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首頁 > 高中語文閱讀訓練 > 現(xiàn)代文閱讀 > 高三語文閱讀試題

何兆武《回憶傅斯年先生二三事》高三傳記閱讀題及答案

[移動版] 作者:飄零書生604
何兆武《回憶傅斯年先生二三事》高三傳記閱讀題及答案

①“五四”運動時,傅斯年先生還是北京大學的學生,就表現(xiàn)了他那深厚的學養(yǎng)和卓越的領導、組織才能。當時他所主編的《新潮》雜志,蔚為“五四”時期最有影響的刊物之一,它正式揭開了我國由傳統(tǒng)大踏步而又不可逆轉地進入近代化在思想上和文化上的序幕,其歷史意義恰相當于西方的文藝復興運動。傅斯年的名字也理所當然地成為“五四”運動中一個極為響亮的名字。

②“五四”以后,傅斯年先生去德國留學,受到當時德國歷史學派的影響,以史料翔實、考訂精賅為其特色;貒,傅斯年先生在北大任教,提出了歷史學即史料學的口號,這條路線曾受到不少人的非難。不過,傅先生的本意似乎并非就是歷史學止步于史料,而是主張歷史學應該由史料出發(fā),也就是說,沒有材料就談不到歷史研究。這和他的老師和終生摯友胡適先生的“有一分材料說一分話”是一脈相通的。他一系列的主要名文如《性命古訓辨證》《夷夏東西說》等,奠定了他在史學界的聲譽和地位。中央研究院成立后,即由傅先生出任歷史語言研究所所長,歷史學與語言學合在一起,亦足以見傅先生學術路線與德國學派的淵源。

③傅先生是第一個認真地把心理分析引入到史學研究的人。歷史歸根結底乃是人的活動,而人的活動歸根結底乃是通過心理的這一環(huán)節(jié)。一般的歷史學家們看問題往往只停留在社會分析的層次上,而絕少論及作為歷史主體的人的心靈深處,所以往往是未達一間而功虧一簣。司馬光《資治通鑒》中寫到反叛的時候,往往會提到反叛者最后是由于“內不自安”而終于謀反。反叛是有野心的一面,但也有其內心受迫而扭曲的一面。這就更深一層地觸及到了當事者的內心或靈魂深處,而比單純地論述背景與客觀形勢要更深一步。

④抗日戰(zhàn)爭后期,國內矛盾已日益突出,國民參政會遂組織了一個延安訪問團,團員似是六位參政員,有傅斯年和黃炎培在內。在延安,毛澤東與訪問團成員逐一談過話,他與傅先生在“五四”時期當屬舊識,大概也稱道了傅先生在“五四”時期的功績,所以傅先生就自稱:“我們當日不過是陳勝、吳廣而已!

⑤抗日戰(zhàn)爭結束后,北大校長蔣夢麟去重慶做官,校長由胡適繼任。因胡適當時在美國,未能速返,在胡適回國以前,校長由傅先生代理。是年十二月一日西南聯(lián)大學生因反對內戰(zhàn)舉行集會,遭到國民黨當局鎮(zhèn)壓,打死四人,造成慘案,由此爆發(fā)了“一二一”運動。傅先生遂由重慶來昆明處理學潮。他慰問學生,見到了學生代表時說,你們就是我的子女,打死我的子女我不能答應。一時曾博得不少同學們的認同。但是傅先生當時的基本立足點卻是無法認同學生的民主運動的,所以,不久他也和其他幾位老師一樣和大多數(shù)同學的主流拉開了距離。

⑥抗戰(zhàn)期間政府遷到重慶后,傅先生以參政員的身份曾在會上猛烈地抨擊孔、宋豪門,博得了“大炮”的聲譽,為一時物望所歸。胡適回國任校長后,傅先生回南京史語所,當時戰(zhàn)局動蕩、經濟崩潰,傅斯年在題為《論豪門資本之必須鏟除》的文章中尖銳指出:“今天的官僚資本當然推孔宋兩家”,“古人說‘化家為國’,現(xiàn)在是‘化國為家”’,“他(宋子文)的作風是極其蠻橫,把天下人分為二類,非奴才即敵人”。在如此猛烈的大炮轟鳴聲中,蔣介石立又一次請傅先生吃飯,傅斯年毫不客氣地對蔣介石說:“宋與國人全體為敵,此為政治主要僵局之一!苯又衷凇妒兰o評論》上發(fā)表題為《這個樣子的宋子文非走不可》的文章,各地報刊立即紛紛轉載,轟動全國。在列舉宋子文的各種胡作非為后,他說:“我真憤慨極了,一如當年我在參政會要與孔祥熙在法院見面一樣,國家吃不消他(宋子文)了,人民吃不消他了,他真該走了,不走一切垮了。當然有人歡迎他或孔祥熙在位,以便政府快垮。‘我們是救火的人,不是乘火打劫的人’,我們要求他快走。”在強大的輿論壓力下,宋子文只好黯然下臺!

⑦解放前夕,傅先生在臺灣出任臺灣大學校長,主要的班底仍是北大老人,如毛子水、姚從吾、劉崇、錢思亮各位先生,臺大若干年來蔚為臺灣的北大。1950年12月20日傅斯年因腦溢血猝死于臺灣大學,享年54歲。

(節(jié)選自《社會科學論壇》)

相關鏈接:

①早在1946年初,蔣介石就與陳布雷商量,要讓傅斯年先生做國府委員。結果,任說客說破了天,傅斯年堅決不肯。蔣介石轉而想拉胡適進入政府,希望傅斯年能做說服工作,結果傅斯年也竭力反對。在給胡適的信中傅斯年說,兩人一旦加入政府,就沒有了說話的自由,也就失去了說話的分量。“一入政府,沒人再聽我們一句話”。他勸胡適要保持名節(jié),其中有一句話極有分量:“借重先生,全為大糞堆上插一朵花。”

②傅斯年的教育思想的核心一是維護學術自由、教育特別是大學獨立;二是大學工作必須以學術為中心。1949年國民黨敗退臺灣后,國民黨政府下令實行聯(lián)保制度,一人因政治思想“不純正”被判罪,其他人要連坐,傅斯年憤慨地對國民黨當局聲明,臺大師生由他一人擔保,發(fā)生問題,他負全部責任,從而迫使這個反動制度在臺大無法推行。

(1)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shù)膬身検牵?分)

A.在“一二一”運動中,傅斯年先生由重慶來昆明處理學潮,他對學生民主運動的認識一直博得不少學生的認同。

B.傅斯年不做國府委員,也反對胡適做國府委員,其主要原因是兩人一旦加入政府,就失去了說話的白由和分量,同時名節(jié)也會受損。

C.傅斯年面對戰(zhàn)局動蕩、經濟崩潰的局面,尖銳指出宋子文與人民為敵,“化國為家”,是當時政治主要僵局之一。

D.傅斯年先生在北大任教,提出了歷史學即史料學的口號,其本意不是歷史學止步于史料,而是歷史學應該由史料出發(fā)。

E.歷史學家們看問題往往只注重社會分析,不論及作為歷史主體的人的心靈深處,傅斯年卻獨辟蹊徑,注重心理研究。

(2)作為一篇回憶性的文章,本文在寫法上有什么特點?請簡要回答。(6分)

(3)傅斯年先生在史學上的貢獻有哪些?請結合材料,加以分析概括。(6分)

(4)傅斯年先生是著名學者,有其獨特的人格魅力。請結合材料分析其人格魅力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8分)

參考答案:

(1) BC(選B給3分,選C給2分,選D給1分;選A、E不給分。)【解析】D“其本意不是”應為“本意似乎并非就是”,把或然當必然。A“對學生民主運動的認識一直博得不少學生的認同”錯誤,實際是“傅先生當時的基本立足點卻是無法認同學生的民主運動的”。E“歷史學家們”應為“一般的歷史學家們”,“不論及”應為“絕少論及”,故意夸大。

(2)①敘議結合,比如第一段。②條理清晰,基本以時間為順序,回憶了傅先生的幾件往事。③多角度展示傅斯年先生在學術、做人方面的形象,人物形象豐滿。④多次引用傅斯年自己的語言和他文章中的話語,來表現(xiàn)他的思想性格。(每點2分,任答三點即可。)

(3)①提出了歷史學即史料學的口號,沒有材料就談不到歷史研究。②他寫出了一系列著名文章,如《性命古訓辨證》《夷夏東西說》等,它們奠定了他在史學界的聲譽和地位。③傅先生是第一個把心理分析引入到史學研究的人,比單純地論述背景與客觀形勢要更深一步。(每點2分,意思答對即可。)

(4)①學養(yǎng)深厚、有很強的組織領導才能,主編《新潮》雜志,影響深遠。②為人謙虛,受到毛澤東稱道,稱自己是陳勝、吳廣。③愛護學生,視學生如子女。④很有膽魄,猛烈抨擊孑L、宋豪門,為臺大師生擔保。⑤保持名節(jié),不肯從政,拒絕做國府委員。⑥維護學術自由、重視學術研究。(每點2分,答出四點即可。意思答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可酌情給分。)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