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說明順序 通識文路巧思
——第四冊第三單元閱讀復習知要
(448200)湖北省沙洋縣長林中學 魯修賢
不過幾百年歷史的現代科學從根本上改變了我們這個世界,提高了人類社會的生活質量。關注科學亦便成為世人的已然共識。第三單元選編的課文正是普及這種科學知識的精萃。這些作品,要么闡明某一現象的科學原理,要么闡釋某一領域的科學觀點,內容豐富多彩,文筆兼有理趣情趣。
學好本單元,情感目標同在進一步加強科學意識,繼續(xù)努力追求科學理念和科學精神。
本單元的語文知能訓練,主要落腳在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了解科技說明文的特點,著重地注意說明的順序,弄清楚作者是按照怎樣的思路組織文章的,逐篇解讀與整個單元的比較研讀相結合,體悟具體的寫作技巧,提高自己的分析概括能力。
說明要有順序,這是使說明內容條理化的必要條件。常見的說明順序有時間順序、空間順序和邏輯順序。說明的時間順序和記敘的時間順序相似,易于表達事物的發(fā)展變化?臻g順序,要特別注意弄清空間的格局,注意事物的表里、內外、上下、前后、左右和東南西北等的位置與方向,寫建筑物的結構唯此可行。邏輯順序,常以推理過程來表現。本單元的科技說明文都是闡明事理的篇章,基本上采用的均為邏輯順序,這樣便于體現事理的內部聯(lián)系,因為它要說明的是事物的方方面面,事物的因果關系以及事物的發(fā)展原理。
《食物從何處來》主要說明了生物獲得食物的兩種不同途徑。先說“自養(yǎng)”,即綠色植物利用水、二氧化碳和一些礦物質,經根系,到葉子,到葉綠體,以及光合作用,制造出有機食物來;后說“異養(yǎng)”,即“自己不能制造食物,靠植物來生活”,人類也屬于動物,亦為此型(盡管多有差別)。因為“自養(yǎng)”是“異養(yǎng)”的基礎,沒有“自養(yǎng)”生物,“異養(yǎng)”生物便不會存在。本文依據事理介紹食物來源,從植物到動物的說明順序是符合邏輯的。
《時間的腳印》主要分析了巖石記錄時間的奇異功能。5~29自然段是文章的主體部分,有兩個意思,在21自然段之前說明巖石如何毀滅與新生,從22自然段開始說明巖石是無字的史書。就前者而言,5自然段總提下文,6自然段講到自然界中巖石所呈現的各種現象,合而作為總說,7自然段過渡引起下文,8~21自然段逐層分說。8自然段點明巖石毀滅所呈現出的現象是個結果,9~14自然段顯然是交代其原因。9自然段概括說明呈現這一現象的原因后,繼之以四方面的作用進行具體說明,10和11自然段說空氣和水中的酸類,12、13、14自然段依次說雨水、生物和人。15~17自然段再說巖石形成的原因,18~21自然段則相應說其結果;蚩偡,或因果,從概括到具體,使得說明的層次極其鮮明。
《氣候的威力》介紹了南極惡劣的氣候條件,并對它影響全球氣候的幾個因素作了科學的分析。這個主要內容在3~17自然段,而1、2兩個自然段指出變幻莫測的氣候是人類在與大自然的較量中最直接最經常的對手,只是總述人類的處境,泛泛談論氣候。前后兩部分是從一般到特殊吧。文中說“威力”,實際上是說南極氣候惡劣的一面,3~6自然段說明南極氣候風狂、寒冷與變幻莫測的特點,7~15自然段具體說明南極影響全球氣候的三大因素,16~17自然段用大量的數據說明南極氣候的威力之大。作者采用了層層剝離的寫法,從大的議題逐步過渡到具體的話題,具體的話題中又用上一些簡短的表順序性詞語,如“首先、另外、還有”等,行文在宏觀的視野中展開,自然連貫。
《漫話小行星》讓我們了解小行星發(fā)現的歷史、編號和命名辦法、小行星的起源等幾個方面的內容,說明順序是先回顧歷史、再介紹現狀、最后探討成因,這樣的順序更能引起閱讀的興趣,比較符合人們的認知心理。
《阿西莫夫科普短文兩篇》揭示了大自然的無窮奧秘。兩篇的突出特點是以論證為主,都是先提出問題,然后作出假設,經過推理論證之后,作出結論。不同之處是,《恐龍無處不有》由南極洲發(fā)現恐龍化石提出一個問題引出另一個問題,在5~14自然段具體說明大陸的漂移時,仍是總分結構;《被壓扁的沙子》則是從恐龍滅絕的原因談起,提出兩個假設(1~6自然段),然后通過“斯石英”的形成與分布證明“撞擊說”,否定“火山說”(7自然段至文末)。兩文透徹的說理與嚴謹的邏輯是分不開的,這對我們的說明文寫作必然有所借鑒。
本單元說明文中運用記敘的作用,說明的語言和方法等,也應列入達標的要求。學完了這個單元,我們對說明文的基本知識應該有一個全面系統(tǒng)的充分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