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D
2.D
3.B
4.①是每個人都具有的。②是人自然而然產(chǎn)生的一種心理。③都是脫離特殊性關系和自利的功利動機。④都有助于促使人們對那些遭受苦痛的人采取幫助的行動。
5.①人天生就有憐憫之心,因而不至于為了謀求自己的幸福而損害他人,從而可以和諧人際關系,有助于整個人類的互相保存;②“不忍人之心”可先在家庭中得到培育,繼而應用于他人,形成良好的道德、行為規(guī)范,可以很好地和諧人際關系;③如果施政者和人民都能夠將“不忍人之心”“推己及人”,就可能會結成一個從上至下、同時由下而上基于情感意愿的情感共同體,構建和諧社會。
6.B
7.A
8.①選取了冀中農(nóng)村小院典型的事物,色彩鮮艷,色調明亮,營造了溫暖和諧、寧靜美好的環(huán)境氛圍;
②葫蘆、雞等形象是春兒和芒種美好情感的象征,也暗含百姓對和平安寧生活的向往;
③與上文“四野肅殺”的環(huán)境描寫形成鮮明對比,環(huán)境的變化寓示著芒種即將擺脫舊命運,開始新生活。
9.①對話內容:春兒送芒種參軍的對話,話題豐富,有關于衣服鞋子、分別后再見、參軍后進步、離別叮囑;文本二的話題相對集中,主要是臨別叮囑。
②情感表達:春兒送芒種的離別對話,表現(xiàn)了革命青年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和革命熱情;水生嫂和水生的對話,表現(xiàn)了夫妻二人面對生離死別的勇敢堅強,深明大義。
③情感表達特色:文本一對話情感表達直接,真切細膩,節(jié)奏較快,感情熾熱;文本二表達比較克制,節(jié)奏相對較緩,情感濃郁纏綿,內斂深沉。
華語網(wǎng)提示:請點此下載doc試卷
21.C
22.①如果沒有文字;②還要看是誰來寫;③談得很簡略
【逐題解析】
1.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A.“因為憐憫心往往先于人的自尊心和自愛心產(chǎn)生,所以能克制人們不至于過于為了謀求個人幸福而損害他人”說法不當。原文為“人天生就有一種不愿意看見自己同類受苦的厭惡心理,使他不至于過于為了謀求自己的幸福而損害他人,這種憐憫心可以在某種情況下克制他的強烈的自尊心,或者在自尊心產(chǎn)生之前克制他的自愛心”,可知“憐憫心往往先于人的自尊心和自愛心產(chǎn)生”錯,選項的因果關系也錯,因為有憐憫心,所以能克制它們不至于過于為了謀求個人的幸福而損害他人。
B.“盧梭認為憐憫心能代替法律、良風美俗和道德”錯,原文是“在自然狀態(tài)下,憐憫心不僅可以代替法律、良風美俗和道德”。選項缺少“在自然狀態(tài)下”這一條件。
C.“而后者往往就是前者在不同領域的回歸、擴充與深化”錯,選項中的“前者”指政治情感,“后者”指自然情感,而原文“政治情感是人對自身天然具有的情感的回歸、發(fā)掘和充實”,可見“前者”與“后者”應互換位置。
故選D。
2.本題考查學生對多個信息進行比較、辨析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