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人們對于“巧”總是熱烈向往,懷有感情的。人們常常稱技藝高超的工人為“能工巧匠”,贊精妙的藝術品為“巧奪天工”。文章有“精巧的構思”,工作有“巧妙的安排”,連學生學習也要有個巧勁。巧學生就能舉一反三,事半功倍。是啊,誰不渴望自己有一雙巧手,成為一個巧人呢?
然而,巧從何來?有人說“巧”是天生的,有人說是夢里飛來的,還有人說是向巧娘娘求來的。其實人們也未必真相信“夢筆生花”、“向天乞巧”的神話傳說。這不過反映了人們對“巧”的熱烈追求罷了。
“巧”自然不是夢來的,也不是乞求來的,當然更不是天生的。它是人們經(jīng)過長期的社會實踐,勤學苦練得來的。古今中外著名的能工巧匠,有許多當初并不怎么“巧”,而是后來下許多“笨拙”功夫,才逐漸聰明起來的。俗話說“勤能補拙”、“熟能生巧”就是這個道理?茖W史上的巨人牛頓小時候為貓開洞,竟然開了大小兩個,讓大貓走大洞,小貓走小洞,一時被人引為笑談。這不是“笨”得出奇嗎?被譽為“世界上三大表演藝術體系之一”的梅派藝術創(chuàng)造人梅蘭芳,在回憶自己的舞臺生涯時也說:“我是一個笨拙的學藝者!彼藲q從師學戲,幾句老腔,學了多時還不能上口。老師嫌他太笨,罵了一頓,賭氣不再教他了。然而,他不灰心,幾十年如一日,一招一式,一板一眼地勤學苦練,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他的藝術技巧終于達到爐火純青的境地。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著名畫家達·芬奇,可算得上人類藝術史上罕見的“巧匠”了,可是他高超的繪畫“技藝”的獲得,實在是經(jīng)過長年累月地畫圓圈——一個模樣的雞蛋——相當笨拙的階段的。
還是俗話說得對:“只要功夫深,鐵杵也能磨成繡花針!边@里,“功夫”是重要的。如果想練就一雙巧手,卻又不肯下“笨拙”的功夫,希圖偷懶取巧,那只能是“弄巧成拙”罷了。
一個“巧”字,談何容易。那可是時間、毅力、汗水的結晶。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2.本文第三段中的理論論據(jù)是什么?
3.概述本文第三段中的事實論據(jù)。
4.本文第三段中的幾個事實論據(jù),不是從勤奮的角度而是從 的角度舉例,所以這些事例雖然常見,但給人以新意。
5.除了本文中列舉的事實論據(jù)外,請你再補充一個事實論據(jù)。
答案:1.巧是人們經(jīng)過長期的…查看中考議論文閱讀訓練100則答案…戲多時不能上口,老師嫌他笨,不教他。 ③達·芬奇長年累月練習畫蛋。
4.笨拙
5.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