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
蘇軾一生經歷了北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五朝。
他初入仕途,正是北宋政治與社會危機開始暴露,士大夫改革呼聲日益高漲的時候。宋神宗熙寧年間,王安石實行新法,希望改變宋朝積貧積弱的局面。
蘇軾雖主張改革,反對因循守舊,抑制豪強,但也不同意王安石的變法理論,蘇軾認為“欲速則不達“,建議神宗特殊政策皇帝不要“求治太速,進人太稅,進言太廣“。由于這些意見和建議遭到變法派的反對,蘇軾被迫外調,先通判杭州,以后又做過密州,徐州湖州等地的知州。
在他為官之處,注意了解民情,關心百姓的生產和生活,所到之處都受到人民群眾的擁戴和熱愛。
蘇軾是繼歐陽修之后宋代古文運動的領袖,散文作品留存至今約四千余篇。
他的重大貢獻在于和歐陽修一起建樹了一種穩(wěn)定成熟的散文風格,世稱“歐蘇“。他的詩清新自然,逢源自始,似信手拈來,亦莊亦諧,大巧若拙,題材廣闊,內容豐富,風格多樣化,是宋詩走向成熟的標志。
其代表作品:《飲湖上初晴后雨》,《海棠》,《題西林壁》,《惠崇春江晚景》,《贈劉景文》,《春夜》,《荔枝嘆》等。
蘇軾的詞對題材,意境,風格,語言,技巧都進行了大膽開拓與創(chuàng)新,與南宋的辛棄疾并稱為“蘇辛“詞派,開了一代豪放詞風。
其代表作品有《念奴嬌.赤壁懷古》,《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記夢》,《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卜算子》(缺月掛疏桐),《水調歌頭.丙辰中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