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wǎng)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xué)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首頁 > 寫作 > 讀后感

讀《藺相如完璧歸趙論》有感

[移動版] 作者:佚名 發(fā)布時間:06-04

讀《藺相如完璧歸趙論》有感

今天我讀了《古文觀止》這本書,里面有篇文章是《藺相如完璧歸趙論》,下面我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故事主要講了藺相如保全趙國文物的事情,這個文物就是稀世珍寶“夜光壁”。

大家都知道那時秦國比趙國強(qiáng),所以趙國是得給秦國面子的,可這個夜光壁是天下無雙的。于是藺相如在大臣的推薦下,出使了秦國。到了秦國,秦王向藺相如索要夜光壁,而藺相如卻怒目圓睜的看著夜光壁,對秦王大喊:“你要是再向我們趙國索要夜光壁,我就當(dāng)場把這夜光壁和我自己撞碎!鼻赝跖绿A相如真的撞毀了夜光壁,只得放藺相如回趙國。藺相如就這樣立了一個大功,被趙王封為承相。

這篇文章主要描寫的是藺相如機(jī)智勇敢的一面,他自己也為了顧全國家大局而寧愿犧牲自己的生命,我們也要學(xué)習(xí)他這種偉大精神。
 

讀《藺相如完璧歸趙論》有感

藺相如受命帶寶玉去秦國換十五座城池,見秦王沒有誠意,便憑著自己的聰明才智,終于使寶玉完好回歸趙國,這就是家喻戶曉的“完璧歸趙”。然而,《藺相如完璧歸趙論》進(jìn)行哲理邏輯分析,感喟針砭,令讀者重又反思這一經(jīng)典故事背后的合理性。

秦國以十五座城池的空名,欺詐趙國以勒索和氏璧。秦國想要得到玉璧,趙國不給,雙方都沒有什么是非曲直可言。趙國送去玉璧而秦國不給城,其曲在秦。秦國給城而趙國收回了玉璧,其曲在趙。

首先,文章分析秦以十五城之空名取璧的真實意圖,指責(zé)藺相如之所為是“既畏而復(fù)挑其怒”之舉,是失于智。接著,文章重點(diǎn)分析了藺相如的所謂曲直論,先明秦趙“兩無所曲直”,后又代藺相如策劃,指出藺相如“使舍人懷而逃之”是“歸直于秦”,是失于信。最后,文章分析相如完璧的后果是族滅國破,是失于利。這樣,文章層層遞進(jìn),步步深入,從而逼出了全文的結(jié)論:“藺相如之獲全於璧也,天也!边@里的“天”,是指當(dāng)時的客觀形勢。行文至此,文章已可作結(jié),而作者又列出“勁澠池”“柔廉頗”兩件事,表面上與上文關(guān)系不大,但在“愈出而愈妙于用”一句中,表現(xiàn)出了作者的寫作意圖。

當(dāng)時秦國并不一定想與趙國關(guān)系破裂?僧(dāng)藺相如派手下的人藏璧逃離,從而使理直的一方歸于秦國,假如秦王怒斬相如于市上,再派武安君率十萬大軍逼臨邯鄲,責(zé)問璧的去向以及趙國的失信,一次獲勝可使相如滅族,第二次獲勝玉璧終究還得屬于秦國。

作者認(rèn)為,藺相如的所謂“智”“勇”,不是為了趙國,而是為了自己,他的所作所為,不過是縱橫家的權(quán)謀機(jī)巧而已,這,其實是觸摸到了縱橫家的本質(zhì)。

隨機(jī)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