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首頁 > 教育資源 > 教學論文

《小學生心理健康輔導教育的實效性研究》課題實驗結題總報告

[移動版] 佚名

《小學生心理健康輔導教育的實效性研究》課題實驗結題總報告

江西省贛州市紅旗二!缎W生心理健康輔導教育實效性研究》課題組

一、問題的提出

教育發(fā)達國家均十分重視人的心理健康與心理教育。世界衛(wèi)生組織提出:“健康不僅是指沒有疾病,而且包含良好的身體和精神以及對社會的適應性!绷己玫木窈蛯ι鐣倪m應性都屬于心理健康范疇,F代學校的一個重要內容和標志,是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發(fā)展學生健康心理。這是關系到民族素質的提高、人力資源的開發(fā)和國家振興的教育需要。

教育部《關于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指出,心理健康教育是“實施跨世紀教育工程,培養(yǎng)跨世紀高質量人才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根據我校對學生的調查,學生的心理問題正在日益增加,F代家庭中獨生子女的自我中心;富裕家庭子女的消費欲;破碎家庭子女的失落感、自卑心和自暴自棄;不良家庭造成望子成龍的心理壓力;棍棒教育的摧殘,金錢刺激、放任等等造成的心理扭曲;學校教育中的學業(yè)負擔過重、升學和成績的競爭壓力、不良教育態(tài)度和方式造成學生不正常的心理負擔,壓抑了學生心理的健康發(fā)展,F代社會的緊張、擁擠、污染、攀比、競爭和新舊體制、新舊觀念交錯中的沖撞帶來形形色色的刺激和迷惑,使未成年的學生心理發(fā)展受到過重的心理困擾。因此,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發(fā)展學生健康心理已成為十分緊迫和重要的課題。


二、實驗假說與理論依據

1、實驗假說

國內理論界普遍認為:素質基本分為生理素質、心理素質和社會文化素質三層結構。在這三者關系中,我們認為生理素質是物質載體,是心理素質的自然基礎。心理素質是學生從自然人發(fā)展為社會人,從生理素質發(fā)展為社會文化素質的中介。沒有健康的心理素質就不可能形成良好的社會文化素質的協(xié)調發(fā)展,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本課題屬于發(fā)展性的實驗,在發(fā)展中加以預防。實驗的任務在于使學生的心理機能得以正常發(fā)揮,個性品質得到良好發(fā)展,心理潛能受到正確開發(fā),具有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對學習與生活有較全面的適應性,預防出現比較嚴重的心理問題和疾病,從而全面提高綜合素質,逐步達到學會生活、學會學習、學會做人這一目的。

2、理論依據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教育的決定》和教育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

(2)兒童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和教育學的有關論述。

(3)國內外有關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經驗。


三、實驗目標

1、構建適合城鎮(zhèn)小學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探索城鎮(zhèn)小學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和方法。

2、通過實驗,對學生的心理適應、發(fā)展進行輔導和教育,以維護心理健康,增強心理素質,促進心理發(fā)展,開發(fā)心理潛能。

3、通過實驗,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業(yè)務水平,促進學校德育工作水平的提高。


四、實驗原則

1、學生為主體,師生互動的原則

教師應該能夠根據學生心理發(fā)展的特點,通過學生樂于接受的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主動得到啟迪與引導,從而接納教師對他們的良好期待,而不是教師單向灌輸、強制的過程。

2、尊重與理解相結合的原則

教師應該耐心地聆聽學生的傾訴與發(fā)泄,讓學生在傾訴、發(fā)泄內心的苦悶和煩惱中得到心理調節(jié),同時也使教師能較深入地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以便給予啟迪和疏導。壓抑學生的發(fā)泄和粗暴武斷的批評,只能加重學生的壓抑感,而無助于問題的解決。

3、環(huán)境改造與創(chuàng)設相結合的原則

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與發(fā)展,需要有一定的外部條件,學校環(huán)境是主要條件,F存的學校環(huán)境既有有利于學生健康心理形成的因素,也有不利的因素。對有利的因素要加以利用和發(fā)掘;對不利的因素要加以改造;對缺少的因素要創(chuàng)設。

4、學生整體的健康心理設計與學生個體心理輔導結合的原則

學生的心理發(fā)展是不平衡的,存在明顯的差異性,各有優(yōu)勢與劣勢,不可能以一個模式來要求每個學生,因此要根據不同類型的學生和學生不同的心理需要,用適當的方式加以個別輔導,從而把共性的要求個性化,在學生整體的心理得到健康發(fā)展的同時,使每個學生的心理都有各自的特色與優(yōu)勢。

五、實驗對象、方法、步驟

1、實驗對象:選取我校1—6年18個班的學生作為實驗對象。

2、實驗方法:主要采取自然實驗法,輔以問卷調查法、談話法、觀察法、訪談法等。

3、實驗步驟

(1)準備階段(2009.9—2009.12):成立課題小組,統(tǒng)一思想,提高認識,明確分工;制定實驗方案,確立實驗對象;培訓試驗教師,學習實驗方案,討論實驗步驟,依據實驗原則做好實驗前的準備工作。召開了實驗開題會,請我縣教育科研室、德育研究室的有關領導和專家進行了開題論證。查閱、學習相關理論資料,進行實驗前測。

(2)實施階段(2010.1—2011.05):按實驗方案進行研究: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進行團體輔導,相互啟發(fā)、誘導,進而改變學生的觀念、態(tài)度、行為。成立心理咨詢室,進行心理健康講座,通過個別輔導、談心,了解學生心理狀況,解決具體問題。在學科教學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解決學習、生活中的問題。

(3)總結階段(2011.6—2010.9):對學生進行反饋測試,對試驗成果進行檢驗和加工提煉,進行論文、案例、個案和實驗報告的撰寫,召開結題會,整理有關材料,申報驗收。


六、實驗的具體操作

為了達成實驗目標,我們進行了如下內容的實驗:智能訓練、學習指導、情感教育、人際關系指導、自我心理修養(yǎng)指導、生活社會適應指導等。

在具體操作中,我們采取了以下方法:

1、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

學校將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納入課程體系之中,不流于形式,不排斥其它學科的教學,不使心理健康教育課成為加重小學生負擔的又一砝碼,而應結合小學生的身體發(fā)展狀況和特點,激發(fā)小學生參與心理健康教育及進行自我教育的積極性,貼近小學生生活,針對小學生容易存在的心理問題進行預防教育,保證小學生的身心健康,促進其全面發(fā)展。

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具有如下優(yōu)點: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面向全體學生的共性問題進行的以適應、發(fā)展和預防為主的教育,開設專門的課程,使得心理健康教育的時間能夠有保證;通過課程的形式,教師事先可經過培訓,有統(tǒng)一的大綱、教材和教學參考書,可共同備課,互相聽課,解決師資短缺的問題,規(guī)范教學行為,從而達到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要求。

2、學科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欄目熱點
熱評資源
最新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