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橫行匈奴”與《燕歌行》中“男兒本自重橫行”兩句中的“橫行”意思相同。
B.牛酒,古代用作饋贈、犒勞、祭祀的物品。文中指犒勞漢使的佳肴美酒。
C.“謝女”與《蘇武傳》中“謝漢使曰:‘武等實在。’”兩句中的“謝”意思相同。
D.“因罷去”與《過秦論》中“因遺策”“因利乘便”三句中的“因”含義都不同。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公孫敖從抓獲的俘虜口中得知了李陵在教匈奴練兵的消息,漢帝大怒并因此將李家滅族,但實際教匈奴練兵的人是李緒。
B.李陵面對老友任立政的邀請,雖沉默不回應但其實內(nèi)心有歸漢之意,但因其對話意外被衛(wèi)律聽到,他有所忌憚而選擇拒絕。
C.李陵認為自己并非貪生怕死之人,投降匈奴并非真心實意,實在迫不得已,只是因為漢帝負德,并不顧念有罪之人的難處。
D.李陵認為漢朝對沒有死節(jié)的自己給予嚴厲的處罰,而對守節(jié)不移的蘇武僅給予很少的獎賞,這很難讓臣子們?yōu)閲甲咝?br />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漢已大赦,中國安樂,主上富于春秋,霍子孟、上官少叔用事。
(2)寧有背君親,捐妻子而反為利者乎?
14.李陵在兵敗投降匈奴后,對漢朝的態(tài)度經(jīng)歷了怎樣的變化?請根據(jù)兩則材料作簡要概括。
四、古代詩歌閱讀
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面小題。
屈山人大均自關中至
①
顧炎武
弱冠詩名動九州,紉蘭餐菊舊風流。
何期絕塞千山外,幸有清樽十日留。
獨漉
②泥深蒼隼沒,五羊
③天遠白云秋。
誰憐函谷東來后,班馬蕭蕭一敝裘。
[注]①屈大均,明末清初廣東文學家,一生投身抗清斗爭,多次從南方北上,聯(lián)絡志士,力圖匡復?滴跷迥辏1666年)六月,顧炎武與屈大均在雁門相遇,兩人志趣相投,引為知己。②獨漉,即涿鹿,位于河北境內(nèi),有涿水出。③五羊,廣州別稱。
15.下列關于詩歌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首聯(lián)詩人以“詩名動九州”和屈原“紉蘭”“餐菊”的典故,盛贊屈大均文采風流、品性高潔。
B.頷聯(lián)中“千山”突出兩人相隔遙遠,相遇不易;“十日”極寫暢飲長談之久來表達一見如故的欣喜。
C.屈大均一路從關中而來,北方水深泥濁、鷹隼隱沒,這與南方天高云淡、清新秀美形成鮮明的對比。
D.全詩語言自然洗練,意象選取典型,通過空間轉移與時間流逝傳達出人生的厚重感,引人深思遐想。
16.詩歌尾聯(lián)情感豐富,寄寓深遠,請簡要分析。
五、情景默寫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賀《李憑箜篌引》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分別以聲寫聲和以形寫聲,生動描繪出了樂聲的動聽悅耳和變化多端。
(2)在《屈原列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兩句中,司馬遷通過兩組反義詞強調了《離騷》的言淺意深,耐人尋味。
(3)高適《燕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一實一虛,既寫出了戰(zhàn)士們征戰(zhàn)之苦,又寫出了家中妻子對他們的思念之情。
六、簡答題組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淄博燒烤,走的是小爐自烤、小餅卷蔥的差異化路線,在眾多燒烤品牌中,可謂① 。盡管用餐往往要排長隊,但只要嘗過便是值得。人間煙火氣,“熏得游人醉”。大學生、網(wǎng)紅大V等群體紛紛“
種草”,短視頻裂變式傳播,可以說,讓
冒著油花、滋滋作響的淄博燒烤“
炙手可熱”的,就是屏幕前的你我他。
淄博處在山東高鐵環(huán)線上,有約200條火車運營線路經(jīng)過。有美食而且交通便利,眾多兄弟城市地緣臨近、人文相通、發(fā)展均衡、文旅互補,淄博的區(qū)位優(yōu)勢② 。但網(wǎng)紅城市不一定長紅,因為審美總會疲勞,消費者的關注焦點總會改變。其實也不必長紅,因為很少有城市能長期承載超大規(guī)?土、超高頻率曝光。最近,有淄博燒烤店“由于員工超負荷工作,停業(yè)休整三天”。這給城市治理者帶來啟示:經(jīng)營城市如同經(jīng)營生活,都需要掌握好前進節(jié)奏,做到③ 、久久為功。
今后,在城市未來高質量發(fā)展理念的指導下和齊魯文化開發(fā)、傳承的加持下,使淄博特色文旅產(chǎn)業(yè)將得到持續(xù)健康發(fā)展,在“舌尖上中國”的敘事中彰顯自己的故事。
18.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shù)某烧Z。
① ② ③
、
19.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可少量增刪詞語,不得改變原意。
20.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極具形象感和感染力,這一表達效果是如何取得的?
七、選擇 簡答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世事雖然多變,人類并不應此就廢棄文學,歷史仍賴文字以傳遞。____________①___________,只憑口碑,多么重大的事件,不上百年,也就記憶不清了。文字所利用的工具也奇怪,竹木紙帛,遇上好條件,競能千年不壞,比今時壽命還長。
能不能流傳,不只看寫的是誰,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秦漢之際,楚漢之爭,寫這個題材的人,當時不下百家。一到司馬遷筆下,那些人和事,才活了起來,膾炙人口,永遠流傳。別家的書,卻逐漸失落,亡佚。
4/7 首頁 上一頁 2 3 4 5 6 7 下一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