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冊
(一)大綱規(guī)定背誦的名篇(一類名句)
1.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勸學(xué)》)
2.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勸學(xué)》)
3.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xué)也;吾嘗 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 (《勸學(xué)》)
4.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5.積土成山,風(fēng)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 (《勸學(xué)》)
6.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
7.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勸學(xué)》)
8.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
(二)課文其他名句名篇(二類名句)
9.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 (《季氏將伐顓臾》)
10.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逍遙游》已移到第四冊)
11.風(fēng)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逍遙游》已移到第四冊)
12.有鳥焉,其名為鵬,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 (《逍遙游》已移到第四冊)
13.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蘭亭集序》)
14.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fēng)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蘭亭集序》)
15.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 (《歸去來兮辭》)
16.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shè)而常關(guān)。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
17.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農(nóng)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于西疇。 (《歸去來兮辭》)
18.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jīng)丘。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
第二冊
(一)大綱要求背誦的名句名篇(一類名句)
1.云銷雨霽,彩徹區(qū)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滕王閣序》)
2.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
3.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滕王閣序》)
4.老當(dāng)益壯,寧移自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滕王閣序》)
5.古之學(xué)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則幣說》)
6.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后,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 (《師說》)
7.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師說》)
8.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xué)于師。是故圣益圣,愚益愚。(2()02年山西、江西、天津卷已考)(《師說》)
9.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師說》)
10.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xué)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師說》)
11.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guī)煛J枪实茏硬槐夭蝗鐜,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shù)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師說》)
12.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余里,隔離天日。驪山北構(gòu)而西折,直走咸陽。二川溶溶,流人宮墻。(《阿房宮賦》)
13。長橋臥波,未云何龍?復(fù)道行空,不霽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東。 (《阿房宮賦》)
14.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 (《阿房宮賦》)
15.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fù)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fù)哀后人也。(《阿房宮賦》)
16.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弊在賂秦。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 (《六國論》)
17.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以予人,如棄草芥。 (《六國論》)
18.嗚呼!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則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趨于亡。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 (《六國論》)
19.夫六國與秦皆諸侯,其勢弱于秦,而猶有可以不賂而勝之之勢。茍以天下之大,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 (《六國論》)
20.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zhèn)ァ⒐骞、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二)其他課文名句名篇(二類名句)
21.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安,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明哲乎!(《諫太宗十思疏》)
22.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豈取之易守之難乎? (《諫太宗十思疏》)
23.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諫太宗十思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