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wǎng) > 文言專題 > 文言文經(jīng)典名著 > 正文

三國志 董劉馬陳董呂傳在線閱讀

作者:佚名 文章來源:會員上傳 請你點此糾錯或發(fā)表評論

董劉馬陳董呂傳

董和字幼宰,南郡枝江人也,其先本巴郡江州人。漢末,和率宗族西遷,益州牧劉 璋以為牛鞞、江原長、成都令。蜀土富實,時俗奢移,貨殖之家,侯服玉食,婚姻葬送, 傾家竭產(chǎn)。和躬率以儉,惡衣蔬食,防遏逾僭,為之軌制,所在皆移風變善,畏而不犯。 然縣界豪強憚和嚴法,說璋轉(zhuǎn)和為巴東屬國都尉。吏民老弱相攜乞留和者數(shù)千人,璋聽 留二年,還遷益州太守,其清約如前。與蠻夷從事,務推誠心,南土愛而信之。

先主定蜀,征和為掌軍中郎將,與軍師將軍諸葛亮并署左將軍大司馬府事,獻可替 否,共為歡交。自和居官食祿,外牧殊域,內(nèi)干機衡,二十馀年,死之日家無儋石之財。 亮后為丞相,教與群下曰:“夫參署者,集眾思廣忠益也。若遠小嫌,難相違覆,曠闕 損矣。違覆而得中,猶棄弊蹺而獲珠玉。然人心苦不能盡,惟徐元直處茲不惑,又董幼 宰參署七年,事有不至,至于十反,來相啟告。茍能慕元直之十一,幼宰之殷勤,有忠 于國,則亮可少過矣!庇衷唬骸拔舫踅恢萜,屢聞得失,后交元直,勤見啟誨,前參 事于幼宰,每言則盡,后從事于偉度,數(shù)有諫止;雖姿性鄙暗,不能悉納,然與此四子 終始好合,亦足以明其不疑于直言也!逼渥匪己腿绱恕

劉巴字子初,零陵烝陽人也。少知名,荊州牧劉表連辟,及舉茂才,皆不就。表卒, 曹公征荊州。先主奔江南,荊、楚群士從之如云,而巴北詣曹公。曹公辟為掾,使招納 長沙、零陵、桂陽。會先主略有三郡,巴不得反使,遂遠適交阯,先主深以為恨。 巴復從交阯至蜀。俄而先主定益州,巴辭謝罪負,先主不責。而諸葛孔明數(shù)稱薦之, 先主辭為左將軍西曹掾。建安二十四年,先主為漢中王,巴為尚書,后代法正為尚書令。 躬履清儉,不治產(chǎn)業(yè),又自以歸附非素,懼見猜嫌,恭默守靜,退無私交,非公事不言。 先主稱尊號,昭告皇天上帝后土神祗,凡諸文誥策命,皆巴所作也。章武二年卒。卒后, 魏尚書仆射陳群與丞相諸葛亮書,問巴消息,稱曰劉君子初,甚敬重焉。

馬良字季常,襄陽宜城人也。兄弟五人,并有才名,鄉(xiāng)里為之諺曰:“馬氏五常, 白眉最良。”良眉中有白毛,故以稱之。先主領荊州,辟為從事。及先主入蜀,諸葛亮 亦從后往,良留荊州,與亮書曰:“聞雒城已拔,此天祚也。尊兄應期贊世,配業(yè)光國, 魄兆遠矣。夫變用雅慮,審貴垂明,于以簡才,宜適其時。若乃和光悅遠,邁德天壤, 使時閉于聽,世服于道,齊高妙之音,正鄭、衛(wèi)之聲,并利于事,無相奪倫,此乃管弦 之至,牙、曠之調(diào)也。雖非鐘期,敢不擊節(jié)!”先主辟良為左將軍掾。

后遣使吳,良謂亮曰:“今銜國命,協(xié)穆二家,幸為良介于孫將軍!绷猎唬骸熬 試自為文。”良即為草曰:“寡君遣掾馬良通聘繼好,以紹昆吾、豕韋之助。其人吉士, 荊楚之令,鮮于造次之華,而有克終之美,愿降心存納,以慰將命!睓嗑创。 先主稱尊號,以良為侍中。及東征吳,遣良入武陵招納五溪蠻夷,蠻夷渠帥皆受印 號,咸如意指。會先主敗績于夷陵,良亦遇害。先主拜良子秉為騎都尉。

良弟謖,字幼常,以荊州從事隨先主入蜀,除綿竹成都令,越希太守。才器過人, 好論軍計,丞相諸葛亮深加器異,先主臨薨謂亮曰:“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 察之!”亮猶謂不然,以謖為參軍,每引見談論,自晝達夜。

建興六年,亮出軍向祁山,時有宿將魏延、吳壹等,論者皆言以為宜令為先鋒,而 亮違眾拔謖,統(tǒng)大眾在前,與魏將張邰戰(zhàn)于街亭,為邰所破,士卒離散。亮進無所據(jù), 退軍還漢中。謖下獄物故,亮為之流涕。良死時年三十六,謖年三十九。

陳震字孝起,南陽人也。先主領荊州牧,辟為從事,部諸郡,隨先主入蜀。蜀既定, 為蜀郡北部都尉,因易郡名,為汶山太守,轉(zhuǎn)在犍為。建興三年,入拜尚書,遷尚書令, 奉命使吳。七年,孫權稱尊號,以震為衛(wèi)尉,賀權踐阼,諸葛亮與兄瑾書曰:“孝起忠 純之性,老而益篤,及其贊述東西。歡樂和合,有可貴者。”震入?yún)墙,移關候曰: “東之與西,驛使往來,冠蓋相望,申盟初好,日新其事。東尊應保圣祚,告燎受符, 剖判土宇,天下響應,各有所歸。于此時也,以同心討賊,則何寇不滅哉!西朝君臣, 引領欣賴。震以不才,得充下使,奉聘敘好,踐界踴躍,入則如歸。獻子適魯,犯其山 諱,《春秋》譏之。望必啟告,使行人睦焉。即日張旍誥眾,各自約誓。順流漂疾,國 典異制,懼或有違,幸必斟誨,示其所宜!闭鸬轿洳瑢O權與震升壇歃盟,交分天下: 以徐、豫、幽、青屬吳,并、涼、冀、兗屬蜀,其司州之土,以函谷關為界。震還,封 城陽亭侯。九年,都護李平坐誣罔啟廢;諸葛亮與長史蔣琬、侍中董允書曰:“孝起前 臨至吳,為吾說正方腹中有鱗甲,鄉(xiāng)黨以為不可近。吾以為鱗甲者但不當犯之耳,不圖 復有蘇、張之事出于不意?墒剐⑵鹬!笔辏鹱。子濟嗣。

董允字休昭,掌軍中郎將和之子也。先主立太子,允以選為舍人,徒洗馬。后主襲 位,遷黃門侍郎。丞相諸葛亮將北征,住漢中,慮后主富于春秋,朱紫難別,以允秉心 公亮,欲任以宮省之事。上疏曰:“侍中郭攸之、費祎、侍郎董允等,先帝簡拔以遺陛 下,至于斟酌規(guī)益,進盡忠言,則其任也。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必 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若無興德之言,則戮允等以彰其慢!绷翆ふ埖t為參軍,允遷 為侍中,領虎賁中郎將,統(tǒng)宿衛(wèi)親兵。攸之性素和順,備員而已。獻納之任,允皆專之 矣。允處事為防制,甚盡匡救之理。后主常欲采擇以充后宮,允以為古者天子后妃之數(shù) 不過十二,今嬪嬙已具,不宜增益,終執(zhí)不聽。后主益嚴憚之。尚書令蔣琬領益州剌史, 上疏以讓費祎及允,又表“允內(nèi)侍歷年,翼贊王室,宜賜爵土以褒勛勞。”允固辭不受。 后主漸長大,愛宦人黃皓。皓便辟佞慧,欲自容入。允常上則正色匡主,下則數(shù)責于皓。 皓畏允,不取為非。終允之世,皓位不過黃門丞。

允嘗與尚書令費祎、中典軍胡濟等共期游宴,嚴駕已辦,而郎中襄陽董恢詣允修敬。 恢年少官微,見允停出,逡巡求去,允不許,曰:“本所以出者,欲與同好游談也,今 君已自屈,方展闊積,舍此之談,就彼之宴,非所謂也。”乃命解驂,祎等罷駕不行。 其守正下士,凡此類也。延熙六年,加輔國將軍。七年,以侍中守尚書令,為大將軍費 祎副貳。九年,卒。

陳祗代允為侍中,與黃皓互相表里,皓始預政事。祗死后,皓從黃門令為中常侍、 奉車都尉,操弄威柄,終至覆國。蜀人無不追思允。及鄧艾至蜀,聞皓奸險,收閉,將 殺之,而皓厚賂艾左右,得免。

祗字奉宗,汝南人,許靖兄之外孫也。少孤,長于靖家。弱冠知名,稍遷至選曹郎, 矜厲有威容。多技藝,挾數(shù)術,費祎甚異之,故超繼允內(nèi)侍。呂乂卒,祗又以侍中守尚 書令,加鎮(zhèn)軍將軍,大將軍姜維雖班在祗上,常率眾在外,希親朝政。祗上承主指,下 接閹堅,深見信愛,權重于維。景耀元年卒,后主痛惜,以言流涕,乃下詔曰:“祗統(tǒng) 職一紀,柔嘉惟則,干肅有章,和義利物,庶績允明。命不融遠,聯(lián)用悼焉。夫存有令 問則亡加美謚,謚曰忠侯”。賜子??爵關內(nèi)侯,撥次子裕為黃門侍郎。自祗之有寵,后 主追怨允日深,謂為自輕,由祗媚茲一人,皓構(gòu)間浸潤故耳。允孫宏,晉巴西太守。呂 乂字季陽,南陽人也。父常,送故將(軍)劉焉入蜀,值王路隔塞,遂不得還。乂少孤, 好讀書鼓琴。初,先主定益州,置鹽府校尉,較鹽鐵之利,后校尉王連請乂及南陽杜祺、 南鄉(xiāng)劉干等并為典曹都尉。乂遷新都、綿竹令,乃心隱恤,百姓稱之,為一州諸城之首。 遷巴西太守。

丞相諸葛亮連年出軍,調(diào)以諸郡,多不相救,乂募取兵五千人詣亮,慰喻檢制,無 逃竄者。徒為漢中太守,兼領督農(nóng),供繼軍糧。亮卒,累遷廣漢、蜀郡太守。蜀郡一都 之會,戶口眾多,又亮卒之后,士伍亡命,更相重冒,奸巧非一。乂到官,為之防禁, 開喻勸導,數(shù)年之中,漏脫自出者萬馀口。后入為尚書,代董允為尚書令,眾事無留, 門無停賓。乂歷職內(nèi)外,治身儉約,謙靖少言,為政簡而不煩,號為清能;然持法刻深, 好用文俗吏,故居大官,名聲損于郡縣。延熙十四年卒。子辰,景耀中為成都令。辰弟 雅,謁者。雅清厲有文才,著《格論》十五篇。

杜祺歷郡守、監(jiān)軍、大將軍司馬,劉干官至巴西太守,皆與乂親善,亦有當時之稱, 而儉素守法,不及于囗。

評曰:董和蹈羔羊之素,劉巴履清尚之節(jié),馬良貞實,稱為令士,陳震忠恪,老而 益篤,董允匡主,義形于色,皆屬臣之良矣。呂乂臨郡則垂稱,處朝則被損,亦黃、薛 之流亞矣。

【三國志目錄】

更多有關三國志 二十四史 的資料
請你點此糾錯或發(fā)表評論 文章錄入:09ping    責任編輯:Gaoge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