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首頁 > 高中語文閱讀訓練 > 現代文閱讀 > 高三語文閱讀試題

人是文化的沉淀_必修五閱讀訓練

[移動版] 作者:佚名

人是文化的沉淀

①人到中年,越來越感覺到李澤厚先生“人是文化的沉淀”這句話實乃至理名言。

②以我自己為例,青少年時期歷經的家庭慘變,以及異常艱難的成長歷程,使我對家鄉(xiāng)充滿了恐懼與離棄感,成年以后最大的愿望之一竟是遠離家鄉(xiāng)。我從來沒有仔細想過自己的文化歸屬問題,只知道自己顯然不是海派文化與嶺南文化的產物——盡管我是在上海接受研究生教育,并在嶺南生活了整整十一年,兩地均有恩澤于我。

③就在今年4月中旬應湖南衛(wèi)視之邀回長沙時,剛從英國回來的毛先生聽我要去長沙,欣然欲同往一觀。到達的當天下午,我們抽空一起游了已有千年歷史的岳麓書院。十七年前我曾在長沙生活了整整五年,這一“千年道場”未曾開放,故此一直無緣得見。而第一次進這書院,漫溢于其中的氤氬之氣,竟使我深深感受到自己與湖湘文化那種深入骨髓,卻無法形諸言辭的血脈相連感。

④在復旦大學讀研究生時,我也曾在煙雨蒙蒙的春天里,多次到過蘇杭無錫等地,游遍了江南名園。但在那些清雅脫俗的園林里,引起我聯想的古人詩句竟然都是“閑敲棋子落燈花”、“小紅唱歌我吹簫”、“十年一覺揚州夢”那種抒寫閑情逸致的詩句,冒辟疆與董小宛、李香君與候朝宗那類故事競都自然而然地浮上心頭。我喜歡那些園林的高情雅致,也喜歡數百年來在這些文化名城縱情揮灑江南煙雨的歷代文人才子,因為他們給中華文化長卷繪下了豐富多彩的畫卷,沒有他們,文化史上將留下無窮遺憾。但我并不覺得那些園林,以及那些園林所代表的文化與我個人之間有什么聯系,我只是一個偶然到此的游客而已。我也到過南京這座六朝古都,曾在那長滿了青青古藤的石頭城下漫步了整整一個下午。但在那里浮上心頭的全是“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山川寂寞衣冠淚,百年消沉簡冊塵”這種意境蕭索的詩句,讓人不由得想起“亡國之都”這個不祥之詞。

⑤只有到了岳麓書院,在自清中后期開始名重天下的歷代鄉(xiāng)賢,如陶澍、魏源、曾國藩、左宗棠、譚嗣同、蔡鍔、陳天華等先賢的畫像前,我遙想他們當年在時務齋里孜孜講求時政時的耀人風采,默念書院中隨處可見的湘人詩句,才非常真切地感到自己是湖湘文化哺育出來的女兒。湖湘文化以經世致用見長,從來以天下為已任,最恨腐儒空論誤固,思想文字擲地有金石聲。我的同鄉(xiāng)蔡鍔將軍,在上一世紀初年的軍閥豪強中顯然屬儒雅文弱一類,但在護國討袁時表現出來的沖天豪氣與智慧,正是湖湘文化的精魄鑄就。漫步于書院的廊廡園林之間,從心里油然浮出的詩句竟是林則徐那句“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趨避之”,是譚嗣同那勺“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是黃遵憲悼念譚嗣同的詩:“頸血模糊似未干,中藏耿耿寸心丹;瑯函錦奩深韜付,留寄松陰后輩看”(指日本明治維新志士吉田松陰)。民間曾用一句俗語概括自晚清以來的中國各地方人士對中國的貢獻:廣東人立言,江浙人出錢,湖南人流血。那些地方的人其實也是流了不少血的,但人們用這樣的話來概括,說明大家認同一點:湖湘文化的特色就是敢于擔當家國天下事。

⑥就在那一刻,我明白自己與家鄉(xiāng)的關系不是自己想了斷就能夠了斷的。湖湘文化早已化為點點雨露,滋潤著我的生命。盡管多年來我未踏足家鄉(xiāng),盡管我們這幾代湘人可能愧對先賢。

1.從文中看,江南文化與湖湘文化各有什么特點?(4分)

答:

2.作者為什么要寫江南園林和南京古都?(6分)

答:

3.第⑤段主要用了哪修辭手法?有什么作用?(4分)

答:

4.結合原文,談談你對“人是文化的沉淀”這句話的理解。(6分)

答:

參考答案:

1.(6分)江南文化:清雅脫俗,富于閑情逸致;湖湘文化:經世致用,敢于擔當天下事(或:以天下為己任)(每點2分)

2.(6分)作者個人與江南園林和南京古都所代表的江南文化很隔膜,沒有文化上的認同感。(2分)反襯(1分)湖湘文化經世致用的特點,它讓作者找到了文化歸屬。(3分)

3.(4分)排比,引用(2分)突出湖湘文化敢于擔當家國天下事的特色,增強氣勢,增強信度(2分)

4.(6分)①聯系文本②合理延伸③準確總結(各2分)示例:①人總是受到環(huán)境的影響和塑造。②作為湘人,盡管多年來作者未踏足家鄉(xiāng),但湖湘文化始終影響著、規(guī)范著作者的立身行事。如:在儒家文化影響下,中國傳統(tǒng)知識分子形成了知書達禮、重義輕利等文化品格。又如:游牧文化塑造了剽悍的草原民族性格,清山秀水的江南孕育出一代又一代至柔至剛的詩人。③獨特的地域文化,總是在潛移默化中塑造著生長于斯的人的性格和精神。

查看更多人是 文化 沉淀 高三資料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