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wǎng)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xué)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首頁 > 初中語文 > 非課標(biāo)

“三”列《工之僑獻琴》的知悟要點

[移動版] 作者:佚名

“三”列《工之僑獻琴》的知悟要點

(448200)湖北省沙洋縣長林中學(xué) 魯修賢

三個活用為動詞的名詞

“弦而鼓之”的“弦”,即“裝上琴弦”;“鼓”,即“彈”。 “匣而埋諸土”的“匣”,即“裝在匣子里”。三個常用虛詞的用法 而:“斫而為琴,弦而鼓之,金聲而玉應(yīng)”,句中前兩個“而”,連詞,連接兩個動作,表承接,可譯成“然后”“就”“便”等,或仍作“而”,或不譯;第三個“而”,連詞,表并列,可譯為“和”“與”“并且”“而且”。“匣而埋諸土”中的“而”,連接狀語和謂語,可譯為“著”“地”等,或仍用“而”,或不譯。“貴人過而見之”中的“而”,表順承,可不譯。

以:“工之僑以歸”的“以”,介詞,帶著;后面省略了介詞的賓語,以琴歸,帶著琴回家。“易之以百金”的“以”,介詞,用。“抱以適市”的“以”,連詞,表修飾,著;或可不譯。 之:“弦而鼓之,獻之太常”“使國工視之”“期年出之”“貴人過而見之”“易之以百金”等句中的“之”,代詞,指琴;“還之”的“之”,代詞,指工之僑;“工之僑聞之”的“之”,代詞,指這件事;“希世之珍也”“自以為天下之美也”的“之”,助詞,的。

三個語氣詞

“工之僑得良桐焉”的“焉”,表陳述,可不譯;“自以為天下之美也”的“也”,表判斷;“悲哉世也”這個倒裝句強調(diào)了謂語“悲哉”,“哉”在此表感嘆。

三個段落的大意 第一段寫工之僑第一次獻琴,琴(材質(zhì)、音質(zhì))雖好,卻因“弗古”而遭鄙視和貶抑,被退了回來。第二段寫工之僑第二次獻琴,因為琴經(jīng)過偽裝,又是由貴人獻上,竟得到極高的評價。此段比較詳細(xì)地敘述了工之僑偽裝古琴的經(jīng)過,獻琴的方法也很巧妙,最后同樣一架琴,此時卻成了“希世之珍”。第三段寫工之僑的慨嘆,說明獻琴之事反映了一種具有普遍性的社會現(xiàn)象。

三個偽琴的辦法

先請漆工繪制了“斷紋”,再請刻字工匠刻了“古窾”,然后裝在匣子里埋在地下,過了一年才拿出來,琴就“變”成了古琴。 三個方面評價工之僑

對琴、對人、對世。

三個可透視的亮點

語言的簡潔性:寫琴的音質(zhì)優(yōu)美,僅用“金聲而玉應(yīng)”五字,既概括又形象;寫國工和樂官對琴的評價,只用“弗古”和“希世之珍也”兩個短句來表現(xiàn)他們的無知,其余與故事主旨無關(guān)的話一概不提。全文不足130字,文字也比較淺顯,卻給人良多啟示。從整個故事結(jié)果看,似抨擊權(quán)貴“泥古重飾”,不求名實,黑白不分,真?zhèn)尾槐?又似暗諷權(quán)貴不識人才,甚至埋沒、排斥人才;還似寄寓著對待任何事情應(yīng)該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不要被假象迷惑的深意。從工之僑兩次獻琴而結(jié)果不同來看,本文又似在告誡人們做人要實事求是,做事則不能不講方法。

故事的諷刺性:從整篇文章來看,作者諷刺的是那種厚古薄今的好古情結(jié)。我們可以說這篇文章諷刺了那些重外表而不重實質(zhì)內(nèi)容的人,但它諷刺的并非那些看重“華麗的”、“幽雅的”、“高貴的”或者“時髦的”等外表,而看重的是“古香古色”。文中幾次出現(xiàn)“斷紋”、“古款”、“埋諸土”、“期年出之”等等暗示性的詞語,這些做法不過是為了驗證那些故作姿態(tài)的“國工”是否以“古色古香”作為判定好琴的標(biāo)準(zhǔn)。后來的事實證明果然如此。換一句話說,就是通過同一張琴前后的不同遭遇,辛辣地諷刺世人不以事物本身的優(yōu)劣論其價值,而一味“貴古賤今”的狹隘價值觀點;嘲弄達官貴人的愚頑無知和以優(yōu)為劣、好假惡真的世風(fēng)。樂器鑒賞家對同一張琴的前后兩種截然不同的態(tài)度,表現(xiàn)了被扭曲的價值取向。也可以說,作者借這個故事,諷刺了當(dāng)政者厚古薄今、是古非今的荒謬態(tài)度和重名輕實、是假非真的錯誤做法。

寓意的現(xiàn)實性:工之僑看透了樂師們的鑒賞眼光,但并沒有停留在這件事上,而是引伸出一個帶有普遍性的社會現(xiàn)象,即人們往往不重實質(zhì)而只重表面,甚至以優(yōu)為劣、好假惡真。評價一架琴,豈能單以“古”作為標(biāo)準(zhǔn)呢? 因為“古”與琴本身質(zhì)量的好壞并無必然的聯(lián)系。這種“唯古是尊”的觀念,足以反映出當(dāng)時某些人的愚昧無知和迂腐守舊。與古人這種盲目“崇古”相近似,當(dāng)今社會也有一些人崇尚“名牌”,似乎只要是名牌貨,便認(rèn)為一定是好的,決無次品、劣品。結(jié)果有的奸商利用了信奉名牌者的這種心理,盜用名牌商標(biāo),大量制造和銷售偽劣商品,居然有不少人盲目搶購,末了只能是上當(dāng)受騙,后悔不迭。聯(lián)系現(xiàn)實,更引人深思:包裝是不是必要的?怎樣才能做到內(nèi)外兼?zhèn)?

三個如劇的品味

造假的喜。阂患芴煜伦蠲篮玫那,只因“弗古”,便被打入冷宮;而一旦改頭換面,喬裝打扮,卻成了“稀世之珍”,這不能不使人感到滑稽可笑。

愛假的悲。涸u價一張琴,不是聽其音色和共鳴,而是看其是否“古”,而對其“古”又是真假不辨,只要有“斷紋”,有“古窾”,有泥土,就叫做“古”, 一旦成為了古琴,就是稀世之寶,真是盲目到了極點。這豈只是工之僑的琴的悲哀!

悲劇中的悲劇:國工的后裔將其惡習(xí)發(fā)揚光大,傳承下來漸成人的通性,即希望成功者系才貌雙全之人。偏偏上帝又不那么寬厚,給才呢則不賦貌,使得人群中又多了一部分乏貌的成功者,或有貌匱才的自鳴者。人的外貌終究難改,縱使美容也不可能將方臉變成圓臉,豆擠眼變成牛眼,無奈只有哀嘆或去當(dāng)蒙面高參了。為何人總是不論才而先貌相,為何沒有人去試圖改變,為何上帝不把人變?yōu)橥粋樣子呢——這樣世上的偉人會增加幾十倍。有人用文字去溝通情感,隱藏了自己;有人用網(wǎng)絡(luò)交往,隱藏了自己……這樣用虛偽去掩飾更大的虛偽,真是悲劇中的悲劇。

`

查看更多工之僑獻琴資料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