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wǎng)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xué)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首頁 > 文言專題 > 文言文字詞解釋

古代漢語中的第二人稱代詞

[移動版] 作者:佚名

古代漢語中的第二人稱代詞

第二人稱代詞,現(xiàn)代漢語用”你(們),”尊稱用”您”;在古代漢語中第二人稱代詞有幾種情況:

第一組:”女(汝),爾,若;”

“女”主要作主語,賓語;

”爾”主要作定語;

“汝”有感情色彩。

如:

(1)見公卿,不為禮,皆汝之!端鍟·楊伯丑傳》

(2)禰衡與孔融為爾汝交!逗鬂h書·文士傳》

“若”在殷商時代產(chǎn)生。

“爾”最初作”爾”,中古時期作”爾”,見于唐寫本《世說新語》。后加偏旁作”你”,《玉篇》《廣韻》已經(jīng)記載。

第二組:戎;見于《詩經(jīng)》,乃方言產(chǎn)物。

(1)戎雖小子,而式弘大!睹駝凇

第三組:而,乃;【二字一聲之轉(zhuǎn)】一般作定語,也有例外。

(1)《尚書·康誥》:”朕心朕德,惟乃知。”

(2)《左傳》:”余知而無罪也。”

(3)《史記》:”必欲烹乃翁,幸分我一杯羹。”《漢書》作”而”;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