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提問]
師:大家對這篇課文的內(nèi)容、寫法、語言,還有什么總理需要提出來討論的?
生:課文第59段“嘩嘩,嘩嘩,嘩嘩嘩”。為什么第3個要用“嘩嘩嘩”?仍用“嘩嘩”構(gòu)成整齊的反復(fù)不好嗎?
師:[引導(dǎo)學生討論后歸結(jié)]50年代的課本里,曾經(jīng)把“嘩嘩嘩”刪減成“嘩嘩”,但孫犁犁不同意,他指出:“衡量文情”,“最后的一個‘嘩’字多么重要,在當時,是多么必不可少的一個‘嘩’呀!”我們可以理解為在當時十分緊迫的情勢下,婦女們把船越搖越快,從水聲“嘩嘩”到“嘩嘩嘩”,象聲詞的疊用次數(shù)顯示出節(jié)奏的加快。把“嘩嘩嘩”改為“嘩嘩”,就沒有這種表達作用了。
生:課文第32段“女人們到底有些藕斷絲連”,我總覺得用“藕斷絲連”不太好,能改為“牽腸掛肚”嗎?
師:[引導(dǎo)學生討論后歸結(jié)]據(jù)作者對一位文藝評論家說,他在創(chuàng)作《荷花淀》寫到這一句時,想到了好幾個意思大致相同的詞兒,經(jīng)過幾番斟酌,才決定采用“藕斷絲連”這一個。作者這樣選用,是獨具匠心的。文學的語言應(yīng)當考慮到聯(lián)想,荷花淀的風味,荷花淀的情調(diào),都包含在“藕斷絲連”這四個字之中了。選用當?shù)爻S玫?ldquo;藕斷絲連”作比喻性描寫,既切合“荷花淀”這個特定的情境,又樸素、行動,確實是非常精彩的。改為“牽腸掛肚”,就顯得一般化了。
[每篇課文教學結(jié)束前,留一段時間讓學生自由提問,有助于激發(fā)學生鉆研的興趣,并彌補教學中的不足,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布置作業(yè)]
師:課后請同學們再輕聲讀課文一兩遍,進一步細細體味洋溢在作品中的詩情畫意和濃郁的“白洋淀風味”,細細體味作家語言的準確、樸素和口語化等特點。思考“修改比較”講義中第4組的6個詞語、標點修改實例,研究為什么要那樣改。下一堂課我們一起評講。
[引導(dǎo)學生把反復(fù)誦讀名家名篇作為學習的重要步驟,增強語感,加深理解;配置難度較小的修改比較實例,讓學生運用課堂研討中學到的方法,去獨立鉆研、品味,提高語言文字的實際運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