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堰河,我的保姆名師教學實錄
執(zhí)教人 北京清華大學附中特級教師 韓軍
(凌 惠、黃鳳英、晏蘇平老師記錄整理)
授課地點:徐州
韓軍老師(以下簡稱師):我這個人有很多優(yōu)點,有的優(yōu)點大家一看就能發(fā)現(xiàn)。比如我朝這一站,誒(陽平調),身材還不錯,蠻苗條;模樣也還可以,挺瀟灑的;這臉上優(yōu)點就更多了(微笑著指著自己臉上的痘),這個,這個,還有這,共有二三十來個呢。看不到的優(yōu)點也不少,比如我音色好,歌唱得很好,今天我就給大家唱一首歌。
唱歌還得有音樂伴奏。(只見韓老師走到電教平臺前伸手輕按,一曲沉緩、悠揚、深情、動人的笛子協(xié)奏曲,回響在整個教室中,一種動人的氣氛形成了。曲子名叫《遙遠的思念》)
(韓老師是全國教育系統(tǒng)勞動模范和“人民教師獎章”獲得者,他的自我介紹并沒有擺出居高臨下的姿態(tài),而是以一種自嘲的口吻,暴露自己的缺點,把最平凡的一面顯示出來,一下子拉近了與學生的距離。這些學生原本并不認識韓老師,初時有些拘束,聽了這番話,都覺得很親切,很快在心里接受了他。韓老師上的是語文課,可一上來卻要唱歌,讓大家既感新奇,又覺得納悶。這一個懸念設得好極。)
師:古人所說的“唱詩”的“唱”,實際就是吟唱,就是朗誦。詩歌本來就是拿來作吟唱的。今天我給大家吟唱的,是一首詩,《大堰河——我的保姆》。
(至此,聽課的老師才恍然大悟,不得不佩服韓老師的新穎。伴著舒緩、悠揚的音樂,韓老師飽含感情地朗讀著,其中語調的抑揚頓挫、語速的急緩起伏、感情的含露收放,無不把握得恰如其分、恰到好處。全場似無人般寂靜,有學生在擦眼淚,有老師已紅了雙眼,連韓軍老師都幾次掏出手絹來拭去眼角的淚。全詩讀完,掌聲雷動。從第一句朗誦到最后一句,大約歷時14分鐘。)
師(微笑)我讀得好嗎?
生:好!
師:是艾青詩寫得好,還是老師讀得好?
生:詩寫得好,老師讀得更好!
師:詩寫得好,老師才讀得好。
這么好的詩就該好好去讀,滿懷激情地去讀,讀出感情來。
先看第一節(jié),大堰河,是我的保姆/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莊的名字/她
是童養(yǎng)媳/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師:大堰河是不是一條河的名字?
生:不是,是我的保姆的名字。
師:這說明了什么呢?
生:她地位低下,身份卑微。 (板書:身世關系)
師:概括得很好!誰能說說什么叫童養(yǎng)媳?
女生甲:從小被賣到別人家做媳婦的人。
師:很好。做童養(yǎng)媳的日子好不好過?
生:不好過,和做牛做馬差不多。
師:是啊,大堰河就是這樣一位身世凄慘的勞動婦女。詩人對這樣一位婦女有怎樣的感情呢?我們來看第二節(jié)。我是地主的兒子/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長大了的/大堰河的兒子……詩人說他是大堰河的兒子,他是嗎?
生:不是,也是。
師:為什么?
生:大堰河只是詩人的保姆,所以不是;詩人把大堰河當作母親,所以是。
師:說得非常好!
第三節(jié),詩人為我們描繪了四個畫面,我認為這里語言太羅嗦了。
我這樣改“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你的墳墓/你的瓦菲/你的園地/你的石椅……”,把那些修飾語“被雪壓著的草蓋的、關閉了的故居檐頭的枯死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門前的長了青苔”全部省去,不是更簡練嗎?
生:不好。
師:為什么?
生:這些修飾語營造了一種悲慘、凄涼的氛圍。
師:對。“被雪壓著的”顯得……
生:冷清。
師:“草蓋的”、“枯死的”、“一丈平方的”都說明大堰河的什么呢?
生:身世的悲苦。
師:很好!我們來讀讀這一節(jié)。先聽我讀一遍。
(韓老師很有感情地讀完,又讓學生讀,指出其讀得不好之處,指導學生有感情、有節(jié)奏地朗讀。)
師: 看第四節(jié)。我覺得作者這第一句“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懷里”顯得羅嗦,“抱”肯定是用手了,“用你厚大的手掌”完全多余,對吧?
(學生在竊竊私語,有的認為他講的很有道理,有的說不多余,韓老師請一個女生說堰河的什么呢?
生:不多余 ,表現(xiàn)了大堰河一生勤勞。
師:詩的第二部分寫了大堰河勤苦的一生。(板書:勤苦一生)
看看大堰河干了多少活呀,像一架勞動的機器,沒有一刻空閑的時間。如此勞碌,如此辛苦,但大堰河每每干完一些活之后,她有沒有休息呢?
生:沒有。
師:干什么呢?
生:“把我抱在懷里,撫摸我”。
師:大堰河一直在忙,她一停下活就去抱著詩人艾青,說明她對詩人……
生:疼愛。
師:好!無時無刻都關愛著艾青,無微不至的關著艾青。
我們再來讀讀這一節(jié)。這節(jié)朗讀時要與前面不同。第一句要緩慢,突出“厚大”,“撫摸我”要讀得輕柔,但是卻強調。接下來的連續(xù)八句的“在……之后”要讀快一點,突出工作的多和忙。最后一句再讀得恢復緩慢、深情。
先聽老師示范一遍。(朗讀)
師:咱們班男生誰讀得最好?我們請他來讀一讀吧。
(一男生在眾同學推薦之下站起來,學著韓老師剛剛的語調讀完第四節(jié))
師:讀得好不好?
生:好!
師:那就鼓勵一下。
(大家都鼓起掌來。)
師:我再改一次,往下一節(jié),“我被生我的父母領回到自己的家里”這一句,我覺得,肯定丟掉了一個字,丟掉了一個“我”字。應當說“我被生我的父母領回到‘我’自己的家”?是不是呀?這次,老師的見解肯定對了!
(有不少學生同意老師的觀點,頻頻點頭,且動手在課本上加上了個“我”。有的學生則不以為然,老師就把不同意的學生叫起)
生:“自己”是客觀的,那確實是詩人的家,而“我自己”帶有主觀色彩,在詩人心里承認的家,詩人在這里用“自己”,而不用“我自己”,說明詩人心里并不承認這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