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首頁 > 教案 > 教育資源 > 高三教案

《孟子見梁襄王 》新型教案設計

[移動版] 唐伯牛

[教學目的]

1.復習重要的實詞、虛詞和句式,解答具有一定難度的文言檢測題。

2.進一步體會孟子的“仁政”思想。

3.理解比喻修辭手法和本文生動的語言。

[教學重點]

1.在朗讀的基礎上,欣賞品味文章的藝術特色,品味文章的語言特點和說理藝術。

2.運用學到的相關知識解答具有一定難度的文言檢測題。

[教學設想]

本課的課后練習二有關通假字的練習,帶有復習的性質,教學中可通過做練習,將本單元的幾篇課文來一次復習與鞏固。也可以讓學生在第五冊《語文讀本》所選的《孟子》文中找找通假字,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加以引導。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由伊拉克局勢和美國“9.11”事件,談及解決辦法,再延伸至孟子的“仁政”思想,進入課題。

二、預讀課文

1、《孟子見梁襄王》背景知識

孟子處于戰(zhàn)國七雄爭霸的時代,新興地主階級正在崛起,并要取得政治上的統(tǒng)治地位,因而社會矛盾更趨激烈,兼并戰(zhàn)爭日益頻繁。“爭地以戰(zhàn),殺人盈野;爭城以戰(zhàn),殺人盈城”的戰(zhàn)爭和“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莩”的階級對立,正如孟子所說:“民之憔悴于虐政示有盛于此時者也。”孟子到處宣揚“保民而王”、“仁義為本”的思想感情,在當時符合人民的愿望,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孟子道德以梁謁見梁惠王,并在此時見到了梁惠王的兒子,也就是梁襄王,于是,便有了他與梁襄王有過的僅此一次接觸的記載,雖然時間短暫,言談簡要,可是,由此一斑,也可見孟子的思想核心和高超的講話藝術。當時,孟子已經七十歲左右,先前游歷過許多國家,與梁惠王也有過多次接觸,因此,這時,孟子人思想是很成熟的,經驗也是很豐富的。

《孟子見梁襄王》以孟子見過梁襄王后,向他人轉述他與梁襄王對答的情況,表現(xiàn)了主張“仁政”“王道”的一貫思想。

三、重點解析

1.《孟子見梁襄王》的引而不發(fā)的講話藝術

化解:梁襄王的話題是“天下惡乎定?”孟子回答以“定于一”,襄王不知“孰能一之”,孟子對以“不嗜殺人者能一之”。梁襄王的問話不如他父親梁惠王能提出一些自己面臨的矛盾,步步追問的都是治國的常識性問題,孟子以嚴密的邏輯聯(lián)系,用啟發(fā)與闡釋相結合的言論,使之啟蒙益智。作為一國之君,只有使天下歸附,才得人心這就要愛民保民,絕不嗜殺好戰(zhàn),那么天下歸于一統(tǒng),社會也就安定了。孟子循著梁襄王問題的思路,逐步提示所要講的內容,而不徑直揭底,使對方在獲得滿足之時,又有新的不滿足,這種引而不發(fā)的講話藝術,較之捷言盡說更能收到效果。

2、《孟子見梁襄王》中一組相互關聯(lián)的比喻

化解:孟子將人民盼望不嗜殺的君王,比作七八月間的旱苗盼雨。久旱,苗“槁”將枯死,這時天空“油然作云,沛然作雨”,那么,禾苗自然“浡然興之”。這個比喻還暗含了對比,苗的“槁”與“興”的對比,說明雨對禾生死榮枯的關系,顯示了人民對明君與暴君的態(tài)度。

孟子形容天下人民歸附不嗜殺者,用“水之就下”,無法抗拒作比,真是貌合神契。

另外,兩個比喻相互照應,前以天上雨水比君澤,后以地上流水比民心,兩喻相互關聯(lián),又各賦其義,既自然又新穎,既為人熟知又讓人深感貼切。

3.文言文基礎知識總結[主要由學生自己完成,教師指導]

例:虛詞積累

【之】

臣聞之胡龁曰/(起襯音作用)

夫子之謂也/(賓語前置的標志)

牛何之?/然後驅而之善/蚤起,施從良人之所之//卒之東郭墦間之祭者//乞其馀,不足,又顧而之他///(動詞,“到”,“往”)

舍之!/以羊易之//雖與這俱學,弗若之矣////(代詞)

臣固知王之不忍也/王無異地百姓之以王為愛也/君子之于禽獸也//故民之從之也輕/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吾將瞯良人之所之也///(用于主謂語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

今也制民之產///此其為饜足之道也///由君子觀之,則人之所以求富貴利達者///(結構助詞)

【也】故以羊易之也(加強肯定語氣)

【于】王無異于百姓之以王為愛也/有復于王者曰/于我心有戚戚焉/為肥甘不足于口與?輕暖不足于體與?/今王鼓樂于此//(都用作介詞,意思分別為:對于、向、在、對于、在)

【則】則王許之乎/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連詞,“那么”)

【惡】彼惡知之?/天下惡乎定?////(疑問副詞,怎么)

【為】吾不為是也。/(介詞,為了)

【與】其妻問所與飲食者///遍國中無與立談者///孰能與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介詞,和、跟)

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表句末疑問語氣)

【今】今王鼓樂於此//今王與百姓同樂,則王矣。//(表假設)

良人者,所仰望而終身也。今若此!///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殺人者也////(表現(xiàn)在)

【焉】則牛羊何擇焉?/為不用力焉/(句末語氣詞)

【故】故王之不王,不為也,非不能也/故推恩足以保四海/(連詞,所以)

【以】無以,則王乎?/(通“已”,停止)

不推恩無以保妻子/(用來……的辦法)

挾太山以超北海/(表兩個動詞短語的連接)

是以后世無傳焉/是以君子遠庖廚也/(介詞,帶有自己的賓語“是”,可以譯為“因為”)

以一服八/(介詞,用)

四、布置作業(yè)

完成練習二、三

欄目熱點
熱評資源
最新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