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wǎng)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首頁 > 教案 > 教育資源 > 高一教案

荷花淀教案(名師)

[移動版] 佚名
荷花淀教案(名師)

一、教學目的

《荷花淀》是著名作一、教學目的

《荷花淀》是著名作家孫犁的代表作品。這篇課文入選中學語文課本已有40多年的歷史,一直深受廣大師生的喜愛。這次重教,打算在教法、學法上作一些改進:一是讓學生更多地自學,更好地投入研討;二是讓學生從作品修改這一新的角度去體味作品的特色,學習語言的運用,了解作家的風格的成因。

通過教學,學生應當理解這篇小說的故事內(nèi)容和主題思想,理解對話描寫、景物描寫在小說中所起的作用;了解本文語言的主要特點。

通過對作品修改實例的研討,引導學生了解作家嚴肅認真、精益求精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學習一些寫作的方法和錘煉語言的技巧。

通過多種形式的自讀、自練和研討、交流,進一步提高學生讀、寫、聽、說和對照、比較、推敲、辨析的能力。

教學時間:兩課時。

二、課前準備

1、《荷花淀》朗讀錄音帶。

2、對照比較材料:用大學《中國現(xiàn)代文學作品選》等集子所選《荷花淀》的早期版本,同目前高中《語文》課本內(nèi)所選經(jīng)作家本人審定的課文作對照,選出對實現(xiàn)教學目的有用的具有代表性的實例,分類編排并油印,準備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分發(fā)給學生。

材料如下:

(一)

1.課文第22段:他只說了兩句:“千斤的擔子你先擔著吧。打走了鬼子,我回來謝你!保50年代的版本中,“鬼子”原為“敵人”)

2.課文第44、45段:“拴馬樁也不頂事了!

“不行了,脫了韁了!保50年代的版本中,這兩段文字原無)

3.課文第83、84段:“水生嫂,回去我們也成立隊伍,不然,以后還能出門嗎?”

“剛當上兵就小看我們,過二年,更把我們看得一錢不值了。誰比誰落后多少呢!”(50年代的版本中,“水生嫂”原無;第84段整段文字原無)

(二)

1.課文第2段。(50年代課本中曾一度刪去這一段,后又恢復)

2.課文第63段:她們看見不遠的地方,那肥大的荷葉下面,有一個人的臉……(60年代的版本中,“肥大”原為“寬厚肥大”)

3.課文第61段:她們奔著那不知道有幾家孫犁的代表作品。這篇課文入選中學語文課本已有畝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無邊擠得密密層層的大荷葉迎著陽光舒展開,就像銅墻鐵壁一樣。(60年代的版本中,“一望無邊擠得”原為“一望無邊際的”)

(三)

1.課文第48-52段:她們輕輕劃著船,船兩旁的水,嘩,嘩,嘩。順手從水里撈上一棵菱角來,菱角還很嫩很小,乳白色,順手又丟到水里去。那棵菱角就又安安穩(wěn)穩(wěn)地浮在水面上生長去了。

“現(xiàn)在你知道他們到了哪里?”

“管他哩!也許跑到天邊上去了!

她們都抬起頭往遠處看了看。

“唉呀!那邊過來一只船!保50年代的版本中,加線的句子和段原無)

2.課文第65-68段:他們爭著撈出敵人的槍枝、子彈帶,然后是一袋子一袋子叫水浸透了的面粉和大米。水生拍打著水,去追趕一個在水波上滾動的東西——是一盒用精致紙盒裝著的餅干。

婦女們帶著渾身水,又坐到她們的小船上去了。

水生追回那個紙盒子,一只手高高舉起,一只手用力拍打著水,好使自己不沉下去。對著荷花淀吆喝:

“出來吧,你們!”(50年代的版本中,加線的句子原無)

3.課文第73段:“不是她們是誰,一群落后分子!”說完,把紙盒順手丟在女人們的船上,一泅,又沉到水底下去了,到很遠的地方才鉆出來。(50年代的版本中,加線的句子原為“把剛撈著的一盒用精致紙盒裝著的餅干順手丟在女人們船上”)

(四)

1.課文第1段:葦眉子又薄又細,在她懷里跳躍著。(50年代的版本中,“懷里”原為“面前”)

2.課文第3段:這女人編著席。不久,在她身子下面就編成了一大片。(50年代的版本中,“不久”原為“不多一會”)

3.課文第13段: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像平常,“怎么了,你?”(50年代的版本中,“得”原為“的”)

4.課文第76段:一路走著,因為過于刺激和興奮,她們又說笑起來。(50年代的版本中,“因為”原為“因”)

5.課文第52、53段:“唉呀!那邊過來一只船。”

“唉呀,日本!你看那衣裳!”(50年代的版本中,“日本”后的感嘆號原為逗號)

6.課文第85段:敵人“圍剿”那百頃大葦塘的時候……(50年代的版本中,“圍剿”一詞上加的引號原無)

準備這份作家的修改實例并在教學中使用,是為了讓學生便于進行對照比較,推敲辨析,從而加深對課文內(nèi)容和寫法的理解;同時,也是為了引導學生從比較同一作家前后不同版本文字這種“極有益處的學習法”(魯迅語)中,真切地學到一些寫作的技法。

課前先選編并油印,可以節(jié)省課堂教學時間,提高效率。

三、教學過程

本部分為教學實錄內(nèi)容,請點擊查看。

四、教學說明

這篇課文可教的“點”很多,從目前中學生實際情況出發(fā),依據(jù)現(xiàn)行課本內(nèi)的自讀提示和練習思考題規(guī)定的要點,本課教學著重抓了故事情節(jié)的理解,主題思想的歸納比較,對話描寫、景物描寫作用的研討,語言主要特點的體味。對這些“點”的教學,注意由淺入深、由粗到細,螺旋式推進,并力求同讀、寫、聽、說等能力的訓練相融合,讓學生積極活動,自覺地能動地投入學習。

這篇課言語的修改實例,一類是作家自己的改筆,孫犁在創(chuàng)作實踐中“養(yǎng)成了認真思考、認真讀書、認真修改稿件的習慣。就是一篇短稿,也要反復修改”(劉繩、劉波:《戰(zhàn)火中的孫犁》)。一類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課本編者修改而經(jīng)作家本人同意的,大多是個別詞語、標點的改動。還有一類是50年代有的課本作的修改因作家本人未同意而后來又改回來的,也可視為廣義的修改吧。引導學生對這些修改實例作比較辨析,有利于在生動活潑的教學活動中給學生留下較深的印象,達到本篇的有關(guān)教學目的。

欄目熱點
熱評資源
最新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