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留侯世家》《史記·淮陰侯列傳》比較閱讀答案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小題。
(張)良嘗閑從容步游下邳圯(音yí,橋)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墮其履圯下。顧謂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毆之。為其老,強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業(yè)為取履,因長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驚,隨目之。父去里所(所,表約數(shù);里所,即一里路左右),復還,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與我會此。”良因怪之,跪曰:“諾。”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去,怒曰:“與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復早來!”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頃,父亦來,喜曰:“當如是。”出一編書,曰:“讀此,則為王者師矣。后十年興。十三年孺子見我濟北,谷城山下黃石即我矣。”遂去,無他言,不復見。旦日視其書,乃《太公兵法》也。良因異之,常習誦讀之。(《史記•留侯世家》)
淮陰侯韓信,始為布衣時,貧無行,不得推擇為吏,又不能治生商賈,常從人寄食飲,人多厭之者。常數(shù)從其下鄉(xiāng)南昌亭長寄食,數(shù)月,亭長妻患之,乃晨炊蓐(內室的床)食。食時,信往,不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絕去。信釣于城下,諸母漂。有一母見信饑,飯信,竟漂數(shù)十日。信喜,謂漂母曰:“吾必有以重報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孫而進食,豈望報乎?”淮陰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雖長大,好帶刀劍,中情怯耳。”眾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視之,俯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為怯。 (選自《史記•淮陰侯列傳》)
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顧謂良曰:“孺子,下取履!” 顧:回頭看
B.若雖長大,好帶刀劍,中情怯耳 若:假若
C.始為布衣時,貧無行 布衣:平民百姓
D.旦日視其書, 旦日:第二天
9.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分)( )
A.食時信往,不為具食 乃為裝遣荊軻
B.常從人寄食飲 張良是時從沛公
C.直墮其履圯下 吾其還也。亦去之。
D.父以足受 一市人皆笑信,以為怯
10.下列對文意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
A.張良能忍辱為老父取履,穿履,并能聽從老父訓導,如期赴約,終有所得。
B.漂母的大怒是為了激發(fā)韓信作為男子漢的尊嚴。
C.從張良愕—忍—怪—異的心理變化中,可以看到他性格轉變的過程。
D.韓信受胯下之辱中,在他“孰視”、“蒲伏”中表現(xiàn)了他的心理活動。
11.將下列句子翻譯為現(xiàn)代漢語。(10分)
(1) 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墮其履圯下。(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于是信孰視之,俯出袴下,蒲伏。(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良因異之,常習誦讀之。(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8. B
【解析】本題考查正確理解文言實詞的能力。B項,若,第二人稱代詞,你。
9. …請點此查看完整答案(答案集第四頁,第No.32則)…爬了出去。(“孰”“蒲伏”“俯出胯下”各1分)
(3)張良于是認為這件事很奇怪,經常反復誦讀它。(“因”“異”“之”各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