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wǎng)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xué)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首頁 > 文言專題 > 文言文翻譯

方孝孺《童賢母傳》原文、注釋與全文翻譯

[移動版] 作者:佚名

方孝孺《童賢母傳》原文、注釋與全文翻譯

【注讀】

童賢母,姓羅氏,寧海童處士釋卿妻也。羅為縣舊族(縣中的大戶人家),賢母少喪親,姿端厚(舉止端莊,為人厚道),有識度(見識氣量),年十三歸(嫁給)童氏。時處士之祖母高年(年事已高)而父母皆老(年老),賢母事之(他們)孝敬雍順(寬容順從),治產(chǎn)業(yè)、習(xí)女工甚得歸道(合乎為媳之道),舅姑喜,家政一任(全部交給)之。祖母晚病,手足痹(麻痹)不能舉(抬起),溲惡或時污(沾污)床席,賢母躬(親自)抱持洗滌。飲食必執(zhí)(拿著)匙箸以進(jìn)(),久而不懈(懈怠)。祖姑心德(感激)其所為,每私祝(祝福)曰:“吾苦(使……受苦)新婦無以報(回報),愿汝有子有婦,咸()若汝之孝敬!

賢母有知能(聰明能干),遇(對待)女妹(小姑子)及族人親戚皆有恩。祖姑及舅姑卒,相(輔佐)夫奉(安排)喪葬于內(nèi)外(家里家外),粗細(xì)(大事小事)指畫(安排籌劃)經(jīng)綜(處理總攬)皆有方略(辦法)條理。既而家浸盛(慢慢興盛),生四丈夫子(男孩)。子長,各有才智,好學(xué)問;訓(xùn)(教育)以禮義忠厚,尤(尤其、特別)有母道(母親的品質(zhì))。及處士蚤世(早早過世),諸子長,娶婦生孫,一聽(全都聽從)賢母之教(教導(dǎo))。遂(于是)相與合食(一起吃飯),不分財異爨(cuǎn,分灶,即分家)。作(修建)先祠(先人的祠堂)、置(置辦)祭器,以奉(侍奉)祖考。家庭之間,出()內(nèi)有法(法度),長幼有倫(次序),遇()人有惠(恩德),待賓客有禮(禮貌),于是賢母遠(yuǎn)邇皆稱(稱贊)焉。

初,元季(末年)無政(政治昏暗)。大家以貲(財物)結(jié)(結(jié)交)長吏(官吏),出(繳納)之租稅,俾(等待)小民佃者代輸(代為繳出),里正因(趁機(jī))而漁利。每畝征米四升,小民以(因之)為。變得貧困)。會(恰逢)賢母家為(當(dāng))里正,催民租稅,命減(減去)其半,不足寧(寧可)出(拿出)己粟以()輸(繳納)。鄉(xiāng)閭貧弱賴(依賴)以()不困(沒有陷入困境)。

洪武初,寧海及鄰縣饑(發(fā)生饑荒),里中富人以(將、拿)麥貸(借給)貧乏者,每麥斗責(zé)(歸還)谷二斗三升。時賢母家有麥數(shù)廩(倉庫),召諸子謂曰:“饑者眾,而吾家幸有余(多余),安(怎么)忍(忍心)乘時(趁著困難的時候)取倍蓰(加倍獲取)之息(利息)?若等(你們)無效(效仿)他人,宜(應(yīng)該)減息(減低利息)一斗,以為鄉(xiāng)率(表率)!庇谑情L子遵母意,與諸弟行之(照著做)。又白(稟告)于縣,請禁(禁止)多取息以。使……陷入困境)民者。數(shù)百里內(nèi)貸麥者利(以……為利)其息小,競奔走焉(于之,到他們家借貸),咸嘆息以為(認(rèn)為)童母己(是自己家的人)。母好施(施舍)予()孤弱,不能自存(活命)者給以錢粟,不責(zé)(要求)其償(償還)。為之娶婦,使成家業(yè)。如是者二十余人。人或(有的人)告饑,推食(端來自己的飯菜)以予之。遇人有急,度(估計)其事可解(解決),屬(囑咐)諸子解之。后或(有人)背負(fù)(背叛、對不起),絕不與較(計較)。至(至多不過是)不義人戒(告誡)莫近,事于不可(做不到)者戒勿為()。其揣料(揣摩預(yù)料)世事,明(明白)遠(yuǎn)(看得遠(yuǎn))甚,雖(即使)丈夫(男子)有弗逮(趕不上)也。家人指逾千(手指數(shù)目超過一千,即家中有超過100名的傭人),婢仆[賢母都能]指稱之(指著叫出他們的名字),人人[她都能]察(明察)其饑飽苦樂與其才性(才能性格)所宜(應(yīng)該做的),無有怨(怨恨)者。

今(現(xiàn)在)年幾(將近)八十,子婦及諸孫婦男女?dāng)?shù)十人,曾孫七八人。奉養(yǎng)祗順(恭敬孝順),不敢違(違背),果若祖姑所祝(祝愿)。名(知名)人士往來者,皆致拜(拜見)而去,稱(稱呼)“賢母”云。

【譯文】

童賢母,姓羅氏,是寧?h童釋卿處士的妻子。羅氏家原先是縣里的大戶,童賢母很小的時候就失去了父母,她舉止端莊,為人厚道,有見識,十三歲的時候嫁到了童家。當(dāng)時童處士的祖母年齡已經(jīng)很大了,并且父母也已很老了,但童賢母侍奉他們卻非常的孝順恭敬,治家理財縫縫補(bǔ)補(bǔ)很合乎為媳之道,公公婆婆非常高興,家里的事情全部交給她來管理。童賢母的祖婆婆晚年有病,手腳麻痹不能活動,大小便有時弄臟了床席,童賢母就親自抱著她或扶著他幫她清洗。祖婆婆喝水吃飯,童賢母一定拿著湯匙或筷子親自喂,長久如此。祖婆婆心里感激她的所作所為,常常私下里祝福她說:“我為不能報答媳婦而感到痛苦,希望你將來能夠有孩子有媳婦,都能像你一樣孝順恭敬。”

童賢母聰明能干,對待小姑子和族人親戚都有恩惠。祖婆婆和公公婆婆去世,她幫助丈夫里里外外安排喪葬,大大小小的事情安排籌劃的都有條有理。不久童家慢慢興盛起來,童賢母生了四個兒子。孩子長大后,都富有才智,好學(xué)不倦;童賢母用禮義忠厚之道教育他們,孩子們都有母親為人處事之風(fēng)。等到童處士去世后,各個兒子長大了,娶婦生孫,全都聽從賢母的教誨。于是一家人和睦相處,一起吃飯,不分家過日子。童賢母建造了祖先的祠堂,添置了祭祀的東西,用來供奉去世的列祖列宗。家庭之間,里外有法,長幼有序,對待別人有恩惠,對待賓客有禮節(jié),因此遠(yuǎn)近的人都稱贊賢母。

先前,元朝末年,政治昏暗,社會動蕩。很多人都用資財結(jié)交官吏,應(yīng)該交納的租稅,讓租種自己田地的人代交,村長借此而獲取好處。每畝田地征收四升米,佃民因此而貧困不堪。正好趕上童賢母家里人作村長,于是童賢母催民交納租稅,讓減去一半,不夠的寧愿拿出自己的糧食代交。村里的貧困老弱的人家依靠這而不至于生活困頓。

明朝洪武初年,寧海以及鄰縣鬧饑荒,村里有把麥子借給窮人的富人,每斗麥子要求歸還二斗三升谷子。當(dāng)時童賢母家里有幾倉庫麥子,賢母召集幾個兒子對他們說:“受饑荒的人很多,而我們的家里幸好有很多麥子,怎么能夠忍心借這種時候來獲取加倍的利息呢?你們這些人不要效仿他人,應(yīng)該減去利息一斗,來作為村里人的表率!庇谑谴髢鹤幼駨哪赣H的意思,和各個兄弟做這件事。同時告訴縣里,請禁止那些多取利息而讓百姓生活困頓的富人的做法。方圓幾百里內(nèi)租借麥子的人都認(rèn)為童家的利息小有好處,爭相奔走到童家來,都感動嘆息把童母當(dāng)做自己家里人。童賢母喜歡施舍幫助貧窮孤弱的人,不能養(yǎng)活自己的,童賢母就送給他錢糧,不要求其償還。同時還給他們?nèi)⑾眿D,幫助他們建立家業(yè),像這樣的有二十多人。有人來告訴饑餓的,童賢母就拿東西給他吃。遇到別人有困難,考慮到事情可以解決,就囑托各個兒子幫助解決。后來也許人會忘恩負(fù)義,童賢母也絕不與之計較。對于不義之人,童賢母告誡家人不要靠近,對于不合乎情理的事,童賢母告誡家人不要做。她揣料世事,做事有遠(yuǎn)見,即使是男子也有趕不上的。家人婢仆好幾百,她都能夠說出姓名,并且明了每個人的饑飽苦樂以及能力性格,家人沒有怨恨她的。

今年童賢母已將近八十歲,有兒媳婦以及各個孫媳婦男女達(dá)幾十人,曾孫七八人。他們奉養(yǎng)賢母孝順恭敬,果真像祖婆婆所祝愿的那樣。名人名士經(jīng)過童家的,都要拜見賢母后才離去,并且對賢母贊口不絕。

隨機(jī)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