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青黎《陳道明:讓世界無奈于我》高三傳記閱讀題及答案
陳道明一直被視為演員中的“異數(shù)”——在這個媒體熱衷于制造話題的年代,他鮮有話題,也不迎合他人制造話題;而作為國內身價最高的男演員,他時常以演藝圈邊緣人的姿態(tài)自居,對自己的身份若即若離。而究其原因,是因為“演員”這個身份是命運強加給他的,他一直“很被動,總是被推著往前走”,也正因為如此,他不像許多同行那樣執(zhí)著于自己的身份,始終懷有“出離心”,懂得用內省的方式看自己。
陳道明有著公認的好演技,卻經常以戲子自居,他珍惜上天賜予自己的安身立命方式,拍戲時遲到早退、不做功課、現(xiàn)場擺譜等情況從來不會出現(xiàn)在他身上。
陳道明是從慢時代里走過來的,沉默冷峻如他,他常常會在接受采訪時情不自禁地提及早年的拍戲經歷:那時候,一部小電影拍上四五個月,是常有的事。不知從什么時候起,演員變成了一個高負荷高回報的職業(yè),拍戲也變成了一件非常浮躁的事。很多劇組一開工,大家腦子里想的都是怎么提高效率,演員們也越來越關心合約完成后有多少錢打入自己的賬號。起初他屢屢強調:我是文藝圈的人,不是娛樂圈的人,但舊時的文藝圈逐漸分崩離析,讓他無所依憑,內心的糾葛也越來越多,面對這種沖突,陳道明只好選擇了精神上的遁世:他不再看電視,也不讀報不看小說,而是寄情于書畫和鋼琴,并努力鉆研古籍,將自己修煉成了最具文化修養(yǎng)的藝人。
1990年拍完《圍城》之后,陳道明一直保持著一部戲歇兩年的節(jié)奏,不想演的片子,給再高的價錢他也不演,但一旦接下一部,就會踏踏實實待到殺青,相比那些四處趕工的年輕演員,他反倒成了全劇組最清閑的人。他拍戲還有個癖好,那就是不帶工作椅,有時一站就是一天。看到這么大牌的藝術家都站著,整個劇組只好全體陪站,陳道明也因此落下了“難搞”、“不好合作”的名聲,但他對此不以為意,只是淡淡地解釋說:“我并非不好合作,只是覺得你首先要尊重職業(yè),這個職業(yè)才會尊重你。我無奈于這個世界,只好讓這個世界也無奈于我。”
陳道明的名字取自《道德經》,暗合“道常無名”之意,但陳道明認為自己不算個得道之人,“按照老子的境界,得道的人身上應該有一種包容萬物的平和,無為而無不為,而我還殘存一些金剛怒目之氣,對于大多數(shù)事情我可以避開、忍讓,但是對于我參與的事,我就得把自己認為不對的那部分都統(tǒng)一好。”
陳道明在許多事情上特別有原則,比如他要拍戲,那么從進入劇組到拍攝結束前,他會一直穿著戲服,在他看來,每件衣服都應該有自己的神韻,必須要想個辦法,讓沒有感情的戲服“附著”在自己身上,變成自己的一部分!冻䴘h傳奇》拍了六個月,陳道明就把里面的幾套戲服穿了六個月,拍完戲回家,他依然穿著劉邦的衫褲,期間從未穿過別的衣服。拍完戲把衫子一脫,他才變回了他自己。
圈內的人都知道,陳道明演戲對片酬并不計較,但假如對方開出的片酬過高,他反倒要再三斟酌,更加留心劇本的質量。因為“如果本子質量太差,制作成本也低,你給我這么多錢,那其他演員會請些什么人?這戲的質量能好到哪里去?如果劇本足夠好,對方開出的價碼又很高,我會跟他們談,不要給我那么多錢,你們把錢拿去多請些好演員,大家齊心協(xié)力做一個好戲,至于我沒那么重要。”
只要劇本合適,時間和心情配合,陳道明接戲并非不爽快,至于后期的宣傳,他樂意配合,但絕不迎合。有人說他太傲,他也照單全收,認為“傲不是一件容易事,謙虛倒是容易——只要彎下腰就行了,傲卻要挺直腰板,總得有什么撐住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