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wǎng)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首頁 > 初中語文閱讀訓練 > 現(xiàn)代文閱讀 > 說明文閱讀訓練

徐璍《一棵死樹能孕育多少生命》初中說明文閱讀題及答案

[移動版] 作者:追風789
徐璍《一棵死樹能孕育多少生命》初中說明文閱讀題及答案

①某個清晨,密林深處的一顆古老的橡樹倒下了,一些受驚的動物倉惶而逃,然后又是一片寂靜。

②雖然一棵老樹的“去世”會使人很傷感,但這是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物質(zhì)循環(huán)中很自然的一件事;蛟S人們還不知道一棵死樹能為很多植物和動物提供食物及避難所,同時這些植物和動物又漸漸地將樹分解,使其變?yōu)槟嗤林匦卤恢参锼。白蟻、甲蟲及另外一些靠樹木為生的昆蟲是死樹的第一批“入侵者”,因為她們能以粗糙的樹皮為食。如果仔細觀察過一棵死樹的樹皮,會發(fā)現(xiàn)樹皮里面有很多“隧道”,而入侵昆蟲就把卵產(chǎn)在這些“隧道”中。

③當然,當一些樹木仍然具有很強的生命力時,早已有昆蟲和其它一些分解者在其體內(nèi)生活了。這一跡象表明,如果樹皮受到了損傷,會促使昆蟲的入侵。當入侵大樹的昆蟲從上到下把整個樹都消耗殆盡時,樹就死去,這也許就是那棵老橡樹死去的原因。

④現(xiàn)在這棵樹已經(jīng)倒下。樹生昆蟲使它變得很松軟,甚至把它搞成糊狀,這吸引了更多的昆蟲前來覓食,如螞蟻、蒼蠅等。當這些昆蟲成倍增長時,也招來了它們的“克星”,如蜈蚣、蜘蛛、癩蛤蟆、啄木鳥等。有時候當一棵樹倒下時,它已經(jīng)被蛀空,那么它又會變成浣熊、花栗鼠和蛇的“樂園”。

⑤ 但是在所有寄居樹木的生物中,最活躍、最重要的分解者卻是真菌和細菌。真菌是一種不含葉綠素的植物,必須從其它植物中獲取營養(yǎng)。當芽孢(真菌的種子)著生在一棵潮濕而腐爛的樹上時,它就生長出像根一樣的菌絲,菌絲釋放出某種化學物質(zhì),溶解了木質(zhì)素,這樣真菌就能吸取其中的營養(yǎng)。人們很有可能注意到,蘑菇(真菌的果實)在一場溫暖的大雨過后如雨后春筍般突然從地下冒出來。蘑菇能產(chǎn)生成上千萬個孢子,但只有極少數(shù)的孢子能“找到”一個良好的生長環(huán)境。

⑥從某種意義上講,細菌也是一種植物。雖然它們小得肉眼看不見,但它們在分解樹木的過程中確實起了關鍵的作用。它們能將吸收二氧化碳和其它養(yǎng)分而長成的樹干和枝條,再分解成二氧化碳釋放到大氣中。若沒有細菌的存在,那么地球上的二氧化碳只能維持植物利用40年,因為碳素將被鎖定在植物體內(nèi)而不能參與到植物循環(huán)中。細菌通過將碳素不斷地轉移到土壤和空氣中,維持了整片森林甚至整個地球的盎然的綠意。

森林中的許多生物能依賴這棵死去的橡樹生活很多年。最終這棵橡樹開始支離破碎,碎末混入泥土,形成腐殖質(zhì)。這種類型的土壤,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適宜新種子萌芽與生長。

⑧當人們漫步森林看到倒在地上的大樹時,也許沒有想到,就在它們的下面,是樹木釋放其營養(yǎng)的地方,也是萌發(fā)新生命的地方。

1.對“森林中的許多生物”分類概括正確的一項是

A.樹生昆蟲、真菌和細菌、某些動物和植物

B.昆蟲、真菌和細菌、植物、動物

C.樹生昆蟲、真菌、細菌、某些動物

D.昆蟲、真菌和細菌等植物、某些動物

2.下面說法不符合文本內(nèi)容的一項是

A.如果樹皮受到了損傷,會促使昆蟲的入侵,盡管樹木仍然具有很強的生命力。

B.當樹死后,樹生昆蟲使它變得更松軟,甚至把它搞成糊狀,這吸引了更多的昆蟲前來覓食,如螞蟻、蒼蠅等。

C.地球上的二氧化碳只能維持植物利用40年,因為碳素將被鎖定在植物體內(nèi)而不能參與到植物循環(huán)中。

D.細菌雖然小得肉眼看不見,但它們在分解樹木的過程中確實起了關鍵的作用。

3.對細菌在分解樹木過程中的關鍵性的作用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能接通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物質(zhì)循環(huán)中的鏈條。

B.能將植物中的養(yǎng)分分解成二氧化碳釋放到大氣中。

C.能將植物體分解成二氧化碳釋放到大氣中。

D.能使植物體內(nèi)的碳素轉移到土壤和空氣中。

參考答案:

1.D(解題時,應先明確⑦中“森林中的許多生物”是對上文介紹的各種生物的總結性的語句,再在上文中去逐一提取介紹的生物種類就能歸納整理,就能確定是 “昆蟲、真菌和細菌等植物、某些動物”了。)

2.C(考查對中藥句子的理解能力,C項中忽略了原文中的關鍵性的前提條件“若沒有細菌的存在”,所以說法是錯誤的。)

3.B(此題考查語段的閱讀理解能力.解題時應抓住相關文段細致認真的閱讀,把握其中的內(nèi)容,并將題目中信息與文段逐條比較,這樣就能得出正確的答案了.B中只抓住了前面的信息,而忽略了 “吸收二氧化碳和其它養(yǎng)分而長成的樹干和枝條,”和“將碳素不斷地轉移到土壤和空氣中”的條件。)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