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wǎng)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首頁 > 初中語文 > 非課標

《黎明的通知》的體裁特點

[移動版] 作者:魯修賢

《黎明的通知》的體裁特點

著眼于詩歌體裁的特點,我們可抓住本詩的四“性”,把握詩人的思想與情感。

  1.高度的概括性。整首詩看來寫得很具體,一個又一個畫面不斷呈現(xiàn),可仍就是一種象征,“黎明”象征革命的勝利,全國的解放。借助“黎明”這個意象向人們發(fā)出召喚,以“抗日戰(zhàn)爭必勝”“抗日戰(zhàn)爭的光明前途”為象征義抒發(fā)了詩人對人類至高境界的渴望與追求,抒寫了作者對勝利的預(yù)見,對光明和新生活的熱愛,對被奴役和被壓迫人民的慰問與思念,以及在艱苦困難時期的積極樂觀的情緒和昂揚奮發(fā)的精神。詩中的許多細節(jié),也可以說是一種象征,即象征革命勝利、全國解放的時候,人們將進入一個新的天地;人們熱烈歡迎這一新天地,并為之歡欣雀躍。這首詩之所以親切感人,不僅在于這些細節(jié)的真實生動,更在于通過這些細節(jié),所傳達出的革命的意義。    2.鮮明的形象性。黎明,就是天快要亮的時候,用來比喻解放、自由、勝利、幸福,告訴人民翻身得解放的日子即將來到。作者把“黎明”當作人來寫,用第一人稱“我”來指代它。作為詩的主人公,“黎明”自述比詩人直接通知大家要形象、生動得多;作為“白日的先驅(qū)”、“光明的使者”, “黎明”“踏著露水”,“借著最后一顆星的照引”“從東方”而來,其使命是“帶光明給世界”,“帶溫暖給人類”。“殷勤的女人、鼾聲的男人、年輕的情人、貪睡的少女、困倦的母親、嬰孩、病者、產(chǎn)婦、老人、不幸者、愛生活的人、因正義而戰(zhàn)爭的負傷者、所有被渴望所灼痛的人類,即所有被戰(zhàn)爭困擾而受難的人們,都是“黎明”讓詩人轉(zhuǎn)達通知的對象;“黎明”讓所有的人們走出戰(zhàn)爭的陰霾,脫離暗夜的魔爪,努力用自己力所能及的行為,哪怕是“打開窗、打開門”、“鳴汽笛、吹號角”、“掃垃圾、貼春聯(lián)”、“唱歌、跳舞”來迎接她的到來。

3.濃烈的抒情性。本詩并非順從通常的思維邏輯著墨,即寫人們怎樣祈盼著或迎接黎明到來,而是從相反的角度,即從黎明就要到來著筆,以“黎明”的眼光和心緒來寫。詩人把黎明擬人化,以“黎明”的口氣把人們的祈盼道出。這樣的角度,這樣的構(gòu)思,使這首詩充滿了新鮮感,使詩人心中的那種歡悅之情更感人地流溢出來了。詩作的感情步步推進,語氣也逐層變化。詩中有五次囑托。第一次在開頭,用祈愿而舒緩的語氣,“請你告訴他們,說他們所等待的已經(jīng)要來。”第二次是要求,“借你正直人的嘴”傳出黎明即將到來的消息,讓等待者來歡迎。鋪敘逐步展開,語氣也轉(zhuǎn)為熱切。第三次,要求“借你熱情的嘴通知他們”,鋪敘更加開闊,語氣轉(zhuǎn)為熱情而強烈。第四次,要求“請你忠實于時間的詩人,帶給人類以慰安的消息”。詩的結(jié)束是第五次囑托,說“夜已快完了”,表示時間緊迫,必須將“黎明”的“通知”趕快傳布出去,讓所有的人都來迎接。這時詩情發(fā)展到頂點,語氣肯定而急促。

4.和諧的音樂性。本詩遵循了詩人不定行、不定節(jié)、不定韻的原則:“念起來流暢,像一條小河,有時聲音高,有時聲音低,因感情的起伏而變化”(艾青《詩的形式問題》),把自由詩推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詩作著意運用兩行一節(jié)的快節(jié)奏,精心選用排比句式,造成了一浪推一浪的氣勢,充滿了動感,意境也十分開闊,有力地表現(xiàn)了詩人對光明的渴求,以及歷史黎明期的歡樂感;盡管詩行長短不拘,不押韻,但遞進排比的句式,前后呼應(yīng)的手法,依然使得全詩于自由奔放中頗見和諧統(tǒng)一。

`
閱讀本文的讀者還讀了
無相關(guān)信息
查看更多黎明的通知資料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