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首頁 > 教案 > 教育資源 > 九年級語文教案

《懷疑與學問》實用教案

[移動版] 975897223

《懷疑與學問》實用教案

教學目標:1.了解作家、作品,學習文中生字、詞。2.理解中心論點與分論點及之間的邏輯聯(lián)系。3.理解論證的層次和過渡句的作用。4.培養(yǎng)學生在學習中的懷疑精神,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

教學重難點:①理解論證的層次。②理解中心論點與分論點及之間的邏輯聯(lián)系。    

教學手段:多媒體。

教學課時:1課時。

課前準備:

1.教師:制作相關課件。

2.學生:熟讀本詞,掃清字詞障礙,搜索有關簡介顧頡剛生平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由搶鹽事件導入課題,群眾為什么搶鹽?缺乏對信息的懷疑判斷,看別人買就跟著買,形成搶購潮。那么我們該如何對待社會上的一些傳言呢?對,要有懷疑精神。那么懷疑和學問又有什么關系呢?讓我們來學習顧頡剛先生的《懷疑與學問》。

二、簡介作者顧頡剛(1893—1980),字銘堅,江蘇蘇州人,歷史學家。長期從事教育工作和歷史研究,他在研究工作中,善于懷疑和辨?zhèn),有不少?chuàng)見。編有《古史辨》,著有《漢代學術史略》《史林雜識初編》等。

三、字詞正音釋義:

顧頡剛(jié) 程頤(yí) 虛妄(wàng)步驟(zhòu) 懶惰(duò) 停滯(zhì)

【虛妄】沒有事實根據(jù)的。

【不攻自破】不用攻擊,它自己就破滅。形容論點站不住腳,經不起反駁或攻擊。

【辨?zhèn)稳ネ勘鎰e虛假的并除去不合實際的。

【停滯】指因為受到阻礙,不能順利地運動或發(fā)展。

四、朗讀課文,梳理結構。

第一部分:(1—2段)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論點——治學必須有懷疑精神。

第二部分:(3—6段)層層深入論證。

①懷疑是從消極方面辨?zhèn)稳ネ谋匾襟E。(3—5自然段)

第一層:(3—4段)對于傳說都應當經過一番思考亦即懷疑;

第二層:(5自然段)不論對于哪一本書,哪一種學問,都要經過自己的懷疑,辨別是非。

②懷疑是從積極方面建設新學說、啟迪新發(fā)明的基本條件。(6自然段)

五、整體感知

1.文章的中心論點是什么?中心論點是如何提出來的?

①中心論點:治學必須有懷疑精神。(名言“學者先要會疑”或“學則須疑”也可。)

②本文的中心論點是引用古代名言,開門見山地提出來的。

2.本文由兩部分構成,它們是通過哪一句話聯(lián)系在一起的?二者之間的關系如何?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①第六段首句“懷疑不僅是消極方面辨?zhèn)稳ネ谋仨毑襟E,也是積極方面建設新學說、啟迪新發(fā)明的基本條件”。

②二者之間是層層深入的遞進關系。

③此句在文章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它使全文結構自然分為兩大部分,前一個分句是第一部分的分論點,后一個分句是第二部分的分論點。

3.什么是懷疑精神?它對做學問有什么作用?

①事前經過一番思考,不隨便輕信的態(tài)度就是懷疑精神。
②它是做一切學問的基本條件。

六、深入研讀

(一)探究論據(jù)

1.為了證明論點,作者運用了哪些論據(jù)?

(1)事實論據(jù):①譬如在國難危急的時候,各地一定有許多口頭的消息。②聽說古代有三皇、五帝③聽說“腐草為螢”④戴震善問的例子

(2)道理論據(jù):①“學者先要會疑”。——程頤②“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學;學則須疑。”——張載③“盡信書不如無書”——孟子④“我懷疑,所以我存在”——笛卡爾

(二)探究寫法

1.舉例論證

①第4自然段為了論證對于傳說必須有懷疑精神這個分論點,列舉了古代“三皇、五帝”和腐草為螢”的例子并連續(xù)多次追問,清楚地告訴人們做學問時懷疑的必要性以及怎樣以懷疑精神做學問。

②第6自然段為了論證“懷疑是建設新學說、啟迪新發(fā)明的基本條件”這個分論點,舉了清代大學問家戴震幼年讀書善疑多問的事例做論據(jù),也很有說服力。

2.道理論證

①開頭引用程頤和張載這兩位古代大學問家的經驗之談作為論點,也起到了論據(jù)的作用,很有說服力。

②第5自然段又引用了孟子的“盡信書不如無書”的名言,有力地證明了中心論點。

③第6自然段的說理是:“對于別人的話,都不打折扣地承認,那是思想上的懶惰。這樣的腦筋永遠是被動的,永遠不能治學。只有常常懷疑、常常發(fā)問的腦筋才有問題,有問題才想求解答。在不斷地發(fā)問和求解中,一切學問才會起來。”論證了“懷疑……是從積極方面建設新學說、啟迪新發(fā)明的基本條件”。

3.正反對比論證

第6段通過正反對比論證懷疑精神對治學的重要性

(三)探究語言

1.本文語言準確、精練。下面的句子中共有四個“常常”,它們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么?

“一切學問家,不但對于流俗傳說,就是對于過去學者的學說也常常要抱懷疑的態(tài)度,常常和書中的學說辯論,常常評判書中的學說,常常修正書中的學說:要這樣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學說產生。”

不能,四個詞語之間存在著一層更進一層的邏輯關系,前一句是后一句的基礎和條件。所以不能調整。

七、拓展延伸

搜集有關“治學”的名人名言。

1.學貴心悟,守舊無功。——張載

2.君子不隱其短,不知則問,不能則學。——董仲舒

3.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中庸》

4.古人學問并稱,明均重也,不能問者,學必不進。——陳宏謀

5.群疑并興,寢食俱廢,乃能驟進。——朱熹

八、課堂小結

本文中心論點鮮明突出,論證層層深入,精辟充分。用分論點論證中心論點,事例分析得透徹周密。文章引用名人名言、舉事例進行論證,使文章有理有據(jù),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

欄目熱點
熱評資源
最新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