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首頁 > 高中語文閱讀訓練 > 現代文閱讀 > 高一語文閱讀試題

《元曲》高一說明文閱讀題及答案

[移動版] 作者:

《元曲》高一說明文閱讀題及答案

元曲,作為一種韻文,向來與唐詩、宋詞鼎足而立,它不但是那一個時代燦爛文化的象征,而且是中國傳統(tǒng)文學中一個不可企及的典范,就像王國維先生所論述的那樣:“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學。楚之騷,漢之賦,六代之駢語,唐之詩,宋之詞,元之曲,皆所謂一代之文學,而后世莫能繼焉者也。”這多少有些把文學神化和偶像化的意味。

翻開我們的文學史,透過唐詩、宋詞、元曲,甚至更早的詩經、楚辭等文學形式的表象,可以看到一個共同的特質,那就是它們都與音樂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詩三百,原本大都是可以“弦而歌之”的民間歌謠;楚辭,是由南方民歌發(fā)展而來的文化人的歌辭;唐詩,多為可以吟唱的“歌詩”“聲詩”;宋詞,是專為歌曲詞牌而填寫的歌詞;元曲,更與音樂有著天然的聯(lián)系,以至于它的名稱中,也只剩下音樂——“曲”的意義,盡管如此,它仍然使人想到常常在街頭巷尾飄然入耳的流行歌曲。實際上,無論唐詩、宋詞還是元曲,這些各自時代的“樂府”,正是那一時代的流行歌曲,與我們今天所聽到的民謠并無二致。而且,元曲與之更有一種相似之處:在它自身所處的時代,它是最為低下的藝術形式,被那些“高尚之士”“性理之學”視為芻狗。正如我們今天對流行歌曲并不一定在意,抑或看不起它一樣。然而,就是這些下里巴人使人們終于有一天幡然而悟——這也是真正意義上的文學、藝術和文化,是“樂府”?鋸堃稽c說,一部中國古代文學史,就是一部流行歌曲的歷史。

流行歌曲由于體制的短小,能夠迅速地反映特定的情緒。而抑揚頓挫的音樂旋律,使它更富于表達能力和感染力,更易于流播和普及,把作者的思想傳達給更為廣泛的大眾。這正是每一時代真正關心生活、關注社會命運的作家所追求的終極目標。元曲是大眾文化的代表,尤其是其中戲曲的部分。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作者有著明確的觀念——為了面向大眾的演出而作,必須更多地表現普通人所關心的話題。而詩詞則更多地詠嘆個人的主觀感受。在形式上,元曲更少格律、語言和風格上的限制,因而能更為自由地表達作者所希望表達的一切。

元代的作家們,天才地把元曲這一文學形式發(fā)揮到了極致。從他們的作品中,我們不僅看到了整整一個時代的社會風貌,而且細微、真切地體會到了那個時代人們的情緒與感受:他們的歡樂與煩惱,喜悅與遺憾,渴望與失望……以及深藏在這背后的愛與恨。他們的描繪又是那么的淋漓盡致、曲盡人情,那么的動人心魄,盡管我們沒有聽到而且再也無法聽到那些存于我們想象中的音樂的旋律。這便是元曲,史詩般的文學。

元曲主要有三種形式。一是散曲,它又分為小令和套數兩種形式。小令類似于宋詞,多是獨立的曲子;套數則是由不同曲牌聯(lián)綴而成的組曲。二是雜劇,即以北曲演唱的戲曲。三是戲文,即以南曲演唱的戲曲。

在中國文學史上,向來有“詞山曲海”的說法,比喻曲作的數量之多,浩如煙海。但由于元曲是非正統(tǒng)的通俗文學,難登大雅之堂,所以流散十分嚴重。明代中葉以后,出現了第一個收藏、出版和研究元曲作品的高潮。清代是寂寞的,對于元曲來說。一直到“五四”運動以后,新文化思潮的興起,使文學家、藝術家和學者們開始把目光轉向通俗文學,尋找文化與藝術的本真,尋找對抗正統(tǒng)的利器。于是,元曲再一次被發(fā)現和重視。

(有刪改)

4.下列關于元曲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元曲,作為一種文學樣式,雖然是元代最為低下的藝術形式,但卻是元代燦爛文化的象征,正如唐詩之于唐代、宋詞之于宋代。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