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wǎng)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首頁 > 高中語文閱讀訓練 > 現(xiàn)代文閱讀 > 高一語文閱讀試題

盧林《中國古姓氏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高一說明文閱讀題及答案

[移動版] 作者:飄零書生604
盧林《中國古姓氏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高一說明文閱讀題及答案

在遠古時期姓氏的創(chuàng)立是以母系氏族的女姓為核心的。姓是什么呢?漢代的許慎認為:姓從女,女就是母,“女”、“生”就是“生母”。無論是誰,他的生命都是他的“生母”帶來的。因此,古人的姓應(yīng)該隨從“生母”,他的生母姓什么,子女就應(yīng)該姓什么。在家庭未產(chǎn)生以前的遠古時代,我們的先人生活在一種游獵和原始群居狀態(tài)中,男子外出游獵,漂泊不定,女子往往定居一方,從事采集生產(chǎn)。男女不可能有固定的配偶關(guān)系,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都只能知道“家中”有母,而不知道父親是誰?在哪兒?所以說在母系氏族社會,母親是后嗣唯一可以確認的尊親。

母系氏族社會以后,隨著父系氏族社會的到來,氏也就出現(xiàn)了,它和姓不同,再也看不到文字中的“女”字旁了。根據(jù)史前的傳說,黃帝和炎帝出生于姬水和姜水,也就有了姬姓和姜姓,但以姬為姓的黃帝卻稱“有熊氏”和“軒轅氏”,因為黃帝所率領(lǐng)的部落群在戰(zhàn)勝炎帝所率領(lǐng)的部落群后,又打敗了蚩尤率領(lǐng)的九黎族部落群,就駐扎在“有熊”這個地方,黃帝的氏族部落以駐地而得名“有熊氏”。“軒轅氏”又是怎么一回事呢?有人說和有熊一樣,也是地名,但我相信,黃帝因發(fā)明車而得“軒轅氏”的傳說是千真萬確的。

從黃帝在氏名的選擇上,我們應(yīng)該理解:許多部族在選擇氏名時,多以“圖騰”為名。有的以植物為自己的氏,如:蒲、柳、楊、梅等;有的以動物為自己的氏,如:熊、馬、牛、羊等。同一圖騰氏族的成員禁止通婚,這與母系社會高級階段同姓不通婚一樣,是為了族人的健康繁衍,用以區(qū)別婚姻界限的標志,“氏”和“姓”是不一樣的。在父系氏族社會的氏,是同姓衍生的一個個分支,本來是同姓部落的個體私有名稱,到后來可能是專門指代部落的首領(lǐng)。

隨著原始社會的瓦解,產(chǎn)生了奴隸制國家,在國家的體制下,某些官職也成了氏,在我國古代,邦國和官職有些是可以世襲的,于是這些氏也就可以隨之世襲了。一旦邦國和官職失去之后,氏就開始演變成為家庭的標志。那個時候,只有貴族才有姓氏,平民和奴隸是沒有姓氏的,氏族名號的使用范圍從王族一直涵蓋到普通平民,但沒有涉及到與奴隸相近的階層。女子稱“姓”是用來“別婚姻”,男子稱“氏”則用來“明貴賤”,姓和氏各自發(fā)揮著不同的功能。

從西周到春秋,是姓氏的大發(fā)展時期,這個時期,姓氏制度既是一種血緣性家族制度又是一種政治制度,男子稱氏,女子稱姓,成了一種禮規(guī)。同時,賜姓制度的施行,徹底改變了先前的氏族名號制,賜姓命氏使得姓氏重新受人重視。在宗法社會等級制中,“嫡長稱伯,庶長稱孟”。這時期命氏的方法主要有:以國為氏,以采邑為氏,以祖輩或父名為氏,以官職為氏等形式。

姓氏合一和姓氏全民化是春秋晚期以后的事。姓氏合一主要表現(xiàn)為,春秋晚期,特別是在戰(zhàn)國時期,姓氏在概念上混用,戰(zhàn)國時代的女子名稱中古姓基本不見了,個別古姓也已經(jīng)在男子名稱中出現(xiàn),同姓不婚的規(guī)定被破壞,以氏別貴賤的功能也喪失。春秋晚期,諸侯兼并,強宗傾扎,血緣親情的意識早已被人們淡漠,古姓氏退出了歷史舞臺。到了戰(zhàn)國時期,原來以土地為依托的作為宗族的氏蛻化成一種與政治和等級脫鉤的虛化的血緣標識符號,不再是別貴賤的象征,“氏”的概念發(fā)生了本質(zhì)的變化,“別婚姻”的母系社會古姓和“明貴賤”的父系社會的氏走到了歷史的拐點,終于合二為一了。

(《教育教學論壇》2013年第21期,原文有刪改)

6.下列對有關(guān)“姓”或“氏”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母系氏族社會中子女都隨母親的姓,母親是后嗣唯一可以確認的尊親。

B.氏出現(xiàn)在父系氏族社會中,“有熊氏”和“軒轅氏”就是對黃帝的稱謂。

C.各部族都把“圖騰”作為氏名,既有以植物命名的,也有以動物命名的。

D.氏是姓的分支,氏名先是各分支的名稱,后來可能就成為部落首領(lǐng)專用名稱。

7.下列對姓氏產(chǎn)生和發(fā)展的表述,正確一項是( )

A.姓是母系氏族社會的產(chǎn)物,當時一些家庭中的子女只知 “家中”有母,而不知父親是誰。

B.奴隸社會中有些官職成了氏,這些氏隨官職被世襲,在官職失去后,氏就演變?yōu)榧彝サ臉酥尽?/P>

C.西周到春秋時期,施行賜姓制度,氏族名號制被徹底改變,摒棄了男稱氏女稱姓的禮規(guī)。

D.姓氏在概念上混用始于戰(zhàn)國,當時女子名稱中古姓基本不見了,個別古姓出現(xiàn)在男子名稱中。

8.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A.黃帝生于姬水,便以姬為姓,被稱為“有熊氏”,這是因為熊是黃帝部落的圖騰。

B.奴隸制時代,同姓之間不能通婚,在貴族和奴隸之間則用不同的姓氏來區(qū)別貴賤。

C.以國為氏、以采邑為氏等命氏形式,都表明在宗法社會中,有著嚴格的等級制度。

D.戰(zhàn)國時期,姓在男子名稱中出現(xiàn),氏也與政治等級和宗族血緣脫鉤,最終合二為一。

參考答案:

6.C(“各部族”是全稱,而“許多部族”是特稱;“都把‘圖騰’作為氏名”不對…點此進入高中說明文閱讀訓練參考答案100則查看完整參考答案(本文答案在第3頁)…8.A(B文中說“奴隸沒有姓氏”;C命氏的形式并不能證明宗法社會的等級制度森嚴,能證明這一觀點的是“嫡長稱伯,庶長稱孟”;D氏與政治等級脫鉤,并未宗族與血緣脫鉤,而是成為“虛化的血緣標識符號”)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