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wǎng)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首頁 > 初中語文 > 中考試卷

2022年盤錦市初中畢業(yè)升學考試語文試卷

[移動版] 佚名

C.兩首詩三四句都是寫景,[甲]詩用“正”“懸”寫出了平野開闊的大景;[乙]詩用“波濤”“夕陽”等意象營造了浩渺、壯闊的意境。

D.兩首詩都是羈旅之作,[甲]詩借大雁傳書表達思鄉(xiāng)之情;[乙]詩借鐘聲烘托旅思之情,但比[甲]詩的情思更濃。

(二)閱讀選文,完成下列各題。(17分)

[甲]  十年春,齊師伐我。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其鄉(xiāng)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zhàn)?”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遍,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zhàn)。戰(zhàn)則請從。”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選自《曹劌論戰(zhàn)》)

[乙]  二師①陳于柏舉。闔廬之弟夫概王,晨請于闔廬曰:“楚瓦②不仁,其臣莫有死志,先伐之,其卒必奔。”又曰:“而后大師③繼之,必克。”夫概王以其屬五千,先擊子常之卒。子常之卒奔楚師亂吳師大敗之子常奔鄭。吳從楚師,及清發(fā)④,闔廬將擊之。夫概王曰:“困獸猶斗⑤,況人乎?若知不免而致死,必敗我。若使先濟者知免,后者慕之,無有斗心矣。半濟而后可擊也。”闔廬從之,又敗之。楚人為食⑥,吳人及之,楚師奔。敗諸雍濕,五戰(zhàn)及郢⑦。 

(選自《左傳》,有刪改)

[注釋]①二師:楚軍和吳國聯(lián)軍。②瓦:子常。③大師:吳國大部隊。④清發(fā):水名,今湖北安陸。⑤斗:戰(zhàn)斗。⑥為食:做飯。②郢:楚國都城。

8、下面句子中加點詞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3分)

A.必以信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論語>十二章》)

B.公問其故       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C.夫概王以其屬五千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桃花源記》)

D.先擊子常之卒             行道之人弗受(《魚我所欲也》)

9、請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6分)

①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②若使先濟者知免,后者慕之,無有斗心矣。

10、請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斷三處)(3分)

子常之卒奔楚師亂吳師大敗之子常奔鄭

11、閱讀[甲][乙]兩文,完成下列各題。(5分)

①從[甲]文中“曹劌請見”“戰(zhàn)則請從”能看出曹劌具有 _____________情懷。(1分)

②人心向背是作戰(zhàn)的基礎,[甲]文民心的重要性體現(xiàn)在“_____________”;[乙]文中“_____________”印證夫概王也懂得這個道理(均用原文句子回答)。(2分)

③曹劌和夫概王都能夠掌握作戰(zhàn)時機,請從追擊時機這一點,結合[甲][乙]兩文分別進行分析。(2分)

三、現(xiàn)代文閱讀(45分)

(一)閱讀選文,完成下列各題。(8分)

[材料一]  文化遺產(chǎn)的類型分為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和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作為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三星堆是實證文明起源綿延的大型遺址。三星堆遺址發(fā)掘,無論是發(fā)掘技術還是多學科研究,都站在了世界考古的前沿。在實驗室里,一件青銅器形狀的白色硅膠套擺在桌上,這是為新發(fā)現(xiàn)的青銅尊量身定制的3D打印“防護服”。青銅尊器型大,采取傳統(tǒng)的石膏固定提取,容易破碎。因此,先用3D掃描儀采集數(shù)據(jù),再在3D打印出的模型上制作好硅膠保護套,給文物穿上后再提取。3D打印技術用在考古發(fā)掘上還是第一次。2020年底重啟的三星堆考古與1986年相比,是把先進的實驗室搬到田野考古現(xiàn)場的新嘗試。匯聚了多種科技手段的恒溫恒濕的考古發(fā)掘艙、多功能考古操作系統(tǒng)、文物應急保護平臺、可以遠程傳輸數(shù)據(jù)的專家會診室……這些技術保障使得發(fā)掘與保護同步、多學科融合、多團隊合作成為可能。   

(選自《人民日報》)

[材料二]  二十四節(jié)氣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2016年,我國申報的二十四節(jié)氣正式列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作名錄》。第24屆北京冬奧會開幕式倒計時,從“雨水”開始倒數(shù),歷經(jīng)二十四個節(jié)氣,最終落至“立春”,觀眾從中看到了人工智能、AR、裸眼3D等多種技術綜合運用所呈現(xiàn)出的輝煌的時間文化,驚艷了世人,將中國氣韻傳遞給了全世界。   

(選自《光明日報》)

[材料三]

 

[材料四]

數(shù)字化是將博物館資源有效轉化為傳播動能的重要手段。故宮高度重視藏品數(shù)字化進程,從2020年開始,每年采集7萬到7.5萬件文物信息,現(xiàn)在已公開發(fā)布8.3萬件文物影像,并建立了“數(shù)字多寶閣”“故宮名畫記”等展示平臺。“《清明上河圖3.0》高科技互動藝術展”數(shù)字展覽備受歡迎。2021年,“‘紋’以載道——故宮沉浸式數(shù)字體驗展”,以5.3米高裸眼3D文物呈現(xiàn)紋樣世界。數(shù)字化展示突破實體展覽的局限,觀眾參與度和體驗感更強,滿足了“觸摸”文物的心理需求。觀眾通過對文物展品的觀察和了解,進行了一次與五千年中華文明的對話,打開了眼界,增長了見識,文化傳承與文化自信的種子在觀眾心中生根發(fā)芽。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