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wǎng)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xué)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首頁 > 文言專題 > 詩詞欣賞

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原文、注釋、翻譯、在線朗讀與賞析

[移動版] 白居易

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原文、注釋、翻譯、在線朗讀與賞析

【原詩】:

賦得①古原草送別

唐·白居易

離離②原上草,一歲一枯榮③。

野火燒不盡,春風(fēng)吹又生。④

遠芳⑤侵⑥古道,晴翠⑦接荒城⑧。

又送王孫⑨去,萋萋滿別情⑩。

【作者簡介】:白居易簡介(單獨成文,請打開查看)

【寫作背景】:

《賦得古原草送別》作于公元787年(唐德宗貞元三年),作者當(dāng)時實齡未滿16歲。詩是應(yīng)考習(xí)作,按科考規(guī)矩,凡指定、限定的詩題,題目前必須加“賦得”二字,作法與詠物詩相似!顿x得古原草送別》即是通過對古原上野草的描繪,抒發(fā)作者送別友人時的依依不舍之情。

據(jù)宋人尤袤《全唐詩話》記載:白居易從江南到長安,帶了詩文謁見當(dāng)時的大名士顧況,想求他在公眾場合幫著揚揚名!熬右住边@個名字根據(jù)詞義可以解釋為住下很方便。顧況看到白居易年紀輕輕,就開玩笑說:“長安米貴居不易(京城里糧價高得很,住下很不方便吧)。”等讀到“野火燒不盡,春風(fēng)吹又生”這一聯(lián)時,顧況大為驚奇,連聲贊賞說:“有才如此,居亦何難(能寫出這樣的詩句來,走到哪兒住下都方便得很)!”連詩壇老前輩也被折服了,可見此詩藝術(shù)造詣之高。

【注釋】:

①賦得:指定、限定的詩題例在題目上加“賦得”一詞。

②離離:青草茂盛的樣子。原:原野。

③枯:枯萎。榮:繁榮茂盛。

⑤遠芳:草香遠播。

⑥侵:侵占,覆蓋。侵古道:延伸到遠方的一片野草,侵占了古老的道路。

⑦晴翠:陽光下翠綠的野草。

⑧荒城:荒涼、破損的城鎮(zhèn)。連同上句之古道,皆用以點染古原景色。

⑨王孫:本指貴族后代,此指遠方的友人。

⑩萋萋:形容草木長得茂盛的樣子。

【翻譯】:

碧綠茂盛的春草,欣欣向榮,綠遍了原野,綠遍了大地。盡管在秋冬季節(jié)枯萎匍伏,一到春風(fēng)吹來時立刻恢復(fù)了勃勃生機。

漫天的野火也無法將它燒光燒盡,春風(fēng)吹拂,它又甦醒過來,給大地披上綠衣,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

春風(fēng)習(xí)習(xí),它的芳香瀰漫在通向遠方的古道上,晴日普照,它的翠色連接著荒蕪的古老城墟。

又有人正送自己的朋友遠去,春草萋萋,彷彿也充滿了離情別意。

【翻譯二】:

茂盛的野草長在古原上的野草多么茂盛,每年枯萎又每年新生。

熊熊野火不能將它燒盡,春風(fēng)吹過它又重新獲生命。

草香無邊彌漫古老道路,一片綠色連接遠處荒城。

又要送別朋友去遠游,春草茂盛好像滿含深情。

【在線朗讀】:(說明,Mp3格式,第一遍為男聲朗讀,第二遍為女聲朗讀)

【簡析】:

這是一曲野草頌,進而是生命的頌歌。野草離離,生生不已。離離是生長的態(tài)勢;歲歲枯榮是其生命之律動過程,其意蘊是規(guī)律和永恒。

然而永恒的生命并不是在平庸中延續(xù)的。詩人把它放在熊熊的烈火中去焚燒,在毀滅與永生的壯烈對比中,驗證其生命力之頑強。野火焚燒象征生命之艱辛和考驗;春風(fēng)吹又生言其頑強不屈,執(zhí)著不移;侵古道、接荒城則言其無所不往,勢不可阻。

詩的前四句側(cè)表現(xiàn)野草生命的歷時之美;后四句側(cè)重表現(xiàn)其共時之美。如此的野草,才有資格成為宇宙間一切生命的象征,才擁有值得人贊美的生命意義。

尾聯(lián)扣送別之意,“又”字暗示離別乃古今人事之所難免;別情如春草萋萋,亦人之常情。故前人有“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楚辭·招隱士》)之嘆,后人亦有“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賞析】:

題“古原草送別”頗有意思。草與別情,似從古代的騷人寫出“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楚辭·招隱士》)的名句以來,就結(jié)了緣。但要寫出“古原草”的特色而兼關(guān)送別之意,尤其是要寫出新意,仍是不易的。

首句即破題面“古原草”三字。多么茂盛(“離離”)的原上草啊,這話看來平常,卻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可說是從“春草生兮萋萋”脫化而不著跡,為后文開出很好的思路。就“古原草”而言,何嘗不可開作“秋來深徑里”(僧古懷《原是秋草》),那通篇也就將是另一種氣象了。野草是一年生植物,春榮秋枯,歲歲循環(huán)不已!耙粴q一枯榮”意思似不過如此。然而寫作“枯──榮”,與作“榮──枯”就大不一樣。如作后者,便是秋草,便不能生發(fā)出三、四的好句來。兩個“一”字復(fù)疊,形成詠嘆,又先狀出一種生生不已的情味,三、四句就水到渠成了。

“野火燒不盡,春風(fēng)吹又生。”這是“枯榮”二字的發(fā)展,由概念一變而為形象的畫面。古原草的特性就是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它是斬不盡鋤不絕的,只要殘存一點根須,來年會更青更長,很快蔓延原野。作者抓住這一特點,不說“斬不盡鋤不絕”,而寫作“野火燒不盡”,便造就一種壯烈的意境。野火燎原,烈焰可畏,瞬息間,大片枯草被燒得精光。而強調(diào)毀滅的力量,毀滅的痛苦,是為著強調(diào)再生的力量,再生的歡樂。烈火是能把野草連莖帶葉統(tǒng)統(tǒng)“燒盡”的,然而作者偏說它“燒不盡”,大有意味。因為烈火再猛,也無奈那深藏地底的根須,一旦春風(fēng)化雨,野草的生命便會復(fù)蘇,以迅猛的長勢,重新鋪蓋大地,回答火的凌虐?茨恰半x離原上草”,不是綠色的勝利的旗幟么!“春風(fēng)吹又生”,語言樸實有力,“又生”二字下語三分而含意十分。宋吳曾《能改齋漫錄》說此兩句“不若劉長卿‘春入燒痕青’語簡而意盡”,實未見得。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