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wǎng)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首頁 > 初中語文 > 中考試卷

2019年山東省濱州市中考語文試題(備有doc及答案)

[移動版] 佚名

(三)閱讀下面文章,完成15-18題,(12分)

要善于“折疊”自己

陳大笑

①把51張白紙重疊在一起,厚度最多不過幾厘米。但把一張足夠大的白紙折疊51次,厚度竟然超過了地球和太陽之間的距離。人生從來不是平鋪直敘,好比白紙一般,如何“折疊”自己,決定著人生的厚度、事業(yè)的成敗。

②“折疊”是智慧的迂回。毛澤東軍事生涯中的“得意之筆”四渡赤水,最初的作戰(zhàn)計劃并非如此。紅軍因為急于一口吃掉敵人,結(jié)果遇挫,被迫開始一渡赤水。紅軍在毛澤東的指揮下聲東擊西,穿插迂回,與敵人巧妙周旋,以三萬劣勢兵力牽著數(shù)十萬敵人的鼻子走,成就了四渡赤水這一紅軍長征史上的光輝戰(zhàn)例。這次行動,周恩來稱之為走“之”字路。實踐證明,最近的距離不一定是直線,而看似“折疊”彎曲的“之”字路線,往往是達到最終目的的最佳路徑。成事的最高境界在于,以最小代價換取最大勝利。那些不講科學的蠻干、急功近利的“速成”,不僅難以到達成功的彼岸,還可能在途中觸礁、擱淺。像河流一樣“折疊”蜿蜒,才能避開擋在前面的障礙,實現(xiàn)波浪式前進。

③“折疊”是生動的重復。重復是工作生活的常態(tài),許多人都在“重復昨天的故事”,但并非所有量的積累都能產(chǎn)生質(zhì)的飛躍。老驢拉磨般的簡單重復、機械重復,結(jié)局多是“原地轉(zhuǎn)圈”“濤聲依舊”。法國作家羅曼·羅蘭曾說:“大部分人在二三十歲上就死去了,因為過了這個年齡,他們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則是在模仿自己中度過。”書圣王羲之的《蘭亭序》,被公認為“天下第一行書”,就是因為其中充滿著變化,所有重復的字都作了不同形態(tài)的處理。                             。在“折疊”中創(chuàng)新,在創(chuàng)新中重復,堅持“不作尋常重復”,進行生動的重復,方能書寫出彩華章。

④“折疊”是耐心的堅持 。有人做過一個計算:如果干一件事的成功率僅為1%,反復嘗試100次,成功的概率竟然能達到63%。世界上沒有一蹴而就的成功,但有水滴石穿的奇跡。通向成功的道路好比一場馬拉松,比拼的不是速度而是耐力。一直“折疊”下去,就能“撕小口打大仗、積小勝為大勝”,把簡單做成不簡單,使平凡變成不平凡。正如英國著名小說家安東尼·特羅洛普所說:“一件微不足道的日常小事,如果你堅持去做,就能勝過那些艱難的大事。”

⑤“折疊”是“折磨”的疊加。有人提出過“坎理論”,就是要過關卡,上臺階,好比爬山越嶺,上到一定高度,就過了一個坎。成功多是苦難輝煌,成長多為浴火重生。想要前進,最快的腳步是“負重”,因為“挑擔子的比散步的走得快”。走不出自己的“舒適區(qū)”,就是倒退的開始。其實,成長就是與自我的搏斗,與自我的較量,與自己較勁才能有長進。吃得苦中苦,方能有所成。敢于到吃勁崗位“淬火”,到艱苦一線“蹲苗”,在事上磨練自己,用時間灌溉自己,多挑戰(zhàn)“不可能”才可能超越自己,使人生不斷邁向新的高度。

⑥人不能決定生命的長度,但可以增加人生的厚度。把握好“折疊”的學問,付諸有力的行動,就能成就精彩人生。

(《解放軍報》2018年9月20日,有改動)

15.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3分)

16.第②③④⑤段從四個方面論證了中心論點。根據(jù)上下文,在第④段橫線上填寫合適的內(nèi)容。(3分)

17.第②段中主要運用了哪種論證方法?有何作用? (3分)

18.請在第③段橫線上補充一個事實論據(jù),(3分)

(四)閱讀下面文章,完成19~23題。(18 分)

老楊樹下

舒小驊

宿舍樓前聳立著一棵老楊樹,紋理粗糙的枝干奮力托舉起碩大的樹冠。入夏來,樹上綴滿大大小小濃密的葉子,猶如撐開一把遮陽的巨傘,為樹下乘涼的老人、玩耍的孩子提供著清爽和綠意。

午后,我正在趕寫一篇文章。窗外由遠而近傳來“叮啷、叮啷”的鐵板敲擊聲,稍后便響起了“磨剪子嘞搶菜刀”的悠長吆喝。思緒被攪亂,我剛停住筆,猛然間,窗外爆發(fā)出爭吵——“你磨刀怎么這么貴呀!不能便宜點嗎?”“你打聽打聽,眼下都這個價。”眼看文章根本沒法繼續(xù)寫,我迅速穿上外衣開門下樓。

樹蔭底下橫了一條綁著磨刀石、懸掛小鐵罐的長凳。旁邊有個拿菜刀的老太太正與身材消瘦的磨刀師傅侃價。師傅有把子年紀了,穿著一件圍裙式的粗布工作服,臉上胡子拉碴的。他磨一把菜刀要6元,老太太不干,堅持只給4元。我想讓二人生意盡快做成好早點走人,就勸他倆:“你們各讓一步,5塊錢磨了吧!”磨刀師傅沒吭氣,撩起衣襟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抬起一雙被細密皺紋圍裹的干眼狠狠地瞪了瞪我。老太太轉(zhuǎn)過臉來,像要打架一樣沖我吼道:“憑什么要5塊,這1塊錢你替我出?”我本想給雙方打個圓場,卻沒料到兩面不落好,只得閉上嘴在一旁傻站著。爭執(zhí)雙方各不相讓,僵持了一會兒,不歡而散。

“你這是何苦呢!”我在一旁輕聲埋怨磨刀師傅說:“5塊錢給她磨了算啦,不就是少收1塊錢嘛!”“那不成!”磨刀師傅斷然拒絕:“少收她1塊,待會兒你要磨刀,俺是不是也得少收1塊?再來人磨刀,俺不都得少收1塊。那俺今晚買干糧、買菜的錢就不夠啦!”

聽他這么說,多收少收這1塊錢還真關系到溫飽的大問題。我不免試探著問:“那你一天能掙多少?”“這可說不好,干俺這行,哪能旱澇保收。”我又追問:“那你最多一天磨過幾把刀?”磨刀師傅想了片刻回答:“你還甭說,頭年真有那么一次。俺一天磨了20把菜刀、5把剪子。干一樁活掙5塊。那可是俺生意最火的一天。”說到這,磨刀師傅的一雙干眼中閃現(xiàn)出亮光,四周包裹的皺紋也舒展開了,臉上的表情頓時變得生動起來。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