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
教學目的
1.理解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
2.理解文章的論證方法。
3.學習編寫閱讀提綱。
重點難點
1.重點:
(l)理解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
(2)學習編寫閱讀提綱。
2.難點:理解文章的論證方法。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
1.查工具書,解釋下列詞語。
格物:推究事物的道理。
致知:求知,得到知識。
誠意:真心。使自己的思想誠懇。
正心:端正心思。
修身:舊時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養(yǎng)。
齊家:整齊家政。
抽象:不能具體經(jīng)驗到的,籠統(tǒng)的;空洞的。
袖手旁觀: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協(xié)助別人。
一帆風順:比喻非常順利,毫無挫折。
2閱讀課文,思考課后練習的問題。
二、導入
1.作者簡介。
丁肇中簡介:/teach/5412.html
2導語 。
有人說中國的孩子“高分低能”“會讀書不會研究”缺乏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動手能力。問題出在哪里呢?丁肇中教授的文章會給我們極大的啟發(fā)。
三、正課
1.默讀課文,討論編寫閱讀提綱。
確認:可從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三個部分來列
提綱。
第一部分(l~2段):提出問題。中國學生應該怎樣了解自然科學?要格物致知。
第二部分(3~12段):分析問題。
第一層(3~5段):分析中國教育不重視格物致知的社會根源。舉例王陽明的格物是格已,這種觀點不能適用于現(xiàn)在的世界。
第二層(6~10段):分析實驗精神在科學上的重要性。
第三層(11~12段):分析在這種文化背景下中國學生的現(xiàn)狀。
第三部分:解決問題。強調(diào)我們需要培養(yǎng)實驗的精神的意義并對我們這一代提出希望。
2問題研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小組討論)
⑴丁肇中教授在文章中指出中國學生應該怎樣了解自然科學?
確認:要有格物致知精神。
⑵.提問:“格物致知”出至哪里,它的意思是什么?
確認:“格物致知”出至《四書·大學》原文:“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齊家,齊家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倍〗淌谝谩案裎镏轮钡囊馑际菑奶讲煳矬w而得到知識。也就是通過實驗得到知識。
⑶.提問:傳統(tǒng)的中國教育并不重視真正的格物和致卻的原因是什么?
確認:可能是因為傳統(tǒng)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尋求新知識,而是適應一個固定的社會制度。
⑷.提問:〈大學〉里講的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什么?
確認:目的是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⑸提問:這個目的與丁教授講的格物致知的目的一樣不一樣?
確認:不一樣。丁教授講的目的是通過實驗得到新知識。這才是格物致知的真正意義。
⑹.提問:第4段舉王陽明“格物”失敗的例子證明了什么?
確認:王陽明的“格物”實是“格已”,而不是研究萬物的道理,這是無用的,不能適用于現(xiàn)在的世界的。證明傳統(tǒng)的中國教育的目的是不正確。
⑺.提問:實驗精神在科學上的重要性在哪里
3.討論歸納(學生回答交流)
⑴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是怎樣的?⑵本文采用了怎樣的論證方法?⑶本文給了你怎樣的啟示?
4.拓展聯(lián)想:格物致知精神在實際生活中的體現(xiàn)。( 舉例說明)
三.課堂小結
四.布置作業(yè):《探究之旅》“學力升級”
查看本課其它資料/teach/5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