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與解析】
按照《正義》解釋,“封禪”的意思有兩種說法:一是在泰山上封土為壇以祭天,稱為封;在泰山下一處小山上清理出一塊地面以祭地,稱為禪。合稱封禪。二是認(rèn)為祭天的冊文(符)要用銀繩纏束,打結(jié)的地方封以金泥,加蓋印璽,稱為封,其余相同。不論何種解釋,封禪的意思總的是指封泰山、禪梁父(或其他泰山下的小山)的祭祀天地活動。但《封禪書》的實(shí)際內(nèi)容幾乎包括了所有的神祀,司馬遷在《太史公自序》中解釋說:“受命而王,封禪之符罕用,用則萬靈罔不禋祀,追本諸神名山大川禮,作《封禪書》第六”。禋祀就是祭祀。封禪時(shí),萬靈同時(shí)受祀,因論封禪而追論諸神及名山大川的祭祀,這是司馬遷寫《封禪書》的基本設(shè)想。清·梁玉繩指責(zé)說“牽引郊社巡狩諸典禮,未免黷經(jīng)。”是對司馬遷本意缺乏了解的緣故。
至于對封禪由來的認(rèn)識,近人有的認(rèn)為“昉于秦始,侈于漢武”,有的認(rèn)為“三代典禮,至秦而廢滅無復(fù)存”,秦漢封禪的禮儀制度出于方士之口,是“假天以惑世”,“誣民而瀆天”的妄說?傊J(rèn)為古無封禪禮,秦漢以后人的說法都是靠不住的。《封禪書》開篇說道:“自古受命帝王曷嘗不封禪?蓋有無其應(yīng)而用事者矣,未有睹符瑞而不臻乎泰山者也”。但由于僅在天下大治時(shí)才行封禪禮,而治世少,亂世多,所以,“遠(yuǎn)則千余載,近者數(shù)百載”始一舉行。而“三年不為禮,禮必廢;三年不為樂,樂必壞”,封禪的禮儀制度自然也就“闕然堙滅”了。這里明確講了兩層意思:一是封禪是一種古老的禮儀制度,并非“昉于秦始”;二是封禪禮儀的細(xì)節(jié)并不是“廢滅”于秦,與秦始皇焚滅詩書、禁百家言無關(guān)。司馬遷豈是妄言者?《封禪書》應(yīng)該有資格作為我們了解漢以前禮制的重要資料。
《封禪書》的意義還在于,司馬遷以憤懣之情,對漢代統(tǒng)治者,尤其是對漢武帝的濫祭淫祀,進(jìn)行了委婉而充分的揭露和嘲笑,為后世治史者留下了光輝的典范。由《封禪書》的命題不難看出司馬遷的本意不在于記述祭祀等禮制,而是為了對漢代弊政——圍繞封禪的諸種活動——加以抨擊。而班固《漢書》易名為《郊祀志》,如前所述,它的文既不限于郊祀(祭天為郊祀),于揭露封禪活動的主題也因而變得隱而不彰,可說是文、意兩失,史、漢優(yōu)劣,于此可見。至《晉書》定名為《禮志》,才算是正規(guī)的記述禮儀制度的篇名,從此可以看出,過去史家把制度史體的創(chuàng)始之功全部歸于司馬遷的八書,并不是貼切的說法,這原是一個(gè)不斷摸索的過程。
【譯文】
自古以來受天命為帝王的人,何嘗不封禪?大約沒有必須的吉兆、瑞應(yīng)就忙著行封禪禮的大有人在,而從來沒有過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封禪必須的吉兆、瑞應(yīng)而不到泰山去的人。有的人雖然承受天命當(dāng)了帝王而治世的大功未能成就,有的身已至梁父而道德與封禪的盛舉不侔,有的道德已侔而又無瑕行封禪禮,所以得行封禪的很少!秱鳌氛f:“三年不行禮,禮制必廢;三年不舉樂,樂必壞!泵糠晔⑹,則舉行封禪禮以報(bào)答天的功德,衰世則停禮不行。遠(yuǎn)的千余年,近的數(shù)百年,所以封禪的儀式殘缺以至堙滅,詳細(xì)情形無法記錄下來傳聞后世了。
《尚書》說:舜在璇璣玉衡,以整齊七政。于是類祭于上帝,禋祭于六宗,望祭于山川,遍祭于群神。收取群后所持瑞玉,選擇吉月吉日,會見四岳諸侯牧守,將所收瑞玉還給他們。當(dāng)年二月,向東方巡察,到達(dá)岱宗。岱宗,就是泰山。焚燒柴薪為燎火,按次第望祭諸山川。于是覲見東后。東后,就是東方的諸侯。調(diào)合四時(shí)與月、日的相對誤差,統(tǒng)一聲律與度量衡,修飭五禮以及五玉、三帛、二生、一死等各等級人的贄見禮。五月,巡察到南岳。南岳,就是衡山。八月,巡察到西岳。西岳,就是華山。十一月,巡察到北岳,北岳,就是恒山。都與岱宗的禮儀相同。中岳,就是嵩高山,五年巡察一次。
禹沿用了這種巡察制度。其后十四世,到帝孔甲,有淫德,好神祀,神被褻瀆,有二龍離去。此后三世,湯伐夏桀,想除去夏祭社神的神壇,以為不合適而止,作了名為《夏社》的文誥。此后八世,至帝太戊時(shí),有桑、谷二木合為一株,生于庭院中,一個(gè)晚上長到拱把粗,太戊很是害怕。伊陟說:“妖不勝德,邪不壓正!碧煊谑切薜滦猩普,桑谷樹自枯而死。伊陟將此事告知巫咸,巫咸記錄為《咸又》四篇,巫咸的名子從此流傳下來。此后十四世,帝武丁得傅說(yuè,月)為相國,殷朝重又興盛起來,稱為高宗。有野雞,登上鼎耳而鳴,武丁害怕起來,祖己說:“修德就不用怕了。”武丁聽從了他的話,帝位一直安寧無事。后五世,帝武乙由于怠慢神靈,遭雷震而死。后三世,帝紂淫亂,武王興兵討伐他。由此看來,開始時(shí)未嘗不肅敬神祗,后來漸漸怠慢松懈了。
《周官》說,冬至那一天,祭天于城南郊,以迎接夏至日的到來;夏至那一天,祭地祗。都用音樂、舞蹈,神才會接受你的禮敬。天子祭祀天下的名山大川,視五岳如同對待三公禮,視四瀆如同對諸侯禮,諸侯只祭境內(nèi)的名山大川。四瀆,就是指長江、黃河、淮水、濟(jì)水。天子祭天的地方稱為明堂、辟雍,諸侯祭祀的地方稱為泮宮。
周公既做了成王的相國,定下制度:郊祀時(shí)以后稷配天,宗廟祭祀時(shí)在明堂中祭文王以配上帝。自從夏禹興起時(shí)從事社神的祭祀,后稷稼穡有功,才有后稷的神祠,郊祭與社祭都有很悠久的歷史了。
自周朝滅殷以后十四世,世道更加衰落,禮樂廢棄,諸侯恣意行事,而周幽王被犬戎戰(zhàn)敗,周朝都城東遷到雒邑。秦襄公攻犬戎救周,以功勞開始列為諸侯。秦襄公既為諸侯,居住在西部邊垂,自以為是少暤神的代表,作西畤祭祀白帝,犧牲用馬駒、黃牛、羝羊各一頭。過了十六年,秦文公往東方打獵,來到、渭二水之間,想留居下來,卜得吉兆。文公夢見有一條黃蛇,身子從天上下垂到地面,嘴巴一直伸到鄜城一帶的田野中。文公以夢中的事問史敦,史敦回答說:“這是上帝的象征,請君祭祀它。”于是建立了鄜畤,用三牲大禮郊祭白帝。
在立鄜畤以前,雍城旁原有吳陽武畤,雍城東有好畤,都已廢棄無人祭祀。有人說:“自古以來,由于雍州地勢高,為神明聚居處,所以立畤郊祀上帝,其他諸神的祠廟也都聚集在這里。大約黃帝時(shí)曾加祭祀,直到晚周還舉行郊祭。”這些話不見于經(jīng)典,為縉紳大人所不言。
作鄜畤以后九年,秦文公得到一塊質(zhì)似石頭的東西,在陳倉山北坡的城邑中祭祀它。它的神靈有時(shí)經(jīng)歲不至,有時(shí)一年之中數(shù)次降臨,降臨常在夜晚,有光輝似流星,從東南方來,匯集在祠城中,像雄雞一樣,鳴叫聲殷殷然,引得野雞紛紛夜啼。用牲畜一頭祭祀,名為陳寶。
作鄜畤后七十八年,秦德公既立為帝,經(jīng)占卜居住在雍城,后來子孫把疆域擴(kuò)展到黃河沿岸,便定都于雍城,雍城的許多祠廟都是這時(shí)期建立的。每祭祀用牲畜達(dá)三百頭。又作祭伏的祠廟。還磔(zhé,哲)裂狗于城邑四方,以防御蠱災(zāi)的侵害。
德公立二年而死。又過四年,秦宣王在渭水以南作密畤,祭祀青帝。
過了十四年,秦繆公即位,病臥五天不省人事;醒來后,自說夢見上帝了,上帝命繆公平定晉國內(nèi)亂。史官記載下來藏于內(nèi)府。而后世都說秦繆公上天了。
秦繆公即位九年,齊桓公既為霸主,在葵丘召集諸侯會盟,產(chǎn)生了封禪的念頭。管仲說:“古時(shí)候封泰山禪梁父的有七十二家,而我記得的只有十二家。以往無懷氏封泰山;禪云云;虙犧封泰山,禪云云;神農(nóng)封泰山,禪云云;炎帝封泰山,禪云云;彭帝封泰山,禪亭亭;顓頊封泰山,禪云云;帝俈封泰山,禪云云;堯封泰山,禪云云;舜封泰山,禪云云;禹封泰山;禪會稽;湯封泰山,禪云云,周成王封泰山,禪社首。都是受天命為帝王以后才得以封禪!饼R桓公說:“寡人向北征伐山戎,兵過孤竹;向西伐大夏,遠(yuǎn)涉流沙,勒馬停車,登上卑耳山;向南征伐到召陵,登上熊耳山以眺望長江、漢水。為平亂伐叛等武事召集諸侯會兵三次,為政治、外交等文事集會了六次,前后九次集會諸侯,一統(tǒng)天下,諸侯無一人敢違背我。與以往三代受天命為帝王,又有什么兩樣?”于是管仲看出對桓公不可能以言辭相說服,因設(shè)置些難辦的事情阻止他,說道:“古時(shí)候封禪,需要用鄗上地區(qū)的黍,北里地區(qū)的禾,做祭天用的粢盛;用江淮之間生長的三脊茅,編織薦神的席子。東海來貢比目魚,西海來貢比翼鳥,然后還有不求自至的十五種吉祥物出現(xiàn)。如今什么祥瑞也沒有,鳳凰麒麟沒有降臨,嘉谷沒有產(chǎn)生,而田野中的蓬蒿雜草茂盛,鴟梟等惡鳥數(shù)次出現(xiàn)于朝堂,在這種情況下想要封禪,是否有點(diǎn)兒不太合適?”于是桓公打消了封禪的念頭。這一年,秦繆公送夷吾回國立為晉君。此后先后三次為晉國立君主,平定晉國的內(nèi)亂。繆公在位三十九年而死。
此后過了一百多年,有孔子論述六藝。書傳中曾簡略地記述說天下改姓而出現(xiàn)的新王,封泰山禪梁父的有七十多人,而孔子論述中卻看不到有關(guān)封禪的俎豆之禮,大約是難以記述的緣故。曾有人問及有關(guān)諦祭的事,孔子說:“不知道。倘若知道諦祭的事,對天下任何事都如同觀察自己的掌文一樣明白了!卑础对娊(jīng)》所說紂王在位,文王受天命后,政事中沒有封泰山的事。武王于滅殷以后二年,天下尚未安寧而死。所以周朝惟有到成王時(shí)才說得上德政融洽,成王要封泰山才接近于合乎道理。然而,此后諸侯各國陪臣執(zhí)政,魯國季氏旅祭于泰山,孔子曾嘲笑這種事。
這時(shí)期萇弘以法術(shù)效力于周靈王,諸侯不肯朝見周王,周朝微弱,無力治其罪,于是萇弘就明目張膽地搞起了鬼神活動,設(shè)置了射《貍首》的儀式。貍首,代表那些不來朝見的諸侯。想憑借神怪的力量招致諸侯來朝。諸侯不從,而晉人捕獲萇弘,殺掉了他。周朝人談法術(shù)神怪自萇弘開始。
百余年后,秦靈公在吳陽設(shè)上畤,祭祀黃帝;設(shè)下畤,祭祀炎帝。
此后四十八年,周朝太史儋見秦獻(xiàn)公說:“起初秦與周聯(lián)合,聯(lián)合后又分離,五百年后該當(dāng)重新聯(lián)合,聯(lián)合十七年就會有霸王出現(xiàn)了。”櫟陽下雨,有黃金隨雨而落,秦獻(xiàn)公自認(rèn)為是得了五行中屬于金的祥瑞,因而在櫟陽作畦畤祭祀白帝。
此后過了一百二十年秦滅周朝,周朝的九鼎流入秦國。有人說宋國的太丘社壇被毀以后,九鼎在彭城下的泗水中沉沒了。
又過了一百一十五年秦國統(tǒng)一天下。
秦始皇既統(tǒng)一天下為帝,有人說:“黃帝于五行得土德,有黃龍和大蚯蚓出現(xiàn)。夏朝得木德,有青龍降落在都城郊外,草木長得格外茁壯茂盛。殷朝得金德,所以才從山中流出銀子來。周朝德火德,有紅色烏鴉這種符瑞產(chǎn)生。如今秦朝改變了周朝天下,是得水德的時(shí)代,以前秦文公出外打獵,曾得到一條黑龍,這就是水德的吉祥物!庇谑乔匕腰S河的名子改為“德水”,以冬季十月為每年的開頭,顏色崇尚黑色,尺度以六為數(shù),音聲崇尚大呂,政事崇尚法令。
即帝位的第三年,向東方巡察郡縣,在騶縣嶧山立祠祭祀,歌頌秦朝的功德事業(yè)。于是征發(fā)齊魯?shù)娜迳⒉┦科呤藶殡S從,來到泰山下。眾儒生有的建議說:“古時(shí)候封禪,乘坐用蒲草包裹車輪的車子,是怕傷害了山上的土石草木;把地面打掃一下,就作為祭祀場地,席子用草、禾稽編成,是由于容易辦到、易于遵行的緣故!笔蓟事牭竭@些議論各不相同,而且與情理不合,難以實(shí)行,由此不用儒生。而命人修理、打掃行車道路,自陽坡登上泰山的頂峰,立石碑歌頌秦始皇的功德,表明他應(yīng)該封禪的道理。從陰坡下山,在梁父山禪祭地神。封禪的儀式有許多是采用在雍城祭祀上帝所用的儀式,而所封所藏都秘而不宣,世人無法知曉并記錄下來。
秦始皇上泰山時(shí),于山腰中遇到暴風(fēng)雨,曾在大樹下避雨。諸儒生既被貶退,不能參與封禪的禮儀,聽說始皇遇風(fēng)雨,就譏笑他。
封禪既畢,秦始皇繼續(xù)東行到海上游覽,一路祭祀名山、大江河以及八神,向仙人羨門高等祈求福佑。八神名目自古就有,有的說是齊太公以來制造出來的。齊國之所以名為齊,就是由于八神之一的天齊神的緣故。天齊的祭祀已經(jīng)廢絕,不知起自何時(shí)。八神:一是天主,祀于天齊,有天齊淵水,在臨淄城南郊的山腳下。二是地主,祀于泰山下的梁父山。這是由于天性喜陰,祭祀它必須在高山的下面,小山的上面,稱為畤;地性喜陽,祭祀它必須在低洼地區(qū)的圓丘上。三是兵主,祭蚩尤。蚩尤祠在東平陸的監(jiān)鄉(xiāng),為齊國西境。四是陰主,祭于參山。五是陽主,祭于之罘(fú,浮)山。六是月主,祭于萊山。以上三項(xiàng)在齊國北部,臨近勃海。七是日主,祀于成山。成山絕壁迴曲,人于海中,在齊東北部的最為邊隅的地區(qū),據(jù)說是迎接日出的地方。八是四時(shí)主,祀于瑯邪山,樞霸邶R國東部,為太歲開始運(yùn)行的地方。祭祀八神都用犧牲一頭,而巫祝的數(shù)目有多有少,珪幣的名目、數(shù)目也各不相同。
自從齊威王、宣王的時(shí)候,騶衍等人著書立說,論述五德終始變化,到秦稱帝后有齊人把這套理論奏明秦王,所以秦始皇采用了它。而自宋毋忌、正伯僑、充尚、羨門高以后都是燕國人,實(shí)行神仙道家的法術(shù),如形解銷化、依托鬼神等事。騶衍以陰陽迭主運(yùn)數(shù)的理論顯名諸侯,而燕齊地區(qū)海上的方士傳習(xí)他的理論又不能通達(dá),因此一些荒誕奇怪、阿諛奉迎、茍且求合的人從此興起了,其人數(shù)之多不可勝計(jì)。
自從齊威王、齊宣王、燕昭王以來,就使人人海尋找蓬萊、方丈、瀛州三神山。這三座神山,相傳在渤海之中,路程并不算遠(yuǎn),困難在于將到山側(cè)時(shí),就會有海風(fēng)吹引船只離山而去。據(jù)說曾有人到過那里,眾仙人以及長生不老藥那里都有。山上的東西凡禽獸都是白色的,以黃金和白銀建造宮闕。到山上以前,望過去如同一片白云;來到跟前,見三神山反而在海水以下。想要登上山,則每每被風(fēng)吹引離去,終究不能到達(dá)。世俗間的君主帝王無不欽羨非常。及秦始皇統(tǒng)一天下后,到海上游覽,向始皇談及這些事的方士不計(jì)其數(shù)。始皇自以為親到海上不見得就能找到三神山,于是派人帶著童男童女到海上尋找。船從海中回來,都以遇風(fēng)不能到達(dá)為辭,說道雖沒到達(dá),確實(shí)看到了三神山。第二年,始皇重游海上,到瑯邪,路過恒山,取道上黨而回。三年后,巡游碣石山,考察被派遣人海尋找三神山的方士,從上郡反回京城。過了五年,始皇南游到湘山,于是登上會稽山,并來到海上,希望能得到海中三神山中的長生不老藥,沒能如愿,回來的路上在沙丘宮病死。
二世元年,秦二世向東巡游到碣石山和海南,經(jīng)過泰山,到達(dá)會稽,每處都按禮儀祭祀神祇,在始皇所立石上勒文紀(jì)事,以頌揚(yáng)始皇的功德。這年秋天,諸侯起兵背叛秦朝,三年后二世遇弒而死。
始皇封禪以后十二年,秦朝滅亡。那些儒生們疾恨秦朝焚毀詩書,屠殺、侮辱文學(xué)士人,百姓怨恨秦朝法律,天下人都背叛秦朝,因而都訛傳說:“始皇上泰山,被暴風(fēng)雨所阻,沒能行封禪禮!奔葲]封禪,怎能如方士們所說說是無封禪之德而行封禪之禮呢?
以往三代建國都在河、洛二水之間,所以以嵩高山為中岳,其他四岳名也都與各自的方位相合,而四瀆都在崤山以東。到秦稱帝,建都咸陽,則五岳、四瀆都在都城東方。自五帝到秦朝一代代的迭興迭衰,名山大川或在諸侯境內(nèi),或在天子國中,祭祀的禮儀有損有益,隨世而異,不可勝計(jì)。及秦朝統(tǒng)一天下后,命令祠官經(jīng)常供奉的天地名山大川諸鬼神,便能按次序記述下來了。
于是知道那時(shí)自崤山以東,有名山五個(gè),大川二個(gè)加以祭祀。名為太室。太室,就是嵩高山。恒山,泰山,會稽山,湘山。水名是濟(jì)水,淮水。春季以干肉、酒醴舉行歲祭,此外由于歲暖不能封凍,或秋季因干旱而河床涸落、因早寒而冰凍,或冬季寒而冰雪塞途等異常現(xiàn)象,隨時(shí)祈禱祭祀。祭祀犧牲用牛犢各一頭,與牛犢相配的禮器以及珪幣等各不相同。
自華縣以西名山有七個(gè),名川有四個(gè)。名為華山,薄山。薄山,就是衰山。岳山,岐山,吳岳,鴻冢,瀆山。瀆山,就是蜀中的汶山。水的名子為河水,祀于臨晉;沔水,祭祀于漢中;湫淵,祭祀于朝;江水,祭祀于蜀中。也是在春秋天不結(jié)冰,河川干涸及冰雪塞途時(shí)禱祭,與東方名山川相同,但祭祀所用犧牲牛瀆以及配用禮具和珪幣等各不相同。此外四大冢鴻冢、岐冢、吳冢、岳冢,都有嘗禾的祭祀。
遇到陳寶神應(yīng)節(jié)降臨祠廟,河水增加嘗醪的祭祀。這些都由于在雍州地域以內(nèi),靠近天子的都城,所以祭祀增加車一輛,馬駒四匹。
霸水、產(chǎn)水、長水、灃水、澇水、涇水、渭水都不是大川,由于鄰近咸陽,都得到與名山川相同的祭祀,但沒有加祭的諸項(xiàng)內(nèi)容。
水、洛水二淵,鳴澤、蒲山、岳山之類,是小山川,也都有每年的禱祭、冰雪塞途、河川干涸、不封凍等祀,但禮儀不必相同。
而雍州有日、月、參、辰、南北斗、熒惑星、太白星、歲星、填星、[辰星]、二十八宿、風(fēng)伯、雨師、四海、九臣、十四臣、諸布、諸嚴(yán)、諸逑之類,凡一百多個(gè)祠廟。西縣也有數(shù)十座祠廟。在湖縣有周天子祠,下邽有天神祠,灃縣、滈縣有昭明廟,天子辟池廟、在〔杜〕、亳二縣有三(社)(杜)主的祠廟、壽星廟;而雍城的菅廟中也有杜主廟。杜主,原是周朝的右將軍,在秦中地區(qū),是小廟中最有靈驗(yàn)的廟宇。以上種種各自都按年歲、季節(jié)供奉和祭祀。
諸神祠中唯有雍州四畤的上帝祠地位最尊,祭祀場面最激動人心的要數(shù)陳寶祠。所以雍州四畤,春季舉行歲禱,此外還有由于不封凍、秋季河川干涸和早寒冰凍,冬季寒引起的冰雪塞途的祭祀,五月的嘗駒,以及四仲月舉行的月祀;而陳寶祠只有陳寶應(yīng)節(jié)降臨時(shí)的一次祭祀。祭禮春夏季用骍牛,秋冬季用駒。每用駒四匹,由四匹木偶龍拉的木偶欒車一乘,四匹木偶馬拉的木偶馬車一乘,顏色與各帝相應(yīng)的五方色相同。黃牛犢和羔羊各四只,珪幣各有定數(shù),牛、羊等都是活埋于地下,沒有俎豆等禮器。三年郊祭一次。秦以冬季十月為每年的開頭,所以常以十月齋戒后郊祀上帝,由祭的地方以權(quán)火直達(dá)宮禁,皇帝拜于咸陽宮旁,衣服崇尚白色,其他用具與通常祭祀相同。西畤、畦畤的祭祀與秦統(tǒng)一前相同,皇帝不親身往祭。
此類祠廟都由太祝主持常務(wù),按年歲季節(jié)加以祭祀。至于其他名山川、諸鬼神以及八神之類,皇帝路過它們的祠廟時(shí)就加祭祀,離去則停祭?たh以及邊遠(yuǎn)地區(qū)的神祠,百姓各自供奉祭祀,不歸天子設(shè)置的祝官管轄。祝官中有一種秘祝,即遇有災(zāi)禍,每每祝禱祭祀,把過失轉(zhuǎn)歸到臣下身上。
漢朝興起了。漢高祖貧賤時(shí),曾經(jīng)殺死一條大蛇,有神物化作人形說:“這條蛇,是白帝的兒子,殺它的是赤帝的兒子。”高祖初起兵時(shí),曾禱于豐縣的枌榆社壇。攻下沛縣后,稱為沛公,就祭祀蚩尤神,以血釁鼓旗染成紅色。終于在十月兵至霸上,與諸侯兵共同平定咸陽,自立為漢王。因此以十月為一年的開頭,顏色崇尚赤色。
第二年,向東攻打項(xiàng)籍,還兵入關(guān)后,問道“過去秦朝時(shí)祭祀的上帝是什么帝呢?”左右回答說:“共四帝,有白帝、青帝、黃帝、赤帝等祠廟!备咦嬲f:“我聽說天有五帝,只有四廟,是什么原因呢?”誰也回答不出來。于是高祖說:“我知道了,是等待我來湊足五帝之?dāng)?shù)的。”于是又建立了黑帝祠,命名為北畤。由有關(guān)機(jī)構(gòu)主持祭祀,皇帝不親自往祭。全部錄用往時(shí)秦朝的祝官,又設(shè)置了太祝、太宰,儀禮也與以往相同。因命各縣設(shè)置公用社壇,下詔書說:“我很重視祠廟而敬重祭祀。如今上帝的祭祀以及山川諸神應(yīng)當(dāng)祭祀的,各州縣及有關(guān)機(jī)構(gòu)按時(shí)禮象往常一樣加以祭祀。”
四年后,天下已經(jīng)平定,詔命御史,令豐縣整修枌榆社壇,恭謹(jǐn)祭祀,四時(shí)祭常于春季用羊豬祭祀。令祝官在長安建立蚩尤祠。在長安設(shè)置祠祝官、女巫。其中梁巫,祭祀天、地、天社、天水、房中、堂上之類;晉巫,祭祀五帝、東君、云中君、司命、巫社、巫祠、族人、先炊之類;秦巫,祭祀社主、巫保、族累之類;荊巫,祭祀堂下、巫先、司命、施糜之類;九天巫,祭祀九天。都按年歲、季節(jié)祭于宮中。其河巫祭河神于臨晉,而南山巫祭祀南山和秦中。秦中,是祭祀二世皇帝的。祭祀各有定時(shí)。
此后二年,有人說周朝興起就建立了邰邑,立了后稷廟,所以至今受天下人祭祀。于是高祖命令御史“下令各郡、諸侯國和縣建立靈星廟,經(jīng)常按歲時(shí)用牛祭祀。”
漢高祖十年春天,主管機(jī)構(gòu)請求,命各縣常以春二月和臘月祀社稷,犧牲用羊豬,百姓按里社各自集資加以祭祀。高祖以制書批復(fù)說:“可。”
此后十八年,孝文帝即皇帝位。即位的第十三年,下詔書說:“如今的秘祝把過失轉(zhuǎn)移到臣下身上,朕很不喜歡這種法子,從今日起,取消秘祝。”
起初名山大川在諸侯國境內(nèi)的,由諸侯的祝官各自供奉祭祀,天子的祝官不領(lǐng)其事。及廢除了齊、淮南國后,命令由太祝官負(fù)責(zé),一律象往常一樣按歲時(shí)加以祭祀。
這一年,頒制書說:“朕即皇帝位至今已十三年,依賴宗廟的神靈,社稷的福報(bào),境內(nèi)安定,疾疫不興。其間連年豐收,如朕這般無德,為何能享受這樣的福報(bào)?這都是上帝諸神的賜與啊。聽說古時(shí)候享受神的恩德必報(bào)答它的功勞,所以想增加對諸神的祭祀禮數(shù)。經(jīng)主管機(jī)構(gòu)議定雍州五畤增加路車各一乘,連同駕車以及車上各種裝具;西畤、畦畤增加(木)偶車各一乘,(木)偶馬各四匹,連同駕車和車上的各種裝具;河、湫、漢水的祭祀增加玉各二枚;并且所有祠廟,各增大其祭壇場地,珪幣俎豆也按等級有所增加。而祝福者把這些都?xì)w福于朕,百姓得不到好處。從今以后祝官向神致禮,不得為了朕再對神有所祈求。”
魯人公孫臣上書說:“起初秦朝得水的福德,如今漢承受了它。若推求五德終始的傳受,漢朝應(yīng)當(dāng)受土德,受土德的感應(yīng)是出現(xiàn)黃龍。應(yīng)該更改歲正和月朔,變易服色,于五色崇尚黃色!碑(dāng)時(shí)丞相張蒼愛好律歷的學(xué)問,認(rèn)為漢朝是水德的開始河水決口于金堤,便是水德的符兆。以上年十月為,顏色崇尚外黑內(nèi)赤,能與五行之德相符合。公孫臣所說,是錯(cuò)誤的。于是公孫臣的上書就被否決了。此后三年,黃龍出現(xiàn)于成紀(jì)地區(qū)。于是文帝召見公孫臣,拜他為博士官,與諸儒生一起起草更改歷法和服色的事宜。當(dāng)年夏天,頒下詔書說:“今有異類的神靈出現(xiàn)于成紀(jì),對百姓不加傷害,且使每年得到好收成。朕欲郊祀上帝諸神,禮官商議一下具體事宜,不要因有所忌諱以勞聯(lián)思!敝鞴芄賳T都說:“古時(shí)候天子在夏季親自郊祀,在郊外祭祀上帝,所以稱為郊”。于是夏季四月,文帝首次親自郊祀雍城的五畤祠,禮服崇尚赤色。
第二年,趙人新垣平以善望氣得以朝見皇帝,說道:“長安城的東北方有神氣,色呈五彩,形狀與人的冠冕相同。有人說東北方是神明居住的地方;西方是神明的墳?zāi)埂=駯|北方出現(xiàn)神氣,是天降的祥瑞,應(yīng)該立祠廟祀上帝,以與這天降的祥瑞相應(yīng)合”。于是在渭陽作五帝廟,五帝同廟而居,每帝居一殿,廟的每一面有五個(gè)門,顏色各與殿內(nèi)所祭帝的五方色相同。祭祀所用以及諸儀式也都與雍城的五畤相同。
夏季四月,文帝親自在霸、渭二水會合處拜神,以郊祀渭陽五帝。五帝廟南臨渭水,北部橫跨蒲地池水,權(quán)火燃燒起來時(shí)開始祭祀,火光輝然上燭于天。于是封新垣平為上大夫,賞賜累計(jì)達(dá)千金之多。而命博士和諸生員搜輯六經(jīng)中有關(guān)資料撰成《五制》,打算商討巡狩和封禪的事宜。
文帝出游到長門,仿佛見到五人立于道路以北,于是在道路以北就其所立處建立了五帝壇,以五牢和相應(yīng)的禮具祭祀。
明年,新垣平使人帶著玉杯,到天子闕下上書進(jìn)獻(xiàn)。新垣平自己預(yù)先對皇帝說:“有寶玉氣來到了天子闕下!笔潞螅瑱z查各處給皇帝的進(jìn)獻(xiàn),果然發(fā)現(xiàn)有獻(xiàn)玉杯的,上面刻著“人主延壽”四個(gè)字。新垣平又說:“就為臣觀測,太陽在一日之內(nèi)將會出現(xiàn)二個(gè)中午。”過了不久,太陽過午以后,向東逆行,重又出現(xiàn)一個(gè)中午。于是把文帝十七年改為元年,命令天下人得以聚飲慶賀。
新垣平對皇帝說:“周鼎失落在泗水之中,如今河水泛濫通于泗水,臣望見東北方汾陰地區(qū)有金寶氣,推想難道是周鼎要出現(xiàn)了嗎?雖然征兆已經(jīng)出現(xiàn),若不爭取它還是不能自己來到人間。”于是皇上命人在汾陰南修了一座廟,臨河而立,希望通過祭祀祈求周鼎的出現(xiàn)。
有人上書告發(fā)新垣平所說的種種望氣事都是騙局,把新垣平交給司法官員審理,殺新垣平,夷滅其族。從此以后,文帝對于更改歲正、服色、神明等事再也沒有興趣了,把渭陽、長門的五帝廟交給祠官管領(lǐng),按時(shí)祭祀,自己不再親往行禮了。
第二年,匈役數(shù)次侵入邊境,漢朝發(fā)兵守衛(wèi),此后幾年收成少差一些。
數(shù)年后孝景帝即皇帝位,在位十六年,祠官象以往一樣各自按照歲時(shí)祭祀,沒有什么興革,一直到本朝天子。
本朝天子即位之初,就特別注重對鬼神的祭祀。
到(武帝)元年時(shí),漢朝建國已經(jīng)六十多年了,天下安定,官紳等輩都希望天子行封禪禮并改定歲正、度數(shù)。而皇帝心向儒術(shù),招攬賢良士人。趙綰、王臧等是以文學(xué)升任為公卿的官員,打算按古制在城南建立明堂,以朝見諸侯;起草了皇帝巡狩、封禪的禮儀制度和改正歷法、服色等事項(xiàng),尚未完成。正趕上竇太后專攻黃老學(xué)說,不喜歡儒術(shù),派人私下里搜集、訪察趙綰等人干過的違法事,召集官員審理綰、臧的案件,趙綰、王臧自殺,他們主持興辦的各項(xiàng)事務(wù)也都隨之廢止。
此后六年,竇太后死。第二年,征召文學(xué)人士公孫弘等人為官。
明年,本朝皇帝初次到雍城,郊祀、禮見五畤神靈。以后常常是每隔三年郊祀一次。當(dāng)時(shí)皇帝求得神君偶象,供奉在上林苑中的蹄氏觀。神君,原是長陵一女子,因兒子的原因而死,顯神靈于字為宛若的妯娌二人。宛若在家中供奉它,百姓多到他家里來祭祀。平原君曾去祭祀,他的后世子孫因此而位尊名顯。到本朝天子即位,就以隆重的禮節(jié)在宮中設(shè)廟祭祀。能聽到神君的說話聲,看不到它的形象。
當(dāng)時(shí)李少君也以祭灶、避谷、長生不老等法術(shù)見皇帝,受到皇帝的尊重。李少君,原來是深澤侯的舍人,主管方術(shù)。這時(shí)他隱瞞了自己的年齡和經(jīng)歷,經(jīng)常自稱是七十歲年紀(jì),能驅(qū)使鬼物,長生不老。他用自己的法術(shù)遍交諸侯。無妻無子。人們聽說他能驅(qū)使鬼物還能長生不死,不斷贈送給他一些禮物,因此金錢衣食時(shí)常有余,不知情者都以為他不從事任何生業(yè)反而很富裕,又不知道他的來歷出身,對他更加信奉,爭相尊崇他。少君天生好法術(shù),善于巧發(fā)奇中。曾經(jīng)隨武安侯赴宴,宴席中有一位九十多歲的老人,少君就與他談?wù)撛缦扰c他祖父一起游玩射獵的地方,這位老人年幼時(shí)與祖父住在一起,還能記得這些地方,宴會上所有的人都驚訝不止。少君見皇帝,皇帝有一件古銅器,問少君,少君說:“這件銅器是齊桓公十年時(shí)在柏寢臺上的陳設(shè)品。”過后考察銅器上的銘文,果然是齊桓公時(shí)的器物,舉宮上下,盡都驚駭,以為少君是活神仙,是數(shù)百歲人了。
少君對皇帝說:“祭灶能招致鬼物,招致來鬼物后丹砂就能煉成黃金,用變化來的黃金打造飲食器,使用后能延年益壽。益壽才能見到蓬萊山的仙人,見仙人后再行封禪禮就能長生不老了。黃帝就是一個(gè)例證。為臣曾經(jīng)在海中游歷,見到安期生,他正吃著一種棗,象瓜一樣大。仙人安期生,往來于蓬萊山中,緣分合就與人相見,不合就隱而不見。”于是天子開始親自行祭灶禮,派遣方士到海中尋找安期生等仙人,并從事于煉丹砂等藥劑為黃金的事情了。
過了很久,李少君病死。天子認(rèn)為沒有死,是化去成仙了,指命黃鍾縣史名為寬舒的人學(xué)習(xí)他的方術(shù)。蓬萊安期生尋找不到,而燕齊兩地海上怪誕、迂腐的方士們一潑又一潑地相繼前來講述修煉神仙的事了。
亳縣人廖忌以祭祀太一神的方法上秦朝廷,說:“天神之中以太一為貴,太一的輔佐名為五帝。古時(shí)候天子在春秋兩季祭太一神于東南郊,禮用太牢,祭祀凡用七天,建造神壇,于八方設(shè)立階梯,開門為鬼道。”于是天子命太祝在長安東南郊建祠廟,經(jīng)常按謬忌的方法供奉和祭祀。后來有人上書,說:“古時(shí)候的天子,每三年一次用太牢祭祀三一神:就是天一、地一、太一神”。天子準(zhǔn)其奏,命太祝負(fù)責(zé)在謬忌奏請建立的太一神壇上祭祀三一神,祭法按上書人所說的方法。以后又有人上書,說:“古時(shí)候天子常在春季舉行解除災(zāi)殃的祭祀,祀黃帝用梟、破鏡各一只;祀冥羊用羊;祀馬行用一匹青色牡馬;祀太一、澤山君地長用牛;祀武夷君用干魚;祀陰陽使者用牛一頭。”命祠官負(fù)責(zé),都按上書人說的方法,在謬忌太一神壇的旁邊祭祀。
后來,天子苑中有白鹿,用白鹿皮作為貨幣,為了引發(fā)祥瑞征兆的產(chǎn)生,制造了白金。
第二年,在雍城郊祭,獵獲一只一角獸,樣子象麃。主管官員說:“陛下恭恭敬敬的進(jìn)行郊祀,上帝作為報(bào)答,賜給一角獸,這大約就是麒麟!庇谑前阉I(xiàn)給五畤,每畤的祭物增加牛一頭,在燎火中焚祭。由于這是造白金引發(fā)天降下的祥瑞,所以賜給諸侯白金,向他們暗示,造白金為瑞應(yīng)是與天意相合的。
于是濟(jì)北王以為天子將要封禪了,就上書把太山以及附近的城邑獻(xiàn)給天子,天子賞給他其他縣城作為報(bào)答。常山王有罪,貶除王爵,天子另封他的弟弟為真定王,以繼續(xù)對先王的祭祀,而把常山國改為郡,這樣五岳都在天子直接管轄的郡縣之內(nèi)了。
明年,齊人少翁以能與鬼神相通的法術(shù)來見皇帝;实塾幸晃粚檺鄣腻鷭逋醴蛉耍醴蛉怂,少翁用法術(shù)使王夫人和灶鬼的形貌在黑夜中重現(xiàn),天子隔著帷幕看到了她。于是就封少翁為文成將軍,賞賜他很多東西,以客禮對待他。文成向皇帝進(jìn)言說:“皇帝想與神交往,宮殿居室衣服用具沒有神的樣子,神就不會降臨。”于是制造了畫著云氣的車子,并且所駕車的顏色必與干支相勝的日子合,以避惡鬼。又建造甘泉宮,在宮中起高臺,臺上建宮室,室內(nèi)畫著天、地、太一等鬼神象,而且擺上祭祀用具,以此召致天神。過了一年多,他的法術(shù)更加不靈了,天神總也不降臨。于是用帛寫上字讓牛吃到肚子里,假裝預(yù)先不識,說道這頭牛肚子里必有古怪。殺牛得帛,上面寫的盡是怪里怪氣的話。但天子認(rèn)識他的筆跡,經(jīng)過追查,果然是假的,于是殺文成將軍,并把這事掩蓋起來。
此后又建造了柏梁殿、銅柱、承露仙人掌之類。
文成死后的第二年,天子在鼎湖宮病得很厲害,巫和醫(yī)都千方百計(jì)加以治療,始終不見好轉(zhuǎn)。游水發(fā)根推薦說,上郡有一個(gè)巫師,曾經(jīng)有病,有鬼神附在身上,因而很靈驗(yàn);实壅賮砦讕煟瑸楦皆谒砩系墓砩裨诟嗜獙m建立了祠廟,稱為神君。這一次得病,使人問神君吉兇如何。神君說道:“天子不要為病耽心,等你病體稍愈,強(qiáng)起與我在甘泉宮相會。”于是病體見輕,就起身,駕幸甘泉宮,病也完全好了。因此頒布大赦,為神君建造壽宮。在壽宮神君之中最尊貴的是太一神,他的輔佐是大禁、司命之類,都跟隨著他。人們看不到他的樣子,能聽到他的說話聲,與人的聲音相同。有時(shí)去有時(shí)來,來的時(shí)候則風(fēng)聲肅然。住在室內(nèi)帷帳中,有時(shí)白晝說話,然而經(jīng)常是在夜間說話。天子祓除以后才進(jìn)入廟中。廟以巫為主人,關(guān)照、領(lǐng)取神君飲食。神君有什么話,由巫傳遞到下面。又建造了壽宮的北宮,在宮中張掛羽旗,設(shè)置供具,以禮敬神君。神君說的話,皇帝使人記錄下來,稱為“畫法”。它說的話,都是世俗人所知道的,沒有特別不同處,然而獨(dú)有天子心里喜愛。事情很隱秘,世間無人知曉。
此后三年,主管官員說,紀(jì)元應(yīng)該按天降的符瑞命名,不應(yīng)該按一元二元的順次數(shù)。一元稱為“建”,二元因有長星出現(xiàn)稱為“光”,如今郊祀得到一角獸,應(yīng)稱為“狩”。
第二年,天子郊祀于雍城,說:“如今上帝由朕親自祭祀,卻不祭后土,與禮不合。”負(fù)責(zé)官員與太史令司馬談、祠官寬舒商議后說:“祭天地用牛角象繭栗那樣大的牲牛。如今陛下要親自祭祀后土,祭后土應(yīng)在低洼地區(qū)建圓丘,在圓丘上設(shè)五個(gè)祭壇,每壇的祭牲用黃牛犢一頭以及連帶的太牢禮具,祭過以后全部埋掉,隨從祭祀的人衣服用黃色!庇谑翘熳铀鞏|行,首次在汾陰脽丘建起了后土祠,祭儀按寬舒等議定的執(zhí)行;实塾H自望祭禮拜,與祭天帝的禮儀相同。祭祀結(jié)束后,天子經(jīng)滎陽回京。路過雒陽時(shí)下詔書說:“三代年代渺遠(yuǎn),如今連一點(diǎn)影子也不存在了。可畫出三十里的地區(qū)封周王的后人為周子南君,以供奉他們祖先的祭祀!边@一年,天子第一次巡察郡縣,逐漸到了泰山下。
這年春天,樂成侯上書皇帝,介紹欒大事跡。欒大,是膠東王的宮人,以前曾與文成將軍同師學(xué)習(xí)方術(shù),后來做了膠東王的尚方。而樂成侯的姐姐是康王的王后,沒有生子。康王死后,其他姬妾的兒子繼承了王位?低鹾笞黠L(fēng)淫亂,與新王合不來,相互間明爭暗斗?岛舐犝f文成將軍已死,想對皇上諂媚,就派欒大通過樂成侯求見皇帝講述自己的法術(shù)。天子既已殺掉文成將軍,后悔他死得太早,惋惜他的法術(shù)沒有全部使用出來,及至見到欒大,很是高興。欒大這個(gè)人身材高大俊美,言談中有許多機(jī)巧,而又敢于說大話,象真有其事一樣。曾自吹說:“臣經(jīng)常往來于海中,會見安期生、羨門高這些仙人。他們因?yàn)槌嫉牡匚坏唾v,不相信臣的話。又以為康王不過是一個(gè)諸侯,不足以把神仙方術(shù)交給他。臣曾數(shù)次對康王說,康王又不采用臣的話。為臣的師父說:‘黃金可以煉成,河水的決口可以堵塞,長生不死藥可以得到,仙人可以招致而來。’但是臣恐怕再走文成的老路,被誅而死,就會使方士人人掩口不言,怎么還敢再談方術(shù)!”皇帝說:“文成是吃馬肝死的,不是朕殺了他。先生倘若真有修成神仙的方術(shù),我對爵祿等賞賜有何吝惜呢!”欒大說:“臣的師父不是有求于人,而是人們有求于他。陛下若一定要招他來,就要讓招聘的使者地位更尊貴,使他做天子的親屬,以客禮對待他,不要卑視他,讓他佩帶各種印信,才可使他傳話給神人(譯者按:神人指欒大之師)。即便這樣,神人來與不來,尚在二可?傊伦鹁闯缜笤L神人的使者,然后才有可能招致神人降臨。”于是皇帝要他演示小方術(shù),看有無效驗(yàn)。演示斗棋,棋子能自相撞擊。
那時(shí)皇帝正為河水決口而憂慮,而煉黃金又不成功,就封欒大為五利將軍。過了一月多,他得到四顆官印,五利將軍印之外,還佩有天士將軍、地士將軍、大通將軍印;实垲C詔書給御史說:“以前大禹能夠疏導(dǎo)九江,決通四瀆。近些日子河水泛濫于大陸,筑堤的徭役久不能息。朕在帝位二十八年,如果天委派士人輔佐我而欒大就是其中之一!肚贩夥Q:‘飛龍’,又有所謂‘鴻漸于般’,朕以為欒大的境遇接近于這個(gè)樣子。你們給辦理一下,以二千戶的租稅封地士將軍欒大為樂通侯!辟n給列侯的宅第一區(qū),僮仆千人。從皇帝的乘騎用物中分出車馬帷帳器物布置他的新居。又把衛(wèi)長公主嫁給他作妻子,送給黃金萬斤,把他住的城邑改名為當(dāng)利公主邑。天子親自到五利家里作客。到他家里慰問、賞賜物品的天子使者,絡(luò)繹不絕。自大長公主、將相以下,都在他家擺酒慶賀,獻(xiàn)給物品。于是天子又刻了一顆“天道將軍”的玉印,命使者穿著羽衣,夜間站在白茅草的上面,把印賜給五利將軍,五利將軍也穿著羽衣,夜間站在白茅上受印,以此表示不是天子的臣子。而佩戴“天道”將軍印,只是姑且為了與天子引導(dǎo)天神。于是五利時(shí)常夜間在家中祭祀,欲請神仙下降。神沒有降臨,各種鬼卻聚集來了,然而五利善能驅(qū)使諸鬼。此后他治理行裝上路,東行到海中,說是要尋找他的師父。欒大見皇帝后幾個(gè)月的時(shí)間里,佩戴六顆大印,其尊貴使天下震動,而海上的燕齊眾方士,無不以手扼腕表示振奮,并自言有祝禁的方術(shù),能夠修煉成神仙。
這年夏季六月中旬,一個(gè)名為錦的汾陰巫師在魏脽后土祠旁為民祭祀,見地下有個(gè)象鉤一樣的東西,挖開來看是一個(gè)鼎,尺寸很大,與普通大多數(shù)鼎都不同,刻有花紋,沒有款識,覺得奇怪,告訴了小吏。吏上報(bào)給河?xùn)|太守勝,勝上報(bào)朝廷。天子派使者檢查并詢問巫師得鼎的經(jīng)過,確認(rèn)中間沒有奸詐作偽事以后,就按禮祭祀,迎接鼎到甘泉宮,天子從行,將要把它上獻(xiàn)給天。行到中山,鼎的上空出現(xiàn)一片黃云,氤氳繚繞如同車蓋。恰有一頭麃?zhàn)咏?jīng)過,皇帝射死它,就勢用來做了祭鼎的牲禮。到長安以后,公卿大夫都議論請求尊奉寶鼎。天子說:“最近以來,河水泛濫,一連數(shù)年收成不好,所以朕才巡察郡縣,祭祀后土,為百姓祈求有個(gè)好年成。今年豐收與否尚不可知,鼎究竟是為什么原因才出現(xiàn)的呢?原因不明,就不知是何兆頭,怎可盲目尊奉?”有關(guān)官員都說:“聽說過去泰帝制神鼎一個(gè),一就是壹統(tǒng)的意思,天地萬物都統(tǒng)于寶鼎,與寶鼎所示現(xiàn)象相聯(lián)系。黃帝作寶鼎三個(gè),三象征天地人。禹收集九州的銅,鑄成九鼎,象征九州,都曾經(jīng)用來烹煮犧牲祭祀上帝和鬼神。遭逢圣主盛世鼎就會出現(xiàn),遷延經(jīng)過了夏商二朝,到周未世德衰敗,宋國社壇被毀以后,鼎就淪沒了。從此隱伏不再出現(xiàn)。詩《頌》說:“自堂上至于門塾,自牲羊至于牲牛,大鼎小鼎,全都驗(yàn)過,牲肥鼎潔,祭事綢繆”,“不喧嘩不倨傲,恭慎又肅穆,神必降福,得享壽考,休美征候!比缃穸σ训礁嗜獙m,看它色澤光潤。變化如神,朝廷必承無疆之福。這與行到中山時(shí),有黃白云蓋降落在鼎上的征兆相符,還有麃獸這種符瑞,以及大弓和四支一套的箭,都是在神壇下得到的,這全是上天對于祭祀大享的回報(bào)。只有受天命而為帝的人才能心知其意而與天德相合。鼎應(yīng)該獻(xiàn)給祖禰廟,藏于帝王宮廷,以與上述各種明顯的瑞應(yīng)相合!被实
下制書說道:“就這么辦!
到海中尋找蓬萊山的人,說蓬萊山路程不遠(yuǎn),而總也不能到達(dá)的原因,大約是看不到仙山的云氣。于是皇上派遣善于望氣者幫助他們觀察云氣。。
這年秋天,皇上來到雍城,將要行郊祀五帝禮。有人說:“五帝,是太一神的輔佐,應(yīng)該建立太一廟,皇上親自郊祀!被噬溪q豫未決。齊人公孫卿說:“今年得到寶鼎,冬季辛巳日十一月初一是冬至節(jié),與黃帝時(shí)完全一樣!惫珜O卿有一本扎記書說:“黃帝在宛朐城得到寶鼎,向鬼臾區(qū)詢問,鬼臾區(qū)回答說:‘帝得到了寶鼎和神策,這一年已酉日的月朔是冬至節(jié),從此進(jìn)入天紀(jì),終而復(fù)始,循環(huán)不止!谑屈S帝按日影用神策推算,以后大率每二十年重又出現(xiàn)月朔黎明時(shí)為冬至節(jié),到二十周,第三百八十年,黃帝成仙上天而去!惫珜O卿想通過所忠把此事上奏皇上,所忠看他的書荒誕不經(jīng),懷疑是他妄造的假書,辭謝說:“寶鼎的事已經(jīng)定下來了,還有什么文章可做?”公孫卿又通過皇帝的私寵上奏,皇上很是高興,就召問公孫卿,公孫卿回答說:“這本書是申公傳授給我的,如今申公已然去世!被噬险f:“申公是個(gè)什么樣的人?”公孫卿說:“申公,是齊人。與安期生相交往,接受黃帝的教言,沒有書,只有這本關(guān)于鼎的書。其中說‘漢朝興盛于黃帝時(shí)的年名重新出現(xiàn)的時(shí)候’。說‘漢朝的圣人出現(xiàn)在于高祖皇帝的孫和曾孫之中。寶鼎出現(xiàn)后就能與神勾通,并行封禪禮。古來行封禪禮的共有七十二個(gè)帝王,唯有黃帝得以登上泰山頂行封祭禮’。申公說:‘漢朝皇帝也應(yīng)當(dāng)上泰山行封祭禮,登上泰山封祭就能成仙登天了。黃帝時(shí)諸侯上萬數(shù),其中神靈被封的占七千。天下有名山八座,其中三座在蠻夷境內(nèi),五座在中國。在中國的有華山、首山、太室、泰山、東萊山,這五座是黃帝經(jīng)常游觀的地方,在那里與神相會。黃帝一邊作戰(zhàn)一邊學(xué)習(xí)修仙,恐怕百姓有對仙道非議者,就斷然把非難鬼神的人殺掉。經(jīng)過百多年的修煉然后能與神仙往來了。黃帝在雍城郊祭上帝,住了三個(gè)月。鬼臾區(qū)號稱大鴻,死后葬在雍城,所以那里才有鴻冢這個(gè)地方。此后黃帝在明廷與萬千神靈相見。明廷,就是甘泉山。黃帝升仙的地方為寒門,就是今天的谷口。黃帝采掘首山的銅礦,鑄鼎于荊山腳下。鼎既鑄成,云端里有一條龍垂下長長的胡須,迎接黃帝。黃帝攀援而上騎在龍背上,群臣以及后宮紀(jì)嬪隨他登上龍背的有七十多人,龍就向天上飛去。其余級別低的官員不得上,都抓住龍須不放手,龍須被拉斷,從空中落下,匆忙間黃帝的弓也落了下來。百姓仰面望見黃帝慢慢飛上天去,于是抱著他失落的弓以及拉斷的龍須哭號,所以后世把這個(gè)地方稱為鼎湖,弓的名子叫作烏號’”于是天子說:“呀!要是能象黃帝那樣,我把離開妻子只當(dāng)作是扔掉一只鞋子一樣容易。”就封公孫卿為郎官,讓他到東面太室山去迎候神仙。
皇上遂到雍城郊祀,后來到隴西,向西行登上崆峒山,又回到甘泉宮。命祠官寬舒等人準(zhǔn)備好太一神的祭壇,祭壇仿照薄忌的太一壇建造,壇分三層。第一層是太一壇,五帝壇環(huán)繞在太一壇下,五帝各自所在方位與所主方位相同,只有主中央方位的黃帝處在西南方,除去這個(gè)方向上的八通鬼道(譯者按:即各層相通的通道),以立黃帝壇位。太一壇,祭祀所用與雍城五畤中的一畤相同,而增加酒醴、棗和肉脯之類,宰殺一頭犁牛作為俎豆和其他與牲牢相配的禮器中的供奉物。而五帝壇只有酒醴和俎豆供奉。最下一層壇是一塊四方形地面,作為供奉配祭群神和北斗的地方。祭祀完畢,剩余的胙肉都付之燎火。牲牛用白色,把宰殺好的鹿塞入牛的腹腔中,再把豬塞入鹿的腹腔中,一起放在釜中加水烹煮。祭日的犧牲用牛,祭月用羊豬,都用一只,雄性。太一壇的祝宰禮服用紫色以及五彩繡衣,五帝壇祝宰的禮服則各按帝所主方位的顏色,日壇祝宰禮服為赤色,月壇的為白色。
十一月初一黎明冬至這一天,天剛拂曉,天子開始祭祀太一神,行跪拜禮。早晨朝見日神,傍晚朝見月神,都揖而不跪;而朝見太一神則和雍城的郊祭
禮相同。其贊禮者念道:“天開始把寶鼎神策授給皇帝,此后朔日一次接著一次,終而復(fù)始,永無窮盡,皇帝恭敬拜見天神!倍Y服崇尚黃色。祭祀時(shí)滿壇是一堆堆的燎火,壇旁邊放著烹煮等炊具。主管官員說:“祀壇上有光出現(xiàn)了。”公卿說:“皇帝最初在云陽郊祭,朝見太一神,主管官員供奉著瑄玉,嘉牲獻(xiàn)給太一神享食。當(dāng)夜就有很美的光輝出現(xiàn),到天亮?xí)r,黃氣上騰,與天相連!碧饭㈧艄賹捠娴日f:“這是神靈的美意,保祐降福于人的吉兆祥瑞,應(yīng)該按照這里神光所照的地區(qū)建立太畤壇以與神光的祥瑞吉兆相呼應(yīng)。命太祝管領(lǐng)此事,每年秋天和臘月間祭祀,隔三年天子郊祭朝見一次!
這年秋天,為了討伐南越,向太一神禱告祈求福祐。以荊為幡竿,幡上畫日月、北斗、升龍等圖案,以象征太一座的三星,作為太一鋒旗,命名為“靈旗”。在出兵禱告時(shí),由太史官手捧靈旗指向被伐的國家。五利將軍作為使者不敢入海求神,卻來到泰山祭禱;噬吓扇宋搽S著他察看他的行蹤,知道他實(shí)際上什么也沒見到。五利卻妄言說見到他師父了。他的方術(shù)已經(jīng)用盡,大多沒有效驗(yàn),于是皇上殺掉五利。
這年冬天,公孫卿在河南迎候神仙,說在緱氏城上看到了仙人足跡,還有個(gè)東西樣子象山雞一樣,往來于城上。天子親自到緱氏城看了仙人足跡。問公孫卿:“莫非你是仿效文成、五利嗎?”公孫卿說:“仙人不是有求于皇帝,是皇帝求仙人。所以這事非得寬限時(shí)日,神就不會降臨。談?wù)撋裣墒拢孟笫怯馗终Q,然而積以年歲就能辦成!庇谑强髯郧鍜叩缆罚拗螌m殿、列觀、名山、神廟等,以等待皇帝到來。
這年春天,既已滅掉南越,皇上有位寵愛的官員李延年獻(xiàn)上一首優(yōu)美的樂曲;噬戏Q善不止,命公卿商議說:“民間祠廟還有鼓舞樂曲,如今郊祭反而無樂,如何相稱。”公卿說:“古時(shí)候祭祀天地都有樂,神祇才來享受祭祀!边有人說:“太帝命素女奏五十弦瑟,由于太過悲哀,太帝禁而不能止,所以把她的瑟分為兩半成二十五弦瑟。”于是以南越為邊塞,開始用樂舞禱祭太一、后土,廣召歌兒,并從這時(shí)期開始制作二十五弦瑟和空侯。
來年冬天,臣下進(jìn)言說“古時(shí)候先振兵釋旅,專力于農(nóng),然后行封禪禮!庇谑腔实垩膊毂狈降剿贩,布勒軍隊(duì)十多萬人,回來時(shí)祭黃帝冢于橋山,在須如遣散軍隊(duì)。皇上說:“我聽說黃帝沒有死,如今有黃帝冢,是何原因?”有人回答說:“黃帝成仙后飛升上天,群臣把他的衣冠埋葬起來,因而有黃帝冢!奔纫鸦氐礁嗜獙m,由于不久就要到泰山行封禪禮,先類祭了太一神。
自從得到寶鼎以后,皇上與公卿、諸經(jīng)生員商議封禪事。封禪由于以往很少舉行,有關(guān)資料已曠廢絕滅,無人知道禮儀的詳細(xì)情形,而眾儒者從《尚書》、《周官》、《王制》等書中摘引了封禪時(shí)望祭射牛的故事。齊人丁公年已九十多歲,說:“封禪,就是合當(dāng)不死的意思。秦始皇沒有這種造化,所以沒能夠登上山頂行封祭禮。陛下若一定上山,上到一定高度,乘無風(fēng)雨的時(shí)候,即刻行禮就算是上山封祭了。”皇上于是命諸儒者演習(xí)射牛的禮儀,起草封禪的程式。數(shù)年以后,終于到了將要封禪的日子。天子既然聽了公孫卿以及方士的話,說黃帝以前的帝王封禪,都招徠異類以與神相通。所以想仿照黃帝以前的帝王招徠蓬萊士人以迎神仙,對世人抬高自己的身價(jià)以與九皇相比德,而又稍稍采用儒者的一套作為文飾。眾儒者既不能把封禪的儀式搞明白,又牽纏拘泥于《詩》《書》等古文的記載,不能騁其想象。皇上親自設(shè)計(jì)了封禪用的祭器讓群儒觀看,這些儒者有的說:“與古時(shí)候不同”,一個(gè)名叫徐偃的人又說:“太常諸生演習(xí)的禮不如魯禮好”,周霸囑咐他另繪封禪禮圖。于是皇上把徐偃、周霸免官,所有儒生也被停止使用。
三月,東行到緱氏,登上中岳太室山行祭禮。隨從官員在山下聽到象有呼喊“萬歲”的聲音。問皇上,皇上不答;問下官,下官也不言語。于是將三百戶人家封為太室奉祠,以他們的租稅作為太室山祭祀的費(fèi)用,把他們的居住區(qū)命名為崇高邑。繼續(xù)東行到泰山。那時(shí)候泰山上的草木還沒有長出葉子,乘機(jī)命人將大石運(yùn)上泰山絕頂,備封禪時(shí)用。
皇上隨即向東巡游來到海上,行禮祭祀八神。齊人紛紛上書談?wù)撋窆趾推娈惙叫g(shù),數(shù)以萬計(jì),然而沒有一件能得到證實(shí)。于是調(diào)發(fā)了更多的船只,讓那些談?wù)摵V猩裆降臄?shù)千人下海尋求蓬萊山的神人。天子出行,常常由公孫卿持天子符節(jié)先行到達(dá),在名山勝境迎候天子車駕,他到東萊后,說夜間看到一個(gè)異常高大的人,身長數(shù)丈,走近后卻看不到了,只留下一個(gè)很大的足跡,形狀象是禽獸的足印。群臣還有的說見到一個(gè)老人牽著狗,說:“我想見一見臣公”,說完忽然不見蹤影;噬嫌H自看了大足印,尚不肯相信,等到又聽群臣講述牽狗老人的事,才深信這就是仙人了。特意在海上留宿以待仙人,準(zhǔn)予方士乘坐驛傳的車子以來往報(bào)信,陸續(xù)派出的求仙人已有千數(shù)以上。
四月,從海上歸來,到奉高縣。皇上認(rèn)為眾儒生和方士所說的封禪事各自不同,荒誕不經(jīng),難以施行。天子到了梁父山,以禮祭祀地主。乙卯日,命侍中和儒者穿著隆重的禮服:頭戴皮弁,插笏垂紳,行射牛的禮儀。在泰山東面的山腳下封土行禮,禮儀程式與郊祭太一相同。所封土寬一丈二尺,高九尺。下面埋有玉牒書,書的內(nèi)容隱秘?zé)o人知。行禮畢,天子獨(dú)自帶了侍中奉車霍子侯登上泰山,在山頂同樣行了封土禮,只是在山頂事禁止外傳。第二天,從山后陰道下山。丙辰日,在泰山腳下東北的肅然山上行禪祭禮,與祭后土儀式相同。封祭、禪祭天子都親行拜見禮。禮服尚黃色,都用樂伴奏。薦神用的草席是用江淮間的三脊茅編織而成,封土用雜土石,上面加蓋五色土。將遠(yuǎn)方進(jìn)貢來的奇獸、飛禽以及白山雞等物縱還山林,比起雍畤的祭祀禮數(shù)頗有增加。兕牛犀象之類不宜放還山林的,都到泰山下祭祀后土。行封禪禮的地方,當(dāng)夜仿佛有光出現(xiàn),白天有白云從封土中升起。
天子從禪祭的地方回來后,坐于明堂,群臣輪番入見道賀,恭祝天子圣壽無疆。于是降下制書,詔告于御史說:“朕以渺小之身繼承至尊大位,終日戰(zhàn)戰(zhàn)兢兢深恐不能勝任。由于德行微薄,不明禮樂。所以重修祭祀太一的盛典時(shí),仿佛有霞光出現(xiàn),又隱然見到一些奇怪物事,恐怕是怪物出現(xiàn),欲停止行禮而又怕得罪神靈,于是強(qiáng)自支撐,登上太山行封祭禮,到梁父,而后在肅然山行禪祭禮。欲從此自新,與士大夫一起重新做起,特賜給百姓每百戶牛一頭,酒十石,年八十歲以上的孤寡老人贈賜布帛二匹。博縣、奉高、蛇丘、歷城四縣免除徭役和今年租稅。大赦天下,細(xì)則與乙卯日赦令相同。所經(jīng)過處不得再有復(fù)作者。凡二年以前所犯過失,都不再治罪。”又下詔說:“古時(shí)候天子每隔五年外出巡狩一次,到泰山行禮,諸侯都有朝見留宿的處所。今命諸侯各自在泰山下構(gòu)筑邸舍房屋!
天子既已封泰山,沒有遇到風(fēng)雨災(zāi),因而方士紛紛說蓬萊山諸神不久將能見到,皇上也欣然以為差不多,就重新東行到海上觀望,希望能遇到蓬萊山諸神。奉車霍子侯突然得急病,才一天就死了。皇上這才離去。沿海而上,北行到碣石,自遼西開始巡察,歷經(jīng)北部邊塞來到九原縣。五月,返回到甘泉宮。主管官員說寶鼎出現(xiàn)年號定為元鼎,今年封禪年號應(yīng)為元封元年。
這年秋天,有彗星出現(xiàn)于東井宿中。十多天后,又有彗星出現(xiàn)于三臺附近。有個(gè)望氣的人名叫王朔的說:“測候時(shí)獨(dú)有我看到填星出現(xiàn)時(shí)象瓜一樣大,約一頓飯的功夫隱去不見了。”有關(guān)官員都說:“陛下創(chuàng)建了漢朝封禪的禮儀,大約是上天以德星的出現(xiàn)作為報(bào)答!
來年冬天,郊祭雍城的五帝祠,回來后拜祝并祭祀了太一神。贊禮官念道:“德星明亮,其是吉祥。又出壽星,淵耀光明。信星光見,皇帝敬拜太祝之享食!
這年春天,公孫卿說在東萊山見到神人,隱約聽到他說:“要見天子”。天子于是來到緱氏城,封公孫卿為中大夫。隨后到達(dá)東萊,住了數(shù)日,什么也沒看到,有的說見到了大人的足印。重又派遣方士尋訪神仙、采掘靈芝達(dá)千余人。這一年天旱,天子既已出游,沒有出游的理由,就借口說往萬里沙禱神求雨,順道祭祀泰山;貋頃r(shí)到達(dá)瓠子縣,親自到河水決口處堵塞決口,住了二日,沉祭河神以后離去。命上卿二人率領(lǐng)兵卒堵塞河水的決口,將二條渠水移位,以恢復(fù)禹時(shí)的舊跡。
當(dāng)時(shí)既已滅掉兩越,一個(gè)名為勇之的越人說道:“越人風(fēng)俗是信鬼,祭祀時(shí)都能見到鬼,常常很有效驗(yàn)。過去東甌王敬鬼,活了一百六十歲。后世人怠慢鬼神,所以很早就衰老了!庇谑敲轿捉⒃阶R,其中有臺而無壇,同樣是祭祀上帝百鬼,而用雞卜吉兇。皇上極為信任,越祭和雞卜從此開始在天下行用。
公孫卿說:“仙人本來可以看到,而皇上來往急劇,匆匆忙忙,因此才看不到。如今陛下可以建一座樓觀,象緱氏城樓一樣,上面擺上肉脯、棗,神人理應(yīng)可以請到。而且仙人喜歡住在樓上。”于是皇上命在長安建造蜚廉觀和桂觀,在甘泉則建造益壽觀和延壽觀,使公孫卿持天子符節(jié)在上面設(shè)立供具,迎候神人。又作通天臺,臺下設(shè)置祭祀禮具,用來招致仙人、神人之屬。于是在甘泉宮又建了前殿,開始擴(kuò)建各處的宮殿。夏季,在甘泉殿的房中長出了靈芝草。天子以為是由于親自塞決河,建通天臺,產(chǎn)生的祥瑞感應(yīng),就下詔書說:“甘泉宮房中長出一株九莖靈芝,為此天下大赦,免去復(fù)作者刑!
第二年,出兵伐朝鮮。夏季,天旱。公孫卿說:“黃帝時(shí)只要封祭就會出現(xiàn)天旱,是由于天要把封土?xí)窀,一直曬上三年!被噬暇拖略t書說:“天旱,推想是天要曬干封土嗎?茲令天下人都尊奉、祭祀靈星。”
明年,皇上在雍城郊祭,打通了去回中的道路,到那里去巡察。春季,到達(dá)鳴澤,從西河縣而歸。
第二年冬天,皇上巡察南郡,到江陵后向東行。登上灊縣境內(nèi)的天柱山并且行了祭禮,此山號為南岳。然后乘船沿江而下,自尋陽起程,出樅陽,經(jīng)過彭蠡湖,沿途祭奠了名山大河。再向北行到瑯邪,是循海路而上。四月中旬,到奉高縣修整了泰山上的封土。
起初,天子封泰山,在泰山的東北方向有一處古時(shí)候的明堂舊址,周圍地勢險(xiǎn)而且不寬敞;噬舷朐诜罡咭嘏粤斫ㄒ蛔魈茫恢涝摻ǔ墒裁礃幼。濟(jì)南人公王帶獻(xiàn)上一幅黃帝時(shí)的明堂圖。于明堂正中是一座殿,四周無墻,以茅草復(fù)頂。與水相通,水環(huán)繞宮垣一周。又建有復(fù)道。殿上有樓,從西南方的復(fù)道進(jìn)入大殿,稱為昆侖道。天了從這里入殿,就可拜祀上帝了。于是皇上命奉高邑在汶水旁建造明堂,形制與公王帶的明堂圖相同。到元封五年重到此處修整封土的時(shí)候,就在明堂的上層祭祀太一和五帝,命高皇帝廟的神坐與它們相對,在明堂下層祭奠后土,用牢牛共二十頭。天子從昆侖道進(jìn)入,開始祭拜明堂,禮數(shù)與郊祭相同。行禮畢,在堂下點(diǎn)燃燎火;噬嫌值巧咸┥,在山頂又有一番外人不知詳情的秘祭。而在泰山下祭祀五帝,則各按其方位進(jìn)行,只有黃帝與赤帝合并祭祀,祭時(shí)都有主管官員輔助侍候。山上燃起燎火,山下各處都舉火相應(yīng)。
二年以后,適逢十一月甲子日朔旦為冬至節(jié),推算歷法的人認(rèn)為這一天是進(jìn)入統(tǒng)歲的開始,所以天子親自到泰山下,在這一天于明堂祭祀上帝,但不行封禪禮。其贊禮官念道:“天增授給皇帝太初歷法,周而復(fù)始,無有窮盡;实劬窗萏弧!比缓髺|行到海上,詢問訪求神仙的方士和其他下海人,沒見有何效驗(yàn),然而非但不停止這些活動,反正增派人員,希望能僥悻與神仙相遇。
十一月乙酉日,柏梁殿發(fā)生火災(zāi)。十二月甲午初一日,皇上親自到高里禪祭,祭祀后土。來到勃海岸邊,將要望祭蓬萊山的仙人之屬,希望自己終有一日到達(dá)仙人之庭。
皇上回到京都,由于柏梁殿發(fā)生火災(zāi)的緣故,改在甘泉宮朝見天下郡國的上計(jì)吏,并接受他們獻(xiàn)上的計(jì)薄。公孫卿說:“黃帝建造成青靈臺,才十二天被火燒掉,黃帝就又建造了明廷。明廷,就是甘泉宮。”方士大都說古時(shí)帝王有建都于甘泉的。后來天子又在甘泉宮朝見諸侯,在甘泉建造諸侯的邸舍。勇之就說:“越地的風(fēng)俗是發(fā)生火災(zāi)后,重新蓋屋必須比原來的更大,用以鎮(zhèn)服、勝過原屋,以避災(zāi)害!庇谑墙ㄔ炝私ㄕ聦m,計(jì)有千門萬戶。前殿比未央宮還高。建章宮以東建有鳳闕,二十多丈高。以西則是唐中,方圓數(shù)十里辟為虎圈。以北開鑿了一個(gè)很大的池沼,其中有漸臺,高二十多丈,名為太液池,池中有蓬萊、方丈、瀛洲、壺梁諸島嶼,以象征海中的神山龜魚之類。以南有玉堂、璧門等建筑以及大鳥的塑象。又建造了神明臺、井干樓,高度為五十丈,以輦道彼此相連屬。
夏季,漢朝改變歷法,以每年正月為一年的開頭,五色中崇尚黃色,刻著官名的印章改為五字,以當(dāng)年為太初元年。這一年,向西出兵討伐大宛。遍地生蝗蟲。丁夫人,雒陽虞初等人以方術(shù)禱祀詛咒匈奴和大宛。
明年,主管機(jī)構(gòu)說雍城五畤沒有煮熟的牲牢等祭品,祭祀時(shí)芬芳之味不能齊備。于是命祠官給五畤煮犧牲的器具,顏色按照五行相勝配置。牲禮中的駒以木偶馬代替。只有五月的嘗駒祭以及天子親行郊祀禮時(shí)才用真正的駒作犧牲。所有名山川的祭祀有用駒的,也一律改用木偶馬代替。天子出行路過該地祭祀時(shí)用真駒。其他禮數(shù)不變。
第二年,東行巡察來到海上,考察方士們關(guān)于神仙之類的話,沒有一件有效驗(yàn)的。方士有的說:“黃帝時(shí)候建造了五個(gè)城邑十二座樓,在執(zhí)期迎接、等候神人,稱為迎年!被噬蠝(zhǔn)許按他所說的辦,稱為明年。皇上親自行禮祭祀上帝。
公王帶說:“黃帝時(shí)雖然封祭泰山,然而風(fēng)后、封巨、岐伯等都是要黃帝封東泰山,禪祭凡山,與符瑞相合,然后才能長生不死!碧熳蛹纫衙藴(zhǔn)備祭祀用具,來到東泰山后,見東泰山很矮小,與名聲不相稱,就命祠官行禮,不在這里封禪了。以后命公王帶在這里主持祭祀以迎候神人。夏季,回到泰山,象從前一樣舉行五年一次的修封禮,另外增加了禪祭石閭的禮儀。石閭,在泰山以南的山腳下,方士有許多人說這是仙人居住的門閭,所以皇上親加禪祭。
此后過了五年,重到泰山修封,回來時(shí)路過并祭祀了恒山。
本朝天子新制定的祭禮,有太一、后土,每隔三年天子親自郊祭一次;建立了漢家的封禪制度,每隔五年修封一次,薄忌的太一祠以及三一、冥羊、馬行、赤星、五床山祀,由寬舒等祀官按歲時(shí)祭祀,凡六廟,都由太祝官管領(lǐng)。至于此外的八神等神,明年、凡山等名祠,天子出行時(shí)路過則祭,離去則停祭。由方士建議所立的祠廟,各由建議者主持,此人死,祠廟廢,與祠官無涉。其他祭祀凡是沿襲下來的都一仍舊貫。今天子自封禪始,其后十二年間,五岳、四瀆遍祭一周。而迎候并祭祀神人的方士,以及人海尋求蓬萊山的,終究沒有效驗(yàn)。如公孫卿那樣的候神者,還能以神人的腳印來辯解,再無其他效驗(yàn)。因而天子越來越對方士怪誕、迂闊的話感到厭倦懈怠了,然而仍對他們加以籠絡(luò),無使斷絕往來,希望能遇到真有方術(shù)的人。從此以后,方士上言神仙和祭祀事的更多,然而其效驗(yàn)自可想見了。
太史公說:我隨從天子巡視并祭祀天地諸神和名山川還參預(yù)了封禪禮。進(jìn)入壽宮祭祀并等候神君說話,考究并觀察了祠官們的心態(tài)、意向,于是退而論述自古以來祭祀鬼神的事,全部涉及了事情的表里內(nèi)外。使后世君子,得以觀覽。至于祭祀中關(guān)于俎豆珪幣等情形,獻(xiàn)酬的禮儀程式,則主管機(jī)構(gòu)保存有詳細(xì)檔案,本文就不復(fù)贅及了。
【原文及注釋】
自古受命帝王,曷嘗不封禪?蓋有無其應(yīng)而用事者矣,未有睹符瑞見不臻乎泰山者也。雖受命而功不至,至梁父矣而德不洽,洽矣而日有不暇給,是以即事用希。《傳》曰:“三年不為禮,禮必廢;三年不為樂,樂必壞!泵渴乐,則封禪答焉,及衰而息。闕曠遠(yuǎn)者千有余載,近者數(shù)百載,故其儀闕然堙滅,其詳不可得而記聞云。
《尚書》曰<1>,舜在璇璣玉衡<2>,以齊七政<3>。遂類于上帝<4>,禋于六宗<5>,望山川<6>,遍群神。輯五瑞<7>,擇吉月日,見四岳諸牧,還瑞<8>。歲二月,東巡狩<9>,至于岱宗。岱宗,泰山也。柴<10>,望秩于山川<11>。遂覲東后<12>。東后者,諸侯也。合時(shí)月正日<13>,同律度量衡,修五禮<14>,五玉三帛二生一死贄<15>。五月,巡狩至南岳。南岳,衡山也。八月,巡狩至西岳。西岳,華山也。十一月,巡狩至北岳。北岳,恒山也。皆如岱宗之禮。中岳,嵩高也。五載一巡狩。
〔注釋〕
<1>指《尚書·舜典》篇!<2>孔傳說:“在,察也;璇,美玉;璣、衡,玉者,正天文之器,可運(yùn)轉(zhuǎn)者!笨追f達(dá)進(jìn)一步解釋說:“璣為轉(zhuǎn)運(yùn),衡為橫簫。運(yùn)璣使運(yùn)于下,以衡望之,是王者正天文之器,漢世以來,謂之渾天儀者是也。”以璇璣玉衡為渾天儀的渾環(huán)和窺管,是漢儒中一派人,如馬融、蔡邕等人的認(rèn)識。也有認(rèn)為是指北斗七星的,如《史記·天官書》說:“北斗七星,所謂‘璇璣玉衡以齊七政’。”這是由于北斗七星自斗魁第一星始,依次是天樞、天旋、天璣、天權(quán)、天衡、開陽、搖光。有三顆與“璇璣玉衡”名稱相合!<3>孔傳說:“七政:日月五星。”孔穎達(dá)解釋說:“整齊天之日月五星七曜之政,觀其齊與不齊:齊則受之是也;不齊則受之非也。”齊與不齊是指:日月五星各自循軌道、按規(guī)律運(yùn)行,稱為齊;偏離軌道,不按規(guī)律,或贏或縮(早出為贏,晚出為縮),稱為不齊。七曜之政是指:按占星家說,七曜各有所主,由此以知吉兇。是七曜所指吉兇稱為七曜之政。又:《史記·天官書》《索隱》解釋七政指春、夏、秋、冬、天文、地理、人道!<4>類:祭祀禮中的是一種。《周禮·春官·肆師》“類造上帝”。鄭玄注說:“類禮,以郊祀而為之者。”就是指郊祀。上帝:天神,由后文知上帝包括太一和五帝,釋詳于后!<5>禋:祭禮名!渡袝房讉饕趺C注說:“潔祀也”。就是齋戒沐浴而后祭祀,稱為禋祀。六宗:指四時(shí)、寒暑、日、月、星、水旱。一說指天地四時(shí)。亦有他說!<6>望:祭禮名。指山川之祭。 <7>輯:斂,收取。五瑞:五等爵公、侯、伯、子、男所持的瑞玉,如圭、璧之類。 <8>會見諸侯牧守以后,把斂取的瑞玉還給他們?追f達(dá)解釋斂玉、還玉的原因說:“瑞(玉)本受于堯,斂而又還之,若言舜新付之,改為舜臣,與之正新君之始也。” <9>巡狩:《尚書·舜典》作巡守,同。即天子巡察地方政權(quán)的政事,稱為巡狩。 <10>即焚燒柴火。也是祭祀的一種形式?讉饕R融注說:“祭時(shí)積柴,加牲其上而燔之!薄<11>意思是按照山川的等次、尊卑,分別望祭之。秩,秩次,次序。 <12>覲(jín,近):會見。東后:孔傳釋為:“東方國君。”指諸侯國的國君,所以下文說:“東后者,諸侯也。” <13>是調(diào)整歷法以合于天象的意思。合時(shí)月,使四時(shí)季節(jié)與月相合。即通過設(shè)置閏月,使冬季常在一、二、三月;夏季常在四、五、六月;秋季常在七、八、九月;冬季常在十、十一、十二月。正日,即糾正日名,不使干支失次!<14>五禮:五種禮儀。指吉禮、兇禮、軍禮、賓禮、嘉禮。吉禮指各種神祀,如天地、日月 、山川、祖宗等祭禮;兇禮指喪葬禮;軍禮指閱武、受降、軍祭、獻(xiàn)俘、田獵之類;賓禮指禮接諸侯、朝會群臣、百官相見、朝見外使之類;嘉禮指飲食、冠婚、宣赦、養(yǎng)老等等。 <15>五玉:五等諸侯所持的玉。與前所云五瑞同。按《周禮·春官·典瑞》的記載:“公執(zhí)桓圭,侯執(zhí)信圭,伯執(zhí)躬圭,……子執(zhí)谷璧,男執(zhí)蒲璧”。三帛:孔傳說:“諸侯世子執(zhí)(按:絳紅色帛),分之孤執(zhí)玄(黑色帛),附庸之君執(zhí)黃。二生:孔傳釋為:“卿執(zhí)羔(按:指羊羔),大夫執(zhí)雁。一死:孔傳釋為:“士執(zhí)雉。”以上是公侯以下至于士人相見所持的贄見禮。
禹遵之,后十四世,至帝孔甲,淫德好神,神瀆<1>,二龍去之。其后三世,湯伐桀,欲遷夏社,不可,作《夏社》<2>。后八世,至帝太戊,有桑谷生于廷<3>,一暮大拱,懼。伊陟曰:“妖不勝德!碧煨薜,桑谷死。伊陟贊巫咸<4>,巫咸之興自此始。后十四世,帝武丁得傅說為相,殷復(fù)興焉,稱高宗,有雉,登鼎耳雊<5>,武丁懼。祖已曰:“修德。”武丁從之,位以永寧<6>。后五世,帝武乙慢神而震死。后三世,帝紂淫亂,武王伐之。由此觀之,始未嘗不肅祗,后稍怠慢也。
〔注釋〕
<1>瀆:《漢書·郊祀志》作黷,同!<2>《夏社》:顏師古注:“《尚書》篇名,今則序在而書亡逸!薄<3>參見《尚書·商書·咸有一德》?装矅忉屨f:“二木合生,七日大拱,不恭之罰!薄妒酚洝氛f是“一暮大拱”,所見不同。“二木合生”指桑樹、谷樹同處而生。顏師古說:“谷即今之楮樹也。”楮樹又名構(gòu)樹,為桑科落葉喬木,皮可作紙!<4>孔傳說:“贊,告也。巫咸,臣名!庇挚追f達(dá)疏說:“伊陟以此桑谷之事告于巫咸,使錄其事作《咸又》四篇!薄<5>雊(gòu,夠):顏師古注為“雉鳴”聲。 <6>武丁得傅說事參見《尚書·說命》;雉雊鼎耳事參見《尚書·高宗肜日》,肜,祭祀名目。
《周官》曰<1>,冬日至,祀天于南郊,迎長日之至;夏日至,祭地祇。皆用樂舞<2>,而神乃可得而禮也。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岳視三公,四瀆視諸侯,諸侯祭其疆內(nèi)名山大川。四瀆者,江、河、淮、濟(jì)也。天子曰明堂。辟雍<3>,諸侯曰泮宮<4>。
周公既相成王,郊祀后稷以配天<5>,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6>。自禹興而修社祀<7>,后稷稼穡,故有稷祠,郊社所從來尚矣。
〔注釋〕
<1>《尚書》有《周官》篇,但以下文字為《周官》所不載。疑“周官”二字泛指《周禮》所載之官,非書名!<2>《周禮·春官·大司樂》記載:“孤竹之管,云和之琴瑟,云門之舞,冬日至,于地上之圓丘奏之。若樂六變,則天神皆降,可得而禮矣!笔侵v冬至郊天用樂!皩O竹之管,空桑之琴瑟,咸池之舞,夏日至,于澤中方丘奏之。若樂八變,則地祇皆出,可得而禮矣。”是講夏至祭地用樂。 <3>明堂:天子宣政之所。詳見《禮書》注。辟雍:大學(xué)名,兼作祭所。按《禮記·王制》記載,天子所辦學(xué)堂,“小學(xué)在公宮南之左,大學(xué)在郊!编嵭忉屨f:“辟,明也;雍,和也。所以明和天下”,因名辟雍!<4>泮宮:又作頖宮等。諸侯所辦大學(xué)。鄭玄解釋說:“頖之言班也,所以班政教也。”也有認(rèn)為泮,就是半。天子之學(xué),周圍環(huán)水如璧,稱為璧(辟)雍;諸侯之學(xué),只有南面的一半環(huán)水,北邊一半無水,因稱半(泮)宮。參見《詩經(jīng)·泮水》“思樂泮水”句毛注!<5>意是郊祀天時(shí),以后稷配祭。配祭的意思是在被祭的神位上,主神位供天帝,陪位上供后稷。郊祀,祭天于南郊圓丘之上,因稱郊祀!<6>明堂以祀五帝(上帝),用文王配祭,宗祀,祖宗之祀。 <7>社祀:祭灶神。社即后土,或土地之神。《左傳·昭29》說:“社稷五祀”,其中的“土正為后土”。又說“共工氏有子,曰句龍,為后土。”句龍又稱九龍,就是金文中的“禹”字,以禹為后土(土神)是由于禹治水、平水土有功。參見丁山《中國古代宗教與神話考》“后土為社”章。
自周克殷后十四世,世益衰,禮樂廢,諸侯恣行,而幽王為大戎所敗,周東徙雒邑。秦襄公攻戎救周,始列為諸侯。秦襄公既侯,居西垂<1>,自以為主少暤之神<2>,作西畤,祠白帝,其牲用騮駒黃牛羝羊各一云<3>。其后十六年,秦文公東獵汧渭之間,卜居之而吉。文公夢黃蛇自天下屬地,其口止于鄜衍。文公問史敦,敦曰:“此上帝之征,君其祀之!庇谑亲鬣~畤,用三牲郊祭白帝焉<4>。
自未作鄜畤也,而雍旁故有吳陽武畤,雍東有好畤,皆廢無祠。或曰:“自古以雍州積高,神明之隩<5>,故立畤郊上帝,諸神祠皆聚云。蓋黃帝時(shí)嘗用事,雖晚周亦郊焉!逼湔Z不經(jīng)見,縉紳者不道。
作鄜畤后九年,文公獲若石云<6>,于陳倉北阪城祀之。其神或歲不至,或歲數(shù)來,來也常以夜,光輝若流星,從東南來集于祠城,則若雄雞,其聲殷云,野雞夜雊。以一牢祠<7>,命曰陳寶。
作鄜畤后七十八年,秦德公既立,卜居雍,“后子孫飲馬于河”,遂都雍。雍之諸祠自此興。用三百牢于鄜畤<8>。作伏祠<9>。磔狗邑四門<10>,以御蠱災(zāi)<11>。
〔注釋〕
<1>垂:同陲。邊遠(yuǎn)地區(qū)。 <2>少暤之神:以上古著名君臣與五行相配,分別作為五方之神,西方金德之神:君為少暤氏,臣為蓐收。見《禮記·月令》。 <3>驊駒:赤毛黑鬣馬駒。羝羊:《索隱》引《詩傳》說:“羝,牡羊。”即雄性羊。 <4>三牲:三種犧牲:就是前文說的騮駒、黃牛、羝羊。 <5>神明居住的地方。隩,同隩(yù,域),亦讀奧。指四方可居住的地方!<6>若石云:可譯為:據(jù)說是象石頭那樣的東西!<7>牢:祭祀用的犧牲。有太牢(牛)、少牢(豬、羊)等名目。 <8>《索隱》以為“‘百’當(dāng)為‘白’,秦君西祀少昊時(shí)牲尚白。秦,諸侯也,雖奢侈,祭郊本特牲,不可用三百牢以祭天,蓋字誤耳!卑矗捍耸氰徔罩f,“百”字不誤有以下三條理由:第一,與《郊祀志》、《秦本記》同文。第二,秦祭白帝并不以白牲,如前文所說是以騮駒、黃牛、羝羊。漢以后講究祭五方神所用犧牲以及禮器都與方色相同,德公時(shí)沒有這樣嚴(yán)格。第三,前文說:“自古以雍州積高……,故立畤郊上帝,諸神祠皆聚云”;本句之上又說“雍之諸祠自此始”。鄜畤在鄜縣,為雍州境,近旁不知聚集了多少神祠。由于祭鄜畤,其余諸神也得到祭祀,共用牲三百牢,不足為奇。 <9>《秦本記》“初伏”注,《正義》說:“六月三伏之節(jié),秦德公為之,……伏者,隱伏避盛暑也。”顏師古注說:“伏者,謂陰氣將起,迫于殘陽而未得升,故為臧(按:同藏)伏,因名伏日也。立秋之后,以金代火,金畏于火,故至庚日必伏。”按:后世以夏至后的第三個(gè)庚日為初伏,第四個(gè)庚日為二伏,立秋后的第一個(gè)庚日為三伏。 <10>禳除災(zāi)害的一種形式,即磔(zhé,哲)裂狗的肢體,張掛于城邑四門!<11>蠱:《索隱》解釋說:“《左傳》云:‘皿蟲為蠱’,梟磔之鬼亦為蠱!彼^“皿蟲”指《本草綱目·蟲部》記載的,以百余種毒蟲放于甕中,經(jīng)年之后,必有一種蟲子把其余的毒蟲吃盡,此蟲就是蠱!肚乇居洝贰墩x》解釋為:“蠱者,熱毒惡氣為傷害人,故磔狗以御之”。還有其他解釋,略。
德公立二年卒。其后(六)〔四〕年,秦宣公作密畤于渭南,祭青帝<1>。
其后十四年,秦繆公立,病臥五日不寤<2>。寤,乃言夢見上帝,上帝命繆公平晉亂。史書而記藏之府<3>。而后世皆曰秦繆公上天。
秦繆公即位九年,齊桓公既霸,會諸侯于葵丘<4>,而欲封禪。管仲曰:“古者封泰山禪梁父者七十二家,而夷吾所記者十有二焉。昔無懷氏封泰山<5>,禪云云;慮羲封泰山<6>,禪云云;神農(nóng)封泰山,禪云云;炎帝封泰山<7>,禪云云;黃帝封泰山,禪亭亭;顓頊封泰山,禪云云;帝俈封泰山,禪云云;堯封泰山,禪云云;舜封泰山,禪云云;禹封泰山,禪會稽;湯封泰山,禪云云;周成王封泰山,禪社首。皆受命然后得封禪!被腹唬骸肮讶吮狈ド饺<8>,過孤竹;西伐大夏,涉流沙,束馬懸車,上卑耳之山;南伐至召陵<9>,登熊耳山以望江漢。兵車之會三<10>,而乘車之會六<11>,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諸侯莫違我。昔三代受命,亦何以異乎?”于是管仲睹桓公不可窮以辭,因設(shè)之以事,曰:“古之封禪,鄗上之黍,北里之禾,所以為盛<12>;江淮之間,一茅三脊<13>,所以為藉也<14>。東海致比目之魚<15>。西海致比翼之鳥,<16>,然后物有不召而自至者十有五焉。今鳳凰麒麟不來<17>,嘉谷不生<18>,而蓬蒿藜莠茂,鴟梟數(shù)至<19>,而欲封禪,毋乃不可乎?”于是桓公乃止。是歲,秦繆公內(nèi)晉君夷吾<20>。其后三置晉國之君<21>,平其亂?姽⑷拍甓洹
〔注釋〕
<1>青帝:五方帝中的東方主木德之神。 <2>寤:顏師古注:“寤,覺也!薄<3>史:官名!抖Y記·玉藻》有左史、右史。府:顏師古注:“府,藏書之處。” <4>葵丘之會在公元前651年,見《左傳·僖9》記事!<5>無懷氏:《集解》說:“古之王者,在伏羲前。” <6>慮羲:即伏羲。 <7>炎帝:史傳多以神農(nóng)為炎帝,此指神農(nóng)的后世子孫!<8>在公元前664年,參見《左傳·莊30》記事。山戎侵燕,齊桓公出兵討伐。 <9>在公元前656年,參見《左傳·僖4》記事!<10>《索隱》說:“按《左傳》,三,謂魯莊十三年(前681)會北杏,平宋亂;僖四年(前656)侵蔡,遂伐楚;六年(前654)伐鄭,圍新城是也。 <11>《索隱》說:“據(jù)《左氏傳》云,莊十四年(前680)會于鄄,十五年(前679)又會鄄,十六年(前678)盟于幽,僖五年(前655)會于首止,八年(前652)盟于洮,九年(前651)會葵丘也。” <12>盛:粢盛。在容器中用來祭祀的黍稷!稌(jīng)·泰誓》“犧牲粢盛”,孔安國傳說:“黍稷日粢”,“在器曰盛”!<13>《集解》引孟康語說:“所謂靈茅也!崩顣r(shí)珍《本草綱目·草部·白茅》條下載有香茅,說:“香茅一名菁茅,一名瓊矛。生湖南及江淮間,葉有三脊,其氣香芬,可以包藉及縮酒,《禹貢》所謂“苞匭菁茅”是也。”今知香茅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全株有檸檬香氣,成分主要是檸檬醛,可作香料,產(chǎn)于我國南部、臺灣及其他熱帶地區(qū)。 <14>藉:薦神用的草席、草墊子!<15>比目魚:一種深海生長的魚類,雙目生于身體一側(cè)。屬于魚綱,鰈形目。 <16>比翼鳥:傳說中的單翼鳥。《索隱》引《山海經(jīng)》文說:“崇吾之山有鳥,狀如鳧,一翼一目,相得乃飛,名曰蠻!惫弊ⅰ稜栄拧酚肿鼹Y鶼!<17>鳳凰:傳說中的瑞鳥!稜栄拧め岠B》說,雄者為鳳,雌者為凰。郭璞解釋其形狀是“雞頭蛇頸,燕頜龜背,魚尾五彩色,高六尺許!薄俄n詩外傳》更說它,其翼若干(盾牌),其聲若簫,不啄生蟲,不折生草,不群居,不侶行,非梧桐不棲,非竹實(shí)不食,非醴泉不飲,天下有道則見等等。后世統(tǒng)治者為粉飾太平,常污指各種奇鳥為鳳凰,麒麟:傳說中的瑞獸,雄者為麒,雌者為麟!墩f文》釋其形狀說:麒,“麋(按:鹿科動物,欲稱四不象)身、牛尾、一角”;麟,“大牝鹿也!薄稜栄拧め尗F》作“ ”,說它“麕(按:讀jūn軍。即獐子)身、牛尾、一角!毙蠁J注引京房《易》說它“麕身、牛尾、狼額、馬蹄、有五彩、腹下黃,高丈二”等等。與鳳凰一樣,后人也把各種不認(rèn)識的獸指為麒麟。今人考證,有把斑馬、長頸鹿等視作麒麟者!<18>嘉谷:《漢書·郊祀志》作“嘉禾”,同。祥瑞中的一種,與普通稻谷不同。王充《論衡·講瑞篇》解釋為“生于禾中,與禾中異穗,謂之嘉禾”,如“一莖數(shù)穗,二莖或數(shù)莖合穗、隔壟合穗、異畝共穗等。都是嘉禾!<19>鴟梟:貓頭鷹。鳥綱鴟鸮科,有許多種類。古人認(rèn)為是不孝之鳥,長則食母;又叫得難聽,說它是不祥之鳥。漢代用它的肉作湯喝,還規(guī)定作為向皇帝上供的物品,目的是要把這不祥之物捕殺干凈。其實(shí)是種益鳥!<20>晉獻(xiàn)公有子申生、重耳、夷吾。驪姬作亂,殺太子申生,逼重耳、夷吾出奔。獻(xiàn)公死后,大臣里克作亂,夷吾請求秦繆公出兵,幫助他回到晉國主政。秦繆公于是派兵送夷吾回國,立為晉君,稱晉惠公。事在秦繆公九年(前651年)!<21>《索隱》說指惠公、懷公、文公;莨奈崾乱岩娗白;懷公子圉為惠公子,以質(zhì)子入秦。聞惠公病,逃出秦國,被立為晉君;秦國怒子圉私逃回國,把流亡在外的重耳接到秦國,以兵護(hù)送歸晉,立為晉君,稱文公,文公殺子圉,后來成了諸侯霸主。
其后百有余年,而孔子論述六藝<1>。傳略言易姓而王、封泰山禪乎梁父者七十余王矣,其俎豆之禮不章<2>,蓋難言之。或問禘之說<3>,孔子曰:“不知。知禘之說,其于天下也視其掌!薄对姟吩萍q在位<4>,文王受命,政不及泰山。武王克殷二年,天下未寧而崩<5>。受周德之洽維成王<6>,成王之封禪則近之矣。及后陪臣執(zhí)政<7>,季氏旅于泰山<8>,仲尼譏之。
是時(shí)萇弘以方事周靈王<9>,諸侯莫朝周,周力少,萇弘乃明鬼神事,設(shè)射《貍首》<10>。貍首者,諸侯之不來者。依物怪欲以致諸侯。諸侯不從,而晉人執(zhí)殺萇弘。周人之言方怪者自萇弘。
其后百余年,秦靈公作吳陽上畤,祭黃帝:作下畤,祭炎帝。
后四十八年,周太史儋見秦獻(xiàn)公曰:“秦始與周合,合而離<11>,五百歲當(dāng)復(fù)合<12>,合十七年而霸王出焉<13>!睓店栍杲,秦獻(xiàn)公自以為得金瑞,故作畦畤櫟陽而祀白帝。
其后百二十歲而秦滅周<14>,周之九鼎入于秦;蛟凰翁鹕缤,而鼎沒于泗水彭城下。
其后百一十五年而秦并天下。
〔注釋〕
<1>六藝:包括禮、樂、射、馭、書、數(shù),參見《周禮·地官·保氏》!<2>章:同彰。明顯、顯著!<3>禘:祭祀儀式中的一種。參見《禮書》注!<4>“詩”指《詩經(jīng)》!<5>崩:天子死稱為崩。見《禮記·曲禮》!<6>愛:于是,因此!<7>陪臣:諸侯國中的大夫,人天子之國的自稱。見《禮論·曲禮》。這里泛指諸侯國的大臣!<8>旅:祭祀儀式中的一種。祭山為旅。見《尚書·禹貢》“蔡蒙旅平”孔安國注。 <9>方:方術(shù)、法術(shù)、技術(shù)等都稱為方。這里指役使鬼神事。梁玉繩《史記志疑》考證說,萇弘事周靈王為誤文。此處不取!<10>射《貍首》:這是古禮中的一種,射時(shí)唱《貍首》這首歌曲。由于歌辭中有射諸侯不來朝者的話,而且這種古禮久已不行,萇弘驟又行之,諸侯便污指他是裝神弄鬼,欲以方術(shù)殺諸侯。對此,如錢大昕等人考之已祥。日·瀧川資言認(rèn)為“貍”讀為埋,是“不來”二字的合音!<11>《索隱》引孟康的話認(rèn)為秦封為諸侯國以前為周、秦合時(shí),封為諸侯為周、秦分離!<12>《索隱》說,自周平王始封秦襄公為諸侯,到秦昭王52年(前250)西周君獻(xiàn)邑于秦,凡516年為秦、周復(fù)合時(shí)期!妒酚洝氛f“五百歲”,是“舉其全數(shù)!薄<13>《索隱》說:“自昭王滅周之后至始皇元年誅嫪?dú),正十七年!薄?lt;14>指距太史儋作出以上預(yù)言時(shí)120年,秦滅周。
秦始皇既并天下而帝,或曰:“黃帝得土德,黃龍地螾見<1>,夏得木德,青龍止于郊,草木暢茂。殷得金德,銀自山溢。周得火德,有赤烏之符<2>。今秦變周,水德之時(shí)。昔秦文公出獵,獲黑龍,此其水德之瑞。”于是更命河曰“德水”,以冬十月為年首,色上黑<3>,度以六為名<4>,音上大呂<5>,事統(tǒng)上法<6>。
即帝位三年,東巡郡縣,祠騶嶧山,頌秦功業(yè)。于是征從齊魯之儒生博士七十人,至乎泰山下。諸儒生或議曰:“古者封禪為蒲車<7>,惡傷山之土石草木;埽地而祭<8>,席用葅稭<9>,言其易遵也!笔蓟事劥俗h各乖異,難施用,由此絀儒生。而遂除車道,上自泰山陽至巔,立石頌秦始皇帝德,明其得封也。從陰道下,禪于梁父。其禮頗采太祝之祀雍上帝所用,而封藏皆秘之,世不得而記也。
始皇之上泰山,中阪遇暴風(fēng)雨<10>,休于大樹下,諸儒生既絀,不得與用于封事之禮,聞始皇遇風(fēng)雨,則譏之。
〔注釋〕
<1>螾:《集解》引應(yīng)劭語說:“螾,丘蚓也。黃帝土德,故地見其神。蚓大五六圍,長十余文!薄<2>《索隱》說:《中候》及《呂氏春秋》皆云“有火自天止于王屋,流為赤烏!被鹕嗷癁榧t色老鴉,周人以為是象征吉祥的符瑞!<3>五色之中崇尚黑色。上同“尚”!<4>五行之?dāng)?shù):一、六為水,二、七為火,三、八為木,四、九為金,五、十為土。秦自以為得水德,水?dāng)?shù)一、六,一不能成變化,便取六為度數(shù),如六寸為符,六尺為步之類!<5>大呂:十二律之一,于五音為商,于五行屬金。按五行生克學(xué)說,金能生水。秦以為水德,所以于十二律中崇尚大呂!<6>《集解》解釋說:“水陰,陰主刑殺,故尚法!薄<7>蒲車:《索隱》說:“謂蒲裹車輪,惡傷草木!薄<8>埽:同“掃”!<9>葅稭:草與禾稭!都狻方忉屨f:“應(yīng)劭曰:‘稭,禾稿也。去其皮以為席’!瓡x灼曰:‘葅,藉也!端麟[》稱為茅藉。用茅草與去皮的禾,稭編成席子,用以祭天!<10>阪(bǎn,板):指山坡。
于是始皇遂東游海上,行禮祠名山大川及八神,求仙人羨門之屬。八神將自古而有之<1>,或曰太公以來作之。齊所以為齊,以天齊也。其祀絕,莫知起時(shí)。八神:一曰天主,祠天齊。天齊淵水,居臨菑南郊山下者。二曰地主,祠泰山梁父。蓋天好陰<2>,祠之必于高山之下,小山之上,命曰“畤”;地貴陽<3>,祭之必于澤中圓丘云。三曰兵主,祠蚩尤。蚩尤在東平陸監(jiān)鄉(xiāng),齊之西境也。四曰陰主,祠三山。五曰陽主,祠之罘<4>。六曰月主,祠之萊山。皆在齊北,并勃海。七曰日主,祠成山,成山斗入海<5>,最居齊東北隅,以迎日出云。八曰四時(shí)主,祠瑯邪,樞霸邶R東方,蓋歲之所始<6>。皆各用一牢具祠。而巫祝所損益,珪幣雜異焉。
自齊威、宣之時(shí),騶子之徒論著終始五德之運(yùn)<7>,及秦帝而齊人奏之,故始皇采用之。而宋毋忌、正伯僑、充尚、羨門高最后皆燕人<8>,為方仙道,形解銷化<9>,依于鬼神之事。騶衍以陰陽主運(yùn)顯示諸侯<10>,而燕齊海上之方士傳其術(shù)不能通,然則怪迂阿諛茍合之徒自此興,不可勝數(shù)也。
〔注釋〕
<1>將;語詞。 <2>天為陽,異性相引,同性相斥,故說“天好陰”。好,喜好之好!<3>地為陰,故貴陽!百F”同“好”!<4>之罘(fú,浮):山名!<5>斗入海:回曲峭臨海上!端麟[》解釋為:“斗絕曲入海也!倍窞榛厍;絕為峭立貌!<6>瑯邪地屬青州,按《天官書》青州在虛、危二宿分野,虛、危于十二次在玄枵之中,于十二辰屬子位。舊歷以歲星或太歲紀(jì)年,起始位置:太歲在子位,順辰次左轉(zhuǎn);歲星在丑位,逆辰次右行。由于年名(年的干支名稱)與太歲的位置同,太歲自子位開始運(yùn)行,所以認(rèn)為瑯邪為歲之所始!<7>終始五德:又稱五德終始,是按五行學(xué)說推斷、或解釋王朝遞變的學(xué)說。認(rèn)為王朝受天命而興,必秉受五行之德中的一德,興滅都取決于五行的生克變化。三代以前為公天下,循五行相生的序列,如太昊(伏犧)為木德,神農(nóng)為火德,黃帝為土德……,木能生火,火能生土……,所以太昊亡,神農(nóng)興;神農(nóng)亡黃帝興……。三代后為家天下,以武力相傾奪,世運(yùn)按五行相克的序列變化,如夏為木德,商為金德,周為火德、秦為水德、金能克木,火能克金,水能克火,所以商代夏,周代商,秦又代周!<8>按《索隱》,“最后猶言甚后也!比绱宋牧x不通。若如小顏,劉伯莊解釋為人名,一者名為“最后”,殊不可思議;再者前注引裴秀《冀州記》說正伯僑為犍為人,與“皆燕人”不合。因此,釋“最后”為“以后”,言羨門高以后的著名士都是燕地人,于理較妥!<9>道家語,意思是修煉成仙以后,如蟬蛻一樣拋棄自己的凡體(尺體),飛升而去!<10>陰陽主運(yùn):同“終始五德之運(yùn)!鄙w五行亦分陰陽,五行迭主運(yùn)就是陰陽迭用事,所以可以互稱。
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萊。方太、瀛州。此三神山者。其傅在勃海中<1>,去人不遠(yuǎn),患且至,則船風(fēng)引而去。蓋嘗有至者,諸仙人及不死之藥皆在焉。其物禽獸盡白,而黃金銀為宮闕。未至,望之如云;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臨之,風(fēng)輒引去,終莫能至云。世主莫不甘心焉。及至秦始皇并天下,至海上,則方士言之不可勝數(shù)。始皇自以為至海上而恐不及矣,使人乃赍童男女入海求之。船交海中,皆以風(fēng)為解,曰未能至,望見之焉。其明年,始皇復(fù)游海上,至瑯邪,過恒山,從上黨歸。后三年,游碣石,考入海方士,從上郡歸。后五年,始皇南至湘山,遂登會稽,并海上<2>,冀遇海中三神山之奇藥。不得,還至沙丘崩。
二世元年,東巡碣石,并海南,歷泰山,至?xí),皆禮祠之,而刻勒始皇所立石書旁<3>,以章始皇之功德。其秋,諸侯畔秦。三年而二世弒死<4>。
始皇封禪之后十二歲,秦亡,諸儒生疾秦焚《詩》《書》,誅僇文學(xué)<5>,百姓怨其法,天下畔之,皆訛曰:“始皇上泰山,為暴風(fēng)雨所擊,不得封禪!贝素M所謂無其德而用事者邪<6>?
〔注釋〕
<1>傅:《漢書·郊祀志》作“傳”,是?诙鄠鞯囊庖!<2>并海上:與下文“并海南”之類,“并”都作“傍”、“沿”解!<3>《秦始皇本紀(jì)》述此事說:“而盡刻始皇所立刻石,石旁著大臣從者名,以章先帝成功盛德焉!辈皇窃谑蓟士淌粤砹⒖淌窃谑蓟士淌倪吔,刻上隨二世巡游的大臣的名子。目的是要一代一代的刻下去,成為曠世之典,秦始皇開國的“盛德”就自會“章”明了!<4>弒(shì,試):劉熙《釋名》說:“下殺上曰弒!薄<5>僇(lù,陸):侮辱。 <6>意思是:這怎是儒者所說的,沒有封禪之德而行封禪之事的例證呢?
昔三代之(君)〔居〕皆在河洛之間<1>,故嵩高為中岳,而四岳各如其方,四瀆咸在山東。至秦稱帝,都咸陽,則五岳、四瀆皆并在東方。自五帝以至秦,軼興軼衰,名山大川或在諸侯,或在天子,其禮損益世殊,不可勝記。及秦并天下,令祠官所常奉天地名山大川鬼神可得而序也。
于是自殽以東,名山五,大川祠二。曰太室。太室,嵩高也。恒山,泰山,會稽,湘山。水曰濟(jì),曰淮。春以脯酒為歲祠,因泮凍<2>,秋涸凍<3>,冬塞禱祠<4>。其牲用牛犢各一,牢具珪幣各異<5>。
自華以西,名山七,名川四。曰華山,薄山。薄山者,衰山也<6>。岳山<7>,岐山,吳岳<8>,鴻冢,瀆山。瀆山,蜀之汶山。水曰河,祠臨晉;沔,祠漢中;湫淵,祠朝;江水,祠蜀。亦春秋泮涸禱塞,如東方名山川,而牲牛犢牢具珪幣各異。而四大冢鴻、岐、吳、岳,皆有嘗禾<9>。
陳寶節(jié)來祠,其河加有嘗醪<10>。此皆在雍州之域,近天子之都,故加車一乘,駒四。
霸、產(chǎn)、長水、泮、澇、涇、渭皆非大川,以近咸陽,盡得比山川祠,而無諸加。
汧、洛二淵、鳴澤、蒲山、岳山之屬,為小山川,亦皆歲禱塞泮涸祠,禮不必同。
〔注釋〕
<1>《正義》解釋說:夏禹先后建都于陽城、平陽、安邑、晉陽;殷商先后建都于毫、偃師;周先后建都于酆、滈、河南。都在河洛之間!<2>泮凍:《集解》說:“服虔曰:‘解凍’!薄<3>秋季干旱和因早寒而結(jié)冰。涸凍,干涸和冰凍!<4>冬塞:冬季沍寒導(dǎo)致的冰雪塞徑,道路不通。禱祠:由于以上原因有所祈禱,并加祭祀。祠,同祀。 <5>牢具:與牲牢配用的器具。珪幣:珪是玉器,幣為金玉齒革泉布的雜名。一說幣指帛。 <6>《集解》引徐廣語,說衰山是襄山之誤!<7>清·梁玉繩以為“岳”為“垂”字誤文,垂山在武功縣境,為終南山一峰。是!<8>《漢書·郊祀志》為“吳山”胡渭《禹貢錐指》考證說,《禹貢》中的岍山,周尊稱為岳山,俗稱吳山,又合稱為吳岳。所以兩名皆是!<9>嘗禾:祭名!稜栄拧め屘臁氛f:“秋祭為嘗”。郭璞注:“嘗新谷”。秋季,新谷登場,祭以報(bào)神,稱為嘗祭或稱嘗禾之祭!<10>嘗醪:祭名。以酒醪饗神。
而雍有日、月、參、辰、南北斗、熒惑、太白、歲星、填星、〔辰星〕、二十八宿、風(fēng)伯、雨師、四海、九臣、十四臣、諸布、諸嚴(yán)、諸逑之屬<1>,百有余廟。西亦有數(shù)十祠。于湖有周天子祠。天下邽有神。灃、滈有昭明<2>、天子辟池<3>。于〔杜〕、亳有三〈杜〉(社)主之祠<4>、壽星祠<5>;而雍菅廟亦有杜主。杜主,故周之右將軍,其在秦中,最小鬼之神者。各以歲時(shí)奉祠。
唯雍四畤上帝為尊,其光景動人民唯陳寶。故雍四畤,春以為歲禱,因泮凍,秋涸凍,冬塞祠,五月嘗駒,及四仲之月(祠若)月祠<6>;〔若〕陳寶節(jié)來一祠。春夏用骍,秋冬用。畤駒四匹,木禺龍欒車一駟<7>,木禺車馬一駟,各如其帝色。黃犢羔各四,珪幣各有數(shù),皆生瘞埋,無俎豆之具。三年一郊。秦以冬十月為歲首,故常以十月上宿郊見,通權(quán)火<8>,拜于咸陽之旁,而衣上白,其用如經(jīng)祠云<9>。西畤、畦畤,祠如其故,上不親往。
諸此祠皆太祝常主,以歲時(shí)奉祠之。至如他名山川諸鬼及八神之屬,上過則祠,去則已。郡縣遠(yuǎn)方神祠者,民各自奉祠,不領(lǐng)于天子之祝官。祝官有秘祝,即有災(zāi)祥,輒祝祠移過于下。
〔注釋〕
<1>參(shēn,申):星名。在獵戶座,二十八宿中的西宮七宿之一。辰:星座名。有多種解釋:《公羊·昭17》說:“大火為大辰,伐為大辰,北辰亦為大辰”。大火指東宮仲星氐、房、心三宿;伐為參宿下三直立小星;北辰指北極星。他書又說:“日月之會謂之辰”,“東方七宿皆謂之辰”等等。大約辰星所指因時(shí)因地而不同。南北斗:南斗和北斗。北斗指大熊座;南斗為斗宿,是北宮七宿之一。熒惑:火星。太白:金星。歲星:木星。填星:土星。辰星:水星。二十八宿:赤道附近的二十八座恒星座,參見《天官書》。四海:四方邊境的東、西、南、北海。見《禮記·祭義》。十四臣:《索隱》說:“九臣、十四臣,并不見其名數(shù)所出,故昔賢不論之也!敝T布:《索隱》引《爾雅》以為指祭星之處。按:以下均為地神之祭,布當(dāng)指名瀑布。嚴(yán):同。山之祭,如宋封嶧山神廟為靈侯之類。逑:《漢書·郊祀志》作“逐”,一本作遂。同遂。地穴。郭嵩燾《史記扎記》以為合祭為遂,此處不取。 <2>昭明:《索隱》引《河圖》說“熒惑星散為昭明”。 <3>《索隱》釋為辟雍。詳前洋注!<4>杜主:原為“社主”。《漢書·郊祀志》作“杜主”,且下句有“亦有杜主”文,故改正之!<5>壽星:《索隱》釋為南極老人星;《正義》釋為十二次之一的壽星次!端麟[》為長!<6>四仲之月:每季的第二個(gè)月!<7>禺:同偶。欒:同鑾。懸玲的車子為鑾車!墩f文》:“人君乘車,四馬鑣、八鑾玲,象鑾鳥,聲和則敬也!薄<8>權(quán)火:即燎火。焚柴火以祭天,稱燎。天子不親至祭所,而行禮于宮殿之側(cè),自祭所至宮殿以燎火相通,如天子親至!都狻芬龔堦陶Z說,由于是將火縛于桔皋上,形狀類秤,因此叫做權(quán)火。誤。古人以秤為衡,秤錘為權(quán)。又釋權(quán)為舉,亦不妥。權(quán)為\爟(guàn,貫)字之誤,形近而訛!秴问洗呵铩け締B》有“祓之于廟,爝以爟火”語。 <9>經(jīng)祠:常祀。
漢興,高祖之微時(shí),嘗殺大蛇。有物曰:“蛇,白帝子也<1>,而殺者赤帝子!备咦娉跗,禱豐枌榆社。徇沛,為沛公,則祠蚩尤,釁鼓旗。遂以十月至灞上,與諸侯平咸陽,立為漢王。周以十月為年首,而色上赤。
二年,東擊項(xiàng)籍而還入關(guān),問:“故秦時(shí)上帝祠何帝也?”對曰:“四帝,有白、青、黃、赤帝之祠!备咦嬖唬骸拔崧勌煊形宓,而有四,何也?”莫知其說。于是高祖曰:“吾知之矣,乃待我而具五也!蹦肆⒑诘垤,命曰北畤。有司時(shí)祠,上不親往。悉召故秦祝官,復(fù)置太祝、太宰,如其故儀禮。因令縣為公社<2>。下詔曰:“吾甚重祠而敬祭。今上帝之祭及山川諸神當(dāng)祠者,各以其時(shí)禮祠之如故。”
后四歲,天下已定,詔御史,令豐謹(jǐn)治枌榆社,常以四時(shí)春以羊彘祠之。令祝官立蚩尤之祠于長安。長安置祠祝官、女巫。其梁巫,祠天、地、天社、天水、房中、堂上之屬;晉巫,祠五帝、東君<3>、云中〔君〕<4>、司命<5>、巫社、巫祠<6>、族人<7>、先炊之屬<8>;秦巫,祠杜主、巫保、族累之屬;荊巫,祠堂下、巫先<9>、司命、施糜之屬<10>;九天巫,祠九天<11>。皆以歲時(shí)祠宮中。其河巫祠河于臨晉,而南山巫祠南山秦中。秦中者,二世皇帝<12>。各有時(shí)(月)〔日〕。
其后二歲,或曰周興而邑邰,立后稷之祠,至今血食天下<13>。于是高祖制詔御史:“其令郡國縣立靈星祠<14>,常以歲時(shí)祠以牛!
高祖十年春,有司請令縣常以春(三)〔二〕月及(時(shí))臘祠社稷以羊豕,民里社各自財(cái)以祠。制曰:“可!
〔注釋〕
<1>白帝:上帝有五,分主五方,西方為白帝,南為赤帝,東為青帝,北為黑帝,中央黃帝!<2>公社:公祭的社壇。《禮記·祭法》說:“王為群姓立社曰大社”,“諸侯為百姓立社曰國社”,“大夫以下成群立社曰置社!笨h如方伯與諸侯相似,所以縣所立公社如同諸候?yàn)榘傩樟⒌膰!?lt;3>東君:《索隱》注為日神。亦有指春神者!<4>云中:云神!<5>司命:主管壽命的星官。如北斗星下的三臺星,《宋史·天文志》說:“上臺為司命,主壽”;此外斗魁前的文昌六星中,第五顆(一說第四顆)是司命星;北宮虛宿以北的二顆星也是司命星,《宋史·天文志》說它“主舉過行罰”,“又主死亡”。另據(jù)《禮記·祭法》孔穎達(dá)的解釋,司命有兩種,一是“天之司命”,如上述星官皆是;一是“宮中小神,司察小過”。 <6>顏師古解釋說:“巫社、巫祠,皆古巫之神也!薄<7>《漢書·郊祀去》把族人與下條的先炊合為“族人炊”,釋為“主炊母之神”,誤。似是《禮記》所載“群姓七祀”中,主堂室居處的霤神!<8>《正義》說是“古炊毋神也!奔春笫浪馈爸黠嬍持隆钡脑钌。 <9>《索隱》釋為“古巫之先有靈者,蓋巫咸之類也!薄<10>《索隱》引鄭氏語解釋為“主施糜粥之神!<11>九天:《索隱》引《淮南子》釋為:八方之天與中央天,合為九天!墩x》又引《太玄經(jīng)》釋為九重天!<12>顏師古引張宴的話解釋說:“以其強(qiáng)死,魂魄為厲,故祠之!<13>血食:生食。祭祀用犧牲,不加蒸煮,貴其有血腥氣。如《禮記·郊特牲》所說:“至敬不饗味,而貴氣臭也。” <14>靈星祠:后稷廟。后稷是農(nóng)神。所主星宿是龍星。就是角宿,今為室女座中的a星、ξ星!墩x》引《漢舊儀》說:“龍星左角(ξ星)為天田,右角(a星)為天庭。天田為司馬,教人種百谷為稷。靈者,神也。辰之神為靈星”。
其后十八年,孝文帝即位。即位十三年,下詔曰:“今秘祝移過于下,朕甚不取<1>。自今除之!
始名山大川在諸侯,諸侯祝各自奉祠,天子官不領(lǐng)。及齊、淮南國廢<2>,令太祝盡以歲時(shí)致禮如故。
是歲,制曰:“聯(lián)即位十三年于今,賴宗廟之靈,社稷之福,方內(nèi)艾安<3>,民人靡疾<4>。間者比年登<5>,朕之不德,何以饗此?皆上帝諸神之賜也。蓋聞古者饗其德必報(bào)其功,欲有增諸神祠。有司議增雍五畤路車各一乘<6>,駕被具<7>;西畤畦畤禺車各一乘,禺馬四匹,駕被具;其河、湫、漢水加玉各二;及諸祠,各增廣壇場,珪幣俎豆以差加之。而祝厘者歸福于朕<8>,百姓不與焉。自今祝致敬,毋有所祈。
魯人公孫臣上書曰:“始秦得水德,今漢受之,推終始傳,則漢當(dāng)土德<9>,土德之應(yīng)黃龍見。宜改正朔,易服色,色上黃!笔菚r(shí)丞相張倉好律歷,以為漢乃水德之始,故河決金堤。其符也。年始冬十月,色外黑內(nèi)赤,與德相應(yīng)。如公孫臣言,非也。罷之。后三歲,黃龍見成紀(jì)。文帝乃召公孫臣,拜為博士,與諸生草改歷服色事。其夏,下詔曰:“異物之神見于成紀(jì),無害于民,歲以有年<10>。朕祈郊上帝諸神,禮官議,無諱以勞朕!庇兴窘栽弧肮耪咛熳酉挠H郊,祀上帝于郊,故曰郊!庇谑窍乃脑拢牡凼冀家娪何瀹囲,衣皆上赤。
〔注釋〕
<1>朕:義為我。始皇二十六年(前219)定制“天子自稱曰朕”。以后相沿不改!<2>按《齊悼惠王世家》載:“齊文王立十四年卒,無子,國除,地入于漢”。時(shí)在文帝十五年(前165);又按《淮南衡山列傳》,文帝六年(前174),淮南王劉長以罪廢死,以列侯禮喪于雍!墩x》說:“齊有泰山,淮南有天柱山,二山初天子祝官不領(lǐng),遂廢其祀,令諸侯奉祠。今令太祝盡以歲時(shí)致禮,如秦故儀!薄<3>艾(yl,義)安:治理得好,安定無事。艾同義!<4>糜疾:無疾!<5>登:成熟,收成好!<6>路車:大車。參見《禮書》注!<7>駕車及被服所用器具。指車的配用具!<8>厘:福!墩f文》:“厘,家福也!薄<9>按五行生克理論:土能克水。秦為水德,漢滅秦而有天下,所以說為土德!<10>意思是歲歲有好年成,得豐收。有年,五谷熟為有年。《谷梁·桓3》:“五谷皆熟為有年也!
其明年,趙人新垣平以望氣見上<1>,言“長安東北有神氣,成五采,若人冠絻焉<2>;蛟粬|北神明之舍,西方神明之墓也<3>。天瑞下,宜立祠上帝,以合符應(yīng)。”于是作渭陽五帝廟,同宇,帝一殿,面各五門,各如其帝色。祠所用及儀亦如雍五畤。
夏四月,文帝親拜霸渭之會,以郊見渭陽五帝。五帝廟南臨渭,北穿浦池溝水,權(quán)火舉而祠,若光輝然屬天焉<4>。于是貴平上大夫,賜累千金。而使博士諸生刺《六經(jīng)》中作《王制》<5>,謀議巡狩封禪事。
文帝出長門,若見五人于道北,遂因其直北立五帝壇<6>,祠以五牢具<7>。
其明年,新垣平使人持玉杯,上書闕下獻(xiàn)之。平言上曰:“闕下有寶玉氣來者!币岩曋;果有獻(xiàn)玉杯者,刻曰“人主延壽!逼接盅浴俺己蛉赵僦<8>!本禹曋,日卻復(fù)中。于是始更以十七年為元年,令天下大酺<9>。
平言曰:“周鼎亡在泗水中,今河溢通泗,臣望東北汾陰直有金寶氣,意周鼎其出乎?兆見不迎則不至!庇谑巧鲜怪螐R汾陰南,臨河,欲祠出周鼎。
人有上書告新垣平所言氣神事皆詐也。下平吏治,誅夷新垣平。自是之后,文帝怠于改正朔服色神明之事,而渭陽、長門五帝使祠官領(lǐng),以時(shí)致禮,不往焉。
明年,匈奴數(shù)入邊,興兵守御。后歲少不登<10>。
數(shù)年而孝景即位。十六年,祠官各以歲時(shí)祠如數(shù),無有所興,至今天子。
〔注釋〕
<1>望氣:占卜術(shù)。認(rèn)為物分陰陽。陰陽必上聚為云氣,所以望云氣可知萬物!<2>冠絻:即冠冕,帽子!<3>《集解》引張晏語說:“神明,日也。日出東方,舍謂陽谷;日沒于西,墓謂蒙谷也!惫庞小叭粘鲇陉(一作旸)谷,入于蒙谷”的說法,所以以陽谷為日(神)之舍(居住處),蒙谷為日之墳?zāi)!?lt;4>輝然屬天:光輝上照,與天相連屬!<5>刺:顏師古注:“刺,采取之也!薄<6>直:同值。全句意思是,就其值立處立壇祭祀!<7>五牢具:犧牲為牢。用五頭犧牲以及配用具祭祀五帝壇;是壇各一牢的意思!<8>意思是,新垣平由測候知道,日將再中。即太陽過午后還會逆行到中天,使一日之中出現(xiàn)二個(gè)中午。候,測候,候望(即觀測)!<9>大酺;聚飲。古禁聚飲,只有喜慶等日,天子下詔書,解除禁令,百姓才得聚飲!<10>少:同稍。少不登就是收成少差些。
今天子初即位,尤敬鬼神之祀。
元年,漢興已六十余歲矣,天下艾安,搢紳之屬皆望天子封禪改正度也<1>,而上鄉(xiāng)儒術(shù)<2>,招賢良。趙綰、王臧等以文學(xué)為公卿,欲議古立明堂城南,以朝諸侯。草巡狩封禪改歷服色事未就。會竇太后治黃老言<3>,不好儒術(shù),使人微伺得趙綰等奸利事,召案綰、臧,綰、臧自殺,諸所興為皆廢。
后六年,竇太后崩。其明年,征文學(xué)之士公孫弘等。
〔注釋〕
<1>改正度:改正度數(shù)。度,指律度,律度變化1各種度量單位就會隨之變化!<2>上:指皇上。鄉(xiāng):同“向”。全句意思是皇帝心向儒術(shù)!<3>黃老言,黃帝、老子之言,指道家學(xué)說。
明年,今上初至雍,郊見五畤。后常三歲一郊。是時(shí)上求神君,舍之上林中蹄氏觀。神君者,長陵女子,以子死,見神于先后宛若<1>。宛若祠之其室,民多往祠。平原君往祠,其后子孫以尊顯。及今上即位,則厚禮置祠之內(nèi)中。聞其言,不見其人云。
是時(shí)李少君亦以祠灶<2>、谷道、卻老方見上<4>,上尊之。少君者,故深澤侯舍人,主方。匿其年及其生長<5>,常自謂七十,能使物<6>,卻老。其游以方遍諸侯。無妻子。人聞其能使物及不死,更饋遺之,常余金錢衣食。人皆以為不治生業(yè)而饒給,又不知其何所人,愈信,爭事之。少君資好方,善為巧發(fā)奇中。嘗從武安侯飲,坐中有九十余老人,少君乃言與其大父游射處<7>,老人為兒時(shí)從其大父,識其處,一坐盡驚。少君見上,上有故銅器,問少君。少君曰:“此器齊桓公十年陳于柏寢<8>!币讯钙淇,果齊桓公器。一宮盡駭,以為少君神,數(shù)百歲人也。
少君言上曰:“祠灶則致物,致物而丹砂可化為黃金<9>,黃金成以為飲食器則益壽,益壽而海中蓬萊仙者乃可見,見之以封禪則不死,黃帝是也。臣嘗游海上,見安期生,安期生食巨棗<10>,大如瓜。安期生仙者,通蓬萊中,合則見人,不合則隱!庇谑翘熳邮加H祠灶,遣方士入海求蓬萊安期生之屬,而事化丹沙諸藥齊為黃金矣<11>。
居久之,李少君病死。天子以為化去不死,而使黃錘史寬舒受其方<12>。求蓬萊安期生莫能得,而海上燕齊怪迂之方士多更來言神事矣。
〔注釋〕
<1>先后宛若:顏師古說:“古謂之娣姒,今關(guān)中俗呼為先后,吳楚俗呼之為妯娌,音軸里!庇置峡到忉屨f:“宛若,字也!辨ㄦ捕硕家酝鹑魹樽,故稱先后宛若。 <2>祠灶:在丹灶旁祭祀老君的儀式!<3>谷道:《武帝本紀(jì)》《集解》引李奇的話說;“食谷道(按:讀如導(dǎo))引,或曰辟谷不食之道!逼鋵(shí)二者是一回事,由導(dǎo)引而漸至辟谷不食,徑稱谷道為辟谷可也!<4>卻老方:長生不老的方術(shù)!<5>生長:指出身經(jīng)歷!<6>使物:役使鬼物!<7>大父:祖父!<8>柏寢:柏寢臺,齊國臺榭臺。 <9>通過祭灶招致來鬼神,保護(hù)丹灶,煉丹才能有成。丹砂化為黃金,就是把丹砂(硫化汞)加熱分解出汞,將黃金或銅溶解成為固態(tài)汞齊,外觀具有黃金的物理性質(zhì),而實(shí)非黃金,稱為偽黃金或藥金,丹家稱為還丹!<10>《漢書·郊祀志》“巨”作“臣”。是。 <11>齊:同劑!<12>黃錘史:黃錘縣的小官吏。史,吏職!都狻芬鞆V語以為黃錘是指黃縣、錘縣。郭嵩燾《史記札記》說:“《始皇本紀(jì)》‘過黃錘’,疑初為一縣,后乃分治也!贝搜陨跏。又“史寬舒”《孝武本紀(jì)》《正義》解釋說:“姓史,名寬舒!卑矗簩捠嬷韵律形逡,皆不作“史寬舒”,可知《正義》誤。寬舒姓寬名舒,史為官職名。
亳人謬忌奏祠及一方<1>,曰:“天神貴者太一<2>,太一佐曰五帝<3>。古者天子以春秋祭太一東南郊,用太牢,七日,為壇開八通之鬼道<4>!庇谑翘熳恿钐A⑵潇糸L安東南郊,常奉祠如忌方。其后人有上書,言“古者天子三年壹用太牢祠神三一:天一、地一、太一!碧熳釉S之,令太祝領(lǐng)祠之于忌太一壇上,如其方。后人復(fù)有上書,言“古者天子常以春解祠<5>,祠黃帝用一梟破鏡<6>;冥羊用羊祠<7>;馬行用一青牡馬<8>;太一、澤山君<9>,地長用牛;武夷君用干魚<10>;陰陽使者以一牛<11>”。令祠官領(lǐng)之如其方,而祠于忌太一壇旁。
其后,天子宛有白鹿,以其皮為幣,以發(fā)瑞應(yīng),造白金焉。
〔注釋〕
<1>《孝武本紀(jì)》《索隱》解釋說:“姓謬,名忌,居亳”!<2>太一:北極星座五顆星中的第二顆星,也是最亮的一顆,名為帝星的,又稱為太一星!妒酚洝ぬ旃贂氛J(rèn)為,這里是太一神的長住處!<3>《孝武本紀(jì)》《正義》解釋說:“五帝,五天帝也!秶Z》云‘蒼帝靈威仰,赤帝赤熛怒,白帝白招矩,黑帝葉光紀(jì),黃帝含樞紐’。《尚書帝命驗(yàn)》云‘蒼帝名靈威仰,赤帝名文祖,黃帝名神斗,白帝名顯紀(jì),黑帝名玄矩’。佐者,謂配祭也!薄<4>意思是祭壇八方都有通道!端麟[》引《三輔黃圖》說:“上帝壇八觚,神道八通,廣三十步”!<5>解祠:《索隱》解釋為:“祠祭以解殃咎,求福祥也!薄<6>梟破鏡:《孝武本紀(jì)》《集解》說:“梟;鳥名,食母。破鏡,獸名,食父。黃帝欲絕其類,使百物祠皆用之!薄<7>冥羊:神名!<8>馬行:神名!<9>《孝武本紀(jì)》“澤山”作“皋山”古通!<10>武夷君:武夷山神。<11>《孝武本紀(jì)》《集解》引《漢書音義》說:“陰陽之神也!
其明年,郊雍,獲一角獸,若麃然<1>。有司曰:“陛下肅祗郊祀<2>,上帝報(bào)享,錫一角獸,蓋麟云!庇谑且运]五畤,畤加一牛以燎<3>,錫諸侯白金<4>,風(fēng)符應(yīng)合于天也<5>。
于是濟(jì)北王以為天子且封禪,乃上書獻(xiàn)泰山及其旁邑<6>,天子以他縣償之。常山王有罪,遷,天子封其弟于真定,以續(xù)先王祀,而以常山為郡<7>,然后五岳皆在天子之(邦)〔郡〕<8>。
其明年,齊人少翁以鬼神方見上。上有所幸王夫人,夫人卒,少翁以方蓋夜致王夫人及灶鬼之貌云,天子自帷中望見焉。于是乃拜少翁為文成將軍,賞賜甚多,以客禮禮之。文成言曰:“上即欲與神通,宮室被服非象神,神物不至。”乃作畫云氣車,及各以勝日駕車辟惡鬼<9>。又作甘泉宮,中為臺室,畫天、地、太一諸鬼神,而置祭具以致天神。居歲余,其方益衰,神不至。乃為帛書以飯牛,詳不如<10>,言曰此牛腹中有奇。殺視得書,書言甚怪。天子識其手書,問其人,果是偽書,于是誅文成將軍,隱之。
其后則又作柏梁<11>、銅柱、承露仙人掌之屬矣<12>。
文成死明年,天子病鼎湖甚,巫醫(yī)無所不致,不愈。游水發(fā)根言上郡有巫,病而鬼神下之。上召置祠之甘泉。及病,使人問神君。神君言曰:“天子無憂病。病少愈,強(qiáng)與我會甘泉!庇谑遣∮,遂起,幸甘泉,病良已。大赦,置壽宮神君。壽宮神君最貴者太一;其佐曰大禁、司命之屬,皆從之。非可得見,聞其言,言與人音等,時(shí)去時(shí)來,來則風(fēng)肅然。居室帷中。時(shí)晝言,然常以夜。天子祓<13>,然后入。因巫為主人,關(guān)飲食<14>。所以言,行下。又置壽宮北宮<15>,張羽旗,設(shè)供具,以禮神君。神君所言,上使人受書其言,命之曰“畫法”。其所語,世俗之所知也,無絕殊者,而天子心獨(dú)喜。其事秘,世莫知也。
〔注釋〕
<1>麃:獸名。顏師古解釋說:“麃,鹿屬也,形似麞,牛尾,一角!薄<2>祗:恭敬!<3>意思是每畤增加牛一頭,在燎火中焚祭!<4>錫:同賜!<5>前文說,以白鹿皮為幣,造白金“以發(fā)祥瑞”,如今獲一角獸,正是天降下的祥瑞。為了提醒諸侯,不要忘記這兩件事之間的聯(lián)系,要他們懂得造白金為符瑞是與天意相合的,因此才能引得天降下一角獸的符瑞與之相應(yīng)。這才賜給諸侯白金作為暗示!<6>濟(jì)北王獻(xiàn)泰山地事在元狩元年(前122),見《通鑑》元狩元年紀(jì)事!<7>常山王獲罪事見《史記·五宗世家》。真定初屬常山,常山憲王獲罪后,分真定、綿曼、藁城、肥累四縣為真定王國,以憲王子平為真定王!<8>《通鑑》胡三省注說:“華山、嵩高,本在天子之郡。南岳霍山屬廬江,淮南、衡山謀反,國除,人漢為郡!碧、常山已如上述,是五岳皆在天子之郡!<9>古人以干支紀(jì)日,十天干配屬五行為甲乙屬木,青色;丙丁屬火,紅色;戊已屬土,黃色;庚辛屬金,白色;壬癸屬水,黑色。車子分別以青、黃、赤、白、黑為基色,各自代表相應(yīng)的天干日名。若日名甲子,則乘青色車出行,丙寅乘紅色車出行,……叫做“以相應(yīng)日”駕車;若按五行相勝乘車,如甲子日乘白色車子,丙寅日乘黑色車子,戊辰日乘青色車,子……等,叫做以勝日駕車。以勝日駕車可辟(避)惡鬼,是陰陽家的說法。 <10>詳:“同“佯”,假裝!<11>柏梁:一作栢梁!缎⑽浔炯o(jì)》《索隱》解釋說:“服虔云:‘用梁百頭’。按:今字皆作‘栢’!度o故事》云:‘臺高二十丈,用香栢為殿,香聞十里’!焙∫詾椤敖駮宰鳌亍f非也。” <12>《通鑑》記此事說:“作承露盤,高二十丈,大七圍,以銅為之;上有仙人掌,以承露,和玉屑飲之,云可以長生!薄端麟[》引《三輔故事》說:“盤高三十丈”。余同!<13>祓:沐、浴、齋,潔身的意思!<14>關(guān)照、領(lǐng)取神君的飲食。按:神君作人言,能飲食,系作偽甚明。而漢武帝篤信不疑,司馬遷諷刺的意旨十分清楚!<15>上文已經(jīng)說:“置壽宮神君”,此處說:“又置壽宮北宮”,顯然壽宮北宮是壽宮的一個(gè)分院。
其后三年,有司言元宜以天瑞命<1>,不宜以一二數(shù)。一元曰:“建”<2>,二元以長星曰“光”<3>,三元以郊得一角獸曰“狩”<4>云。
〔注釋〕
<1>元:元年,這里指紀(jì)元,或設(shè)立年號!<2>建:建立、設(shè)置。所以開始紀(jì)元的年號稱為“建元”!<3>漢武帝第二個(gè)年號為“元光”!<4>第三個(gè)年號為“元狩”。
其明年冬,天子郊雍,議曰:“今上帝朕親郊,而后土無祀,則禮不答也<1>!庇兴九c太史公、祠官寬舒議:“天地牲角繭栗<2>。今陛下親禮后土,后土宜于澤中圓丘為五壇<3>,壇一黃犢太牢具,已祠盡瘞<4>,而從祠衣上黃!庇谑翘熳铀鞏|,始立后土祠汾陰脽丘<5>,如寬舒等議。上親望拜,如上帝禮。禮畢,天子遂至滎陽而還。過雒陽,下詔曰:“三代邈絕,遠(yuǎn)矣難存。其以三十里地封周后為周子南君,以奉先王祀焉!笔菤q,天子始巡郡縣,侵尋于泰山矣<6>。
〔注釋〕
<1>答:《爾雅·釋言》:“答,然也”。全句是“與禮不合”的意思!<2>意思是,祭天地用的牲牛,角象蠶繭或板栗一樣大小。指祭用幼牲!<3>如前述:“天好陰,祀之必于高山之下,小山之上”;地貴陽,祭之必于澤中圓丘”。后世則祭地于方丘之上,古今不同!<4>瘞(yì,意):埋!<5>脽丘:土丘!缎⑽浔炯o(jì)》作脽(shúi,誰)上!都狻芬绱镜脑捊忉屨f:“河之東岸特堆堀(jué,倔,義為突起),長四五里,廣二里余,高十余丈。汾陰縣在脽之上,后土祠在縣西。汾在脽之北,西流與河合也!庇帧端麟[》引《漢舊儀》作“葵丘”,說是由于“河?xùn)|人呼‘誰’與‘葵’同故耳!薄<6>侵尋:逐漸到達(dá),漸進(jìn)。
其春,樂成侯上書言欒大。欒大,膠東宮人<1>,故嘗與文成將軍同師,已而為膠東王尚方<2>,而樂成侯姊為康王后,無子?低跛溃ё恿橥。而康后有淫行,與王不相中<3>,相危以法?岛舐勎某梢阉,而欲自媚于上,乃遣欒大因樂成侯求見言方。天子既誅文成,后悔其蚤死,惜其方不盡,及見欒大,大說<4>。大為人長美,言多方略,而敢為大言,處之不疑。大言曰:“臣嘗往來海中,見安期、羨門之屬。顧以臣為賤;不信臣。又以為康王諸侯耳,不足與方。臣數(shù)言康王,康王又不用臣。臣之師曰:‘黃金可成;而河決可塞,不死之藥可得,仙人可致也!怀伎中某,則方士皆掩口,惡敢言方哉<5>!”上曰:“文成食馬肝死耳<6>。子誠能修其方,我何愛乎!”大曰:“臣師非有求人,人者求之。陛下必欲致之,則貴其使者,令有親屬,以客禮待之,勿卑,使各佩信印,乃可使通言于神人。神人尚肯邪不邪。致尊其使,然后可致也!庇谑巧鲜跪(yàn)小方,斗棋,棋自相觸擊<7>。
是時(shí)上方憂河決,而黃金不就,乃拜大為五利將軍,居月余,得四印,佩天士將軍、地士將軍、大通將軍印。制詔御史<8>:“昔禹疏九江,決四瀆。間者河溢皋陸<9>,堤繇不息<10>。朕臨天下二十有八年,天若遺朕士而大通焉!肚贩Q“蜚龍”<11>,“鴻漸于般”<12>,朕意庶幾與焉。其以二千戶封地士將軍大為樂通侯!辟n列侯甲第,僮千人。乘轝斥車馬帷幄器物以充其家<13>。又以衛(wèi)長公主妻之<14>,赍金萬斤,更命其邑曰當(dāng)利公主。天子親如五利之第。使者存問供給,相屬于道,自大主將相以下<15>,皆置酒其家,獻(xiàn)遺之。于是天子又刻玉印曰“天道將軍”,使使衣羽衣,夜立白茅上,五利將軍亦衣羽衣<16>,夜立白茅上受印,以示不臣也。而佩“天道”者,且為天子道天神也<17>。于是五利常夜祠其家,欲以下神。神未至而百鬼集矣,然頗能使之。其后裝治行<18>,東入海,求其師云。大見數(shù)月,佩六印,貴震天下,而海上燕齊之間。莫不扼捥而自言有禁方,能神仙矣。
〔注釋〕
<1>宮人:王宮中使用的私役人員,不是朝廷命官!<2>尚方:顏師古注說是:“主方藥”。按:自秦設(shè)官尚方,主管制造皇宮用物,屬少府。漢相沿不改。王府設(shè)官多仿中央,大約也是這種性質(zhì)的官員!<3>關(guān)系不融洽,合不來!<4>說:同悅!<5>惡:怎,何!<6>《索隱》解釋說:“《論衡》云(馬肝)‘氣熱而毒盛,故食走馬肝殺人’!度辶謧鳌吩啤橙鉄o食馬肝’是也!薄<7>《索隱》引《淮南萬畢術(shù)》解釋說:“取雞血雜磨針鐵杵,和磁石棋頭,置局上,即自相抵擊也!贬樿F杵就是鋼棒,用雞血雜以羽毛等物磨擦鋼棒,使生磁性,再以磁石做成棋子,鋼棒就能使棋子互相“觸擊”!<8>命為制,令為詔,“制詔御史”就是命令御史!<9>皋陸:河邊陸地。顏師古解釋說:“皋,水旁地;廣平曰陸。言水泛濫,自皋及陸!薄<10>繇:同徭。徭役!<11>《易經(jīng)·乾》卦的卦辭中有“九五,飛龍?jiān)谔,利見大人”語言人得權(quán)位,如龍?jiān)谔。蜚同飛!<12>《易經(jīng)·漸》卦卦辭:“鴻漸于磐,飲食衎衎(kán,看。和樂貌),吉”。按王弼的解釋,“鴻漸于磐”是比喻人由無祿位,漸進(jìn)而達(dá)到有祿位的歡樂之情!<13>乘轝:天子車駕。此處指天子服用的器物。轝,同輿。斥:分離出!<14>《索隱》說:“衛(wèi)子夫之子曰衛(wèi)太子,女曰衛(wèi)長公主。是衛(wèi)后長女,故曰長公主,非如帝姊曰長公主之例!薄<15>大主:即大長公主。顏師古注說:“韋昭曰:‘大主,武帝姑,竇太后之女也’!薄<16>羽衣:顏師古注說:“以鳥羽為衣,取其神仙飛翔之意也!薄<17>道:讀如導(dǎo)!<18>裝治行:猶言治行裝。準(zhǔn)備出行所需衣裝用物。
其夏六月中,汾陰巫錦為民祠魏脽后土營旁<1>,見地如鉤狀,掊視得鼎。鼎大異于眾鼎,文鏤無款識,怪之,言吏。吏告河?xùn)|太守勝,勝以聞。天子使使驗(yàn)問巫得鼎無奸詐,乃以禮祠,迎鼎至甘泉,從行,上薦之<2>。至中山,曣<3>,有黃云蓋焉,有麃過,上自射之,因以祭云。至長安,公卿大夫皆議請尊寶鼎。天子曰:“間者河溢,歲數(shù)不登,故巡祭后土,祈為百姓育谷。今歲豐廡未報(bào)<4>,鼎曷為出哉?”有司皆曰:“聞昔泰帝興神鼎一<5>,一者壹統(tǒng),天地萬物所系終也。黃帝作寶鼎三,象天地人。禹收九牧之金<6>,鑄九鼎,皆嘗亨鬺上帝鬼神<7>。遭圣則興,鼎遷于夏商。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淪沒,伏而不見。頌云‘自堂徂基,自羊徂牛;鼐鼎及鼒’<8>!粎遣或,胡考之休<9>’。今鼎至甘泉,光潤龍變<10>,承休無疆。合茲中山<11>,有黃白云降蓋,若獸為符,路弓乘矢<12>,集獲壇下,報(bào)祠大享。唯受命而帝者心知其意而合德焉。鼎宜見于祖禰<13>,藏于帝廷,以合明應(yīng)!敝圃唬骸翱伞薄
入海求蓬萊者,言蓬萊不遠(yuǎn),而不能至者,殆不見其氣。上乃遣望氣佐候其氣云。
其秋,上幸雍,且郊;蛟唬骸拔宓,太一之佐也,宜立太一而上親郊之!鄙弦晌炊ā}R人公孫卿曰:“今年得寶鼎,其冬辛已朔旦冬至<14>,與黃帝時(shí)等!鼻溆性鷷唬骸包S帝得寶鼎宛朐,問于鬼臾區(qū)。鬼臾區(qū)對曰:‘(黃)帝得寶鼎神策<15>,是歲已酉朔旦冬至<16>,得天之紀(jì)<17>,終而復(fù)始!谑屈S帝迎日推策<18>,后率二十歲復(fù)朔旦冬至<19>,凡二十推,三百八十年<20>,黃帝仙登于天!鼻湟蛩矣嘀。所忠視其書不經(jīng),疑其妄書,謝曰:“寶鼎事已決矣,尚何以為!”卿因嬖人奏之<21>。上大說,乃召問卿。對曰:“受此書申公,申公已死。”上曰:“申公何人也?”卿曰:“申公,齊人。與安期生通,受黃帝言,無書,獨(dú)有此鼎書。曰:‘漢興復(fù)當(dāng)黃帝之時(shí)’<22>。曰‘漢之圣者在高祖之孫且曾孫也<23>。寶鼎出而與神通,封禪。封禪七十二王,唯黃帝得上泰山封’。申公曰:‘漢主亦當(dāng)上封,上封則能仙登天矣。黃帝時(shí)萬諸侯,而神靈之封居七千。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蠻夷,五在中國。中國華山、首山、太室、泰山、東萊,此五山黃帝之所常游,與神會。黃帝且戰(zhàn)且學(xué)仙,患百姓非其道者,乃斷斬非鬼神者。百余歲然后得與神通。黃帝郊雍上帝,宿三月。鬼臾區(qū)號大鴻,死葬雍,故鴻冢是也。其后黃帝接萬靈明廷。明廷者,甘泉也。所謂寒門者,谷口也。黃帝采首山銅,鑄鼎于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下迎黃帝<24>。黃帝上騎,群臣后宮從上者七十余人,龍乃上去。余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龍,龍撥,墮,墮黃帝之弓。百姓仰望黃帝既上天,乃抱其弓與胡號,故后世因名其處曰鼎湖,其弓曰烏號’!庇谑翘熳釉唬骸班岛!吾誠得如黃帝,吾視去妻子脫耳<25>!蹦税萸錇槔桑瑬|使候神于太室。
上遂郊雍,至隴西,西登崆峒,幸甘泉。令祠官寬舒等具太一祠壇,祠壇放薄忌太一壇<26>,壇三垓<27>。五帝壇環(huán)居其下,各如其方,黃帝西南,除八通鬼道。太一,其所用如雍一畤物,而加醴棗脯之屬,殺一貍牛以為俎豆牢具<28>。而五帝獨(dú)有俎豆醴進(jìn);滤姆降,為醊食群神從者及北斗云<29>。已祠,胙余皆燎之<30>。其牛色白,鹿居其中,彘在鹿中,水而洎之<31>。祭日以牛,祭月以羊彘特<32>。太一祝宰則衣紫及繡。五帝各如其色,日赤,月白。
十一月辛已朔旦冬至,昧爽<33>,天子始郊拜太一。朝朝日<34>,夕夕月,則揖;而見太一如雍郊禮。其贊饗曰:“天始以寶鼎神策授皇帝,朔而又朔,終而復(fù)始,皇帝敬拜見焉!倍律宵S。其祠列火滿壇,壇旁亨炊具。有司云“祠上有光焉”。公卿言“皇帝始郊見太一云陽,有司奉瑄玉嘉牲薦饗<35>。是夜有美光,及晝,黃氣上屬天”。太史公、祠官寬舒等曰;“神靈之休,祐福兆祥,宜因此地光域立太畤壇以明應(yīng)。令太祝領(lǐng),秋及臘間祠。三歲天子一郊見!
〔注釋〕
<1>錦:巫之名。魏脽:就是前文中的汾陰脽丘。因汾屬魏地,故稱魏脽營:顏師古注說“營謂祠之兆域也!本褪庆魤!<2>《孝武本紀(jì)》《集解》引如淳注說:“以鼎從行,上至甘泉,將薦之于天也!闭`。由行文看,鼎已迎至甘泉,而后運(yùn)往長安,天子從行,將要上薦于天也。所以下文有途中天子親射麃之事。不是到甘泉薦于天!<3>《孝武本紀(jì)》作晏溫!端麟[》解釋說:“如淳云:‘三輔俗謂日出清濟(jì)為晏。晏而溫,故曰晏溫!S慎注《淮南子》云:“晏,無云也!奔热粺o云,下文又說“有黃云蓋焉!鳖H難圓通。按:曣是氤氳二字的近音假借字,氤氳是形容下文中的黃氣盤旋繚繞貌!<4>廡:同蕪。指莊稼歉收!<5>泰帝:太昊氏,指伏犧。《孝武本紀(jì)》作大帝,同!<6>九牧:九州牧守。經(jīng)處指九州。金:銅!<7>亨鬺(pēngshāng烹傷):烹煮牲牢以祭祀!<8>見《詩經(jīng)·周頌·絲衣》。全詩是描寫繹祭(大祭的第二日祭祀)情形的,這三句是講祭前執(zhí)事人員檢查祭祀準(zhǔn)備狀況的情形:先在門堂上檢查洗濯的用具和籩豆等禮品。來到門塾之基告訴主人洗濯用具等都已準(zhǔn)備完妥;再檢查祭祀用的三牲,由小到大,先羊后牛,然后告訴主人牲禮肥而且數(shù)目充足;最后檢查鼎具,無論是大鼎如鼐,或是小鼎如鼒,都打開鼎冪,檢查后告訴主人鼎具潔凈?傊,反映出執(zhí)事的低級人員恭順認(rèn)真的樣子。堂,正房;徂(cú,粗),義為往、到;基,門塾的房基,即門塾旁;鼐(nài,奈),指大鼎;鼒(zī,資),小鼎。一說指圓而且上口有收分的鼎!<9>這兩句述祭后主人(士和其他助祭之人)的表現(xiàn):祭末多倦怠、傲慢,而參加繹祭的人卻能恭敬不喧嘩、不傲慢,因此得到壽考的美兆。吳,同娛,引伸為喧嘩;驁,傲慢;胡,壽;考,成。休,休征,即美好的征兆!<10>龍變:神奇的變化。顏師古古釋為:變化“若龍之神”。 <11>合茲:與茲事(指鼎在中山,有黃白云蓋事)相合!<12>顏師古注引韋昭語說:“路,大也;四矢曰乘!薄<13>祖禰:祖廟和禰廟。父廟為禰(nǐ,你)!<14>據(jù)《漢書·武帝紀(jì)》,元鼎五年(前122),十一月辛巳朔且為冬至。辛巳,日名;朔旦,月朔(即初一日);冬至,十一月節(jié)。漢初行顓頊歷,以冬至日為歲首!<15>神策:神奇的籌策;I策是計(jì)算用具,《漢書·律歷志》記載的籌策形制是:“用竹,徑一分,長六寸,二百七十一枚而成六觚,為一握”!<16>意思是黃帝得寶鼎神策的那一年,是十一月已酉日,朔旦為冬至節(jié)。前面說“與黃帝時(shí)等”,大約是指年名(元鼎五年為已巳年,自冬至入庚午)和朔旦冬至這兩點(diǎn)相同,日名不同!<17>舊歷一元分三紀(jì),分別稱為天、地、人紀(jì)。自得寶鼎這一年進(jìn)入天紀(jì)的第一年,故稱得天之紀(jì)!<18>用籌策逆推歷日,即推算未來的年月日!<19>公孫卿不懂歷法,若按《通鑒前編》等記載,伏犧時(shí)定歷法,每年360日(“六甲而天道周矣”),12個(gè)月合354日,每年余6日,5年設(shè)一閏月,則5年共1800日,,61個(gè)月,此后重為朔旦冬至;若按《堯典》所載,每年366日(“三百有六旬有六日”),則余12日,10年后復(fù)又朔旦冬至;若按漢歷每年365日計(jì)算,則一年余11日,20年合7305天,247個(gè)月(其中有7個(gè)閏月),余15天,應(yīng)是正月十六日朔且冬至。怎樣計(jì)算都不合適,只能認(rèn)為是外行人的胡謅!<20>20推共400年,除去最后一推的20年,合380年。最后一次雖已推算,但不久即成仙而去;所以雖言20推,只有380年!<21>嬖人:受寵愛的私役人員。被視同婢妾,又受恩寵!<22>指與黃帝時(shí)的歷日相同,如年名、日名、冬至等節(jié)氣的位置等。 <23>此系諛詞。高祖之孫指景帝,曾孫指武帝!<24>胡(rán,燃):顏師古解釋說:“胡謂頸下垂肉也。,其毛也!,同“髯”!<25>:鞋子。同“屣”!<26>放:同仿!<27>垓:義為重。壇三垓就是三重壇的意思!<28>貍牛:《漢書·郊祀志》作“氂!,顏師古注說是“西南夷長尾氂之牛也!薄缎⑽浔炯o(jì)》作“氂!。按:太一之祭不可能用西南夷的牦牛,大約是犛字之誤。犛牛即犁牛,《論語·雍也》說:“犁牛之子骍且角,”犁牛是雜色牛,為祭祀所輕,更無論氂牛。此處“殺一犁!敝蛔鳛橘薅埂⒗尉叩扰浼榔,正式牲牛用白牛。貍為犁的同音假借字!<29>《孝武本紀(jì)》《正義》引劉伯莊語說:“謂繞壇設(shè)諸神祭座相連綴也”。醊食(zhùisì,綴飼),指連續(xù)祭祀;群神從者,配祭諸神!<30>胙(zùo,坐):祭肉。 <31>洎(jì,記):《集解》引徐廣“語”說:“洎,一作‘酒’。灌水于釜中曰洎!薄<32>羊彘特:雄性羊、豬各一頭。特,雄性。一說指牲一頭,見《尚書·舜典》“用特”孔傳,今兩取之!<33>黎明前!<34>前一個(gè)“朝”(讀zhāo,招),指早晨;后一個(gè)“朝”(讀cháo,潮),朝見的意思!<35>瑄玉:祭祀所用大璧。嘉牲:美牲。指毛色純,年歲合乎要求,體形美而膘肥等。
其秋,為伐南越,告禱太一。以牡荊畫幡日月北斗登龍<1>,以象太一三星<2>,為太一鋒<3>,命曰:“靈旗”<4>。為兵禱<5>,則太史奉以指所伐國。而五利將軍使不敢入海,之泰山祠。上使人隨驗(yàn),實(shí)無所見。五利妄言見其師,其方盡,多不讎<6>。上乃誅五利。
其冬,公孫卿侯神河南,言見仙人跡緱氏城上,有物如雉,往來城上。天子親幸緱氏城視跡。問卿:“得毋效文成、五利乎?”卿曰:“仙者非有求人主,人主者求之。其道非少寬假,神不來。言神事,事如迂誕,積以歲乃可致也!庇谑强鞒,繕治宮觀名山神祠所,以望幸(也)〔矣〕。
其春,既滅南越,上有嬖臣李延年以好音見。上善之,下公卿議,曰:“民間祠尚有鼓舞樂,今郊祀而無樂,豈稱乎?”公卿曰:“古者祠天地皆有樂,而神祇可得而禮!被蛟唬骸疤凼顾嘏奈迨疑<7>,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為二十五弦!庇谑侨显<8>,禱祠太一、后土,始用樂舞,益召歌兒,作二十五弦及空侯琴瑟自此起<9>。
〔注釋〕
<1>意思是以牡荊為幡竿,幡上畫日月北斗和升龍。牡荊,顏師古引如淳注說是“荊之無子者”;幡,同旛,長方而下垂(不是斜挑)的旗子;登龍,升龍。古代龍形圖案常見者有升龍、降龍、行龍三種,頭向上者為升龍,向下為降龍,頭身橫列者為行龍!<2>顏師古引晉灼的話認(rèn)為是在幡上畫星,“一星在后,三星在前”。如此當(dāng)于“登龍”之后逕加“太一三星”四字,不應(yīng)有“以象”二字。晉、顏之說誤。幡上只畫日月、北斗和登龍三事,以幡為太一鋒,則幅上所繪日月、北斗和登龍分別象征太一所屬的三星。按《天官書》太一三星為三公,是司徙、司空、太尉的象征,此處說象征日月北斗和升龍,必另有說!<3>太一一星在后,三星在前,所以謂三星為太一之鋒。幡上既繪有象征三星的日月、北斗和升龍,因稱幡為太一鋒!<4>《孝武本紀(jì)》《正義》引李奇的話解釋,大意是由于把這種幡樹在太一祭壇之上,帶有幾分鬼氣,因稱為靈旗!<5>為兵事而祈禱神靈!<6>讎:應(yīng)驗(yàn)!<7>太帝:太昊氏,即伏犧。素女:神話中的女神,善弦歌。瑟:撥弦樂器名,似琴而無徽。按《爾雅·釋樂》“大瑟”郭注:“長八尺一寸,廣一尺八寸,二十七弦”。《三禮圖》又有雅瑟,頌瑟等名目。尺寸及弦數(shù)亦不等。馬王堆一號漢墓有出土實(shí)物!<8>以南越為邊塞,設(shè)防戍守!<9>并非二十五弦瑟、空侯、琴諸樂器至漢武帝時(shí)才創(chuàng)制出來,而是指郊祀時(shí)演奏二十五弦、空侯、琴瑟等樂曲自此始。作,作曲,彈奏的意思;二十五弦,指瑟;空侯,樂器名。《索隱》說是“(漢)武帝始令樂人侯調(diào)作,……侯,其姓也。
其來年冬,上議曰:“古者先振兵澤旅<1>,然后封禪!蹦怂毂毖菜贩,勒兵十余萬<2>,還祭黃帝冢橋山,釋兵須如。上曰:“吾聞黃帝不死,今有冢,何也?”或?qū)υ唬骸包S帝已仙上天,群臣葬其衣冠!奔戎粮嗜,為且用事泰山,先類祠太一。
自得寶鼎,上與公卿諸生議封禪。封禪用希曠絕,莫知其儀禮,而群儒采封禪《尚書》、《周官》、《王制》之望祀射牛事<3>。齊人丁公年九十余,曰:“封禪者,合不死之名也<4>。秦皇帝不得上封。陛下必欲上,稍上即無風(fēng)雨,遂上封矣<5>!鄙嫌谑悄肆钪T儒習(xí)射牛,草封禪儀。數(shù)年,至且行。天子既聞公孫卿及方士之言:黃帝以上封禪,皆致怪物與神通。欲放黃帝以上接神仙人蓬萊士<6>,高世比德于九皇<7>,而頗采儒術(shù)以文之。群儒既已不能辨明封禪事,又牽拘于《詩》《書》古文而不能騁。上為封禪祠器示群儒,群儒或曰:“不與古同”;徐偃又曰“太常諸生行禮不如魯善”,周霸屬圖封禪事<8>。于是上絀偃、霸<9>,而盡罷諸儒不用。
三月,遂東幸緱氏,禮登中岳太室。從官在山下聞若有言“萬歲”云。問上,上不言;問下,下不言。于是以三百戶封太室奉祠,命曰崇高邑。東上泰山,泰山之草木葉未生,乃令人上石立之泰山巔。
上遂東巡海上,行禮祠八神。齊人之上疏言神怪奇方者以萬數(shù),然無驗(yàn)者。乃益發(fā)船,令言海中神山者數(shù)千人求蓬萊神人。公孫卿持節(jié)常先行候名山,至東萊,言夜見大人,長數(shù)丈,就之則不見,見其跡甚大,類禽獸云。群臣有言見一老父牽狗,言“吾欲見巨公”,已忽不見。上即見大跡,未信,及群臣有言老父,則大以為仙人也。宿留海上,予方士傳車及間使求仙人以千數(shù)<10>。
〔注釋〕
<1>振兵澤旅:即振兵釋旅。馬放南山,槍刀入庫的意思!<2>勒兵:布勒兵眾。有約束、整飭的意思。既有振兵釋旅意,故勒兵不使出塞作戰(zhàn)!<3>《郊祀志》顏師古注說:“天子有事宗廟,必自射性,蓋示親殺也”!<4>意思是:封禪就是合當(dāng)不死的化名。這與李少君“封禪則不死”話相同!<5>意思是要武帝見機(jī)行事,不一定登上頂峰才算上封。稍稍登上一段距離,乘無風(fēng)雨,隨即行封禪禮,就算是上封了!<6>放:同仿!<7>向世人夸耀,以提高自己的地位,使與九皇齊名。九皇《集解》解釋說:“張晏曰:‘三皇之前有人皇,九首!f昭曰:‘上古人皇者九人也’!薄<8>周霸屬托徐偃繪圖說明封禪禮事!<9>絀:同黜。貶退!<10>給予方士乘傳車來往的權(quán)力,并且這期間派出的求仙人在千數(shù)人以上。傳車,驛傳(或稱傳舍)的車輛,是政府用來傳遞信息的交通工具;間使,這期間派出的。
四月,還至奉高。上念諸儒及方士言封禪人人殊,不經(jīng)<1>,難施行。天子至梁父,禮祠地主。乙卯,令侍中儒者皮弁薦紳<2>,射牛行事。封泰山下東方,如郊祠太一之禮。封廣丈二尺,高九尺,其下則有玉牒書,書秘。禮畢,天子獨(dú)與侍中奉車子侯上泰山,亦有封。其事皆禁。明日,下陰道<3>。丙辰,禪泰山下阯東北肅然山,如祭后土禮。天子皆親拜見,衣上黃而盡用樂焉。江淮間一茅三脊為神藉。五色土益雜封<4>?v遠(yuǎn)方奇獸蜚禽及白雉諸物,頗以加禮。兕牛犀象之屬不用<5>,皆至泰山祭后土<6>。封禪祠,其夜若有光,晝有白云起封中。
天子從禪還,坐明堂,群臣更上壽。于是制詔御史:“朕以眇眇之身承至尊,兢兢焉懼不任。維德菲薄,不明于禮樂。修祠太一,若有象景光<7>,如有望<8>,震于怪物<9>,欲止不敢,遂登封太山,至于梁父,而后禪肅然。自新,嘉與士大夫更始,賜民百戶牛一酒十石,加年八十孤寡布帛二匹。復(fù)博<10>、奉高、蛇丘、歷城,無出今年租稅。其大赦天下,如乙卯赦令。行所過毋有復(fù)作<11>。事在二年前,皆勿聽治!庇窒略t曰:“古者天子五載一巡狩,用事泰山,諸侯有朝宿地。其令諸侯各治邸泰山下!
天子既已封泰山,無風(fēng)雨災(zāi),而方士更言蓬萊諸神若將可得,于是上欣然庶幾遇之<12>,乃復(fù)東至海上望,冀遇蓬萊焉。奉車子侯暴病<13>,一日死。上乃遂去,并海上,北至碣石,巡自遼西,歷北邊至九原。五月,反至甘泉。有司言寶鼎出為元鼎,以今年為元封元年。
其秋,有星茀于東井<14>。后十余日,有星茀于三能<15>。望氣王朔言:“候獨(dú)見填星出如瓜<16>,食頃復(fù)入焉!庇兴窘栽唬骸氨菹陆h家封禪,天其報(bào)德星云<17>!
其來年冬,郊雍五帝。還,拜祝祠太一。贊饗曰:“德星昭衍<18>,厥維休祥<19>。壽星仍出<20>,淵耀光明。信星昭見<21>,皇帝敬拜太祝之亨。”
其春,公孫卿言見神人東萊山,若云“欲見天子”。天子于是幸緱氏城,拜卿為中大夫。遂至東萊,宿留之?dāng)?shù)日,無所見,見大人跡云。復(fù)遣方士求神怪采芝藥以千數(shù)。是歲旱,于是天子既出無名,乃禱萬里沙,過祠泰山。還至瓠子,自臨塞決河,留二日,沈祠而去<22>。使二卿將卒塞決河<23>,徙二渠,復(fù)禹之故跡焉。
〔注釋〕
<1>不合常情。經(jīng)釋為常。顏師古釋為經(jīng)典之經(jīng),此處不取!<2>皮弁薦紳:皮弁為武冠,薦紳就是縉紳,指插笏于帶的官服!<3>由山陰坡的道路下山。古人山以北為陰,水以南為陰!<4>意思是用五色土加在雜土封的上面。益,增加。引伸為加在某某之上;雜封,用雜土石所封!<5>前文已有“縱遠(yuǎn)方奇獸、蜚禽及白雉”等語,兕牛犀象不產(chǎn)自中原,又不經(jīng)見,自是“遠(yuǎn)方奇獸”,應(yīng)屬被縱之列。此處又說“兕牛犀象之屬不用”自不是指“不用于祭祀”,否則與前文重復(fù)。而是指這類大型動物“不用”縱放山林者,但它們已經(jīng)被天子帶到泰山下,該怎樣處理?下一句就是對它們的處理辦法!<6>《孝武本紀(jì)》、《漢書·郊祀志》都作:“皆至泰山然后去”,或從“祭后土”或“然后去”,都是指兕牛犀象,不是指天子!<7>景光:霞光。景云之光呈五采,若霞光!<8>:同屑。隱然,影影綽綽!<9>震懾于怪物,恐怕是怪物。怪物,神怪之類!<10>復(fù):免除徭役!<11>復(fù)作:有二種解釋:一是罰為官作(為官府服役)的女刑徒。輕罪徒,男子戍邊一年,女子不堪戍守,令作于官,稱為復(fù)作。二認(rèn)為是指弛刑再犯的輕罪徒。罪徒經(jīng)赦以后,除去鉗釱赭衣等刑具。重又犯罪,不從原來的徒罪上加罪,而是與普通百姓第一次犯罪一樣,只就所犯事論罪,若罪輕當(dāng)為官作,稱為復(fù)作。參見《漢書·宣帝紀(jì)》顏師古注。顏師古認(rèn)為,第二種說法為是!<12>庶幾:差不多,也許可以,希望能!<13>暴。杭辈!<14>茀:遮蔽。指彗星,通常稱為孛。東井:南方七宿之一,在雙子座中。全句意思是有一顆彗星出現(xiàn)于東井宿之中!<15>三能(tái,臺):又作“天臺”,在熊座中,北斗星之下,共六星,分作上、中、下臺,各二顆。按:古人以為彗星出現(xiàn),是不吉利的事(如《淮南子·天文訓(xùn)》所說:“虹霓彗星,天之忌也”),此處先述彗星二見,下面便寫王朔見填星、大如瓜,有司賀德星出現(xiàn)事,二者相映成趣,不覺令人捧腹。太史公筆法,端底其妙如神!<16>填星:土星。(17)德星:就是填星!缎⑽浔炯o(jì)》中《索隱》以為指歲星(木星),理由是“歲星所在有福,故曰德星也!卑矗簭纳舷挛目,當(dāng)指填星。由《天官書》填星“其所居國吉”,“其居久,其國福厚;易,福薄”,與歲星功效相似!<18>指前述填星大如瓜事。昭衍,明亮的意思!<19>厥:其,指“德信昭衍”事。維:是,乃。休祥:吉祥!<20>壽星:南極老人星!缎⑽浔炯o(jì)》《索隱》說:南極老人星“見則天下理安,故言之也。”老人星在孤矢以南,船底座中,秋分前后黃昏時(shí)出現(xiàn)于南中天!<21>信星:《孝武本紀(jì)》《索隱》以為就是填星(鎮(zhèn)星),即土星!<22>沈:同沉。將祭品沉于河,稱沉祠!<23>將:帶領(lǐng)。全句意思是:使卿二人帶領(lǐng)兵卒堵塞決口。
是時(shí)既滅兩越,越人勇之乃言“越人俗鬼<1>,而其祠皆見鬼,數(shù)有效。昔東甌王敬鬼,壽百六十歲。后世怠慢,故衰秏<2>”。乃令越巫立越祝祠,安臺無壇,亦祠天神上帝百鬼,而以雞卜<3>。上信之,越祠雞卜始用。
公孫卿曰:“仙人可見,而上往常劇,以故不見。今陛下可為觀,如緱城,置脯棗,神人宜可致也。且仙人好樓居。”于是上令長安則作蜚;桂觀<4>,甘泉則作益延壽觀<5>,使卿持節(jié)設(shè)具而候神人。乃作通天莖臺<6>,置祠具其下,將招來仙神人之屬。于是甘泉更置前殿,始廣諸宮室。夏,有芝生殿房內(nèi)中<7>。天子為塞河,興通天臺,若見有光云,乃下詔:“甘泉房中生芝九莖,赦天下,毋有復(fù)作!
其明年,伐朝鮮。夏,旱。公孫卿曰:“黃帝時(shí)封則天旱,干封三年!鄙夏讼略t曰:“天旱,意干封乎?其令天下尊祠靈星焉!
其明年,上郊雍,通回中道<8>,巡之。春,至鳴澤,從西河歸。
其明年冬,上巡南郡,至江陵而東。登禮灊之天柱山,號曰南岳。浮江,自尋陽出樅陽,過彭蠡,禮其名山川。北至瑯邪。并海上。四月中,至奉高修封焉<9>。
〔注釋〕
<1>《孝武本紀(jì)》作“越人俗信鬼”,是!<2>衰秏:衰老。秏,同耗!<3>雞卜:《孝武本紀(jì)》《正義》說:“雞卜法用雞一,狗一,生,祝顧訖,即殺雞狗煮熟,又祭,獨(dú)取雞兩眼,骨上自有孔裂,似人物形則吉,不足則兇。今嶺南猶此法也!敝苋シ恰稁X外代答》所記雞卜法與此異,錄如下:“以小雄雞未孳尾者,執(zhí)其兩足,焚香禱所,占而撲殺之。取腿骨洗凈,以麻線束兩骨之中,以竹梃插所束之處,俾兩腿骨相背于竹梃之端。執(zhí)梃再禱,左骨為儂,儂者我也;右骨為人,人者所占之事也。乃視兩骨之側(cè)所有細(xì)竅,以細(xì)竹梃長寸余者遍插之,或斜或直,或正或偏,各隨其斜直正偏而定吉兇。其法有一十八變,大抵直而正或附骨者多吉,曲而斜或遠(yuǎn)骨者多兇!薄<4>《郊祀志》于“”后有頓號,顏師古注說是“飛館、桂館二名也”。此說是!<5>《郊祀志》作“益壽、延壽館”。顏師古認(rèn)為也是“二館名”。清·梁玉繩《史記志疑》認(rèn)為《史記》衍一“益”字,《漢書·郊祀志》又多一字,合衍“益壽”二字!稘h武故事》、《括地志》、《三輔黃圖》等書都只有延壽觀,無“益壽”之名!<6>《郊祀志》為“通天臺”。梁玉繩以為“莖”為衍文。是!<7>芝:靈芝!<8>打通去回中的道路!<9>修封:修整泰山封土。
初,天子封泰山,泰山東北址古時(shí)有明堂處,處險(xiǎn)不敞。上欲治明堂奉高旁,未曉其制度。濟(jì)南人公玊帶上黃帝時(shí)明堂圖<1>。明堂圖中有一殿,四面無壁,以茅蓋;通水圜宮垣;為復(fù)道,上有樓,從西南入,命曰昆侖<2>。天子從之入,以拜祠上帝焉。于是上令奉高作明堂汶上,如帶圖。及五年修封,則祠太一、五帝于明堂上坐,令高皇帝祠坐對之<3>。祠后土于下房,以二十太牢<4>。天子從昆侖道入,始拜明堂如郊禮。禮畢,燎堂下<5>。而上又上泰山,有秘祠其巔<6>。而泰山下祠五帝,各如其方,黃帝并赤帝<7>,而有司侍祠焉。山上舉火,下悉應(yīng)之。
其后二歲,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8>,推歷者以本統(tǒng)<9>。天子親至泰山,以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日祠上帝明堂,毋修封禪。其東贊饗曰:“滅增授皇帝太無神策<10>,周而復(fù)始;实劬窗葸_(dá)”。至海上,考入海及方士求神者,莫驗(yàn),然益遣,冀遇之。
〔注釋〕
<1>公玊帶:公玊,復(fù)姓;帶,名。玊同玉!督检胫尽纷鳌肮駧А!<2>以上述明堂圖!<3>祠坐:神坐。即木主,欲語說的神主牌位!<4>太牢:牲牛。三牲(牛豬羊)之中,以牛最大,故稱太牢,余為少牢!<5>設(shè)燎火于堂下。將祭肉擲入火中,氣味上達(dá)于天,神靈就可以享受到祭禮了。此是郊天設(shè)燎火的原因。 <6>有:同“又”!<7>因五帝是配祭,中央黃帝的位子被主神太一占去,只有委屈它與赤帝擠在一起了!<8>此為太初元年。按前文說元鼎五年(前112)十一月辛巳朔旦冬至,到太初元年(前104),間隔八年,合2922天,每年354天,余90天,設(shè)3個(gè)閏月,適盡。說明太初元年前的十一月朔旦恰是冬至。又2922天除去48甲子,余42天,自辛巳以后數(shù)42日,算外第43日的日名恰是甲子。即太初元年前一年十一月朔的日名為甲子!<9>本統(tǒng):據(jù)《漢書·律歷志》太初改歷,鄧平術(shù)是以81分起歷,與三統(tǒng)法同,而不同于《歷書》所載的“歷術(shù)甲子篇(即太初歷)”。太初歷制成后,落下閎回鄉(xiāng)而去,而鄧平受任為太史丞。所以此處所說的“推歷者”指鄧平,他所用為三統(tǒng)法,所說本統(tǒng),當(dāng)指入統(tǒng)的第一天!<10>太元神策:猶言太初歷。太元,與太始、太初同義;神策,由于用來推算歷法,亦指歷法。
十一月乙酉,柏梁災(zāi)。十二月甲午朔,上親禪高里<1>,祠后土。臨勃海,將以望祀蓬萊之屬,冀至殊廷焉<2>。
上還,以柏梁災(zāi)故,朝受計(jì)甘泉<3>。公孫卿曰:“黃帝就青靈臺,十二日燒,黃帝乃治明廷。明廷,甘泉也!狈绞慷嘌怨诺弁跤卸几嗜。其后天子又朝諸侯甘泉,甘泉作諸侯邸。勇之乃曰:“越俗有火災(zāi),復(fù)起屋必以大,用勝服之<4>!庇谑亲鹘ㄕ聦m,度為千門萬戶。前殿度高未央<5>。其東則鳳闕<6>,高二十余丈。其西則唐中<7>,數(shù)十里虎圈<8>。其北治大池,漸臺高二十余丈<9>,命曰太液池,中有蓬萊、方丈、瀛洲、壺梁,象海中神山龜魚之屬。其南有玉堂、璧門、大鳥之屬<10>。乃立神明臺、井干樓<11>,度五十丈,輦道相屬焉。
〔注釋〕
<1>高里:《集解》注說:“山名,在泰山下”。顏師古說,“高”有作“嵩”者,誤!<2>冀:希冀,希望。殊廷:神仙之庭!都狻芬稘h書音義》說是“蓬萊庭”。廷同庭!<3>受計(jì):《漢書·武帝紀(jì)》顏師古注為“受郡國所上計(jì)簿也,若今之諸州計(jì)賬!薄<4>用厭勝之法鎮(zhèn)服火災(zāi),使不再發(fā)生。勝,厭勝。由五行相勝的道理,用超過原物的東西鎮(zhèn)服原物!<5>未央:宮名。在長安西南隅,中為未央殿,四周包括宣室、溫室、清涼殿、麒麟殿、金華殿等,是一處建筑組群!<6>鳳闕:《索隱》引《三輔故事》說:建章宮“北有圓闕,高二十丈,上有銅鳳皇,故曰鳳闕也!卑矗汗糯陂T(宮門、城門等)兩旁建立的高臺建筑稱為闕,又稱相魏等!<7>唐中:《索隱》引鄭玄語:“唐,堂庭也!碧浦芯褪峭ピ!<8>虎圈:《孝武本紀(jì)》《正義》引《括地志》說:“虎圈今在長安中西偏也!薄<9>漸臺:《郊祀志》顏師古注說:“漸,浸也。臺在池中,為水所浸,故曰漸臺!薄<10>大鳥:《郊祀志》顏師古注說是:“立大鳥象也”!<11>神明臺:《三輔黃圖》引《廟記》說:“神明臺,武帝造,祭仙人處,上有承露盤”等。井干樓:墻壁是用大木相迭而成,如井干一樣,今稱干欄式建筑。
夏,漢改歷,以正月為歲首<1>,而色上黃,官名更印章以五字<2>,以太初元年。是歲,西伐大宛;却笃。丁夫人、雒陽虞初等以方祠詛匈奴、大宛焉<3>。
其明年,有司上言雍五畤無牢熟具<4>,芬芳不備。乃令祠官進(jìn)畤犢牢具,色食所勝<5>,而以木禺馬代駒焉。獨(dú)五月嘗駒、行親郊用駒。及諸名山川用駒者、悉以木禺馬代。行過,乃用駒。他禮如故。
其明年,東巡海上,考神仙之屬,未有驗(yàn)者。方士有言“黃帝時(shí)為五城十二樓,以候神人于執(zhí)期<6>,命曰迎年!鄙显S作之如方,命曰明年。上親禮祠上帝焉。
公玊帶曰:“黃帝時(shí)雖封泰山,然風(fēng)后、封巨、岐伯令黃帝封東泰山,禪凡山<7>,合符,然后不死焉!碧熳蛹攘钤O(shè)祠具,至東泰山,〔東〕泰山卑小,不稱其聲,乃令祠官禮之,而不封禪焉。其后令帶奉祠候神物。夏,遂還泰山,修五年之禮如前<8>,而加以禪祠石閭。石閭者,在泰山下址南方,方士多言此仙人之閭也,故上親禪焉。
其后五年,復(fù)至泰山修封。還過祭恒山。
〔注釋〕
<1>漢初,承秦制,以十月為歲首,今改為正月是歲首!<2>《孝武本紀(jì)》《集解》引張晏說;“漢據(jù)土德,土數(shù)五,故用五為印文也。若丞相曰‘丞相之印章’,諸卿及守相印文不足五字者,以‘之’足也!薄<3>以方(法)術(shù)祭神,詛咒匈奴、大宛。以此為功勞!<4>牢熟具:烹煮過的牲牢等熟肉祭品。具,盛具!<5>《孝武本紀(jì)》“色”前有“五”字。誤!都狻芬峡嫡Z說:“若火勝金,則祠赤帝以白牲!薄<6>執(zhí)期:地名。 <7>凡山:在泰山下。凡或作丸!<8>五年之禮:即修封。每五年修封土一次。
今天子所興祠,太一、后土,三年親郊祠;建漢家封禪,五年一修封。薄忌太一及三一、冥羊、馬行、赤星、五〈床〉<1>,寬舒之祠官以歲時(shí)致禮<2>。凡六祠,皆太祝領(lǐng)之。至如八神諸神,明年、凡山他名祠,行過則祠,行去則已。方士所興祠,各自主,其人終則已,祠官不主。他祠皆如其故。今上封禪,其后十二歲而還,遍于五岳、四瀆矣<3>。而方士之候祠神人,入海求蓬萊,終無有驗(yàn)。而公孫卿之候神者,猶以大人之跡為解,無有效。天子益怠厭方士之怪迂語矣,然羈縻不絕,冀遇其真。自此之后,方士言神祠者彌眾,然其效可睹矣。
〔注釋〕
<1>此云“五”,下文有“凡六祠”,《索隱》又將“五”與“寬舒之祠官”連讀,紛紜歧異,殊難圓通,今據(jù)清·梁玉繩考證,補(bǔ)“床”字。理由有三:一,《漢書·郊祀志》作“五床”(中華書局標(biāo)點(diǎn)本《漢書》以為宜刪“床”字)二《漢書·地理志》谷口縣有五床山祠,與此合。三、上下文能夠貫通!<2>意思是由像寬舒這樣的祠官按歲時(shí)行禮致祭!<3>郭嵩燾以為:自元封元年初封到天漢三年《史記》完成時(shí)凡十二年,天子三修封。元年“用事華山,至于中岳”;五年“登灊天柱山”,號為南岳;天漢三年“過祭恒山”,所以說是“遍于五岳、四瀆矣”。
太史公曰:余從巡祭天地諸神名山川而封禪焉。入壽宮侍祠神語,究觀方士祠官之意,于是退而論次自古以來用事于鬼神者,具見其表里<1>。后有君子,得以覽焉。若至俎豆珪幣之詳<2>,獻(xiàn)酬之禮,則有司存。
〔注釋〕
<1>表里:“用事于鬼神”這類事件的里外經(jīng)過情形!<2>指具體的禮儀制度。
上一篇:史記·河渠書原文、注釋與翻譯
下一篇:史記·天官書原文、注釋與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