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浙江省麗水市語文中考試題
1.閱讀下面一段文字,根據(jù)拼音寫出相應(yīng)的漢字。
時間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在zhǎng ⑴ 了又枯的河流中,在候鳥的一次次遷徙中,在小孩子xīxì ⑵____的笑聲中。我們和時間是一對相依相偎的伴侶,一起走到dìlǎo—tiānhuāng____⑶_____。
2.古詩文名句默寫。
(1)是故______________,教然后知困。(《所有嘉肴》)
(2)_____________,無案牘之勞形。(劉禹錫《陋室銘》)
(3)共看明月應(yīng)垂淚,_________。(白居易《望月有感》)
(4)莫道不消魂,___________。(李清照《醉花陰》)
(5)行舟江上,吳均在富春江感受了“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的洶涌氣勢,而王灣在北固山下領(lǐng)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浩渺景象。
(6)在紀(jì)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的主題班會上,同學(xué)們一起吟誦文天祥的《過零丁洋》,其中“______,_________”,不禁讓我們想起中華民族的那段悲慘歷史,也讓我們進(jìn)一步體會到個人前途與國家命運(yùn)緊密相連的深刻道理。
3.名著閱讀
(1)下面有關(guān)小說人物表述錯誤的一項(xiàng)是( )
A.《隔離佛游記》中的大人國國王,他思想深邃,主張和平,但受環(huán)境限制,對外界所知不多。
B.《海底兩萬里》中的康賽爾,他忠心耿耿,性格沉穩(wěn),為人隨和,對分類學(xué)入迷。
C.《童年》中的“好事情”,他衣衫襤褸,不修邊幅,開朗健談,喜歡邪魔鬼道。
D.《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的冬妮婭,她美麗動人,容易親近,但后來變得自私自利。
(2)在橫線處填上相應(yīng)的情節(jié),(不超過30字)
在成長的道路上,每個孩子都有一段屬于自己的“孤獨(dú)之旅”!恫莘孔印分幸蛏眢w缺陷造成精神上孤獨(dú)的禿鷹,___________,重新回到了他喜歡的集體,孩子們只有直面孤獨(dú),突破孤獨(dú),才能不斷成長。
(3)北京師范大學(xué)教授郭英德在一次演講中說,《西游記》善于用詼諧幽默的方式講一些生活哲理,你從下面這個片段中悟出了什么生活哲理?
那大圣趁著機(jī)會,滾下山崖,伏在那里又變,變一座土地廟兒:大張著口,似個廟門;牙齒變作門扇,舌頭變作菩薩,眼睛變作窗欞。只有尾巴不好收拾,豎在后面,變作一根旗桿。真君趕至崖下,不見打倒的鴇鳥,只有一間小廟;急睜鳳眼,仔細(xì)看知之,見旗桿立在后面,笑道:“是這猢猻了!他今又在那里哄我。我也曾見廟宇,更不曾見一個旗桿豎在后面的。斷是這畜生弄喧。ü(jié)選自《西游記》第六回)
________
二、現(xiàn)代文閱讀
(一)禮拜二午睡時刻
何君華
嘴唇就要裂開的時候,背包客突然發(fā)現(xiàn)牧民阿拉坦烏拉家的氈房沒有上鎖。
水壺里早已經(jīng)沒有一滴水,要不是渴得實(shí)在難以忍受,背包客是不會有失禮貌地闖進(jìn)牧民阿拉坦烏拉家的。背包客一推開門就發(fā)現(xiàn)爐子上有一壺還冒著熱氣的奶茶,他猶豫了一下,但是很快他就把茶壺拎了起來,像剛跑了一千里戈壁的老馬一樣一口氣把奶茶喝了個精干。
背包客在桌上放下二十塊錢,又覺得不妥,還是覺得應(yīng)該等主人回來。這一等就是一天。
阿拉坦烏拉帶著他的羊群跑到遙遠(yuǎn)的烏日更草場去了,直到天完全黑下來才慢悠悠地回了家。
背包客聽見屋外的動靜,連忙起身走了出來。背包客抱歉地說:“老大爺,實(shí)在對不起,我見你家沒有鎖門,冒昧闖了進(jìn)來,請你原諒!
阿拉坦烏拉并不理會背包客的解釋,自顧自把羊群趕進(jìn)羊圈。
背包客以為主人生氣了,只能像一棵秋天的馬連草一樣局促地站在那里。
等 安頓好羊群,主人終于說話了:“什么是鎖?”
背包客這才發(fā)現(xiàn),主人的門上根本沒有鎖。
主人的話讓背包客徹底震驚了。這簡直令人難以置信,人類已經(jīng)走到二十一世紀(jì),竟然還有人不知道什么是鎖。背包客試圖給主人解釋一番什么是鎖,但是他馬上陷入了困境,他發(fā)現(xiàn)給一個沒見過鎖的人解釋什么是鎖無異于給一個沒見過馬的人解釋什么是套馬一樣困難。他只能勉強(qiáng)解釋說,鎖是一種工具,把它安在門上別人就進(jìn)不來,只有用鑰匙才能把它打開。一把鎖只有一把鑰匙,一把鑰匙只能打開一把鎖。
主人馬上搖了搖頭:“那怎么行,那肯定不行。”
背包客說:“那怎么不行,那樣的話別人就進(jìn)不來了呀!
“那怎么能行呢?那路過的牧民們口渴了就沒有水喝了呀。萬一碰到風(fēng)雪天,上哪里找馬奶酒暖身子去?累了上哪里休息?”主人不解地問背包客。
原來,主人房門大開就是為了方便像背包客這樣的口渴者進(jìn)來“偷”水喝呀。
背包客無言以對,更加無地自容。
“我們早晨從東邊出發(fā)出去放牧,到了晚上則從西邊回來,中間要走很遠(yuǎn)的路,不餓不渴不疲乏是不可能的,鐵打的漢子也不可能。”阿拉坦烏拉比劃著說。
“為什么不從同一個方向回來呢?”背包客不解地問。
“成吉思汗說,我們不能在同一天內(nèi)兩次踐踏同一片草場。長生天賜給我們遼闊的草原,是賜福給我們,不是用來糟踐的!
主人生起了火,問背包客:“年輕人,在這里住一晚吧?”
“好。謝謝!”背包客興奮地說,又補(bǔ)了一句,“打攪了!
吃晚飯的時候,背包客還是不甘心——阿拉坦烏拉老人怎么能沒見過鎖呢,這簡直太讓人難以置信了,于是問道:“你們這里所有的牧民都不上鎖嗎?就不怕東西被偷?”
“為什么要偷呢?每一個哈丹巴特爾草原的蒙古人都有手有腳啊!敝魅瞬唤獾胤磫枴
“可是你不怕別人進(jìn)來把你的東西吃光喝光?”
“我也會吃光別人的呀。我今天跑了趟烏日更草場,就在那里飽餐了一頓!敝魅斯笮?雌饋恚麑裉斓幕锸澈軡M意。
躺在阿拉坦烏拉老人家暖和的床上,背包客失眠了。背包客萬萬沒想到草原上的牧民們竟然不知鎖為何物,用阿拉坦烏拉老人的話說——門只是用來抵御風(fēng)寒而不是用來防賊的,這簡直太不可思議了。
第二天早上告別阿拉坦烏拉老人,背包客又不甘心地走了幾戶牧民家,結(jié)果真的像老人說 的那樣,每一戶都是家門洞開!
背包客徹底被眼前的場景震撼了。很快,背包客寫的游記《哈丹巴特爾草原上的奇跡》就發(fā)表在了全國發(fā)行量最大的旅游月刊《旅游者》上。一時間,更多的驢友像蜜蜂一樣涌向了哈丹巴特爾草原。
背包客再次來到哈丹巴特爾草原已經(jīng)是一年以后的事情。這回他看到了更加令人震驚的場面——家家戶戶都上了鎖!
他迫不及待地找到阿拉坦烏拉家,想弄明白這一年來究竟發(fā)生了什么。
阿拉坦烏拉老人家里竟然也上了鎖——一只油綠的梅花掛鎖在陽光下分外刺眼。
“剛開始是朝克圖家的茶壺丟了。很快,哈斯額爾敦家傳了三代的雕花馬鞍也丟了。”中午時分騎馬歸來的阿拉坦烏拉老人無奈地說,“我的皮靴也丟了,馬鐙也丟了。”
“家家戶戶都上了鎖。這不,我只好騎馬走這么遠(yuǎn)的路回家吃飯!崩先瞬桓吲d地說。
此刻正是哈丹巴特爾草原上的禮拜二午睡時刻,背包客沒有一絲困倦,但是比任何時候都要更加口干舌燥。他有一股打人的沖動,但是終于什么也沒做。他只是孤獨(dú)地站在那里,像一個永恒的懺悔者。 (選自《2014年中國年度小小說》,有刪改)
4.分析“背包客發(fā)表游記”這一情節(jié)在小說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結(jié)合語境,品味下面句子,回答括號中的問題。
(1)阿拉坦烏拉并不理會背包客的解釋,自顧自把羊群趕進(jìn)羊圈。(阿拉坦烏拉為什么用“并不理會”“自顧自”這種態(tài)度對待背包客?)
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