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新裝》寫了一個皇帝赤身裸體參加游行大典的滑稽故事。對其主題的解讀,人教社的教材、教參,都是從社會學的角度,強調其政治批判性,認為其主題是:無情地揭露了當時社會的丑惡,諷刺了皇帝和大臣們虛偽、愚蠢和自欺欺人的丑行。
這種單一化的闡釋,淡化甚至忽視了文章其他文化底蘊的開掘。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學術多元化的進程日益加快,文章解讀由單一化向多元化發(fā)展,已成為不可逆轉的學術潮流,正如接受美學所描述的那樣,任何一個文本,都存在著意義的空白和不確定性,文本的真正價值和生命,在于讀者對其作出的永無止境的多元解讀。從這樣的理念出發(fā),《皇帝的新裝》又能在政治批判意義的基礎之外,解讀出對人性的弱點——虛偽進行批判的新意義,這也是這篇課文培養(yǎng)學生探究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一個切人點。
我們先從童話嘲諷的對象來看。在注重政治批判意義的解讀時,我們以為童話嘲諷的對象僅僅只是“皇帝”、“大臣”這些統(tǒng)治階級。其實,童話嘲諷的對象除了這些“統(tǒng)治階級”之外,還有作為“被統(tǒng)治階級”的普通百姓(這是社會學解讀所忽視的)。童話里是這樣描述的:
這樣,皇帝就在那個富麗的華蓋下游行起來了。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說:‘乖乖!皇上的新裝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麗!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誰也不愿意讓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見,因為這樣就會顯出自己不稱職,或是太愚蠢;实鬯械囊路䦶膩頉]有獲得過這樣的稱贊。
筆者以為,童話在濃墨重彩地嘲諷了皇帝和大臣的極端虛偽之后,又描寫了普通百姓的虛偽,實際上向我們傳達了這樣一個重要的信息——貪圖虛榮是人類普遍存在的性格弱點,不僅“統(tǒng)治階級”有,“被統(tǒng)治階級”也有。
當然,我們必須承認一點,童話對“皇帝”、“大臣”和普通百姓的嘲諷的程度是不一樣的,對前者是尖刻的,對后者則是善意的,因為百姓們畢竟在小孩道出真情后,態(tài)度一步一步轉變過來,課文很傳神地描述了這個艱難的轉變過程:
“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沒穿呀!”一個小孩子最后叫了出來。
“上帝喲,你聽這個天真的聲音!”爸爸說。于是大家把這孩子講的話私自低聲地傳播開來。
“他并沒穿什么衣服!有一個小孩子說他并沒穿什么衣服呀!”
“他實在沒穿什么衣服呀!”最所有的百姓都說。
其次,童話為什么要安排一個知無畏的特定的“小孩”來揭穿皇帝”、“大臣”和普通百姓的虛偽呢?筆者以為,童話是把無知天畏的“小孩”作為有知有畏的“皇帝”“大臣”和普通百姓這些“成人”對立面來描述的,從而形成鮮明藝術對比。其真正的目的并非僅像人教社1992年11月版的《教教學用書》所闡述的那樣,是說一個人應該保持天真爛漫的童貞,無私無畏,敢于說真話,而是為揭示受社會浸染的成人們虛偽性格弱點。
人教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教科書七年級語文上冊也選了這童話,并已開始關注到這篇童話多元解讀。在課文前的閱讀提示有這樣一段導向性的話:“讀完這童話,我們首先會嘲笑那個愚蠢皇帝,不過,如果注意到上自皇帝至百姓,幾乎人人都違心地說假話這一現(xiàn)象,我們的思考也許能更深入一層!闭n后的“研討與練習”里提出了:“在根本不存在的‘新裝’前,從皇帝到老百姓都不敢說自己根本看不見它,這是為什么?”這提示與提問,也是對《全日制九年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理念的具體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