之語者不在少數,他們終能流芳千古,為民族精神注入生動元素。反觀那些“兩面人”、投機者,縱然信誓旦旦、巧舌如簧,由于沒有人格的光亮、缺少修養(yǎng)的支撐,說出來的話自然無法令人信服。
④語言的力量,亦在言之共情!段男牡颀垺酚醒裕“情者文之經,辭者理之緯;經正而后緯成,理定而后辭暢”。這是行文的典范,又何嘗不是語言的真義?話語真情充沛、邏輯嚴謹,自然能生發(fā)出直抵人心的力量。穆青采訪焦裕祿事跡時情動于衷、揮灑熱淚,多年后,其采訪日記上仍依稀可見斑斑淚痕。有了真情的貫注,那么語言和作品就都有了永不枯竭的活力,可以抵御時光而歷久彌新。
⑤反之,輕視語言的力量,往往容易言不由衷、表意不明,甚至造成誤解、觸發(fā)矛盾。 比如,有的鄉(xiāng)村動員植樹,長篇累牘都是綠化的道理,對大家最關心的樹苗供應等現實議題只字不提。這必然消解群眾的信任。語言的力量可見一斑。
⑥“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國寶也。”當然,強調善用語言,也并不是提倡夸夸其談,更不是否定行動的力量、落實的價值。語言是行動的影子,行動是語言的土壤。挖掘語言的寶藏,品味言語的藝術,有助于更好傳遞信息、交流意見、溝通情感,也必將推動行之有恒、行之有格、行之有效。從這個角度來說,從真理中汲取營養(yǎng),在信仰中涵養(yǎng)定力,于情感中激發(fā)共鳴,有利于激發(fā)語言的力量,最終做到知行合一、言行并舉。
(選自《人民日報》,有刪改)
19.選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3分)
20.選文第④段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21.選文第⑥段有什么作用?(3分)
22.對選文內容理解和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3分)
A.演講、辯論之所以能振奮人心、引起共鳴,關鍵在于言之成理。
B.革命志士譚嗣同,面對屠刀,喊出了“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的豪言壯語。這段文字可以作為第③段的論據。
C.在溝通的過程中,如果輕視語言的力量,就一定會出現問題,輕則言不由衷、表意不明,重則造成誤解、觸發(fā)矛盾。
D.語言和行動關系密切:語言是行動的影子,行動是語言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