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利奧特是個奇怪的病人。他有著超高的智商與過人的談吐,卻無法決定用藍色的筆還是黑色的筆寫作,不能選擇聽哪個電臺的廣播,每到飯前必須到很多個餐廳比較菜單、環(huán)境甚至燈光效果,卻往往徒勞無功。甚至當醫(yī)生給出了兩個復診日期供他選擇時,他都要花費足足半個小時時間在記事本上列出兩個日期的好處和壞處,以及可能發(fā)生的意外情況。簡單說來,他失去了決定的能力。
這一切源于幾個月前的一次小手術,醫(yī)生在他的大腦皮層靠近額葉的地方切除了一小塊腫瘤。此后,埃利奧特就奇怪地喪失了情緒體驗的能力,即使看到刺激性很強的圖片,如血肉模糊的腳或著火的房子,也變得無動于衷。
在上世紀 80 年代,這一病例令人感到震驚。當時的神經(jīng)科學普遍認為情緒是非理性的, 一個沒有任何情緒的人理應能夠做出更好的決定, 最簡單的推理是,如果沒有感情用事,人們就不會刷爆信用卡。
在《為什么大猩猩比專家高明——如何讓那個大腦幫你做出正確的選擇》一書里,作者喬納·萊勒這樣解釋埃利奧特現(xiàn)象——他損傷的腦區(qū)是被稱作眶額葉皮質的組織,專門負責將感官層面的情緒整合到?jīng)Q定過程中。當某人被某道菜吸引時,情緒腦系統(tǒng)會告訴他“就該選擇這個”,而一旦這種神經(jīng)連接受損,我們將無法做出有分寸的決定。這意味著,如果沒有感情用事,人們連刷哪張信用卡都不知道。
那么,在通常情況下做出決定的時候,我們是更該聽從直覺還是分析做出決定呢?
美國心理學家蒂莫西·威爾遜進行過這樣一項實驗。他找到一批大學生選擇自己喜愛的海報,候選的作品是:一幅莫奈的風景畫、一張凡·高的紫色百合以及三張有趣的小貓海報。
在開始選擇前,大學生們被分為兩組,一組為不思考組,憑感覺選擇。另一組測試者的任務則復雜得多,他們要回答為什么喜歡或不喜歡。
實驗結果非常有趣。不思考組 95%的測試者選擇的要么是莫奈,要么是凡·高。但是,那些思考組的測試者卻有一半以上的人選擇了小貓。而在幾星期后的追蹤訪談里,不思考組的測試者中沒有一個人后悔自己選了印象派,選擇小貓的人則有 75%以上表達了后悔之情。
“分析過度會造成危險,你會失去知道你真得想要什么的能力,然后你選擇了最糟糕的小貓海報。”威爾遜總結道。
我有過類似的經(jīng)歷。小時候進商場買衣服,我總習慣于把所有買得起的品牌看個遍,最終的結果往往是,精挑細選的常常轉天就后了悔,第一眼看上的則八九不離十。
心理學家迪克赫斯認為,直覺在決定中起到多大作用往往取決于情境。當面臨簡單的選擇時,比如廁紙、燈泡等家用品,顧客往往只需要計算性價比這一種變量。這時,思考時間越長,做出的決定越滿意。一旦選擇局面復雜起來,理性就敗給了感性。他曾觀察過在宜家宜居購買家具的人,發(fā)現(xiàn)人們在分析各種選擇上耗費的時間越長,往往后悔的幾率就越高。
他的結論是:應該大膽啟用理性腦解決簡單的問題,因為這些分析不會讓我們的前額葉皮層難以承受。而情緒腦這時根本派不上用場,因為直覺既不能比較商品價格也無法計算得失。當進行異常復雜的決定時,依賴理性腦則會讓大腦皮層淹沒在數(shù)據(jù)的海洋里而不堪重負,因為任何超過四個變量的問題都會讓理性腦承受不了。這時候,直覺告訴你的往往是最好的選擇,因為你的情緒腦知道的東西往往比你自己知道的要多。簡單來說,情緒腦像是精致的便攜式計算機,而理性腦不過是一個過時的計算器。
但我想,真正的問題恐怕在于,人們總是不那么容易看出某個決定是不是屬于復雜的類型。比如和部門同事坐在一起玩“升級”這種撲克游戲時,我常常把計算牌面上還剩下多少張主牌這種事情視為復雜的局面,并大膽運用情緒腦參與游戲。結果呢,就是我的“便攜式計算機”總是被大家的“過時計算器”打敗,成了個喜歡“瞎出牌”、屢屢被對家鄙視的壞典型。(摘編自《中國青年報》)
8.下列對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兩項是(5分)( )
A.埃利奧特因手術損傷了眶額葉皮質組織,結果失去了決定能力,這一病例影響了人們對情緒的認識。
B.作者拿“刷爆信用卡”和“刷哪張信用卡都不知道”作對比,說明了情緒腦與理性腦的不同功能。
C.作者認為玩“升級”撲克游戲時計算主牌是需要做出復雜決定的,但實踐證明,事實并非如此。
D.文章依次介紹了科學家對情緒腦、理性腦功能研究的幾個不同階段,表達了對科學探索精神的贊美。
E.文章語言平實,說明事理深入淺出,恰當?shù)剡\用了作比較、列數(shù)據(jù)等說明方法,增加了文章的科學性。
9.文章寫作者“小時候進商場買衣服”的經(jīng)歷,有何作用?請簡要分析。(4 分)
10.文章以“大猩猩比專家還高明?”為題,有何妙處?請根據(jù)文本談談你的理解。(6 分)
參考答案:
8.B、D(答對一項得3分,兩項得5分) 【解析】試題分析:解答此題,可將各選項表述同文本相關內容進行比較,以發(fā)現(xiàn)正誤。題中,B項“對比”的說法有誤,兩種現(xiàn)象都是用來說明“情緒腦”的功能,不是對比;D項“依次介紹……幾個不同階段”的說法有誤,文章沒有介紹對大腦功能研究的幾個不同階段。
考點: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9.①以作者的親身經(jīng)歷為例,呼應上文的科學實驗,說明過度分析會誤導人們選擇這一道理。②增強了文章的親切感和可信度。(意思答對即可) 【解析】試題分析:本文是一篇科普小品,所寫的內容是抽象而枯燥的科學道理,讀者理解起來會有一定的困難,因此,運用舉例的方法,有助于形象地說明科學道理,也能增加文章的趣味性、生動性。當然,答題時應結合文本將“科學道理”的具體內容回答出來,以免因架空分析而被扣分。
考點:分析語言特色,把握文章結構,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10.①標題引自喬納·萊勒的書名,以問句的形式,巧妙地表達了作者對喬納·萊勒觀點的質疑,同時能引發(fā)讀者對這一問題的思考。②以“大猩猩”和“專家”分別指代“情緒腦”和“理性腦”,化抽象為具體形象,能吸引讀者,激發(fā)其閱讀興趣。(每點3分,意思答對即可。如有其他理解,言之成理亦可)【解析】試題分析:文章標題的“妙處”,也就是標題的作用,一般可從兩個角度考慮,一是考慮標題與文章內容的關系,回答標題在概括內容、表明情感態(tài)度、體現(xiàn)主題等方面的作用。二是考慮標題的形式特點,包括修辭、句式、語言特點等,從而概括出標題在吸引讀者方面的作用。至于結構上的作用,由于很難自圓其說,一般不作為答題點。本題中,考生首先要根據(jù)喬納·萊勒書名中的“為什么大猩猩比專家高明”推斷出,喬納·萊勒的觀點是“大猩猩比專家高明”,而標題“大猩猩比專家還高明?”,則用“還”字和問號,表達了作者對這一觀點的不同見解。其次,還要將“大猩猩”“專家”這兩個比喻的本體還原出來,以準確解說標題的含義。
考點:探討作者的寫作背景和寫作意圖。能力層級為探究F。