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wǎng)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首頁 > 初中語文 > 七年級下冊語文

社戲課后練習解題指導

[移動版] 佚名

第一組為最新部編版課后練習參考答案。

一、通讀全文,仿照示例,用四字短語概括本文所寫的幾件事。

    →      →      →      →月夜行船 →      →      →      →     

【參考答案】平橋概況→伙伴游玩→無船出行→夏夜行船→趙莊看戲→停船吃豆→深夜返回→再談吃豆

二、作者在敘述事件的過程中,融合了描寫、抒情、議論等多種表達方式。以本文所寫的某件事為例,具體分析這些表達方式各自的作用。

【參考答案】全文有幾處出現(xiàn)多種表達方式綜合運用的語段,下面試做分析。

如課文開篇一段,講述了“我”的外祖母的家鄉(xiāng)平橋村的情況,用的都是描敘語句,大概說了幾件事:一是“我們魯鎮(zhèn)的習慣”,二是“我”隨母親來平橋村的緣由,三是平橋村的地理概貌、村民狀況。層次非常清楚,語言非常簡略。“但在我是樂土:因為我在這里不但得到優(yōu)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是充滿感情的議論語句,尤其是“樂土”二字分外醒目,表達了“我”對平橋村的熱愛和懷念,以及對自己在城里讀書生活的厭倦。

又如課文最后兩段,講述了“我”再次吃豆的經(jīng)歷和感覺。六一公公不僅不指責孩子們偷豆,反而給“我”家送來新豆,并且夸獎“我”有見識,說明他這個人除了心地善良外,還有一些可愛的虛榮心,想博得他人的夸贊。最后一段關于吃豆的議論,是全文的總結性議論,表達了“我”內(nèi)心想法“我”覺得那夜的豆好吃,覺得那夜的戲好看,是因為有那種特殊的經(jīng)歷,讓“我”感到新鮮、愉快。這一議論句起著點明主旨的作用。

三、豆是很普通的豆,戲也是讓“我”昏昏欲睡的戲,但是文章最后卻說是“好豆”“好戲”,對此你是怎樣理解的?

【參考答案】“我”最難忘的是平橋村的環(huán)境和鄉(xiāng)民。此地有美麗的風光、自由的空氣,還有樸實、率真的老人和孩子,人與人之間有著親密和諧的關系。“我”還目睹了他們的勞動本領、辦事能力。這一切都是“我”童年在時城鎮(zhèn)未曾見到過的,在后來的人生路途中也很少再見到。由于這種心理的、情感的因素,讓“我”覺得那晚的戲是“好戲”,那晚吃的豆是“好豆”。另一方面,俗話說,距離產(chǎn)生美。時間已經(jīng)久遠,早年在平橋村短暫的生活片段,留下的不僅是一些記憶,更是一種情感。時間越久,這種記憶中的影像越珍貴,所以作者贊之以“好豆”“好戲”。說“好戲”還有一個原因,是《社戲》開頭講述“我”在大都市看戲,感覺非常不好,于是懷念早年在外婆家的“社戲”。鄉(xiāng)村社戲或許俗些,但是“我”感覺很好。

四、結合上下文,揣摩下列語句,體會“我”的心理,感受其中的童真童趣。

1.到下午,我的朋友都去了,戲已經(jīng)開場了,我似乎聽到鑼鼓的聲音,而且知道他們在戲臺下買豆?jié){喝。

2.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輕松了,身體也似乎舒展到說不出的大。

3.淡黑的起伏的連山,仿佛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卻還以為船慢。

4.我不喝水,支撐著仍然看,也說不出見了些什么,只覺得戲子的臉都漸漸的有些稀奇了,那五官漸不明顯,似乎融成一片的再沒有什么高低。

5.那航船,就像一條大白魚背著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躥,……

【參考答案】1.“我”非常想去看社戲,但又不能去,于是想象社戲表演的情景,以及看戲人喝豆?jié){的情景,表現(xiàn)了一個孩子的悲傷、失落的情緒。

2.“我”既然可以出門看社戲了,心情變好了。“忽而”表明孩子的心情易于突變,“輕松”“舒展”與前面看戲不成而沮喪的心情完全不同。“身體也似乎舒展到說不出的大”是夸張手法,非常形象地表明“我”的心情無限之好。

3.這是一個兒童眼中的景物描寫,非常富有詩意。“仿佛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是兒童才有的想象:“但我卻還以為船慢”表明“我”非常急于到趙莊看社戲,這也是兒童心理的表現(xiàn)。

4.兒童對看戲很有興趣,但在夜間容易犯困,所以臺上戲子的形象變得模糊,這里真切地描寫出了兒童看戲的精神狀態(tài),富有奇趣。

5.這是半想象、半紀實的描寫。大魚馱著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躥,是童話里才有的情景,反映出“我”當時愉悅的心情,也表現(xiàn)了孩子極富浪漫色彩的想象力。

五、《社戲》原文開頭部分寫的是“我”成年后在劇場看中國戲的兩段經(jīng)歷。課后閱讀這些文字,體會一下,作者通過寫不同的看戲經(jīng)歷,表達了一種怎樣的情思?

【參考答案】原文開頭部分的內(nèi)容要點,一是“我”當時在北京,對看戲本無興趣二是在北京第一次看戲,因為人太多,聲音嘈雜,且無合適座位,便“不由的毛骨悚然的走出了”;三是在北京第二次因為募捐,看譚叫天的戲,可是到了很晚譚叫天還不出場,只好失望地離去四是反思中國的戲劇,“大敲,大叫,大跳,使看客頭昏腦眩”,不適合劇場觀看,只適合在野外觀看,遠觀反而有風致。在北京看戲的挫敗經(jīng)歷,使“我”懷念小時候在外祖母家鄉(xiāng)所看的“社戲”。雖然過去幾十年,但是當時的難忘經(jīng)歷如在眼前。如此對比地寫來,眼前的戲不適合看,過去的戲永生難忘,一貶一褒盡在文中。以眼前的戲為寫作的由頭,反襯早年“社戲”的好看:其實未必真好看,主要是當時當?shù)氐拿耧L民俗讓“我”神往,“我”在心里的一角永遠保持著對家鄉(xiāng)的愛、對鄉(xiāng)民的愛、對鄉(xiāng)村文化的愛。

第二組為舊版課后練習。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