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首頁 > 教育資源 > 班級管理

重視學生個性心理素質培養(yǎng)

[移動版] 會員原創(chuàng)

重視學生個性心理素質培養(yǎng)

編者按:本文為會員原創(chuàng),未經本站審核。

內容摘要:在語文教學中,學生的個性心理素質培養(yǎng)不容忽視。學生的個性心理素質包括語文思維品質、語文情感品質、語文審美品質等三個主要方面,通過對學生的個性心理素質現(xiàn)狀關注,提出在教學中滲透培養(yǎng)語文思維品質、語文情感品質、語文審美品質的思想以及實施方法。

關鍵詞語:個性心理素質、思維品質、情感品質、審美品質、培養(yǎng)、

實施方法

素質教育,說到底是尊重個性、發(fā)展個性的教育,是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的教育。長期以來,我們的語文教育由于缺乏這種以人的個性為出發(fā)點和最終歸宿的教育理念,缺乏對學生全面深入的理解和應有的心靈關懷,而導致語文教學中人文精神教育的缺失。語文教育要促進學生個體生命的總體生成,就必須關注學生個性心理的發(fā)展。應當說,關注學生的個性心理的建構過程,是學生作為人而非工具主動發(fā)展的迫切要求,也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的方面。

在語文教學中,對學生個性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是有其獨特的意義的。首先,“文以載道”概括了傳統(tǒng)語文教育的功能,但是就語文本身來說,它不僅僅是“道”的載體,也是中華民族心理發(fā)展與個性完善過程的記錄。俄羅斯教育家烏申斯基說:“在民族語言明亮而透徹的深處,不但反映著祖國的自然,而且反映著民族精神生活的全部歷史!币虼,我們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不能忽視語文的民族特色及人文性特征,即利用語文所特有的文化特質,對學生的感知、情感、想象、直覺等進行開發(fā)和提升,從而使他具有健康的人格、活潑的生命力和不竭的創(chuàng)造動力。其次,學生的聽、說、讀、寫四項能力,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但我們不能把它看成是教學的唯一目的,否則就對語文教學的理解淺層化和狹隘化了。聽、說、讀、寫這四個方面只是對學生語文素質技能層面的劃分,這種劃分的背后是支撐技能層面的基礎——心理素質。在語文教學中,如果只是停留在技能訓練上,就會導致這樣的后果:學生對語文產生厭煩情緒,不會讀書,也不愿讀書,語文教學在根本上失去動力。語文教學怎樣才能真正使學生可以得到切實的、可持續(xù)性的發(fā)展呢?

基于這樣的認識和思考,本文就語文教學中對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問題作些探討,力圖發(fā)揮語文教學對學生個性心理素質培養(yǎng)的獨特作用。

一  語文教學中“學生個性心理素質”的構成

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影響學生語文素質提高的個性心理素質包括語文思維品質、語文情感品質、語文審美品質等三個主要方面。這幾個方面又互相制約,互相促進,形成了高低差異的語文能力和極具個性色彩的語文學習風格。

為了明確把握學生個性心理素質構成的特點,特作以下圖示:

構成分類在語言能力上的表現(xiàn)
思維品質廣闊性

聯(lián)想豐富,觸類旁通,語言富有層次性

多向性

能夠多角度、多方面地看問題,語言富于變化而有靈性。

深刻性

對自然、社會保持高度的熱愛與關注,語言有細膩而準確的特點

敏銳性

對事物的認識由表及里,迅速抓住本質,語言辯證、嚴密的特點。

獨特性獨立思考,勇于探索,語言有鮮明的個性特點
情感品質理智感

能了解、調整、控制自己的情緒

道德感

謙虛,寬容,關心、理解他人

責任感

對社會、國家、民族有真誠的熱愛,有作為公民的責任感和崇高感

審美品質審美感受力

能感受文字、音韻、節(jié)奏等外在形式美

能理解文章的內在情感及象征意義

審美鑒賞力

美丑的辨別

理解與品評

審美創(chuàng)造力

賦予作品以新的含義

創(chuàng)造新的文學形象

由以上圖示可見,學生的個性心理素質是一個復雜的系統(tǒng)。除了學生的思維品質、情感品質、審美品質以外,還有其它的品質。在這里我們重點探討它的這三種品質 ,是因為現(xiàn)今的語文教學對這三種品質或偏面理解或全然漠視,極大地影響了語文教學的發(fā)展,有必要對這三種品質給予關注,進行深入的研究。     

二  語文學習中學生個性心理素質現(xiàn)狀

1、語文思維品質

語文教學對學生的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是有著獨特的作用的,但學生思維品質的發(fā)展卻存在著極大的不足,并且這種不足有著很大的普遍性。其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依賴性。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往往怕學生不能準確而全面的理解文章,就越俎代庖,為學生進行全面的講析,學生也因此養(yǎng)成了“唯書唯師”的思想,對文章的理解完全依賴于教師,死記硬背教師的講義與書上的教條。離開了教師,就不能閱讀;離開了教師,就不能理解文章。

(2)遲緩性。閱讀速度慢,語感不強,并且抓不住重要的信息。

(3)單一性。對事物的認識只從自己喜愛的一個角度去分析,而不是從多方面、多層次地認識事物,思維單向而片面。

(4)缺乏形象性。在語文教學中,教師習慣于讓學生從課本上生吞活剝的記誦詞語,或在課堂上死記硬背那些抽象詞語的釋義,而忘記了從語言的源泉里,去發(fā)展學生的語文能力。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那樣:“我們從兒童入學的最初幾天起,就在他的眼前把通往周圍自然界的迷人世界的大門關上了,于是,兒童再也聽不到小溪的潺潺的流水聲,聽不到春天融雪的滴水聲,聽不到云雀的歌唱了,他只能在背誦關于這些美好事物的那些干枯乏味的、毫無色彩的句子!遍喿x文學作品時,不能將語言進行準確而恰當?shù)男蜗筠D化,寫作時也不能很好地將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化作鮮明的形象傳達出來,就是語言的學習沒有和觀察、實踐結合起來。詞匯沒有和自己的情感、經歷結合起來,只是雜亂無序地儲藏在學生的頭腦之中。因此,學生能夠記憶、釋義的詞匯可能很多,但形象化的、屬于自己的詞匯卻是很少。其實這也是造成學生在寫作時,多使用共同的話語模式,而少有獨具鮮明個性色彩的創(chuàng)造性語言的根源所在。

因此,在語文教學中,對學生思維品質的訓練不能只注意記憶力的準確性、思維力的深刻性,還必須考慮學生思維品質的廣闊性、靈活性和形象性。同時,還要注意不同學生的思維個性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和培養(yǎng),使每一個學生都形成與眾不同的思維方式,思維習慣,在思維的差異性中凸現(xiàn)學生的價值與意義。

2、語文情感品質

一般說來,學生對語文課本的熱情遠沒有對優(yōu)秀作文選甚至粗制濫造的插圖本來的高。當然,原因很多,主要的還是語文教學中對學生情感的漠視,這種做法直接消解了學生閱讀課文的熱情。

學生情感世界是豐富多樣的,這是語文教學能夠無限開拓的寶藏。但大多時候我們對學生的情感不是放任自流,就是粗暴的加以干涉,很少有對此加以有針對性的引導和培養(yǎng)。情感品質的不同,直接制約著學生對語言理解和運用的不同風格。情感是促進認知的有效手段,但我們也不能讓它僅僅停留在手段的層次上,還應該把它當作是語文教學的主要目標。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重視對學生情感世界的洞察,把教材中的作者情感和學生情感巧妙的連接起來,讓學生在體會喜怒哀樂的同時,得到熏陶與提高。當前,許多語文教育家,正是用充滿著激情的語言架起了溝通學生情與文章情的橋梁。在寫作教學中,鼓勵學生寫實事,說真話,藝術的表達自己真實的內心感受與體驗,提倡富有個性的寫作。這樣教師才能真實的把握學生的個性特點,了解不同學生對語言感受力和運用力的不同水平,從而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個別化的培養(yǎng)。

3、語文審美品質

大家都認識到美與語文教學息息相關的關系,但更多的時候,我們是把語文的審美教學看作是一種可望不可及的理想境界,更不用說有意識地對學生的審美品質給予關注了,因此,學生辨別美丑的能力很弱,不能區(qū)分高尚與庸俗、崇高與流行。一些中學生沉迷于武打、言情甚至是粗制濫造的動畫圖書,閱讀這些書不但對學生的語言學習產生負面影響,就是對學生的人格發(fā)展也是極為不利的。

總之,語文教學現(xiàn)在還沒有真正地關注學生的感知、情感、想象、審美等因素的個性差異,也沒有有針對性的具體措施。這必然會造成學生在人格發(fā)展上的放任自流,同時也使出得學生語言能力和素質的提高喪失了堅實的基礎。有人說,我們培養(yǎng)的是“有知識無智慧”、“有目標無信仰”、“有規(guī)范無道德”、“有欲望而無理想” 的人。因此,語文教學不能只考慮知識目標的達成度,還要考慮學生的情感、審美等心理因素,考慮學生作為一個人整體的發(fā)展。

三  語文教學中對學生個性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

在具體的教育實踐中,應以學生的個性心理特征為依據(jù),結合語文教育的特點,從教師——學生、作品——學生、學生——學生間的關系中去激發(fā)、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品質、情感品質、審美品質。

(一)實施過程

1、良好的語文思維力的培養(yǎng)

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經常進行問題式教學,但是我們教師所提出的問題往往是根據(jù)這一節(jié)課要講的知識點而設計的,這既沒有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也沒有顧及學生的認知需求。對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要突出課堂上問題的質量。第一,問題的本身能夠激發(fā)其學生的求知欲望,吸引他們到問題情境中來。在教學過程中一般是借助學生已有的知識與新的未知知識之間的矛盾來激發(fā)學生的認識興趣和探索的愿望;第二,問題的本身包括和蘊藏著未知的東西,它并不是一個孤立的點,而是包括與之相關的關系和條件;第三,問題的提出必須要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以及情意水平,考慮學生回答的可能性。這就要求教師對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已有的認知習慣,也就是學生的個性思維品質有相當?shù)牧私,要時刻注意學生的思維發(fā)展趨向和“最近發(fā)展區(qū)”。只有這樣,提出的問題才有可能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的良性發(fā)展。

強化問題意識,鼓勵學生的創(chuàng)新。理學大師朱熹曾說過:“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無教,到這里方是長進。”現(xiàn)在學生的問題意識普遍較弱。主要表現(xiàn)為:一是不愿或不敢提出問題,一是不能或不善于提出問題。針對第一種情況,教師要創(chuàng)設民主、平等的交流環(huán)境和氣氛,消除學生的緊張感、壓抑感和焦慮感,鼓勵學生質疑問難,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展現(xiàn)心靈與個性。針對第二種情況,教師要特別注意啟發(fā)教學,教師不能把問題直接呈現(xiàn)給學生,而是通過設置情境,讓學生產生問題,教會學生提問。要做到這一點,教師要精心的布疑、設疑,讓學生生疑、質疑,再由學生試圖解疑、釋疑,以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最終促使學生優(yōu)良思維品質的養(yǎng)成。

2、健全的語文情感品質的培養(yǎng)

首先,教師要注意把學生的情感同作品的情感結合起來。 語文教育活動中的情感因素包括文章情、教師情、學生情,只有三情交融,和諧共振,才能使語文教學中的情感作用發(fā)揮到極致。

其次,情感品質的培養(yǎng)還要讓學生學會關心他人,學會合作與交往,熱愛自然,熱愛我們周圍的世界,并努力使這個世界充滿人性的色彩與情感。也就是學生情感品質中的道德感。語文教材中大量的文學作品正是通過對現(xiàn)實生活中的生命狀態(tài)的關心,對生活其中的人們心態(tài)的揭露來思考社會、人生、乃至生命。

但是由于學生生活單純,對課文中所描繪的過去的生活,有一種距離感,在語文教學時,就要注意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引導學生對人生和生活有更深的認識。如在《讀〈伊索寓言〉》的教學中,文章一開始就運用生活化的比喻來說明年齡差距大可以賣老的深刻道理,有一定閱讀水平的人來理解這也需借助一定的參考資料方能較準確地領會其中深厚豐富的含義,對于高一的學生來說理解它非常困難,因此教學時借助錢鐘書《圍城》的寫作特色以及文中通俗的比喻舉例來理解。這樣,才能使學生的感情走過從生活到課文、從歷史到今天、從瑣細到崇高的征程。

因此,語文教學不僅要使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積累語言感受并提高語文能力和素質,同時還必須引導學生學會關心他人的生活、生命,深切地感受現(xiàn)實中他人所遭遇的憂患喜樂,聆聽他人對生活的認識,使他們能夠真誠而勇敢地面對生活。

3、審美品質的培養(yǎng)

語文審美品質是指學生的語文學習過程中所形成的對美的理解與體驗的一種素質。這種審美品質,由于學生閱歷、經驗、性格等的不同,對同一部作品,學生的審美理解與體驗也并不相同。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審美品質的培養(yǎng)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要正確對待學生的審美差異。在文學作品的欣賞中,沒有固定不變的答案,更沒有權威。例如,在《項脊軒志》的閱讀中,由于學生性格、閱歷、經驗等的不同,有的學生能從“借書滿架,偃仰嘯歌,冥然兀坐,萬籟有聲”中看出作者的閑適與悠然,有的學生則從“東犬西廢,客逾庖而宴,雞棲于廳”中體會到作者因分家而傷感的情緒,而有的學生則從“兒之成,則可待乎”抒發(fā)歸有光的懷才不遇之情。我們不能說誰的理解正確,誰的理解錯誤。這時,若一味引導、啟發(fā)學生讓他們的回答統(tǒng)一到一個固定的標準上去,就會禁錮了學生的想象與個性,扼殺了學生剛剛萌發(fā)的審美創(chuàng)造的幼芽。因此,教師要正確對待學生的審美差異,有“差異”才有個性,有“差異”才有活力。

其次,還要注意在語文學習中,學生的審美品質培養(yǎng)的層次性,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審美感受力。所謂審美感受力是指學生由感官而感知文學作品的美的能力。它包括對文章的外在形式和內在情感及象征意義的感知。在審美感知中,能否認識和感受到生命的形式,也即是能否認識到文章深層的象征意義,是學生由日常知覺發(fā)展到審美知覺的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優(yōu)美的散文、詩歌,新穎、生動的比喻,都會給人帶來美的享受,但這些新穎的創(chuàng)造都是作者對生命力特征敏銳的發(fā)現(xiàn)。因此,在教學之余,讓學生更多的走進大自然,用各自的心靈體會紛繁的萬物。仁者樂山,知者樂水,每個人都能在大自然中,找到各自心靈的寄托物。此時,巍巍的高山,廣闊的平原,和煦的春風,裊裊的炊煙,擺動的柳條……都會成為有情有意的生命。學生的審美感知力就是在自己的生活實踐中,對周圍生命運動形式的不斷感受和理解中逐步提高的。

(2)審美鑒賞力。所謂審美鑒賞力是指學生對事物美丑的分辨、理解與品評的能力。它包括對美的識別和對美的理解兩個層次。

審美鑒賞力的發(fā)展,是個性化很強的實踐能力。一種方式是教師利用教材中的美文,讓學生展開自由式的鑒賞討論,為學生自由表達自己的審美感受、理解、評判創(chuàng)造條件,展示學生的審美意識、審美趣味及審美理想,為以后引導其審美能力的發(fā)展提供基礎依據(jù);在討論過程中,教師要淡化自己的評判權威,更多地給學生以自由,鼓勵有創(chuàng)意的學生發(fā)表意見。另一種方式是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定向式的專題討論。如對《風景談》中“畫面剪接藝術”的討論,學生圍繞各組不同的畫面,進行比較、鑒賞,并在其中提高自身的審美分辨力。

美學家王朝聞說:“沒有想象就沒有審美!边^于理性的分析將學生的想象牢牢地束縛在僵硬的大地上。沒有了想象,學生就無法體驗“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的閑適;沒有了想象,學生也無法領略“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豪邁。沒有了想象,學生就失去了對未來自由暢想的依托,沒有了想象就熄滅了對未知事物的探索之火。想象是人從現(xiàn)實世界達到理想世界的橋梁,是學生回歸自我,體驗自我的一種途徑。語文教材中許多篇章都舍棄了日常生活的邏輯判斷,而按照作家的情感邏輯,大膽地想象,從而塑造出震撼人心的情感形象。學生在閱讀時,教師必須啟發(fā)學生進行想象和聯(lián)想,將語言符號具體還原為帶有情感色彩的畫面,進行感知、理解,這樣學生才能獲得美感。美。

(3)審美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 審美創(chuàng)造力是指學生能夠按照美的規(guī)律進行創(chuàng)造前所未有的新形象的能力。要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創(chuàng)造力,必須首先要讓學生樹立敢于打破權威的思想。權威是學生發(fā)展的障礙。

在閱讀教學中,要學生不能迷信教師的講解,不迷信書本的教條。大膽質疑。如在鑒賞王維的《鳥鳴澗》時,有的學生就認為四句中有兩個“山”,兩個“春”,語言重復,不簡潔。應改為“月出驚棲鳥,時鳴幽澗中”。就應該在給予表揚的同時,激勵他說出修改的理由。在寫作教學中,就更能體現(xiàn)出學生的審美的創(chuàng)造性,因此,教師要密切聯(lián)系學生生活的實際情況,設立開放性的題目。這樣,學生在創(chuàng)新中體現(xiàn)了自己的價值和個性,這也是學生心靈自由解放的一種表現(xiàn)。

因此, 我們在進行語文審美教學時,首先必須要明確學生的美感水平及能力,但我們實際教學中,只注重對學生抽象思維的訓練,而忽視學生在審美過程中的感知、情感、想象、直覺等感性質素的保護與發(fā)展,導致相當多的學生(包括成績較好的學生)感受能力低,情感平庸,想象貧乏。這種美感水平一方面制約了學生抽象思維力的發(fā)展,另一方面也對學生的人格發(fā)展造成不良的影響。

(二)實施方法

1、對話:民主、平等精神的感受與張揚

現(xiàn)實的語文教學,專制思想很嚴重,不研究、不考慮學生的個性心理差異。學生的發(fā)散性、創(chuàng)造性思維受到嚴重束縛,致使優(yōu)異的思維品質難以發(fā)展。其次,學生主動進取、自覺追求的激情減弱了,積極向上的情感品質難以培養(yǎng)。還有,象征自我解放的審美要求被壓抑,自主意識被束縛,作為自我人格建構的動力也因此而消失。愛因斯坦曾批評這種灌注式的教學:“無論多好的食物強迫吃下去,總有一天會把胃口和肚子搞壞的。純真的好奇心的火花會漸漸地熄滅!

對話,是指在教學活動中,師生始終處于一種平等的地位,它是一種新型的師生關系,其具體表現(xiàn)為:教師始終以平等的態(tài)度關注正在發(fā)展、成長的學生,既尊重他們的思維火花、情感和志趣,也尊重他們的不重復的個性。即從人格平等的理念出發(fā),不是將學生視為接納知識的容器,也不是把學生看成一無所知的教育對象,而是真正意義上發(fā)展的主體——人。因此,師生之間消除心理的障礙和距離,使學生真切感受民主與平等的氛圍,才能為學生自覺地發(fā)展提供條件。

2、體驗:情感、理性態(tài)度的認同與內化。

“體驗”就是認知主體對認知對象的感同身受的體味和體悟。它是一種“移情”作用,在一個與自我不同的感性對象中體味自我本身,將自我移入對象中去,是一種客觀化的自我感受與關照。何為移情?“用簡單的話來說,它就是人在觀察外界事物時設身處在事物的境地,把原來沒有生命的東西看成有生命的東西,仿佛它也有感覺、思想、情感、意志和活動,同時,人自己也受到對事物的這種錯覺的影響,多少和事物發(fā)生同情和共鳴!彼裕覀儗ψ髌氛嬲睦斫獠皇瞧鹪从趯ψ髌氛Z段的劃分與分析,而是起自作品引起我們的情緒反應、情感體驗,也就是移情。正是有了這種移情的作用,人們才會有“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才會睹物而生情。因此,讀《荷塘月色》,必須“心入”荷塘,體驗月下荷塘若睡若醒的情態(tài),體驗荷花、荷葉、荷香若喜若愁的情愫,體驗荷上月色不明不暗的韻致,體驗籠罩荷塘的不濃不淡的氛圍;讀《故鄉(xiāng)的榕樹》,就應該跟作者到老榕樹下生活,體驗以樹行船的樂趣,體驗榕樹下夏夜的神奇遐思?傊,不經過移情活動,不經過滲透學生主體的情感體驗,就無法深入意境,就無法領會作者的用心所在。

學生對文學作品中的理解,首先就是起自于對情節(jié)、環(huán)境、人物形象的設身處地的體驗,從而擴大他的生活空間,增加人生閱歷。在語文課堂上,學生不應是一個知識的承載者,也不是一個技能學習者,而是一個體驗者。在作者所描繪的情境中,他不再是認識的主體,課文也不是認識的客體。他們之間是一種純粹的、獨立地進行平等交流的關系。這種自然而澄明的心境消除了讀者與作品人物之間的鴻溝,消除了作為學習主體的人的功利性目的,而代之以對自身能力與意義的思考。因此,語文教學必須從注重認知到注重體驗的轉變。這種轉變反映了語文教學從注重知識的追求轉向對意義、價值的追求,從智力、能力的訓練轉向對個性的培養(yǎng)。

3、活動:個性人格的展現(xiàn)與表達

中學語文大綱明確規(guī)定:“語文課外活動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加強指導!眲壬谡{查湖北宜昌市語文教學改革時說:“只要課內不要課外,或者重視課內忽視課外,語文教學都是不完整的,都是跛腳的,不可能走得快,走得遠。特別是失掉課外這一頭,就失掉語文教學與生活相聯(lián)系的契機!闭Z文活動對學生語文素質的作用與意義是不言而喻的,但如何給“語文活動”定位,如何開展語文活動,卻存在著分歧。

(1)對“語文活動”認識的誤區(qū)

第一,過度膨脹但流于形式。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形勢下,語文活動的開展仿佛成了語文教學提高學生素質的主要形式,各式各樣的讀書、寫作興趣小組紛紛而起。但活動的開展沒有達到理想中的要求

第二,語文活動成為其它活動的附屬。在現(xiàn)實的學校生活中,組織如參觀、報告等活動后,要求學生寫一篇文章,或寫一點感想,就權作是語文活動的開展,這不僅抹殺了語文活動獨特性,還否定了語文活動的獨立性。

第三,活動操作隨意、盲目。語文活動不是在課堂教學間隙隨意開展的。語文活動要使學生的個性全面發(fā)展,就應該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充分地進行交流與溝通,即讓學生在活動中表現(xiàn)出良好的思維品質、性格特征,展示自己的能力,并得到多層次、全方位的豐富。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語文活動應是為使學生獲得對語言的直接的感受與體驗,促進學生的智、情、美等方面和諧而有序的發(fā)展而設計的,以語言交際為中介的學生自由的、主體性參與發(fā)展的方式。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參與,注重了學生之間的自我組織和相互啟發(fā),強調了活動的目標,體現(xiàn)了語文活動的本質特征。

對學生來講,活動為他們提供了更為廣闊的語言交際情境,學生是活動的主體參與者,活動目標的制定、內容的確定,以及活動組織方式的選擇都應考慮到學生的心理素質的發(fā)展水平和個性特征。

(2)幾種常見的語文活動

①常見的閱讀活動——閱讀課外讀物,這是閱讀活動的主要方式,一般是教師推薦知識性、教育性、趣味性的讀物,如文學作品、人物傳記、科普讀物等; ——開朗誦會,多以班級為單位,定期舉行,對優(yōu)秀的詩篇加以背誦,對學生的語言及文化積淀很有好處;——文學專題講座。結合課文進行,適當加大講解的范圍,力求學生對某一位作家有較為深刻的認識,為了發(fā)揮學生的作用,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備課,自己主持。

②常見的寫作活動——創(chuàng)辦班報和優(yōu)秀作文選讀期刊  由學生全權負責,自己組稿,自己設計版面,自己編輯,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辦事能力、審美素質;——寫影視評論。主要是評論能夠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和爭論的現(xiàn)代影視;——研究性寫作。針對學生的特點,每學期組織一次,促使學生閱讀大量的書籍,對某一社會問題或作家作品形成較為深刻的認識,撰寫帶有學術色彩的論文。

素質教育是旨在促使人人成長、個個發(fā)展的教育,因此,必須首先著眼于學生心理差異的個性教育。語文教學正是以古今中外的獨具個性色彩的語言去吸引學生,解放其心靈,深化其感知力,豐富其想象力,培養(yǎng)其創(chuàng)造力,使學生清醒地認識并表達自己的思想,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應該說,切實了解并把握學生的個性心理發(fā)展的規(guī)律,是現(xiàn)代語文教師必須具備的素質。

參考文獻:

(1)象賢《.語文教育學》.    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2)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

(3)邵瑞珍等.《教育心理學》.上海教育出版社,1988.

(4)韋志成《.語文教學思維論》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

(5)祝新華.《語文能力發(fā)展心理學》.杭州大學出版社,1993.

欄目熱點
熱評資源
最新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